2023年课程评价感想范文(13篇)

时间:2023-10-21 00:44:37 作者:XY字客 2023年课程评价感想范文(13篇)

请示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减少错误或冲突的发生。在请示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及时向对方报告问题解决的进展和结果。在职场中,我们时常需要进行请示,在下面的范文中,您或许能找到适合您的请示表达方式。

体育课程评价方案

体育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体育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体育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体育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

1、对课程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体育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体育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1、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实验研究小组具体承担。校长担任课程改革组长,全面负责制定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2、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李家小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3、对体育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4、体育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体育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体育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体育课程的开发水平。

6、体育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体育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对体育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对体育课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评价、对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

评价内容分为“对体育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分析、对体育课程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对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体育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我们所应用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等。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的服务对象并评估其需求,确认满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诊断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判断目标是否能响应已知的需求。背景评价旨在提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输入评价。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可行性的评估。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各种方案的潜在成本;课程的优势与劣势;课程伦理问题;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3.过程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的成效。具体的做法是收集一些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前三个方面的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价值与优点作出判断与解释。在斯塔弗比尔姆看来,成果评价仍然是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而不只是最终的鉴定。

校本课程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校本课程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1、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实验研究小组具体承担。校长担任课程改革组长,全面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2、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李家小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3、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4、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6、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对校本课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

评价内容分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分析、对校本课程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我们所应用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等。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的服务对象并评估其需求,确认满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诊断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判断目标是否能响应已知的需求。背景评价旨在提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输入评价。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可行性的评估。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各种方案的潜在成本;课程的优势与劣势;课程伦理问题;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3.过程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的成效。具体的做法是收集一些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前三个方面的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价值与优点作出判断与解释。在斯塔弗比尔姆看来,成果评价仍然是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而不只是最终的鉴定。

课程评价的功能

1.互补功能。小学阶段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和活动课程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如以活动课程为出发点,它具有对必修课程的补充功能。由于必修课程的内容因顾及到全体学生而产生一定的限制,而活动课程则完全可以发挥弥补作用以适应个体。因此活动课程的容量可随个体需要而改变。其次,活动课程还能对个体在必修课程学习活动中出现的缺陷加以补充。与此同时,活动课程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大大帮助了学生们对必修课程的学习。

2.发展功能。活动课程的潜能性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功能。每位学生都存在个体缺陷和集体潜能两个方面,而活动课程恰恰发挥了挖掘个体潜能的良好作用。它的发展功能就是要为那些具有某种兴趣爱好,特长天资的'学生创造条件。使之比其他大多数人进展得更快。

在活动课程中,由于教学过程和目标不加限制,人群组合往往是“志趣相同”,更容易发展他们的个性,扩展所从事项目的活动目的,其发展趋势往往是令人十分满意的。值得一提的是:当一位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时,当他的特长被认可时,当蕴藏的潜能被挖掘时,他的满足感、成功感会促使他的更大发展。

3.德育功能。活动课程进入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后,大大改变了过去基本上以学科教学为中心、智育至上的课程体制,有利于当前改革开放环境下对广大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前提下,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和基本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同时,活动课程的德育功能还体现在加强对学生动手和创造、热爱生活和劳动以及体育和美育等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上。在活动课程中,个体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大,为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起极大的作用。

4.交际功能。交际是现代人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针对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人际交往机会少且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开发活动课程的交际功能尤为重要。在必修课程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大大少于教师对学生群的单向交流,而活动课程的参加者则是动态的学生群体,他们的自愿、自主活动极大增加了人际的交往机会。活动课程的许多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调动所有感官,在动脑、动手、动口中锻炼和培养交际能力,从中改变孤独、自私、自我封闭等不健康心理状态和习惯,促进礼仪、文明、团结、协作、合群等品质和人格的养成。

