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范文(22篇)

时间:2023-11-27 14:20:47 作者:文轩

范文范本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接下来是一些经典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积淀着深刻的人类经验。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其在人格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充分利用文言文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一、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现在不少的学生不爱母校,不爱学习,目无尊长,不怕老师,这与他们缺乏爱国观念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是人格的基石,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始终。在古代文学的鉴赏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触摸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从《诗经》中的《秦风·无衣》,到王昌龄的《从军行》,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这些篇章中都表现出了仁人志士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屈原的《涉江》、贾谊的《论积贮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陆游的《示儿》等文章,也都流露着作家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激情。我们在学习这些文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了解其高尚的民族气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教育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国的热情融入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

二、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

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无所事事,浑浑度日,碌碌无为,这是没有理想的体现。理想信念是人格的支柱,也是生命的支柱。古代文学中有着大量的古人立大志成大才的范例,这正可以作为我们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有力武器。在学习《鸿门宴》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项羽在看到秦始皇时的“取而代之”的大志;在学习《陈涉世家》时,我们要让学生看到陈涉在佣耕时即有的“鸿鹄之志”;在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时,我们可以为学生介绍岳飞少年时即立下的“还我河山”的壮志;学习《宋东阳马生序》时,也应该把宋濂克服困难,苦学成才的故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的重要性。

三、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目前,有一些学生思想消极,这与他们不注重自身的`道德情操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论语》中的“立志”、“自省”、“交友”等观点就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教材,孟子倡导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思想观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显示出这些道德思想的巨大威力。在学习这些篇目时,我们一定要启发、诱导学生,使其充分领会古人修身养性的方式方法,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开始认真学习。

四、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德。

道德是人格的核心。遗憾的是,当前部分学生缺德、失信行为却不时发生,如考试作弊、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因此,对学生加强诚信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我们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就应重视挖掘诚信教育的素材,用孔子“民无信不立”,孟子“诚信乃人之根本”,商鞅变法立木树信,曾子教子杀猪取信等古人诚信受益、失信受损的史实教育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孔子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韩愈;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李商隐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苏轼;从“镜破不改光”的孟郊到“生当作人杰”的李清照;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古文中的先贤圣哲、至德至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大有裨益。此外,文言文中还有很多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如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的《离骚》,苏洵酣畅透辟的《六国论》,文天祥以一片“磁针石”之心而著的《指南录》等。文言文拥有无可估量的教育潜能、审美潜能,只要我们合理地去发掘利用,它就一定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五、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但很多学生没有自信。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吾辈岂是蓬蒿人”的歌唱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都可以无声地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成长。

如《论语》中的“学而不厌”、《劝学》中的“锲而不舍”等都是帮助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好教材。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淡泊超逸的人格,表现了一个士大夫身处逆境时疏放与洒脱的人生境界与生命哲理。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良好素材。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生平、把握人物形象、赏析诗词意境、积累名句、研读文学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等,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提高人格水准,成长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培养体育兴趣,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论文

体育兴趣是中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参与体育具体活动的方向和强度。因此,对我们中学体育教师而言,我们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方面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我一直在进行思考和实践,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培养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在这方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具备好的心态,才能带来有效的行为。因此,在体育课上,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技术、战术和体能方面的训练,还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状态的调整。作为体育课堂的教育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这样才有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谓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课上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情绪,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的梯度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调节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为学生着想,努力加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师生情感融洽了,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注意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认真地钻研教材,关心爱护学生,充分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慢慢地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氛围中,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爱上体育课。

二、讲究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语言艺术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精炼、明快、幽默、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对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减轻心理负担。教师的语言幽默、有趣,将有助于学生善听善学;语言生动、简练,将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应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简练、有趣。这样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师讲究语言艺术,可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欲望,进而激起练习的兴趣。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我让学生体会团身紧,就运用了比喻的语言,形象地为学生讲述了如何屈身、滚动等动作,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通过直观示范,吸引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体育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永远是一种最直观、最能让学生接受的动作表现方法,是一切都不能替代的。教师如果基本功扎实,动作示范正确优美,就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优美的示范,还能够激发学生模仿的兴趣。如在一次跳山羊的教学中,我以最佳的状态给学生示范,他们以“哇”的尖叫声连连表示惊讶,纷纷跃跃欲试;同样的动作,倘若教师示范失败,效果则会适得其反。教师在体育课上的示范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快慢结合法、师生对比法、夸张示范法、正误对比法、位置方向变换法以及学生配合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只要合理地进行选择和运用,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和应用方法时既要考虑到所教内容的特点,又要考虑到教学的中心任务,如此才能把体育课上得精彩、生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明显。好奇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探索事物或获得知识的认识需要。体育课上学生总希望教学内容能够常换常新,在每节课上都能见识到新东西,有新收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在贯彻大纲内容的前提下,尽量在“新”字上下功夫。如喊口令,可由教师喊或吹哨子做,也可由学生喊、师生轮呼口令做,可以借助敲击乐器、音乐伴奏做等;同是队列练习,可排成四列横队、四路纵队、圆形队、弧形队等;此外,争强好胜是中学生的突出特点,在一些项目学习过程中,采取比一比、测一测的方法进行,学生会感到有变化、有新意、有趣味。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将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充分挖掘并体现出来,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1]江玉芬。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才智,(9)。

