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精选13篇)

时间:2023-11-20 19:42:57 作者:JQ文豪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精选13篇)

读后感是读者对于书籍或文章内容进行思考、评价和归纳的一种写作形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陶行知读后感

好书就是好人生的导师,它时时处处都在启导着你的人生,为你披荆斩棘;为你铺路建树;为你剔除人生的“棘”。人离开了好书就是放弃了追求好人生,放弃了向往新未来,就等于放弃了鲜活的生命。

与好书形影不离的人就会远离贪心,不再自命不凡,而是大智若愚。有好书相伴的人生,更会因物质世界中的贫乏,才恰恰可能在其心灵世界中谨慎地恪守着己欲,竭力使其欲望与能力相平衡,不贪欲;对其喜好的事物更具持久性,见异思迁的可能性就很小;由于物质的欠缺而更接近灵魂深处,并因生活中点滴获得而对命运多一份诚谢,从而更能保持一份难得的内心的感恩、宁静与平和;从而认真做事,规矩做人,成就好人生。

苏东坡诗曰:“旧书不厌百回读”,这“旧书”就是读书人最心爱的书,是读过不知多少回的书,也就是能给人的灵魂乃至人生以启迪,并成就好人生的好书。

我早已深切地感悟到一本好书对人生是多么重要。在临大学毕业之际,《陶行知文集》就成为指明我迷茫心路,乃至成就而今好人生的一本好书。从那时,我就走出了困惑中的我,清除了前行的屏障,改变了人生的追求,顽强地直面挫折,不断走向一条鲜亮的人生之路。

当我在从教生涯中一次次遇到困难时,每每想起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哲理明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正是它改变了我的追求,改变了我的人生。

正是这本书,我才理清了人生之路;正是这本书,我才看清了人生之望;正是这本书,我才扬起了人生之帆;正是这本书,才成就了我好人生。这本好书就是我美好人生的导师,是这本好书为我点起了一盏好人生之光明永恒的灯。

好书,就是好人生的导师!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最近又花了点时间读了读陶行知的创新教育理论,他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我想:今天我们学习陶行知的创造精神,不在于熟知他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借鉴他创造的教学形式,而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联系班级实际,针对学生特点,解放思想,放手实践,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不怕吃若,不畏人言,更不惧失败。

我也一直更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具体的说,受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理论的思想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有以下四点感触:

一要以趣激学,启动创新。在教学中,兴趣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有好奇心才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

二要诱导质疑,在设疑问难中催生创新。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同样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催生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三要利用肢体语言,在想象中放飞创新。想像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越深刻。想像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因此,课堂上我就应该多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自己的形体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要重视自主合作,在竞争中提升创新。陶行知提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投身到学习、训练的具体行动中去。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并逐步提升其创造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我如果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合作探索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要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也就轻而易举。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要一如既往的继续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进行英语教学;我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英语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将英语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活动,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我相信,长此以往,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心得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反思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课件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在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后,我深有体会。

“创造教育理论”,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个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要进行生活教育,首先要将其与传统教育区分开来。陶先生称传统教育为“吃人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下学生只读死书、死读书,逐渐失去了生活里、创造力。相较而言,生活教育则刚刚相反,它教人做人,教人生活,在生活教育下的人读活书、活读书,这样的人即使做官,也是服侍百姓的好官。这种是非分明的论断虽有些偏激,但一语道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且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这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很是有启发。就从小学的课本上来看,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开始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再看课程的设立,多了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课;最后看学校的制度,逐渐从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律,通过与社区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校与社区结合,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她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其次这个“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让她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今年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说明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再三强调:教学做合一。“做”是教学之中心,是在劳力上劳心,具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三个特征。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智力。事实证明,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亲身体验中去观察、思考、发现、创造、感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三年级学生写作文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我常常会带他们进行观察,引导他们留意身边的小事,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有一次,学校组织植树节活动,学生们都从家里带来了铁锹,准备大干一场。我把这个活动当做一个契机,注意在每一个阶段观察和提醒学生。劳动没开始前,学生们已经兴奋不已,在教室里坐不下去,不停地问我:“老师,怎么还不开始?”我笑着反问他们:“你们现在这个样子可以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儿,开始回答:“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词语一旦与学生的感受契合,似乎就变得富有生命力了。