5.情趣功能。活动课程的开发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兴趣--情趣,包括成功或失败的体验、美感、满足感、责任感以及求知欲、探究欲等情感。用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来衡量,活动课程具有丰厚的美育功能。正是活动课程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活动的欲望,随意发挥自己的爱好,并在欲望满足时得到愉悦情感之体验。这就是情趣功能的所在,这一功能对于青少年学生完美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养成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校本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课程评价或建议

幸福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权利,同时幸福是一种能力,不是命中注定,不是一种运气。学校教育的人文价值在于追求幸福,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促进每位学生获取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

此刻的时代,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好像什么都有了,可怎么还不幸福?有人说,想要幸福,三个词很关键——物质、情感和精神。物质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遥但除了物质,情感和精神真很重要,情感是幸福的依靠,精神是幸福的支柱。

学校教育应有所作为,北环中学的使命“帮助北环中学的每一位学生成长为负责向善、会学善学、健康阳光,具有追求幸福能力的合格公民。”学校的课程建设始终应是服务于学校使命的。

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场上,体现国家意志的基础上,学校和班级要成为学生“好玩”而“有趣”的地方,学校和班级生活要引入时尚元素,同时又要十分重视引入课程概念,创意学校生活,启迪智慧,支持学术,悦纳草根,帮助每一位学生个性多元发展。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报告分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实现自我的动力各不相同,中国人最大的生活动力是对子女发展的期望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人际优势、追求一生平安、尽力做好本分、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分别列第三至第八位,第九项才是生活情趣。

这个数据给我们学校教育怎样的启示?我们同样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的学校好玩吗?有趣吗?”当然我们有太多的无奈,功利化的社会逼迫着学校教育,但只要我们有一种坚守,学校还是能像学校的。北环中学几年来的改革和探索,实质是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教授的“被动的主动性”的教育改革理念的本土化、本校化实践,“被动的主动性”或者说是“消极”的教育变革,也就是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累积进步,有所作为。

北环中学今后的改革和探索,至少在未来三年到六年仍将秉持“被动的主动性”,“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不切实际的改革同样是死路一条。在现行国家学科课程设置的情形下,在北环中学现有人力等各种资源的状态下,我们可以引入课程概念,努力创意学校生活,让学校逐步回归原来的“好玩”和“有趣”。

引入课程概念,也就要有整体规划学校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学校春学期的“和之美”文化艺术节和秋学期的“和之力”体育文化节将是每年学生们的艺术、体育盛会,整个学期都将会充盈着艺术和体育文化的元素。北环中学每位学生在三年的体育文化节中会经历“故土”、“民族”、“国际”的情感和体验,“怀有故土情愫”、“扎根民族之魂”、“具有国际视野”,相约健康、健身技能、阳光心态,为每一位学生追求幸福所需的情感和精神提供保证,为每一位学生追求幸福所需的身体和心理提供支持。

北环中学每位学生在三年的文化艺术节中会经历典雅、清静、高洁的情感和体验,情趣生活、闲暇时刻、约会美丽、相拥经典,为每一位学生追求幸福所需的情感和精神提供帮助。同时学校在每学期还将分别设计与实施四项主题活动,春学期的“开学日”课程、学生风采展示主题活动、“北环﹒印象”课程、九年级毕业生离校活动课程;学校秋学期的“开学日”课程、学生风采展示主题活动、“班主任日”、迎新年“相约健康日”。

学校成立的学生发展服务与指导中心、家长发展学校也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基于个性多元,基于民间草根,利用寒暑假、平时课余时间设计与实施微型主题活动,引入适合学生实际的时尚元素,吸引学生参与学校生活。

幼儿园课程评价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所呈现的目标、内容、方法为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前瞻、领先的幼教理念和具体可行的实践性、操作性,内容设置涵盖了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五个领域,还单列了数学,有其独特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领域课程根据儿童心理及发展规律教育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和独特性,解决了以前其他课程不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形式,积极寻求不同领域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渗透,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呈现出许多问题,现将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材优点具体表现。

