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学校办学条件的自查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9-25 02:26:55 作者:JQ文豪 最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学校办学条件的自查报告(精选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查报告篇一

位于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30129㎡,生均占地面积53.3㎡。校舍建筑总面积8829㎡,生均15.6㎡。学校有平整、适用的操场,有300米的环形跑道,学生体育活动场地8814㎡,生均15.6㎡。学校绿化覆盖率达70%,学校树木葱茏、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四季飘香,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学校装备绝大多数项目达到省二类标准,少数项目达省三类标准。

学校有藏书室1个,阅览室1个,藏书室及阅览室总面积150㎡,阅览室座位数64座。学校有图书27989册,生均图书49.5册。

学校有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1个,劳技1个。学校有2间网络教室。学校有学生计算机65台,生均计算机台数0.12台。学校有1间音乐教室,1架钢琴,配有音响设备及相应乐器。学校有1间美术教室及相应器材。学校有1间体育器材室,且器材较为充足。

学校共有有565名学生,12个教学班,平均班额47.1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55人,占比为9.7%。

学校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师生比为1:10.3。学校专任教师学科结构能满足开齐开足课程需要,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每个学科都有专职教师任课。在教师配备上,各学科的师资力量均衡,以便发挥教师之长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学校55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8人,占14.5%,中学一级占37人67.3%;本科及以上教师54人,占98.2%。学校共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9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优秀教师1人,区教坛新秀3人。

学校有两名保安人员,并且都参加过校园保安人员上岗培训。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有分管领导,组织网络建全。学校安装了校园监控探头10个,为保障校园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学校食堂餐厅可供六百多人就餐,食堂卫生达标,学校免费供应饮用纯净水。学校厕所能满足学生课间如厕需要,有水冲设施。每天有专人两次打扫、冲刷。

多年来,学校立足规范,精细管理,追求卓越,努力办百姓满意的教育,坚守素朴循真、求实固本的办学理念不动摇,坚持以质量立校,以“厚德”为校训,通过努力,形成了“文明、守纪、求真、创新”的校风,“严谨、朴实”的教风,“勤奋、上进”的学风。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学校均衡分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学校严格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正常,学校打造以“高雅文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富有特色。学校现有校级社团3个,年级兴趣小组24个。学生学业合格率99%,学生参加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2%,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达85.1%。

1、学生数减少,导致人均占地面积、生均图书量、人均计算机台数等上升。

2、今年调入新分配教师2人,导致教师结构略有变化。

因新校区正在建设中,目前学校重点工作是:

1、明确方向目标、落实责任。积极实施我们已初步形成的办学总体思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努力完成办学总体目标。与时俱进,进一步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学校办学理念、目标、方法等。

2、积极筹措资金,维护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图书室和文体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校园环境的文化、教育氛围,突出以人为本、育人为目的、以美为基础的校园建设。

3、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教育,树立榜样,弘扬正气,不断扩大优秀教师队伍。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查报告篇二

1、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馆

※初中位于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30129㎡,生均占地面积53.3㎡。校舍建筑总面积8829㎡,生均15.6㎡。学校有平整、适用的操场,有300米的环形跑道,学生体育活动场地8814㎡,生均15.6㎡。学校绿化覆盖率达70%,学校树木葱茏、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四季飘香,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2、图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专用教室

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学校装备绝大多数项目达到省二类标准,少数项目达省三类标准。

学校有藏书室1个,阅览室1个,藏书室及阅览室总面积150㎡,阅览室座位数64座。学校有图书27989册,生均图书49.5册。

学校有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1个,劳技1个。学校有2间网络教室。学校有学生计算机65台,生均计算机台数0.12台。学校有1间音乐教室,1架钢琴,配有音响设备及相应乐器。学校有1间美术教室及相应器材。学校有1间体育器材室,且器材较为充足。

3、办学规模、班额

学校共有有565名学生,12个教学班,平均班额47.1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55人,占比为9.7%。

4、教师配备

学校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师生比为1:10.3。学校专任教师学科结构能满足开齐开足课程需要,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每个学科都有专职教师任课。在教师配备上,各学科的师资力量均衡,以便发挥教师之长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学校55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8人,占14.5%,中学一级占37人67.3%;本科及以上教师54人,占98.2%。学校共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9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4人,区优秀教师1人,区教坛新秀3人。

5、安全保障、生活设施

学校有两名保安人员,并且都参加过校园保安人员上岗培训。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有分管领导,组织网络建全。学校安装了校园监控探头10个,为保障校园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学校食堂餐厅可供六百多人就餐,食堂卫生达标,学校免费供应饮用纯净水。学校厕所能满足学生课间如厕需要,有水冲设施。每天有专人两次打扫、冲刷。

