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10篇)

时间:2023-10-13 18:57:14 作者:雁落霞 最新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10篇)

通过教师总结,可以探索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以下是一些来自军训教官和指导员的军训总结,他们对我们的表现给出了一些建议和评价。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篇一

(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流的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2.抓一般推特殊

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摸透了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后,就可推知个别的、特殊性地理事物的特征。如,从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图上,可找出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知,英国、法国西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智利西部南纬40°—60°的地带,同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3.抓住对比找异同

既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

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又可进行横向比较;

既可对同类事象比较,又可对相关而不同的事象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4.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诸如:(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6)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这些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灵活掌握地理知识很有帮助。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篇二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

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篇三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5、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6、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7、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8、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0、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华东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篇四

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下列谚语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华北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蔗北菜”

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

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等。技术因素主要有: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等。

3、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篇五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云层厚的一般是阴雨区。

3.制作天气预报主要是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量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5.一天中,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晴天大、阴天小,内陆大、沿海小。一年内的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内陆大、沿海小,中纬度大,高低纬度小。6.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7.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括液态的雨,固态的雪、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8.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一般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

9.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气候一般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篇六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篇七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2、自信的表现: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卑、自负、自信的区别:

(1)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2)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3)自信的人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4、自信的意义:自信为我们搭起了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5、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6、为什么自信是成功之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7、自信者的哪些心理素质有助于成功?乐观、好奇、专注、(有目标)

8、为什么自信者的这些心理素质有助于成功?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所以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9、自卑、自负的共同点:它们都是自信的误区,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自负和自卑的人永远也无法燃起成功的火焰。

(1)为什么自负使人远离成功?自负者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2)为什么自卑会使人远离成功?

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我感,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使他们远离成功。

10、如何唱响自信之歌?(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人?)

看到进步与长处;增强信心与实力;做自信的中国人

11、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12、(1)自卑者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课堂上不敢举手、站起来发言;不敢尝试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

(2)自卑心理长期发展下去,有什么后果(对人有何影响)?会使人丧失信心,影响健康和学习,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败,使人远离成功(3)如果你的同学或好朋友出现了自卑心理,你将怎样帮助他?主动与他谈心,表扬他的优点,帮他树立自信,并告诉他树立自信的方法,帮助他正视自身的缺点,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自觉培养自尊自信,克服自卑。

13、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自信之歌,回荡在个人的努力之中,回荡在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14、自信的人在国际交往中怎样做?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决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篇八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越、老、缅、)。

7、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135°e多),最西是x疆的`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时差);

9、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10、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邮政编码210001,21表示省,00表示县,01表投递地段的代码。

11、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2、我国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1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以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为界,东多西少,分布不均。

1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人口密度的是江苏省。面积的x疆维吾尔自治区。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共9个。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分布最广的民族是汉族,分布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9、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篇九

2、青春期身体发生变化主要表现有哪些?

(1)身体外形的变化。

(2)内部器官的完善。

(3)性机能的成熟。

3、进入青春期,嗓音变粗、脸上长小痘等是否正常,为什么?

进入青春期,我们身体发育很快,需要大量的营养。同时会出现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现象,如长痘痘、变声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4、青春期的我们身体的成长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

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先横向发展,有的先纵向发展;但我们要相信,是蓓蕾总会开出美丽的花,是果树总会结出成熟的果,我们所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5、如何排除嗓音变粗、脸上长小痘痘等烦恼?

要从心理上正确认识青少年长青春痘、变声是一种正常现象。只要常用温水洗脸,保持皮肤的干爽和清洁,尽量少吃对皮肤有刺激的食物,睡眠充足,保持情绪稳定,心情开朗,就能预防和减少青春痘。

6、青春的喜悦:

(1)身体快速成长;

(2)感觉特别敏锐发达;

(3)兴趣特别广泛;

(4)思维特别活跃;

(5)性意识开始萌芽。

7、青春的烦恼:

(1)不大愿意和爸妈谈心;

(2)不喜欢爸妈的管教;

(3)希望引起同学的注意;

(4)希望独立而不能自立;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总之,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

8、青春期心理变化主要表现有哪些?(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1)智力逐步发展到高峰期。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

(2)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强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不稳定,具有两极性。

(4)性意识加速,性意识萌动。

9、如何看待青春期心理矛盾?

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这些内心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感到苦闷,但正是他们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当然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他们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动力。因此,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内心心理矛盾,是很重要的。

10、解决心理矛盾的好方法?(怎样解决心理矛盾?或如何解决青春期烦恼?

(1)敞开心灵,多于父母老师朋友沟通。

(2)向老师、家长、亲友及社会寻求帮助。

(3)提高自我控制力,自己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

(4)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打打球等。

(5)在适当场合宣泄,如:放声歌唱、去踏青等。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必背篇十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五、目的、目标

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任务、职责、作用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