1、课程设置具有整合性。

该教材着眼于幼儿八大智能培养,同时整合了五个教育领域,没有单一的学科分界,对教师需要全面熟悉领域目标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课程设置具有开放性。

该教材提供了预设课程的内容,又给老师生成课程提供空间,为教师自主开发园本课程,根据儿童兴趣自主设置课程提供了余地,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形成一定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家园沟通、交流与合作。

3、课程设置具有生活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根据儿童需要,源于儿童生活。从主题的选择、内容的规划到活动进行,都注重儿童生活经验,体现生活教育理念,例如其主题单元设计:奇妙的蛋;相反国;感官总动员;头发、膝盖、肩膀、脚等主题单元设计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

4、课程设置具有游戏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具有生动有效的游戏趣味,具有教、学、玩合一的特点,满足幼儿玩的天性。

5、课程设置让环境说话。

该教材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内容“情景化”的论述,利于师生把环境布置与主题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主题单元进程设置主题墙,让环境与教育目标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主题单元设计:“我家和我家附近”,孩子可画好家园线路图粘贴墙上,在主题单元“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单元设计中,教师根据需求可在活动室布置“交通工具展示角”,幼儿自带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展示角玩耍游戏交往。

6、课程设置具有操作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每个单元主题都有可供儿童动手的色彩鲜艳的图卡,让幼儿自己玩耍操作,克服了单一的传教方法,促进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7、课程设置具有严谨性。

该教材各年龄段层次内容在设置上不但生动灵活,教育性强等,而且各层次目标、内容等方面还有内在严密的逻辑性,遵循了因材施教、循序发展的原则,尤其在“我的数学”,因其数理学科特点,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性,而难以与其它领域整合,就单列为“我的数学”,利于对孩子进行完整的数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的培养。同时数学课程设置学习趣味浓厚,游戏性强,避免了枯燥、单调。

8、课程设置充满人文主义关怀。

看得出教材是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基础,在具体内容设置上强调本土与多元文化学习相结合,注重人文与生态关怀,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不足具体表现。

1、在艺术方面,比较注重儿童对艺术各方面的习得培养,但在歌曲选定上,显得偏少而且曲调不是很优美,艺术性不强,对儿童的歌曲欣赏设置较少。

2、在语言领域方面,故事儿歌较少,尤其是儿歌不押韵,不朗朗上口,故事体现不出年龄特点,有时大班故事太简单,例如故事《叶子》,有时又太复杂,例如中班《过年》。同时主题表现形式挖掘不深,还可再丰富。

3、本土文化过浓,例如在社会方面,很多让幼儿感知理解的是南京地区周边文化,这对老师生成本土过程虽说提供了一定空间,但也不利于老师实际操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例如《元宵》、《看灯》等。

4、小班数学过难,儿童操作依靠老师过多,多数不能独立完成,数理逻辑方面显得秩序性不是很强,比如在感知数量形成等数概念问题中,没有呈现系统学习,其中可能穿插分类、排序比较认识等其它数学问题。

5、教参上,家园亲子合作较多,同时对家长要求过高,有时难与落实。

6、一个主题单元有时涉及某个领域太多,而另外领域又不足,例如在“头发、肩膀、膝盖、脚”等主题单元活动中,健康涉及过多,而语言等其它领域涉及又较少。

7、课程重复多,例如在主题单元活动“伞的世界”中,语言领域呈现的这几个问题,在其它领域也多次重复呈现。

8、总的感觉有时显得有的课程设置处于一种拼凑状态,教材不是很尽善尽美。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课程自我评价

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经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着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资料,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景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我的一份贡献。

景导学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将个人的智慧与团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评价、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经过网络上一些教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当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经过网络上一些教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当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必须的学习要领,构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本事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本事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经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本事立意”不可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经过把握课堂教学来到达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经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忙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梦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当经过自我与团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课程内容评价范文

《会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该门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潮头,对传统的内容重新思考和改革。