[2]李日生。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西江教育论丛,(2)。

[3]秦剑。体育课上的语言艺术应用[j]。武魂,2012(11)。

[4]李鹏。动作示范在体育课上的作用[j]。学苑教育。2012(6)。

[5]刘永杰。中学体育教学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

[6]张榕庭。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j]。现代营销,2012(2)。

培养体育兴趣,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论文

摘要: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以及身体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因此教学中应以兴趣为先,增强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美育,以游戏、竞赛和课外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兴趣盎然地爱上体育,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新鲜感;美育游戏;竞赛活动.

一、兴趣为先。

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几乎是所有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体育教学也和其它学科一样,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从内心喜欢上体育课,就会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始课教学的兴趣激发,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抓住每个起始课(入校第一课,新学期第一课,各教学内容的第一课等),形成极富吸引力的体育教学氛围,给学生良好的印象,达到兴趣为先,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目的。

二、赋新鲜感。

摸清了兴趣所在,就要想办法保持这种兴趣。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好奇心很强,他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大好时期,因此教学时通过讲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讲述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每天都存在对体育的新鲜感。不能一上体育课就是“一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状态,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因此保持体育课的新鲜感很重要,它使学生对每节体育课都有无限的期待和好奇,这种好奇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技能和体育技巧,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渗透美育。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美育者,应用美育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者也。”体育课上渗透美育教育,能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技能教育的同时,去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这样在美的教育和熏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体育课上也是可以进行美育教育渗透的`。体育活动既可以健身也可以让学生接受审美的价值观教育,它可以使学生体格和谐匀称,肌肉发达有力,肌肤滋润有光泽,身手矫健,工作敏捷,而且也能塑造学生形体美、心灵美,举止潇洒大方,线条流畅优美,作风果敢刚毅,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强。他们浑身都洋溢着生命的力量和向上的昂扬精神风貌。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动作要领都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美的教育。比如:排队、做操要注意队形整齐,感受其中透露出来的明快、有力、刚强、振奋的审美愉悦。这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最佳契机。学生体态姿势正确、优雅,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形式美、风度美,这样对学生身心健康才有利。只有健才有美,只有刻苦锻炼才能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再如体操的每个节拍的动作示范、篮球三步篮的动作要领示范分解等,教师矫健的身段,舒展灵巧的动作及潇洒自如的姿态都会给学生以美的示范和美的享受。健、力、美的和谐统一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四、加入游戏。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他们对于体育的学习主要是依赖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保护和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所以体育课上适时穿插体育游戏,就能使课堂不至于枯燥无味。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趣味性、生动活泼的游戏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融入到课堂,融入到学习新知的活动中。鉴于此,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竞赛和游戏的方式,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趣味性。如在小足球的教学中,首先强化学生的“足球意识”和游戏概念,如边路战术,通常采用画板战术图、石子摆战术阵型或是利用班班通的资源,来进行讲解,把他们跑动的路线、位置、任务定下来,再按图解要求进行实战演练、有球训练。从讲解示范,到战术路线、跑位等,教师都亲自示范操作,并与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就立即停止,并及时进行示范。学生通过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他们的天性在“游戏”中得以充分释放。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丰富了体育课,同时也避免了学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学生获得了学习体育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育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引领下得以激发。

五、竞赛引领。

体育课在游戏的基础上,可以用体育竞赛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热情。因此,每节课我都会采用竞赛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如在教学100米跑时,为了达到竞赛的目的,首先强调友谊第一,竞赛第二。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得第一的小组奖励组员每人一个五角星,以此来激励他们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了让全体学生都体验到竞赛带来的乐趣,我对于不擅长跑步的学生也进行了分组,把他们合理地分在每个小组里,同时给他们加油鼓劲,让他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小组争光。比赛中他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热情分外高涨。学生在比赛中不仅掌握了体育知识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呐喊着,欢呼着,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六、课外活动。