6、管理与质量

多年来,学校立足规范,精细管理,追求卓越,努力办百姓满意的'教育,坚守素朴循真、求实固本的办学理念不动摇,坚持以质量立校,以“厚德”为校训,通过努力,形成了“文明、守纪、求真、创新”的校风,“严谨、朴实”的教风,“勤奋、上进”的学风。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学校均衡分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学校严格落实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正常,学校打造以“高雅文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富有特色。学校现有校级社团3个,年级兴趣小组24个。学生学业合格率99%,学生参加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2%,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达85.1%。

二、数据变化说明

1、学生数减少,导致人均占地面积、生均图书量、人均计算机台数等上升。

2、今年调入新分配教师2人,导致教师结构略有变化。

三、近期打算

因新校区正在建设中,目前学校重点工作是:

1、明确方向目标、落实责任。积极实施我们已初步形成的办学总体思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努力完成办学总体目标。与时俱进,进一步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学校办学理念、目标、方法等。

2、积极筹措资金,维护各项配套设施。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图书室和文体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校园环境的文化、教育氛围,突出以人为本、育人为目的、以美为基础的校园建设。

3、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教育,树立榜样,弘扬正气,不断扩大优秀教师队伍。

201x.9.27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查报告篇三

按照市委胡书记、纪委张书记的重要批示,市委政研室会同市教育局就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入调研。调研组先后赴榆阳、横山、靖边、米脂、佳县等县(区),深入14个乡镇、12个部门、4所农村中小学及12个农村教学点,采取座谈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视察、入户走访等形式,分别与分管教育的县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座谈了解,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义务教育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

(一)布局调整的基本情况

1、学校情况。从区域布局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47所(不含203个教学点),其中城区146所,占19.5%,乡村601所(不含203个教学点),占80.5%。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01所,其中小学457所,全部在农村。初中144所,全部在乡镇。

2、学生情况。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25725人,其中城区198547人,占61.0%;乡村127178人,占39.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27178人里面,小学寄宿生44533人,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在校生总数的49.35%(小学只在农村寄宿);初中寄宿生51269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在校生总数的47.6%。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中有近一半人是寄宿生。

3、教师情况。全市基础教育专任教师38766人,其中榆林城区6018人,县城(镇区)25907人,乡村6841人。小学专任教师16488人,其中榆林城区1792人,占10.87%;县城和乡镇9825人,占59.58%;乡村4871人,占29.24%。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幼儿园97.5%,小学99.99%,初中98.88%,高中96.22%。

(二)布局调整的主要特点

从我市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各县(区)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学校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20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以来,截至底,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年的5064所减少为747所,其中初中由237所减少到198所,小学由4827所减少到549所,亦即农村小学只保留了原来的11.4%。

2、学生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且向城区流动趋势明显。2001年到20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由728302人减少到325725人,减少了402577人,下降了55.3%。其中小学减少312567人,占42.9%;初中减少90010人,占12.4%。

2001年到年,农村小学在校生由449035人减少到31878人,减少417157人,减少92.9%;而榆林城区小学由19485人增加到40141人,增加了20656人,增加106.0%。农村学生向乡镇学校流动,乡镇学生向城区学校流动趋势明显。

3、学校规模呈现城区扩大,农村缩小趋势。由于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农村小学306所,校均在校学生104.2人,县镇小学214所,校均在校学生682.7人,榆林城区小学29所,校均在校学生1384.2人。农村203个教学点,其中学生6人以下的占总数的2/3。

(三)布局调整的主要成效

1、城乡教育差距相对缩小。我市农村中小学经过布局调整,一大批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中小学被调整和撤销,教育资源进一步集中,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开始,我市组织开展“阳光师训”和“名师大篷车”活动,每年组织有省、市级骨干教师组成的“阳光师训”“名师大篷车”讲师团,采取送培到县的方式,深入各县区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有力促进了城乡学校的管理互动,实现了信息共用、资源共享、发展共进。同时兴建的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市上补贴给各学校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大棚蔬菜和养殖场,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2、教育资源明显优化。在布局调整之前,农村中小学“校点多、规模小、效益低”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大批边远乡村的小学生集中到办学条件相对优越的片完小或中心小学就读,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避免了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目前,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宽带网络全接入,以佳县通镇李家塔小学为例,该村地处省道边,交通便利,经济条件较好,小学设有1—3年级课程,有学生64名,教师8名,调整后吸纳了周边10个村40多名寄宿学生,学校文体活动室及器材齐全,并配置有计算机,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音、体、美等薄弱学科也配备了专业教师,周围被撤并校的学生和李家塔小学的学生同享到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3、经费保障机制日趋完善。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教育经费170亿元,是过去五年的3.2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现全覆盖,全市通过“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达标验收,城乡寄宿制中小学集中供暖问题得到解决,“蛋奶工程”覆盖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寄宿制中小学。,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完成建设项目55个,119个校安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二是不断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全市小学、初中公用经费分别为240元、300元;年提高到小学500元、初中700元;2012年小学和初中分别达到800元和1000元,实行城乡一体的公用经费核拨政策。三是推行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2012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零收费”,采取市、县区按比例分担经费的办法,年投入1.5亿元,受益学生达30多万人。