一、《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指导思想。

目前,所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仍然较为模糊,“应用型”模式被当成了一种权宜之计。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的独特理念,或是照搬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内容,或是继续执行高职高专的教学大纲,根本没有突出“应用型”,导致培养的大量会计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错位,严重影响了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因此,《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大胆改革《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来推进“3+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及职业资格融合的创新性理念,提高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揽子解决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人才缺乏的难题,促进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战略目标。

1、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步入大学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入门课程。由于学生对会计专业不了解,大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其对《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喜好与厌恶情绪,直接影响到对会计专业的偏好,进而影响到以后在该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本课程需通过内容的优化,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有助于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2、支撑“3+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3+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即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前三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第四年去企业进行职业岗位实践,使学历专业理论教育与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务必通过其系统性理论的讲解和专门方法的介绍,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如《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本课程实训使学生对基本专业技能有所掌握,如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为第四年职业岗位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的效果。

3、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提升的融合。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要求会计人员上岗前必须具有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也是用人单位评价与选聘人才的重要标准,通过对《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的改革,尽可能使其很好融合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在完成学历专业教育的同时,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为后续晋升职称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促进在职业领域不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1、坚持“学生本位”思想,内容表现直观化。

应用型本科层次的学生虽然也是通过高考统招的生源,但与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内容设置时应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少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直观的表现形式将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如记账凭证的构成要素与填写方法部分,现有教材一一列举了其名称、日期、编号等构成要素达八项之多,填写方法更是难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易掌握,更是不想再学。因此,教材应通过实物展示,多提供几张记账凭证的样板,来让大家从感官上认知记账凭证,感觉很新鲜且逼真易懂,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其思考各要素的作用、填制方法等就变得易如反掌。这样既使学生容易接受专业知识,又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对专业课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突出实用性。

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比较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任务,强调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结构,对传统内容应取舍分明。

理论部分的内容坚持“必须、够用、突出应用性”的原则。对于重点大学培养“研究型”会计专业人才而设置的理论研究部分的内容应全部删除;对于缺乏实用性的理论知识也应全部删除,如单式记账法,单式会计凭证的填制、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和单步式利润表的编制等;对于高层次的内容也删除,如会计管理、预测和决策等内容;而对于理论的演化发展过程省略或者简要介绍。理论部分的重点在于基本会计理论及应用、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及应用等,理论部分的内容力求简洁明了。

实践部分的内容要突出“客观性、典型性、循序渐进”的原则。传统教育忽略了实践性内容安排,即使有些院校有实践性的要求,但也主要停留在做练习题或填制凭证等单纯的业务技能训练上,这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大胆改革。首先,体现客观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所用的凭证、账册、表格、科目图章及各种办公用品应该与实际工作中的一致。

(2)所有的原始资料应该是企业日常实际发生的;其次,具有典型性,即模拟的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必须规范,经济业务的资料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便于学生较好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再次,突出“学生本位、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实训在时间安排上应是有序的,与理论学习同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直接面对现实的会计问题,亲身经历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对会计问题有与众不同的判断和见解,倡导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等所有内容学完,最后再集中安排实践,既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不符合“循序渐进”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更是模糊了课程实训与职业岗位实践的功能差异,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3、兼顾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

笔者通过问卷就选聘应届毕业生的标准问题对西北五省的中小企业做了调研,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00份,统计结果发现:

(2)20%的企业至少要求中级会计师职称,不考虑应届毕业生;

(3)100%的企业表示遵守会计法的规定,要求会计岗位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由此可以看出,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最好拥有专业职称,才会受用人单位欢迎。现行的《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设置仅考虑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兼顾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加上最近几年的考证热潮,冲淡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分散了精力。当务之急,应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合在《会计基础》课程中,参考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来设置课程内容,使学校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好统一在一起,学校与学生凝成一股力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和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并为职称考试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增强后续发展的潜力。

