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0-16 04:50:22 作者:XY字客 最新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大班数学统计教案(通用18篇)

编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初一语文教案的经典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一

近阶段,“上小学”成了我们大班孩子共同的热点话题,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讨论有关上小学的内容,我意识到:上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围绕上小学展开深入与全面的探究,使幼儿在期待上小学的情况下主动获得一些有助成长的生活经验?从这点出发,我开展了《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大家以后所要上的小学并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还准备搬家,因此逐渐萌发出要制作“毕业纪念册”来记住伙伴、方便同伴的联系的愿望。而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本次活动就是源于为制作毕业纪念册而引发的。

本次活动让幼儿统计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在上次活动中孩子们已收集了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并做记录,但有些孩子很快便发现这些原始资料多而杂不便记忆和记录,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通过统计解决这一问题。在统计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图画、文字、数字等符号进行记录,通过孩子们间的协商、分工、合作完成统计。由于原始资料较多加之我班幼儿对统计接触不多,故此活动将是对孩子合作能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可能有争论、有矛盾,更有不足的地方,但站在孩子的发展角度,我更多的注重活动过程,注重孩子们交往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这才是我密切关注的问题。

1、通过统计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

2、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1、笔、难度不同的三种统计表等各若干

2、黑板、幼儿生日、楼层、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分类记录表各一份。

3、知识准备:初步了解自己和伙伴的生日等情况,并进行初级分类记录。

一、出示分类记录表,激发幼儿讨论

1、提出问题:

“上一次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完成了这三张记录表,从记录表上可以知道小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

“有些小朋友又发现了新问题?”“他们想知道每个月一共有多少人过生日?可以用什么办法?”

2、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说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何统计?”(引发幼儿思考:楼层、人口也能这样统计吗?)

二、幼儿自主选择图表完成统计

(一)、出示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三种表格”

(二)、幼儿自主结伴统计,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合理的使用或设计统计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分组验证

(一)提出要求:

1、在小组中可先自由验证,再推选出两位代表完成小组统计表供伙伴共同验证。

2、知道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

(二)幼儿分组验证。

展示分类记录表与小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发现新问题。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二

1、喜欢这个故事情节,乐于解决问题。

2、初步理解实物图表和条形图表的形式,能看懂两种图表所表达的意思。

3、具有简单的统计、推理等数学逻辑思维。

培养幼儿按要求回答教师问题的好习惯。

1、重点:初步理解实物图表和条形图表。

2、难点:能表达出两种图所表示的意思。

3、关键性语言:通过图表你发现了什么?

(1)教师准备:故事《送给恶猫的礼物》、一张实物图表、一张条形图表、内容(同《幼儿用书》p35---36)

(2)幼儿准备《幼儿用书》。

一、玩一玩:

1、看图讲故事导入:地下仓库住着16只老鼠。仓库里温暖舒适。鼠爸爸管理着仓库,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着游戏,幸福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今天。因为它们收到了一封信,看看上面的内容,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3、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简单说一下怎么对付恶猫的办法。

4、继续讲述故事——鼠爸爸听说在恶猫脖子上挂个会响的东西,那恶猫一走路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小老鼠就不会再害怕它了。可是,挂个什么东西好呢?引导幼儿简单的讨论。

二、说一说:

1、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图标。

(1)教师出示一个小铃铛和一个小闹钟图标,提问:这两种会响的物品你同意哪个呢?同意小铃铛的小朋友举手,同意小闹钟的小朋友举手。引导幼儿通过举手表决来比较。(图标贴在黑板上,统计数字)

(2)小朋友们的结果已经出来了,那小老鼠们是怎么来选择的呢?

(4)小结:这是一种实物图表,是小老鼠们用石子表示了自己的不同选择。

2、引导幼儿学习柱形图表。

(1)故事继续:什么时候把铃铛送给恶猫呢?大家提出了三种选择:

a.清早农场主拿牛奶的.时候;

b、中午邮递员送信时;

c、晚上大家都睡着时。

(3)小结:这是一种条形图表,图表上一侧是表示三种时间,另一侧表示的是同一人数。

(4)通过柱形的高度你能发现什么?大家最后决定什么时候送出铃铛呢?