根据学校的活动安排,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课外文娱体育活动。比如体育的“小篮球”“乒乓球”“舞蹈”“田径”“体操”“游戏”等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通过这几年的训练和开展活动,学校在市、区级的体育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成绩突出的学生被输送到高一级的体校深造。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在课堂上结合游戏、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和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了愉悦的心理反应。体育此时已成为学生在学校里一种特别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蒋丽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3).

[2]丁健,孙淑萍.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3).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的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锻炼的重要基础。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旨在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体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学习体育锻炼技能。据调查表明,我国儿童的身体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平均每200个学生只有35个学生坚持每周锻炼3次以上。这表明,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不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体育教师没有探索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仍然用粗放的体育训练进行教学。这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理。

(一)体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仍然没有将体育教学与全面的健康理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落后的体育训练模式。很多体育教师具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但是每次上体育课都是运用一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先做动作示范,然后学生跟着做,等学生基本学会之后就让学生自由锻炼。这种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最钟爱的模式,因为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学生也容易学会,教师教学也省去了很多精力。其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加起不到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很多学生都把体育课作为“偷懒”的契机,甚至消极应付训练。比如,在一次学习广播体操的教学课上,教师做了一套示范动作,学生就跟着老师做两遍。做完之后,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就让学生去自由活动。可是当第二次上课,教师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动作,很多学生都不知所措。这说明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让学生记住,学生也没有真正认真回味各个动作的技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一味的生搬硬套,固守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忽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这就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体育教学理念落后。

现阶段,体育教学的理念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过去的片面的体育观念已经不符合现代体育教学要求。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的健康观念,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健康的珍贵。然而,还有一些小学体育教师仍然没有更新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俎代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一些体育教学过于看重学生的体育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意识,不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终生运动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过多地示范,而不是让学生都去参与运动。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一)创新教学教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改革的出路就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的健康观念的转变,体育教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体育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身心状况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热身运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当学习新的运动技巧时,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这种合作竞争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教授投篮技巧时,教师可以先进行花式投篮运动,从中挑选投篮技巧娴熟的学生,并将这些投篮技巧娴熟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然后让他们带领组员学习投篮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组织小组投篮比赛。这就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学生也能够更快地学习到投篮技巧。

(二)设计体育游戏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体育技能的活动,更是培养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的活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短跑技巧时,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的跑步姿势和习惯都不相同,不同的学生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助跑、加速,只要是学生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采用这种方法。

四、小结。

长久以来,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理念的滞后,体育教学的效果也难以提升,学生得到的锻炼也非常少。这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长效发展,也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小学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2]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培养体育兴趣,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表明:学生只要对一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锲而不舍地主动去探索和研究。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其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生动的事例,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使学生明白掌握知识、技能对自己、对国家的意义,增强了目标指引性,初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数学教学生活化,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把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帮学生整理红领巾,然后问学生:“我们天天戴着红领巾,谁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大?谁愿意帮助我算一算?”于是学生除下红领巾,分工合作忙于量度长度和计算起来,由于红领巾是日常用品,学生很熟悉,容易接受,又亲身参与了学习探索的过程,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除此之外,在教学新课时,以趣味化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借鉴黄爱华老师的'“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选取适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太容易或者太困难的内容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新度,让学生觉得有点挑战性,又让他们跳一跳,摘得到桃子。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在此的基础上,引伸出新内容,保持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一定的教学梯度。然后让学生去尝试探索,让学生付出之后有所收获,既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同时又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充满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学以致用,形成持久兴趣。