4、编写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对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都起着关键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深入理解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立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考虑本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甚至还有初级职称考试大纲,来编写行之有效的教材,以满足系统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提升为一体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会计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高度重视其战略地位,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本校会计专业特色和学生自身情况,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以推进“3+1”校企联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职业资格融合,培养出理论扎实、业务技能过硬、具有创新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供求错位问题,促进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课程评价心得体会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课程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课程评价是指通过对教育过程、教材、学生和教师进行的调查、检查和分析,评价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将围绕着课程评价的主题,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课程评价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反馈性的评价,能够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提高教育质量。课程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改善教学的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课程评价也可以为教育机构提供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为招生提供参考。

课程评价的方法非常多样化,包括问卷调查、个案分析、观察和反馈等。问卷调查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评价方法,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个案分析则是深入了解特定情况下的评价方法,有助于了解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观察和反馈则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可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和价值;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生动活泼强调互动;

3.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否舒适、安全、安静;

5.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学生对教学问题的识别能力。

课程评价虽然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课程评价的意思不是指评价教师,而是指评价教学质量。其次,课程评价的结果受到评价者思想水平和方法的局限性。最后,课程评价只是检测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忽略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课程评价的发展也必将趋势多样化和个性化。未来,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个性化评价,更加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评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结论:

课程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当关注课程评价的意义、方法、重点、局限性和展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育效果。

课程顾问自我评价

有长达五年的志愿服务经验,是一名热爱公益的阳光男,有很好的服务精神和态度。有长达三年的学校义工联合会领导团的经历,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策划组织能力,同时也有较广的朋友圈子。

拓展阅读:课程顾问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保持良好的形象: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使得着装干净整洁、大方得体。争取学员在第一眼见到你的'时候,印象良好。这是课程和顾问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2、养成文雅的谈吐:作为一名课程顾问,文雅的谈吐,专业性的解答尤为重要,这需要在我们足够了解课程的同时,不断塑造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课程顾问的第二步。

3、锻炼较强的心理素质:任何一个推销人员,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有强大的抗压能力,能够承受不断拒绝以及学员的挑剔,并在拒绝与挑剔中完善自我。

4、态度温和,有一定的亲和力。课程顾问在咨询过程中,应该不卑不吭、热情自然,盛气凌人或者过于谄媚都是不可取的。对于咨询者的问题要耐心回答,即便和咨询者有分歧,也要表现出落落大方的气质,充分体现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素质。

5、把握学员的需求:课程顾问应该从谈话的字里行间,探索到学员的需求,洞察学员问题所在,挖掘学员的潜在信息,当我们真正了解学员的需求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考核存在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的情况,较突出的问题是重结果轻过程,理论考核过多、实践技能评估不够,对学习效果的综合性评估重视不足。针对于此,文章借鉴了国内外的主流学习效果评估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的建议。

高等教育的普及存在多条路径,其中,处于相对较低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学生文化素质欠优等因素严重迟滞着科教兴国战略的达成。究其主因是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而学校教学的质量最终会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效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环节,而作为课程要素之一的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鉴于此,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亟需建立健全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效能的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估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评估过程的研究成果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理论有以下几种:

1.1多元智能学习效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的哈沃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该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可分为七个种类,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这七种智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独立的,不相关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有机的,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结合在一起。这七种智力在个体中的结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和特征,即使是同一种智力,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形成学生、智能、教育的新理念。学生智力评估应在多方面进行,评估主体应多元化,应能促进学生智力全面提高。

1.2双系统评估理论。

这是德国学者提出的理论。为了保证国家考试的客观性和培训机构的独立性,双系统职业教育采用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由社会组织与国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完成,学校与第三方社会组织共同负责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测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则只对学生进行学业的终结性检测。双系统评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该国经济腾飞培养了大量实用型技能人才。