4、农村师资建设逐步加强。近年来,全市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做了一些很好探索。一是实施了大龄教师提前离岗政策。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因身体原因不能坚持教学工作的,可自愿申请提前离岗,享受在职工资待遇,不再占编占岗。2012年以来,全市共有1847名教师执行了提前离岗政策,空出编制补充了新教师,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二是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每年设立万元的教师培训经费,重点开展农村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薄弱学科和寄宿制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三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市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提高10%,并为农村地区教师每月增加不低于200元的交通补贴。中小学班主任津贴不再从绩效工资中提取,由各级财政按每月小学不低于300元、初中不低于400元的标准专项预算列支,调动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安心从教的积极性。

5、学校布局调整相对灵活。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稳妥推进。对于需要撤并或恢复的学校,都是按照“一校一议”的原则举行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的代表,以及教育教学专家。以公开表决的方式形成是否同意撤并或恢复的意见,切实保证群众充分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保障每一个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11年8月,郭家伙场村小学和牛家梁镇的其他9个村小学被撤并至镇上的明德小学和九年制学校。但没过一年,由于辐射半径超过10公里,低年级的学生往返不便、寄宿困难等原因,2012年8月,又恢复了牛家梁镇8个农村教学点,开始接收附近一年级的适龄儿童入学。再如只有1名学生的村办学校或教学点靖边县有6所,米脂县2所;10名以下学生的村办学校或教学点靖边县28所,米脂县27所。

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农村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全市计划新建34所小学(农村18所),13所初中(农村10所);撤并教学点23个,小学78所,初中12所;恢复教学点45个,小学27所。可以说,我市学校布局调整具有灵活性、机动性,生源没有后才撤并,生源增加后再恢复。

二、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在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小、教学点经费短缺。目前,实行城乡一体的公用经费核拨政策,按照小学每生800元,初中每生1000元划拨经费。由于学校规模的差异导致运行经费的巨大差异,村小、教学点经费严重短缺。农村小学校均学生104.2人,县镇小学校均学生682.7人,榆林城区小学校均学生1384.2人。后者分别是前者的6.6倍、13.3倍。规模不经济导致运行成本高,学校规模越小,办公经费越紧张。

2、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简陋。近几年,我市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客观上讲,全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仍然极不均衡,按照《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非完全小学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设置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兼科学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完全小学设置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艺术教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以及教学辅助用房。”城区学校尚能基本达标,但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省定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基本上是一间普通教室、一块黑板、几张桌凳,没有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更谈不上有多功能教室(兼科学教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部室。

3、农村学校师资受编制约束短缺问题突出。我市教师编制严格按照省上标准执行,农村普通小学的教职工和学生比为1:23,城市普通初中的教职工和学生比为1:15(县镇1:17)。但实际上,一方面是伴随布局调整,寄宿学生近半,迫切需要增加心理辅导教师、生活教师、校医、营养餐教师以及校园安全岗等编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规模小,目前已经超编。教育部门无法按学生数变化及实际需求配置师资。如靖边县10名学生以下的村办学校或教学点28所,米脂县27所。按照1:23来配置教师,配置1名教师就超标了,但根据实际情况,又不得不超配。我市目前乡村小学在校生32977人,乡村小学专任教师4871人,师生比1:6,远超1:23标准,致使县区面临教师总数超编,实际需求短缺的问题。

4、村小、教学点师资薄弱,教学质量不高。因为村小和教学点地处偏远、人口相对较少的村子里,学校小、学生少、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刚毕业的新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到村小和教学点工作。县乡教育部门综合考虑安全、婚姻问题等因素,新教师基本上分到学生相对集中的寄宿制学校任教。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年龄偏大(基本上是民办转正的教师),知识老化,教学任务繁重,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如横山县党岔镇麻地沟教学点有1名教师,12名学生(一年级6名,学前班6人),1名教师兼任2个学段的全部课程。佳县王家砭镇雷家洼教学点有1名教师,6名学生(学前班3人、一年级1人、二年级2人),1名教师兼任3个学段的全部课程。