(5)故事结局:第二天中午趁邮递员叔叔送信时,老鼠们将准备好的铃铛放在门口,农场主看到铃铛很高兴,马上为恶猫带上铃铛。从此,老鼠们一听到桄榔桄榔的声音就藏起来。他们又过上了安全快乐的日子。

三、做一做: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三

1、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

2、问: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统计表的区别)

3、认识统计图

(1)让学生看刚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情况都是学生转圈的情况,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板书(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统计的项目。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生:……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大小。

: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可以怎样设计?(讨论后再回答)

四、自主练习

五、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2、这些知识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察对比、自学课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四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

(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五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

(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

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六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1.创设情景。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七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在具体情境中积累收集、解读数据的经验,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类——展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对比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

抢答1:第2组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怎么看出来的?

抢答2:第2组喜欢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察数量的多少。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察指向。

4.根据条形统计图口答。

统计了什么内容?

统计了哪些项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阴天多几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了解统计项目;然后根据直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

2.探讨问题:

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一定多。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

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爱吃菠萝”。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提高——揭示统计的真实价值

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积累读图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够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

四、全课总结——知识回顾、总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八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九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十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

(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

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十一

1、通过交流国庆出外旅游的情况,激发幼儿对旅游景点的向往,培养幼儿(幼儿食品)热爱祖国的情感。

2、对已有的简单资料进行汇总,学习用最初步的统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1、前一阶段都在进行“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

2、国庆放假以前发过一张旅游去的统计表,国庆过后资料已回收。

3、前一次活动中幼儿对去过的地方进行过交流,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旅游景点。对每一个旅游景点都统一了标记。

4、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笔等。

一、问题讨论,集体探索

2、展示幼儿有关旅游去的绘画作品以及交来的表格。告诉幼儿凡是旅游去的孩子都交来了一张表格,请幼儿用自己的办法统计。

(1)逢双数

(2)5个5个数

(3)逢单数

(4)6个6个数

(5)一个一个数

3、我们班共有35个小朋友,外出旅游的有26个,那么没有出门的有几个呢?

(1)减一减

(2)数用来表示没去的人的花片等

(1)教师出示空白统计表格。告诉幼儿小格子里表示旅游景点,用标记表示,大格子里用画勾的方式统计去过的人数。

(2)按着顺序统计,从第一张第一个景点开始统计,再一张一张往下。

(3)统计人数时,也要挨着顺序往下找,有1个人打一个勾。

(4)不重复景点,也不重复人数。

二、提出问题,小组积累资料

2、分成弟弟组,妹妹组,分别把自己旅游去的景点和弟弟妹妹的标记做出来,分别帖到两块黑板上去。

三、个别探索,集体交流,了解统计小方法

1、弟弟拿着表格,统计妹妹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妹妹拿着表格,统计弟弟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3、两个两个交流检查,看统计结果是否一样。

4、小组绘制成一张大统计表。

5、交流弟弟组和妹妹组的统计结果。若发现不同答案,则及时寻找原因:景点重复记或去过的人重复统计等。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十二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1.记录纸8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8套、记号笔8支。

2.8个橱子内摆放各种物品:文具、点心、水果、蔬菜、玩具、日用品、饰品、乐器。

3.课件、电脑、电视机。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

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十三

1、敢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分工合作。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初步了解制作柱式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了解柱式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学习制作柱式统计图

集体准备:柱式统计图3张、玩具若干

自行准备:幼儿用书、水彩笔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由探索,尝试统计

1、出示空白统计表,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统计玩具的数量。

——师:这是一张统计图,可以帮助我们来统计玩具的数量。你们能想想用什么办法来表示玩具的数量呢?不能用数字宝宝哦,因为它们都回家休息了。

2、教师逐一用幼儿想的办法来统计数量。

3、交流统计结果

——师:你们觉得这些统计方法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它能不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

三)观察讨论,认识柱式统计图

1、引导幼儿感知柱式统计图的统计方法

——师:老师有一个办法就是涂格子来统计数量。请你们来看一看

2、比较几种统计方法,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涂格子的方法来统计数量好不好?为什么好?