1.3目标评估理论。

泰勒的目标评估模型是历史最悠久、最完善的课程评估理论之一。它简明、清晰,容易被课程评估人员理解和接受,至今在课程评估领域仍占主导地位。该理论的评估流程划分为定立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参照预设的目标展开对学习效能的评价。在泰勒看来,要想系统、理性地研究课程计划,就必须首先确定要实现的目标。可以看出,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实际结果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在使用这些反馈信息的基础上修改课程计划或修改课程目标。

1.4学习水平理论。

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是对前人已经得出的学习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将学习形式由低到高排列成金字塔结构,这也构成了他的学习智慧的理论基础。他认为解决问题是智力技能的最高成就,是获得高级规则的主要途径。参与问题解决的前提技能不仅包括学习者必须掌握和解决的问题的相关规则,而且还涉及到与问题情境相关的语音信息的学习和认知策略。为了成功地解决问题,证明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的规划和安排的技能也体现在使用某些认知策略、有组织的语音和智能技能、认知策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学生学习评估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和状态,这与我们忽视教育评估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职业教育的就业机制尚未得到承认,其原因是学生就业的外部接纳主体———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尚未被吸纳进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之中。事实上,评估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的教师、教材、环境因素,内外部因素都应该是我们评估的对象,所以对多层次评估方法的开发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水平不高,评估过程多聚焦于学生学习的结果上,不大关注学习的过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2.1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的全面评估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通常情况下,此类院校对学校的教与学的评估,相关的各级管理者的理念还停留在以对教师的管理考评为主,而对有关学生的学习的评估考查、激励还处于听之任之的状态。他们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没有完善全面的指导性意见,对任课教师提交的各种有关学生的教学统计数据资料仅限于收集、保存阶段,没有深入的数据挖掘过程。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体现往往仅凭理论性的卷面考试成绩,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度很低,单调的笔试模式不利于充分评估学习效果。

2.2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风格教条。

由于受到传统教与学僵化教法的不良影响,部分任课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不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而是武断地以自我为本位,对学生学业的评估完全由教师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更注重对课堂学习效果、课内活动和学生成绩的评估,教师不大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从而不能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估。该评价方法突出表现在评价指标环节,定量指标远多于定性指标,评价结果只反映能够准确量化的总结性理论知识考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生的技能知识应用能力得不到体现。僵化、教条的学习效能评估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创新,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3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主体过于单一。

在这方面,主要是由学校主持学习结果的评估,其中,课程任课教师由于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掌握程度较高,因而在对学生学习效能的评估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单一的以教师的评价作为权威的评估结果,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评估工作的主体一般是教师,这种评估方法忽视了个体和社会对于评估工作的参与。由于学生不参与评估过程环节中对于自身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被动地成为评估的接受者,因此评估结果难以说服学生。此外,缺少第三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的评估不仅不能给予学生的学习以反馈、指导、鼓励、监督、认同等作用,而且还不利于未来学生进入社会岗位。

2.4部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内容不完整。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课程评估过于关注学习者的作业和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时间一长,许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将操作结果、测试结果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体现在对文化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片面结果评估上,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内容多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估,忽视过程评估,所有这些“点”而不是“线”的终结式评估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无法诠释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困惑和经验。此种评估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误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功利化。再者,期末考试的实施,主要基于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测试的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评估,其直接结果是师生的教与学的互动双边活动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独立的过程,教和学的灵活性、市场性缺乏,无法及时跟踪社会对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用性很强的一种教育形式,它的学习质量的评估应充分考量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与建议,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估,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生为核心、教育部门为指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学习质量评估体系。

3.1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参与评估主体应多元化。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估活动往往是在学校的教务部门的统一管理安排下,由各教学系部分解,任课教师具体执行的期评试卷考试制,其它相关方没有有效畅通地参与对学生学习效能评估的途径。因此,首先创造实现学生自我评估与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制度机制安排,再设法将其它利益相关者引入考评主体当中,以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体现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当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也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引导作用,教师要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可能,在原有评估主体的基础上引入班主任、系部辅导员,评估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全面了解课程的学习效果。