5、部分年龄偏小儿童走读远或被迫寄宿。按照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我市执行“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农村出现部分年龄小的学生因教学点撤并带来走读远或者只能寄宿的现象。靖边县杨桥畔镇学区赵校长介绍草沟村有4个学龄儿童,恢复教学点投资太大,得20多万元,根据摸底,这个村5年后才能续上孩子,5年后是否在村里上学还是未知数,因此不能恢复教学点,4个孩子目前在距离草沟村3公里左右的学校上学。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现象,寄宿学生远离父母,缺少亲情关爱,缺少家庭教育的配合,其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不利影响。

6、进城上学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全市因伴读外出的劳力占外出劳力的比例约1/3以上,其中大部分是为了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有小部分是就近无学校可读,被迫外出。客观上导致城区中小学学生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加重了部分农民家庭经济负担。如佳县通镇高满沟村村主任介绍说,高满沟有540人,居住在村里的不足100人,去年村小8个学生,有7个随父母哥姐到条件好的学校上学去了,剩余的1户困难家庭,孩子母亲智障,奶奶怕耽误了孩子,也带着孙子去通镇上学了,导致家里生活更困难了。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各地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此后就出现了全国性的撤校并点活动。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报告,到,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也就是说,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确实起到了资源整合的效果,使财力、物力、人力得以集中使用,管理成本降低了,建设维护成本降低了,课程也开得全了。虽然政府的管理成本降低了,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孩子上学的交通、住宿、用餐等费用却提高了,农村的辍学现象加剧了。针对这些普遍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9月印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基本叫停了过快的撤点并校工作。

出现上述问题,从表象看,或因布局调整过急过快,或因硬性规定撤并学校的时间和数量,或因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等等。但究其根源,主要是城乡二元化的体制机制所造成的。为追求好的教育资源到城市上学,是因为城乡的教育差距过大;就近无学可上而外出求学,还是因为城乡的教育投入差距过大,没有很好地发展农村教育。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破除城乡二元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当前,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出台经费保底政策,保证农村学校公用经费。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有效解决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不足的问题。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公用经费不能按学生人数进行拨付,要出台相关的保底政策。如学生数少于100人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学校公用经费应以100人拨付。20以来,省财政厅为缓解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紧张的矛盾,每生每年划拨50元,专项用于农村中小学校冬季取暖支出。由于榆林市冬季取暖期长,省上划拨的50元取暖费不够实际支出,建议市级财政给予取暖费配套资金,缓解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紧张的矛盾。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一系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客观上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省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建议各级政府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投入,建立和健全功能部室,配齐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城乡均衡。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帮助农村中小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创新农村教师管理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村小和教学点“点多、生少、路长”,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综合等科目教师严重短缺,而绝大多数教师又不愿到村小和教学点工作等问题,建议创新农村教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鼓励教师实行流动教学。由学生“走读制”变为教师“走教制”,借鉴榆阳区经验,各乡镇建立教师周转站,对教师实行集中动态管理,薄弱学科教师不固定分配到一所学校工作,这些教师的吃住由乡镇统一安排,早晚由教育专干指派车辆接送,根据实际需要流动为每所学校上课。

2、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组织“榆林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支教,并对支教教师在提拔任用、职称评定及评优树模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议出台《榆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城区学校校级领导、教师深入对口学校开展经验交流、课改研讨、示范教学、组织培训等活动,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区对口学校交流挂职学习。

3、建立农村教师返聘机制。针对农村教学点条件差,留不住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现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对那些教学经验丰富,自愿任教的农村退休教师进行返聘,并且在福利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补助;另一方面在全市启动“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面向全市招募部分名优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任职,帮助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给予他们适当的工作、交通、通讯等补助金。

4、提高农村教师生活福利待遇。在工资定级、津贴发放、职称评聘、医疗保障、住房解决、离岗休息等方面对农村教师,尤其是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工资待遇逐步高于城市,解除教师后顾之忧,使教师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乐于扎根农村。

5、重视农村教师本地化、乡土化。建议教育部门在补充农村教师时,首先尽可能将已经毕业的合格师范生直接安排到本乡本村任教;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专门培养本土人才。就是根据本乡农村教师的需求情况,将当地初中、高中毕业的学生定向培养,分别进行三年或五年师范专业教育,毕业后直接安排回本村任教。以解决农村教师进不去、留不住的问题。

(四)家校共育,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

建议市县教育部门积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活动,实施家校共育工程,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一是寄宿制学校要为家庭和孩子沟通、交流和联系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可能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学生宿舍内安装电话,方便学生与家人的联系。二是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家庭亲情对孩子的重要性。安排一些必要的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使学校、学生、家庭成为一个整体。三是学校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硬件上,改善住宿条件,让学生住得舒适、温馨;增加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设施、设备、场馆,为孩子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发展提供舞台。在软件上,学校应有心理辅导老师和生活老师,创设愉快、和谐、温馨的“家庭式”生活环境,增加学生日常的娱乐活动,通过丰富的课余生活调节学生的心理,排解学生离开家庭后的内心失落感,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