我交代好安全事项,植树活动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挖坑,移苗入坑,培土,浇水,每一个环节都让他们亲自尝试,亲自感受,我给他们拍了不少照片。植树的过程中,天空中飞来了北归的一群大雁,我赶紧喊学生们抬头看,只见蓝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排着长长的队伍飞行,学生们不由得发出“哇!真美!”的感叹。平时我们在诗歌中、课文中经常读到“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这样的句子,可是学生只是读这些句子,没有直观的感受,他们根本体会不出句子中的那种韵味,再美的'语言都不如让学生们自己亲眼看到来得震撼。当天晚上,我布置了一篇习作,以我们的植树节活动为主题来写。第二天我收作文时,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这篇作文,好几个孩子都说:“老师,这篇作文太简单了,我们就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了下来。我不在觉得没话可写了。”是的,在劳力上劳心,由实践行动形成思想,产生新价值,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又有趣。

我们教师教学时,也要一面教,一面思考,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补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有一年我教一届高年级学生,班里学生较多,性格各异,学生们情绪变化快,今天这几个同学关系不错,明天就可能闹崩,其中有几个女孩子还非常敏感,老师同学无意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可能使她们难过很久。这样的班级情况让我有些头疼,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待他们。一开始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征求过他们的意见,每天交给我批改。我发现,许多孩子常在日记中向我倾诉自己的心事,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每天对学生们的日记批改得格外认真,每个孩子的日记下面我都会回复一段长长的文字,有时是解答他们学习中的困惑,有时是他们难过时的安慰,有时是他们迷茫时的指点。每天日记一发下来,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翻来,看我的回复,这样的沟通让我们的心离得很近,学生觉得老师能理解他们,愿意耐心倾听他们,所以班级非常和谐。每天学生们主动把我的讲桌擦干净,办公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图书角都是他们自己来打理。班级管理得非常轻松,这是因为我在学和做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法。

读书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窗,但能否真正领略教育的风景,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孩子,生命的成长需要我们既遵循规律,又尊重差异,在读书学习的同时,唯有不断地在教学中去探索、实践、研究,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传》一书以生动的事实展示了一位教育改革先驱者敢探新理得道路,其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我们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他以真实的形象凸显了一个具有浓烈的爱的楷模。读了这本书,不仅使我汲取了营养,也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教育一线冲锋陷阵的老师,读这本书感受最深刻的是陶先生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美好品格。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奉行的箴言,不管过去还是将来,他都是师之楷模,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尤其是在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中,我们老师一定要守住教育这片净土。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难缠的学生或家长,也会遇到一些非议误解甚至中伤。就在今年学期初,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安排学生保险事宜,我把通知发到班级群里。没想到一位家长在群里说我收的是什么补习费。这种没凭没据的诬陷让我觉得很气愤,我在群里对收费情况作了详细的解释,并希望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可没想到那位家长居然连续几天给我发送一些带有不雅内容的视频链接,我感到非常气愤想报警,甚至想让他的孩子调离我班。这件事给我很深的伤害,我们校长很重视,通过和村里协调,由村主任出面妥善处理的这件事。后来我平静下来,想到孩子当着这样的父亲(孩子的父亲游手好闲,好喝懒做又品行恶劣,已经离异)也是极其不幸的。因为家庭的变故,父亲的负面影响,这个孩子平时衣着邋遢,没有好的行为习惯,甚至有学生反映过这个孩子曾几次偷窥女生厕所,学习成绩很差。也是经过这件事之后,我知道了孩子身上的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失责,作为孩子的老师,我怎么能放任不管呢?从那之后,我更加关注关心这个孩子,孩子的姑姑和爷爷奶奶不止一次的对我说,没想到我能这样宽容大度,不但没有因为家长的过失行为怀恨,反而对孩子更好了。的确,这个孩子在我的格外关爱下,变化很大。这件事也让我有了很大的感触和收获,我觉得我的心灵又得到了一次净化。有了“爱满天下”的支撑,我也时刻告诫自己“爱,再多些,好吗?”对工作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就能以更饱满的热忱拥抱我所挚爱的教育事业,就能克服工作中的任何困难。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潘苗和最近我怀着对陶行知先生十分崇敬的心情,研读了《陶行知文集》,受益匪浅,陶行知文集读后感潘苗和。陶行知先生,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其中,他提出的现代有效教学理论,值得我们借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精髓。学生读书是为了用书,用书是读书的目的和归宿。用书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一贯强调学生既要读书,更要用书。学生读书是为了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一定的技能,以便更好的把知识与思想和行为结合起来,应用到生活中去,取得一定的经验。为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在掌握了书本内容之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把英语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在孔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因材施教”的这一条有效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照顾差异,坚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读后感《陶行知文集读后感潘苗和》。