[1][2]。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论文

兴趣是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对事物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与选择,是产生强烈动机与积极行为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爱上体育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发挥体育学科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情感的学科功效。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科兴趣这是广大体育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现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态度。可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学科兴趣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对教师不喜爱、不信任,这种消极的情感会直接地反映到体育学科的学习中来。相反学生尊重、喜爱、信任某位教师,自然也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单纯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互动与合作的平等关系。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与教师之间也是平等的。第一,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的平等。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学习主体,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动的主人,他们不附属于任何人,是与成人有着平等权的学习主体。教师要真诚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中来。第二,公平对待,学生之间的平等。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身体差异,在完在某一动作时难免会出出差别,此时我们不能忽视学生间的差异,一刀切,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身体差异,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需求与爱好。第三,融入情感。教育教学并不是机械而冰冷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积极的情感因素,讲究语言,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使整个教学更富有情感,这样更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沟通,教学上取得共振,才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将其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更加切合小学生喜爱新鲜有趣事物的心理特点与以具体形象为主的的思维特点,更能突出体育学科的动态性与活动性,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小学体育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局面,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情境化现代信息技术不再是枯燥而机械地讲述理论知识,而是可以将这些动作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加利于教师采用边讲解理论边演示动作,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动作情境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在理论与动作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这使得教学氛围更活跃,整个教学洋溢着快乐的气息,更能激起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激情与动力。

(二)内容更丰富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照本宣科,即使教师有心来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但受时空限制而不能完成,学生对这种封闭而枯燥的学习容易心生厌倦,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教材的限制,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更开放。如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历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瞬间,播放正在举行的各类运动会盛况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体育内容,了解更多信息,这样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对体育学科更大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丰富的体育训练活动。

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需要在丰富的训练活动中得到不断提高与掌握。但单一重复的训练活动,学生容易滋生厌倦心理,而无法达到快乐参与、深入掌握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训练活动,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相关技能。

(一)竞技运动。

小学生争强好胜,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为此我们可以变单纯的训练为富有竞争的比赛项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从而使学生展开积极的竞争,在竞争中享受角逐的乐趣,这不失为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跳远训练时进行看谁跳得最远,获胜者颁发奖状。一个学期下来许多学生都拿到了奖状,跳得最远、跑得最快、动作最优美等。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荣誉感,进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与热情。

(二)游戏活动小学生活泼发动,游戏是他们最为喜爱的活动。

将游戏与体育结合起来,设计丰富的体育游戏活动,将运动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更能突出体育学科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寓教于乐,在玩中学、玩中乐。如队形的训练,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听口令来变换队形,枯燥无味,学生参与热情不高,训练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采用游戏活动,来让学生一起做游戏,学生立马沸腾起来,踊跃参与,积极配合,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而且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可以真正享受活动的乐趣,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培养体育兴趣,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论文

(1)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兴趣低下。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运动为主的课程,学生借助体育课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还能够放松心境,坚强意志。按理说,体育课应该是学生非常喜欢上的课程。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许多学生事实上都对体育课热情不高,这从对体育课的选择随意以及上课时的状态可以明显看出。不少学生在体育课项目的具体选择上非常随意,很多学生都是随机分配选择或者特意选难度较小、较容易的项目;而在上课时,也大多表现出能不动身则不动的现象,把体育课当成了户外的自由活动课。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体育缺乏兴趣,或者体育项目本身缺乏吸引学生的地方,比如跳远、跑步等体育项目课,很少有学生每一次上体育课会满怀热情地去练练跳远、跑跑步。体育项目本身缺乏吸引力再加上学生的兴趣索然,使得很多体育课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当前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大多采用划分具体项目进行的专业化教学,但由于这种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使得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再加上体育教师本身的限制,使得体育教学很难有进行拓展的机会,学生无法得到更多多样化的拓展训练,而且这种教学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主的教学,其本质上仍然未摆脱固定模式的强化教学,也很难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实现真正的'提高,学生在体育意识和体育素养等方面仍旧没有实现更高层次的提升。

2.创新体育教学,实现体育价值。

(1)引入时尚元素,将“时尚体育”融入体育教学。许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大都是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过于乏味,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现在的高校学生几乎是“90后”,相较枯燥烦闷的体育课,他们更喜欢流行的东西。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改变,同时转变教学的方式,在体育课中将学生喜爱、感兴趣的时尚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开展全新的“时尚体育”,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出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对体育课充满热情。时尚体育融合了流行的运动时尚元素,将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全新化,时尚体育具有的流行性、趣味性以及其中的娱乐元素都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不自觉地加入到体育学习中,也能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由于男生和女生对时尚流行元素的关注焦点不一样,因此要进行分开教学。例如,女生都很在意自己的形体,都希望能通过运动来塑形,可以在体育课中特别加入一些较为流行的内容,极大地提高女生的热情和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愿学、乐学。而对于男生,由于男生比较喜欢流行酷炫的体育动作或技巧,教师在体育课中则可以加入一些技巧性教学,比如篮球中的转球,足球中的花式颠球,这些内容的加入可以极大地提起男生的兴趣和学习劲头。将体育和时尚流行元素融合起来,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变,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这也对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实施职业化教学,拓宽职业道路。当前的高校体育课,大都是只按照专业课的模式来进行授课,体育课的专业化教学确实能够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但专业化的授课模式也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很少会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拓展,这实际上限制了体育的职业化功能。体育职业化的拓展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社会,如果能充分发挥出体育的职业化功能,对许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体育的职业化功能不仅仅只是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全体学生都有一定意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社会,体育的职业化教学能给许多学生提供职业机会,例如,体育新闻记者、体育赛事直播员、体育赛事组织策划方面的人员,甚至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教练员等,通过体育教学的职业化,可以让这些职业机会都得以实现。此外,通过体育教学的职业化,也可能发现一些在某个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走上职业化的人生道路。体育的职业化教学是对体育教学方式的一种转变,相较于专业化教学,更具有现实的职业价值,能够更进一步提升体育的价值,而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学生而言也更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2]刘志敏.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