(五)出台相关政策,关注农民工就业和收入状况。

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零收费”的实施,使得农民工的孩子在上学方面没有了负担,但是城镇生活成本高,加之农民工务工收入低,加重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建议相关部门关注农民工,既要关注他们当前的就业和收入状况,也要关注他们的长远出路,促进就业、提高社保水平、推动城乡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使农民工“进的来、留得住”。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统筹考虑,从长计议,逐步推进。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高标优质的农村学校。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注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加大重点镇、农村中心社区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建议在神木县神木镇、佳县王家砭镇两个国家级示范镇,神木锦界、靖边东坑两个省级重点镇及启动建设的“双12工程”(即12个市级重点镇、12个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和示范村),各打造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义务制学校,让农村学生逐步就近同享与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查报告篇四

基于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出现的问题,早在,教育部便先后发出《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

然而,教育部的这两项通知未得到贯彻执行。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造成的小学生上学难问题一直在发生。于是1月,教育部再次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村地区,要暂缓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自然环境不利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原则上暂不撤并,撤并学校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一些地方之所以坚持“一刀切”,原因在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依照有关政策,农村小学师生配比是1∶23,教师数十分有限,大量撤并方便排课以及管理;县政府方面,涉及财政投入,经费有限,收缩校点可节省资金。据《新华每日电讯》5月22日报道,仅以8月陕西汉中西乡县的一个调研数据为例,撤并后每年教育经费可“节约1670万元”。这是个别县级政府推行“撤点并校”的主要动力——借“撤点并校”把部分政府的经济责任转嫁为农民的经济成本、学生的时间成本和安全成本。

审视全国农村撤点并校过程中的地方性冒进,其深层的根源是: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不足。当前,与农村学校每1小时就消失4所相对应,处于城市的博物馆平均3天多便增加1座。

建议

形成人财物及多部门合力

国务院审时度势于209月6日发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与之呼应,各省(自治区)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的通知》。无论是国务院的意见,还是各省的通知,就“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纠偏扶正,决心很大,所列原则及规定非常明确。现在关键是,市县乡(镇)级地方政府对文件精神的充分理解与坚决落实。

第一,地方政府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过度撤并”问题的严峻。

第二,地方政府一定要把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去抓,一定要舍得投入。即使贫困县也应加大对偏远山区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村小硬件建设、师资配备以及加强确有必要存在的寄宿制学校改造或建设。

第三,对于小学布局调整的纠偏扶正,一定要对症下药,即根据具体情况,依照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举措。根据国务院“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上学的需要”的原则要求,纠偏扶正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恢复不该撤的教学点。依照实际核定学校的覆盖范围,一般应使学生无论步行还是乘车,单程时间都不超过40分钟。二是不该被合并的完小要予复原。如a县y镇南端5个行政村的完小被合并后,学生挤在一个行政村小学(今有教师25人,学生418人,其中半数寄宿);其他4个行政村留下一二年级,变成“一师一校”教学点。客观说,一个行政村人口少,学龄儿童少,可被合并(改为教学点);有两个行政村相距较近,可合并;而另两个行政村分别有8和9个自然村,人口较多且山地崎岖,完小不宜被合并。三是个别地理环境特殊的村庄,虽可就近上学无需设教学点,但路艰甚至路险,应通过多部门联动来解决。

第四,办好“真正的教学点”,即对于重新恢复或新设的偏远乡村“小型化村校”,一定要有道德地、负责任地将其办成村民满意的教学点。一是加强宣传,吸引中青年教师执教。二是健全“轮流支教制”,城镇中心小学中青年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学点任教2至3年,作为升职提拔的必备条件。三是县政府设立教学点专项财政支出,且专项经费要细化计算,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四是城镇小学与边远山区教学点结成友好支援的对子。五是加强教学点硬件和师资建设。六是提倡教学点的孩子融入大自然,“在玩乐中学习,在童趣中成长”,开发一些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教育局对教学点考评时特立标准,不要以城市教育为参照系。

第五,地方政府一定要按照国务院要求,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注重长远性和可行性相结合,以确定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确保小学低年级学生就近走读上学。相应地强化有效的评估监督机制,保障规划落实到位。充分发挥人大的法律监督作用,进行义务教育执法检查或小学网点布局专题调研;强化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对教育系统的问责机制,强化教育系统内部之间的问责制度。

第六,师资配备要紧紧跟进。这就涉及师生比问题。按各省(自治区)现行政策,农村小学师生比大多是早先教育部规定的1∶23。这个标准显然偏低。如某村小现有170名学生,按照1∶23的标准,可有7名教师,但是一到六年级6个班都得配语文、数学老师,再加上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人手确实不够。于是,一名老师要代几个班的课,教学任务繁重。尤其那些复式班教学点,教师人均每周承担20至25个课时,大多任两门以上课程,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因此,农村小学网点纠偏扶正后,各省(自治区)应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做好小学教师的选拔培养,出台“重新核定小学教师编制”的政策。要充分考虑边远山区存在大量的复式教学点,给予更为宽松的编制标准(据实际情况可“二师一校”或“三师一校”)。同时,编制政策要体现动态性,可随着教育状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查报告篇五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常委会报告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高中2所,职校1所,初中12所,直属小学6所,特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1所.农村共设8个学区,有完全小学50所(其中寄宿制小学34所),教学点163个(其中幼儿点43个).