3.2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内容要全面。

学生课程学习效能的高低体现在多个方面,既有知识性的也有技能性的,既须体现理论性,更应兼顾实践性,因而对他的评估内容需要综合全面的考量,才能对之进行有效的评价。职业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习和创造的技能,更是正确的、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学习目标的达成,或者可以通过对学生工作的评估来实现,或者通过学生分析和讨论各种课程问题来探究其内在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学习效果的评估主要体现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的学生,这样的问题需要从学生处起点解决,使学习者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学生的学习将能从一个更开阔的视角来理解所学内容。

3.3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学习效果评估应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因为单纯地采用量化考核难以达到考核的目的。为此,可采用各种综合评价模型来开展学习效果的多元综合评价,对不易量化的定性目标的考核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实现,此外,鉴于某些课程考核目标的多样性、复杂性,可采用神经智能评估方法辅以相关软件解决。当下,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主要是基于终结性评估为主、形成性评估为辅。对于各类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价流程的制定须遵循适时、适用原则,充分发挥各种评估方法的长处。当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估,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但形成性评估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过程中的每一个状态节点,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内部和外部的评估,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展现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4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评估的标准应多样。

通常,高职院校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估以绩效性指标为主,强调对学生学习效率与效果的考核,但这并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责能性标准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主动性,表现出的能力程度等都包含于其中,可从多方位、多角度完整解析被评估对象的学习情况。当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在制定具体的学习效果评估标准时,可根据本校师资配比、学生素质等情况,因地制宜地编制出合理合规的评价标准,切忌求大求全,脱离区情、校情、学情。

总之,当前的学习效果评估仍囿于终结性考试这一单一的评估模式,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需要不断测试和改进。实践证明,任何评估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职业教育需要建立多中心参与的学习效果评估体系,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改善,实现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在学生对课程的效果评估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通过学习质量评估模式的不断改进,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最终促进学生实现职业教育目标。

[2]唐喜芬,邹茜茜.过程性学习评价与学习效果关系研究———基于n高职院校“创就业指导课程”的数据分析[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9):78-83.

[3]钟贵麟.采用过程性评价评定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职协20xx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xx:8.

相关范文推荐
  • 10-21 优秀内务心得体会(汇总14篇)
    通过工作心得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对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工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学习心得,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 10-21 优秀婚姻存续协议范文(13篇)
    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共同创造辉煌美好团队标语的内容应该具有概括性、鼓舞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给团队成员以指导和启示。以下是一些团队标语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10-21 热门课题研究个人体会和收获(汇总14篇)
    环保标语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产生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写一篇较为完美的环保标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下面是一些有力量的环保标语实例,值
  • 10-21 最新企业复工复产管理制度大全(14篇)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代表整个团队向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真挚的谢意。在写欢迎词时,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活泼的修辞手法,比如夸张、对比等,以增加趣味性。欢迎词
  • 10-21 热门我爱我家的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军训心得是对战士们在军事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总结与分享,可以为其他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军训心得范文,相信它们能够
  • 10-21 实用同学死了通知(案例15篇)
    总结范文的写作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总结和表达。总结需要体现个人的思考和反思,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主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
  • 10-21 专业申请强制执行拘留申请书(模板17篇)
    低保申请书的撰写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以方便有关部门对申请材料的审批。如果您对助学金申请书的写作有困惑,不妨参考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您一些建议。
  • 10-21 2023年儿科护士实习日记(模板15篇)
    编辑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它能使作品更具条理和流畅性。编辑时,我们需要保持审美眼光和敏感度,对文本的排版和字体选择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阅读习惯和视觉效果。
  • 10-21 优秀传承红医精神的心得体会大全(17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之一。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传承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 10-21 2023年办公室文员年度总结建议(模板17篇)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知识点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以下是大家分享的知识点总结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公路局办公室是集档案与办公室一体的一个综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