培养体育兴趣,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体育兴趣对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以及众多留守儿童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的原因,并得出相关结论,以加深教学管理者的认识。促进留守儿童课程设置的合理化调整。

关键词:留守儿童;体育;重要性;原因;解决方法;结论与建议。

(1)体育行为是儿童成长发育的基础,特别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一旦留守儿童产生了强烈的体育兴趣,他就会为体育活动而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体育兴趣,就不需要体育教师去督促他们练习,体育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留守儿童就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释放天性。能更好的度过父母缺失带来的不安全感。

(2)体育兴趣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有力保证,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尤其突出。孩子们缺少体育锻炼会造成许多心理问题。因为身心是统一的,许多心理问题是由身体问题引起的,生理基础出了问题,必然要在心理上有所反映。在目前的社会形式下,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压力,再加上父母缺位,家庭环境缺失。不少留守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已经是现今中国社会的共识。留守儿童青少年异常行为突出,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的比例在留守儿童中尤其高。体育兴趣可以让孩子们面对紧张的学习,改善适应环境的能力,对生活充满热情,感受团队精神的相互关心与合作,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能更好的适应寄宿学校的群居生活。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能顺利度过成长期。还可以使孩子们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轻松、愉快的情绪,同时在体力上也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帮助消除学习所带来的体力和心理疲劳,唤起自信心和自尊心,获得健康的自我感和人格。

2留守儿童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设备差,人多场地小;学生自身能力差,对体育没有足够的认识,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差积极性不高。体育课的比例也不合理。事实表明: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留守儿童是少数,他们不愿上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呆板枯燥,体育设施差、场地小,学生自身素质差等。作为体育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增加体育游戏的玩法,提升体育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体育活动课要有选择性地开展,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教委颁布了(96)1号文件,提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我国对体育两类课程整体做出改革,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比例做了较大调整,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改为“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比例增加,突出“体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孩子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这样,既改变了基础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又改变了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活动课进行了大量的运动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并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让“教”与“学”结合了起来,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结论与建议。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还是是喜欢上体育课和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只是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要提高留守儿童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不但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完善教学艺术,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还应该结合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体育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正规课程设置。充分利用先用条件。能动性的发挥周边环境的作用和孩子好动的特点。

(1)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参与性是学生在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最基本的情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结合所授教材内容,提出创新性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加积极的参与进去。

(2)改变体育教学中灌输,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孩子们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选择和运用教材教学时,力求新颖和多样化,并把多样化和实效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能局限于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应该是为课后的主动娱乐和游戏打好基础。例如:篮球的行进间运球的教学时,不应该每次课都围绕在单调的直线运球上,而应该在掌握直线运球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变练习方法,逐渐地将直线运球改变为曲线运球,以至变向运球。这样,孩子们在时时更新练习方法要求的情况下,会不觉疲劳地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3)呼唤全社会对留守儿童寄宿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视。目前,农村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低下,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大部分学校虽有运动场馆,但设备简陋,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加之有些学校领导体育意识淡薄,过于关注人身安全。这大大损害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要具备高水准的体育师资队伍,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