《陶行知》读后感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在他看到国内“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阐明了他的教学主张。这一主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教师只管“教”或“教学”,也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再则,世界上“新知无穷”,学生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探索新知的本领,也不能适应未来的生活,学生不能永远跟着教师走。“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自己会学,这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教学生学”,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这就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诸因素,这也要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统一,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一面教,一面学”,深入掌握教材内容,以促进知识的转化。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

陶行知则将“教学相长”作为他“教学合一”的重要原则之一,贯穿在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训”。从广义的角度看“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他经常将自己的诗交给小朋友改;他办安徽公学、晓庄师范,育才学校都是贯彻这一原则,主张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等思想,无不与“教学相长”有渊源关系。“因教施教”则是他常常运用的原则。他说:“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他并以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喻,说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法。朱熹曾经提出,教人之法要根据“为学之方”,意思就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也借其意而用之。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同时教师自己也会不快乐,整天为了学生而苦恼,脸上总是紧绷的,没有了亲切的笑容,或许回到家,还会将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是稍微改变教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使用枯燥的文字来教学,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发展。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教得也轻松,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和师生互动的活动,其乐无穷。

教师不单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快乐。如果把教师当成职业来做,当然也有做得很好的,但这背后很可能就是怨言、辛劳。如果把教师当作快乐的来源,一切都将不一样。然而如何才能爱上教师,拥有快乐呢?教学合一就是关键。总之,教学合一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迫切要做的,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陶行知》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陶行知的“四块糖”》,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陶行知先生当小学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室去。

陶行知先生连续掏出了四块糖给了那位男生,但是,陶校长先生掏出的不是区区一块糖,而是四块糖。原因是第一块糖是那位男孩比陶行知先生先到办公室,第二块糖是陶行知先生令他不要打同学,他立即住了手,第三块糖是因为他打同学是因为那个男孩欺负女生,第四块糖是因为那个男孩已经认错了,奖励给他的糖。

陶行知先生以“发糖”为奖励,而且这四块糖有着的宽容之心,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有什么理由,也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正如结尾: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无知可以变成有知,单纯可以变成复杂,莽撞可以变成老到,粗鲁可以变成细腻,怯懦可以变成勇敢,小气可以变成大度,蛮横可以变成理智。变与不变,大变与小变,既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家庭和学校。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的奇迹。因为宽容是一服灵丹妙药,能够在关键时刻,矫正学生的人生之舵。

陶校长的那“四块糖”,虽然很渺小,也很微不足道,但是,让那位男孩吃在了嘴里,更甜在他的心里。

男孩自己犯了错误,得到的竟是表扬。

陶校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正是因为他的宽容、理解与教导有方才矫正了一个学生的人生之舵。

《陶行知》读后感

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大家心中的陶行知》一书,本书共117位名家分7个不同的行知板块写下了自己心中的陶公,赞颂了陶公为了理想教育的构建和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倾其一生心血所做的种种努力,让我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一个灵魂中镌刻着中华印记的知识分子的情怀和高尚追求及浓浓的大师之爱。这些“大家”心中的陶先生宛如一个慈祥的长者,话语中蕴含的全都是朴素的真理,是陶先生一生从教的经验之谈。读来如沐春风,胜于自己苦思数载所得,现就管中窥豹的一点认识,谈谈自己阅读后的几点肤浅感受:

陶行知一生提倡“爱满天下”,这是他人生的信条,也是他毕生生活的写照,他创办的晓庄师范就是他爱德教育的真实写照,充分体现了他对平民、对穷人、对乡村、对农民的博爱,他热衷于创造真诚、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体现了最崇高的师德境界,树立了人师楷模的显著标志,张扬了爱心和人剃精神。在这里,我所理解的爱应该是大爱而非小爱,大爱应该是对学生思想上的关爱,即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思想的偏颇,通过与学生的真诚沟通,让学生相信你,并给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指导。我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正是需要拥有这样一颗敏感细致的心去发现和感受每个学生的心灵,给予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