正式教职工3798人,特岗教师311人,临时幼儿教师116人,代课教师85人,总计4310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59268人(其中小学生28222人,初中生11214人,高中(含职校)9959人,在校幼儿9873人).

二、四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上一次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是在208月的县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多的时间.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布局调整工作的进展情况

年《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出台前后,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政策有较大调整,我县的布局调整工作的力度和进程也随之相应变化.

1、布局调整情况

20初中阶段黑山嘴中学与胡麻营中学合并组成窄岭中学(利用原窄岭高中校舍).

小学阶段主要涉及两处较大规模调整:

一是窄岭学区范围内的调整.黑山嘴镇利用原黑山嘴中学建起跨乡镇的寄宿制小学――窄岭实验小学,黑山嘴镇的厢黄旗小学、黑山嘴小学、窄岭小学、八间房小学,胡麻营乡的河东小学、塔前小学,石人沟乡头道营小学(部分)等六所小学并入窄岭实验小学;黑山嘴镇西两间房片的大兰营小学、小营子小学、三道沟门小学、五道沟门小学等四所小学合并到西两间房小学.石人沟乡头道营小学(部分)、东山神庙小学、官木山小学、凌营小学等四所小学合并到石人沟小学.上述合并的小学除厢黄旗和黑山嘴小学一至六年级合并到窄岭实验小学、本校建为幼儿园外,其它均为三至六年级合并,原小学变为含一、二年和学前的教学点.

二是大滩镇范围内的调整.大滩镇三扎拉、北梁小学五六年级合并到大滩小学,老羊圈、大下营、小北沟、南围子教学点全部撤并到大滩小学,二道河子、骆驼沟、大营子教学点一二年级以上撤并到大滩小学.

除上述两处较大调整外年还撤并学生数不足10人、校舍为危房的教学点6处:四岔口乡缸房营教学点,波罗诺镇文水沟教学点、汽海沟教学点,草原乡公宝同教学点、东窝铺教学点,五道营乡九道沟教学点.

2、2012年布局调整情况

2012年年初规划布局调整任务是:初中将黄旗中学撤并到扩建后的土城中学;小学将土城镇内除四间房以外其它各小学三至六年级合并到扩建后的土城小学.

2012年四、五月份网络和相关媒体开始报道和讨论一些地区由于过分强调集中办学,造成中小学生大量流失的情况,六月份教育部要求暂停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并开始了布局调整审计.九月《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文件下发.其主旨是布局调整要科学合理,兼顾提高教育质量与方便就近入学.与以往要求最大不同有两点:一是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保障群众充分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撤并方案要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二是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多数学生家长反对或听证会多数代表反对,学校撤并后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并入学校住宿和就餐条件不能满足需要,以及撤并后将造成学校超大规模或“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均不得强行撤并现有学校或教学点.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2012年的布局调整规划未能落实.

3、后的情况

(1)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专项规划的制定情况

20按要求制订并逐级上报到省政府批准了《丰宁满族自治县――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专项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初中阶段保留450人以上的八所学校,撤并不足400人的四所初中――白塔中学、南关中学、黄旗中学、外沟门中学.具体方案是:三中整体搬迁到一中原校址,白塔中学、南关中学合并到三中;黄旗中学合并到土城中学;外沟门中学苏家店乡学生分流到土城中学、草原乡学生分流到平安堡中学、外沟门中学与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阶段继续完成土城片的布局调整原规划,凤山镇将小川小学整体搬迁至凤山一中,其他农村小学在2013至20期间暂时保持不变.农村教学点根据生源情况动态调整,生源达到20人以上、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恢复教学点.

(2)规划实施情况

2013、土城镇内通过组织村干部、学生、家长参观土城小学、观看土城小学学生主题班会和文艺表演,开会宣传规模办学对孩子培养的好处,并采取自愿原则,最终张百万、三间房两所小学以及千佛寺小学部分三至六年级学生陆续合并到土城小学,土城镇布局调整基本完成,避免了扩建后的土城小学校舍闲置.白塔中学、南关中学因三中搬迁计划屡次变动未做调整,黄旗中学、外沟门中学的撤并因群众不同意而未能实现.