3、教师小结:这种记录表叫做柱式统计图,用它来统计数量不仅速度快,而且大家容易看清,并能一下子比出多少,十分方便。

四)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柱式统计图

1、请幼儿翻到《我的数学》第8、9页并完成。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十四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

2、学习通过统计图感知数量的多少。

3、喜欢合作,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记录纸、记号笔若干4盒蜡笔水果图片若干小熊仔一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与幼儿问答互动环节)

二、幼儿操作。

1、交代任务,幼儿分组统计水果并记录,教师指导。

师:我们可以怎样统计水果的数量呢?

2、教师讲解合作统计要求

老师儿有几张记录表,要小朋友们合作记录。4个小朋友一组,每组1位组长。

(幼儿按照学号顺序分组1—4。5—89—1213—16)

我们4个人做一个记录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谁来记、谁来数、谁最后来检查核对(2人核对)。

3、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请你们再看看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原来我们不能很快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三、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怎样让别人不用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两天余老师也帮小熊家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图形式:水果标识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

教师提问:

1、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来的?(引导水果标识——横坐标)

2、每种水果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左边数据——纵坐标)

3、哪个的数量最多?哪个最少?(引导“计数条”)

4、你们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绍计数条最高数量最多,最矮数量最少)

讨论总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像这张记录表上由横坐标、纵坐标、计数条组成的表格,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它能很快告诉我们统计的信息。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少的。

四、指导幼儿使用条形统计图再次统计。

1、师:刚才啊小熊妈妈又去进来一批水果,请你们用条形统计图再来帮小熊家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小组负责人)讲述自己的统计。

“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怎么看出来的?”

五、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1、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条形统计图,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2、分享图片:分别观看幼儿身高、夏季气温、热门动画片、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六、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能简单分析并描述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

2.学习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表,展示板,视频仪,彩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视频出示随意摆放的.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

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幼:不能。

师:你们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

(幼儿在表格上排列水果,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排法展示在视频仪上,并组织幼儿讨论。)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看上去好像西瓜最多,其实草莓最多。

师:谁有好办法?

幼:可以用画圆圈来表示西瓜,有几个西瓜就在几个格子里画圆圈。

幼:可以用短线表示,比如有几个梨就在几个格子里画上短线。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教师展示幼儿的方法。)

师:这三张图片哪一张看起来最清楚?

幼:涂颜色的看起来最清楚。

师:为什么?

幼:用涂颜色的办法记录这四种水果的多少,纸上就会出现四种颜色的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幼:在图上标上数字。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xx莓最多,西瓜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菠萝有6个,比草莓少2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明天我们要举行“水果冷餐会”,我想知道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我们用刚才的统计方法来调查一下吧。

2.抽样调查。

师:如果一个个问小朋友比较费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先调查一半小朋友。现在,请第一排小朋友在4种水果中挑一种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图片)贴在展示板上,每人只能贴一张,再请一个小朋友整理水果图片,一个小朋友用即时贴在表格内表示色柱,制作统计图。

3.分析应用。

活动结束:

互相探讨。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十六

一、出示用图形拼搭的小动物,激发兴趣。

二、学习用统计表统计几何图形数量。

1、出示乌龟图片,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记录每一种图形数量。

2、出示统计表(图一),指导幼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和方法,学习按形状统计出乌龟图案中每一种图形的数量。

3、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颜色记录乌龟每一种图形数量。

4、出示统计表(图二),学习按形状、颜色统计乌龟图案中的.图形数量。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统计乌龟的图形数量,统计时要仔细观察,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统计,不容易出错。

三、幼儿操作,能用统计表按图形的形状、颜色统计图形数量。为每组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3幅及统计表(图二),幼儿自选图片进行统计。

四、师幼一起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五、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按形状、颜色对图形进行统计,而且小眼睛观察的仔细认真,学会了有序地观察。老师还有一些图形图片,小朋友可以自己进行拼搭,并用统计表统计。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十七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

四、颁发奖牌,结束。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篇十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1.创设情景。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