记得班里有个孩子,家里的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有一天早上,我接到该妈妈的电话说孩子怎么也不愿意来读书了,一直在家里哭,让我快去劝劝她。我迅速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后,及时与孩子沟通,孩子一边哭着一边扑进了我的怀里,看着孩子哭得红肿的双眼,望着她那信任的小眼神,我内心五味杂陈。“孩子!会好起来的,人生中有很多的坎坷,我们要学会坚强!老师相信你是个坚强的姑娘。接着,我利用休息时间跟她妈妈单独聊了聊,希望家长之间的感情不要影响孩子的情绪。我们班又利用主题班会寄予孩子无限的关爱,看到有的孩子眼里闪着泪花,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感情也发生着不小的变化。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尽量抚慰孩子的受伤的心灵,让孩子心灵少一些伤害!罗曼.罗兰说:要散播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用爱心营造阳光,让我们的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师爱”如无声的细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我们教给学生爱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去爱别人。对学生来说,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一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可能是造就一个人才,也有可能是抹杀一个人才。

是的,陶先生的这一教学主张,正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不谋而合。“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陶先生说得多好。如今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狭小,但是现在是信息发达的时代,他们对信息的接收能力是非常强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由于他们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广泛地在课堂课外开展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正是从“做”入手促进“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把生活与教育紧紧联系起来,给了我无限的启发和思索。我们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味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新课程惟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光明的一面还是阴暗的一面,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才更丰富,教育的意义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倾其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提出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处处真理洋溢,处处值得细思细品,如人行于百花园中,所过之处皆是芳草蛱蝶、鲜花争艳,值得我们继续研读。他的教育思想滋养了一批批师者,影响了一代代学子,对当今的教育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读陶行知,不能不学陶行知,让我们在陶行知这盏明灯的指引下,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朱慧英)。

《陶行知》读后感

假期我认真地读了《点击陶行知》感触非常大是其中的“生活即教育”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下面,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里谈到:好生活就是好教育;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他同时又谈到,与“生活即教育”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因为,他要实现一种教育的理想,就要用教育的力量来解决民生问题。陶行知先生为此在文中进一步用实例证明,“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教育”是相连的,是一个学理。他进而又提到,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这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与劳动。这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教人做真人。自有人类生活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是与时俱进的。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我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读了陶知知先生的著作,既感觉受益匪浅,又感觉责任重大,同时又得到了启迪。在当今社会,生活教育,是社会所求;素质教育,是社会所需;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是社会所盼。我只有竭尽全力,多学,多思,多想,多做,按陶行知先生所言,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的功破了学生的心理,圆满的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想要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树立平等的心态,宽容的胸怀,对事不对人,设喻服其心。凌驾他人对立斥责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这样累积而成的。所以,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

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陶行知》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认真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反思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相关范文推荐
  • 11-20 公司个人述职报告模版(汇总18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评估工作效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述职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尊敬的公司领导:我叫xx,现任公司物业部
  • 11-20 教师爱岗敬业先进事迹材料(汇总21篇)
    爱岗敬业的员工能够与团队成员良好合作,共同为企业的目标努力。爱岗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意味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忠诚,我想我们应该都希望成为这样的职场人吧。那么如何培养
  • 11-20 幼儿园元旦活动主持词结束语大全(14篇)
    主持词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小游戏或互动环节,增加互动的乐趣,使全场气氛更加轻松活泼。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些出色的主持人,在他们的引领下,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
  • 11-20 元宵节六年级(通用18篇)
    元宵节也是浪漫的节日,有很多关于爱情和婚姻的传说与习俗与其相关。以下是一些关于元宵节庆祝活动和习俗的相关资料和文章,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春节的气氛还没有
  • 11-20 在工会工作中个人总结大全(23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表现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学术界的个人总结范文,他们的研究和思考或许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 11-20 论语读后感(精选20篇)
    读后感是对一本书的评价和回顾,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7.在阅读这些范文时,可以思考和分析文章结构、段落衔接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和亮点。
  • 11-20 生日庆典的致辞精辟(优质16篇)
    无论是正式的商务场合还是活动庆典,致辞都是表达演讲者对听众的尊重和感受的一种方式。请大家共同欣赏一些优秀致辞的文字,或许能够给我们灵感和思考。各位长辈,各位领导
  • 11-20 我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精选15篇)
    制定规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配任务和责任,实现协同合作。以下是一些关于规划计划的实践心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成功人士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的。3月19日,公
  • 11-20 毕业联欢晚会主持词(热门18篇)
    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主持今天的活动,希望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先容一下这些获奖的主持词作品,它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的经典之作。符:有一支歌,能够传
  • 11-20 学校年终总结标题(热门14篇)
    在年终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职业、不同行业的年终总结,希望能给你一些新的思路和见解。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