年丰宁一中即将整体迁至新校园,学校容量增加,办学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县城新建的2400人规模的第六小学即将开工建设,该小学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县城小学入学压力;在原电影院位置新建第四幼儿园即将开工,明年将再建一所公办幼儿园,使县城公办幼儿园达到五所.

4、教学点标准化建设情况

在撤并一些生源少、条件差的教学点的同时,为提高教学点的办学水平,我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教学点标准化工程”.2012年完成教学点标准化改造72处,2013年完成32处,到20全县危旧教学点标准化改造基本完成.期间根据各地实际,恢复教学点(幼儿点)17处.中国教育报两次报道我县教学点标准化工作经验,省市媒体也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取得的成效

我县的布局调整工作一直是将上级政策和本县实际紧密结合、持续稳步推进的,总体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通过国家审计,基本上不存在调整过度问题.

1、窄岭区域的调整中,高中撤并到县城,初中利用高中校舍加以扩建、完善实现区域内四乡镇集中.小学利用初中校舍建起跨乡镇寄宿制小学,利用小学建起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的厢黄旗幼儿园,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以最小的投入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办园条件普遍上档升级.大滩、土城的调整实现或基本实现了全镇集中,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2、窄岭实验小学、土城小学、大滩小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管理规范精细,成为精品学校,在全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规模办学效益得到较好体现.一是集中后的学校能够开齐课程,体、音、美、英语、信息技术课得到强化,学校各项活动丰富多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二是学校教师配备比较整齐,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能够正常开展,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规模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化建设尚不到位,排污和垃圾处理成为较大规模学校的难题.

2、寄宿制学校使用校车后交通安全得到保证,但由于受校车运行周期制约,农村学校只能采用上10天课休4天假的作息方式且各区域错时休假,对正常教学秩序有一定影响,尤其走读生家长意见很大.

3、几所小规模初中经费紧张、运转困难.

4、布局调整还不到位,但推进难度很大.

50所农村小学中300人以上的有16所,200―300人的12所,100―200人的17所,100人以下有5所,达到两轨制以上的只有10所.单轨制小规模学校过多,一是有十多所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二是教育质量很难提高.教师只能是“包班制”,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体音美等学科难以正常开课,学校活动课程难以开展,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布局调整必须“先建设、后合并”,新政策下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有学校建好后却调整不动造成资源闲置浪费的风险.布局调整工作处于“不规划怕误事、做规划难落实”的尴尬境地.

5、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处理没有具体规定,造成部分教育资产流失.

三、下阶段布局调整工作的思路

尽管布局调整工作推进困难,但仍应按照《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中所提出的“兼顾提高质量和方便就近入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谋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布局调整工作.农村小学适度集中办学有利于办学条件的上档升级,有利于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根据我县实际,以每个乡镇设1至2所寄宿制完全小学,三年级以上集中或五六年级集中,同时办好一二年级加幼儿的教学点为理想的布局模式.

下阶段主要是谋求解决布局调整尚未完成的几个区域的小学布局问题.

(一)凤山镇区的布局调整

凤山镇区内现有高中一所(凤山一中)、初中一所(凤山二中)、小学一所(小川小学)、公办幼儿园一所(小川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五所.各学校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办学困难.

凤山一中女生宿舍楼是危楼,男生宿舍楼是八十年代中期所建的教学楼改建的,伙房餐厅面积不够,没有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等,如果使其办学条件达标预计需要资金至少一亿元.小川小学现有在校生1260人,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均与省规定标准相差甚远.应当设置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和体育器材室,而小川小学只有科学实验和体育器材室;应当有3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而学校只有60米长35米宽的操场,且校舍多为八、九十年代建的平房、破旧不堪.即使如此,也满足不了入学需要,13年暑期该校在校生为1180人,14年秋季开学已经增至1260人,15年秋季入学困难更大.公办幼儿园现有儿童430余人,在原来部队的破旧营房办,条件简陋,偏于一隅,接送孩子很不方便.另有5所民办幼儿园,共有340名儿童,在居民楼、普通民居内办园,不具备办园基本条件,安全隐患无法排除.凤山二中校园占地不足,建筑布局不合理,但没有改造空间.凤山镇区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条件落后于全县各乡镇,落后于凤山镇内其它各村.

提高凤山的办学水平,必须先调整学校布局,而解决凤山镇区学校布局问题最佳方案是撤并凤山一中,整合教育资源,建好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从当地的情况看,凤山镇区是老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重镇、大镇,特殊的历史和现实造成镇区内住宅密集、街道狭窄、寸土寸金.镇区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校址重建小学和幼儿园.国家的校舍建设和改造项目已接近收尾,如果不能尽快安排项目,将来即使解决了建校用地问题建设资金安排也可能出现困难,凤山的办学条件改善可能变得遥遥无期.另外,小川小学位于关帝庙西、凤山戏楼北,学校教学受相关活动干扰,古建筑保护和开发又受学校的限制.

从高中教育发展看,新一中容量为5000人,职校两校区容量可达6000至7000人,县城高中阶段总容量已经达到11000至1人.2015年初中毕业生总数为3387人,职教中心春季已招生341人,中考报名3034人,其中含职校幼师专业67人,实际高中生源还只有2967人.考虑到部分学生上中专、外地就读、不读高中等因素,光县城高中实际生源就已不足.根据现在初中、小学在校生数可以测算出,今后10年内县城高中规模都能满足需要.

另外,高中办学经费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没有转移支付.过去,高中学校的运转经费主要靠收费.随着国家收费政策的调整,收费越来越少,高中办学经费主要靠县财政解决.据初步测算,为维持学校运转丰宁一中每年需要县财政补贴经费1000万元左右;职教中心分校(原实验中学)每年需要县财政补贴经费350万元左右.凤山一中每年需要县财政补贴经费200万元左右.我县财政紧张,在能够满足基本入学需要的前提下,适度紧缩高中办学规模有利于高中整体发展.在此背景下,凤山一中继续办学将成为县财政的一个不小的而又不是十分必要的负担,其本身办学处于困境,勉强维持办学不会有好的前景,也势必拖累到高中的整体发展.

凤山一中校园现分为两个区域,教学楼、操场和男生宿舍楼为主校区,女生宿舍楼、伙房、运动场为另一个区域.小川小学除校园外和有一个六亩地的空闲地.如果将凤山一中撤并,其主校区足以满足小川小学办学需要.小川小学校园及空闲地加上凤山一中操场,除建两所高标准幼儿园外,经整合、置换还可用于扩大凤山二中校园,解决其发展空间不足问题.这样凤山镇的教育将迅速摆脱落后局面,人民群众将享受到优质教育.如果采取上述教育整体布局调整方案,经适当的土地调整、置换,也为凤山镇整体规划改造腾出了空间.

可见,凤山一中撤并问题,不仅是一所学校的问题,而是凤山教育整体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问题.凤山一中不撤整个凤山教育成为一个难解的“死局”,凤山一中撤并凤山教育“满盘皆活”.同时还影响到凤山镇的整体规划,可谓一举多得,一策多利!

(二)大阁镇南片布局调整

大阁镇南片有林营、满堂、南三营、南辛营、南岗子五所小学,除南三营六年级在南辛营就读外,均为完全小学.最大的南辛营小学200人,最小的南三营为70余人,其余为100多人.办学过于分散,没有成规模、够档次的学校,办学条件都不达标,办学水平与其城关镇的地位极不相称,特别是与高新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北京公交站的设立很不匹配.应考虑在南三通附近建一所四轨制寄宿制小学,使南片各小学中高年级集中,并准备承接未来园区发展带来的生源.还应在南二营建一所公办幼儿园,使特教中心彻底独立,并顺应县城向南发展趋势.

(三)其它几个乡镇的布局调整

1、胡麻营镇的布局调整

利用原胡麻营中学校园建一所寄宿制小学,将胡麻营南片的塔黄旗、塔前、塔沟中高年级学生集中.

2、黄旗镇的布局调整

将幼儿园从黄旗小学迁出,择址新建,扩建黄旗小学使其办学条件达标.

3、选营乡的布局调整

将幼儿园从选营小学迁出,择址新建,重新规划校园内建筑布局,扩建选营小学使其办学条件达标.

4、西官营乡的布局调整

在西官营乡北片何营小学、英首屯小学、千松沟小学三所小学中,选择一处合适的校址扩建,将这三所小学中高年级集中.

几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县人大重视、关心教育发展,强化教育执法检查,监督教育方针政策落实是分不开的.当前我县学校布局还不尽合理,下阶段布局调整任务艰巨、难度较大,衷心希望县人大继续给予我们支持、鼓励和鞭策.我们将不断努力,使全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 09-25 乡纪检书记调研报告 度乡镇纪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汇总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
  • 09-25 2023年小学教学干事工作好做吗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优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 09-25 最新养牛的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实习心得是对实习期间所参与的项目和任务的认知和体会的总结。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实习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实习体验和收获。养牛羊是一项艰辛而有挑
  • 09-25 化工实习报告(优秀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
  • 09-25 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09-25 2023年个人工伤事故报告格式 个人工伤事故报告(模板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
  • 09-25 简单一点的辞职报告比较合适(汇总5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 09-25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
  • 09-25 研究报告的评语(模板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
  • 09-25 最新大班下学期班务计划总结 下学期大班班务计划(通用6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