(4)体育教育的大厦不能建立在“沙滩”上,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关系到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家庭和亲情缺位的情况下。国家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全国建立并推进了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这在基本层面上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无人看管无法上学的境地。但是长期缺乏家庭和亲情的环绕。留守儿童暴露出的心理问题不可小觑。而这些不是把孩子们局限在校园和教室就能解决的!恰恰是良好的游戏和体育氛围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体育教师不应该成为“教书匠”,而是学者型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务之急,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不是简单的给孩子们一个生活环境那么简单,加强体育老师敬业精神的培养,不能认为体育课容易教,只要带领学生跑跑跳跳就成。要增加体育课的比例,丰富体育生活。把体育贯穿到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去。体育教育一门科学,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更应加强对它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2]胡家国.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2011(1).。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论文

小学生大多处在6-12岁年龄段之间,这个时间中,身体各项器官都处在生长发育的高速时期,骨骼迅速生长、胸骨横径增宽,肌肉也伴随骨骼不断发展而逐渐发达。这一时期内,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使骨骼发育健壮结实,如果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会导致骨骼与肌肉发育软弱,但不恰当的体育活动则常可能引起运动损伤。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注意避免进行过分剧烈和耐久性过大练习活动。小学阶段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记忆方面仍以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头脑及思维不断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情绪控制趋于稳定,自我尊重及获得他人尊重观念不断增强,但其自制力不强,意志力也较差,仍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要方式,需要教师激发引导其学习兴趣。

我国传统教育以应试为主,这就导致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运动能力优劣及运动锻炼的强弱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导致当今社会越开越多学校及家长因受应试教育方式影响,过度强调理论课程学习进而忽略能够促进孩子实践能力提高的体育运动锻炼,误导学生产生体育运动的课程并不重要,使学生普遍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浪费时间的错误观念,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就变成了空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认真备课,进行课堂教学教法的创新之外,学校中客观现实的运动场地器材优劣也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运动场地及体育器材的优良水平也是直接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学校综合教学实力的.体现。另外,某些小学体育方面教职工人员缺乏且运动项目的专项技能较差,也是导致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低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2.3、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因素的因素。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特征也对教学过程中运动兴趣培养有相当大的影响。某些小学生由于自身条件制约,无法完成教师要求掌握的动作,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引起对体育课的厌烦心理。再加之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抗挫折能力较差,体育教师更要充满耐心,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因素,才能与学生相互信任理解,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4、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形式落后,教法身缺乏选择探究和趣味创新。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体育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在“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在那教”等方面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而,如果教师不去积极创新教学的方法形式,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缺乏自主选择,就会影响其运动兴趣的培养与提高。

3.1、建立新观念,教学目标简要明确。

在初中阶段女生因生理等因素,一部分不喜爱体育运动,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对于此类问题,体育教师可以创新观念、集思广益、收集材料、在积累更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引入与女生生理心理特点相符合的体育游戏到课堂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增加体育运动知识的普及,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体育的定义,及高水平的体育锻炼对增强进身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到运动的幸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3、增强学生毅力,勇于挑战,通过成功的获得,激发运动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成功体验的获得有助于激起学生运动兴趣,通过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优秀和成绩给与肯定,用信任激励方式与学生相处,能使学生更加自信。

3.4、体育教学引入游戏与竞赛教学激励学运动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体育游戏来强化动作练习,创造轻松协调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5、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励学生。

宽容式激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遇到教师与学生产生矛盾的情景,教师应怀着宽容之心与学生耐心沟通,在和谐的氛围中解决矛盾,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式激励,作为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期望式激励,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的鼓励学生为主进行课堂教学。

4、结语。

影响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发展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端正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们意识到健康与我们学习生活方面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要拥有健康强壮的身心状态必须从小开始进行体育运动的锻炼,从而启发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及运动习惯,使学生心理上喜爱认同体育运动对我们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在运动锻炼过程中,通过轻快愉悦的锻炼学习所需知识与技术能力,树立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健康的成长。

培养体育兴趣,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论文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课程基本理念强调:“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是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前言:兴趣是促进人们探索和认识事务一种心里倾向,只有这种心里倾向的人,活动持续性增强,积极性高涨,始终侵在一种兴奋快乐的正性情绪体验之中,这对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发展心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并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浅谈几种学生对兴趣的认识。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心里变化相对也不同,不同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同。

关键词:小学体育培养运动兴趣。

教材的选编,

课堂的结构设计张驰有度,在设计教案时要有预留出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度高潮,以达到身体练习的高峰。课堂是一池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

我们在层层递进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善于运用悬念吸引学生,运用对比激发学生运用结伴或分组,让学生相互协作等等手法,使课堂呈现起伏张驰等变化。

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经常在练习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给予一定难度的内容,如“障碍接力跑”、“看谁先到达”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促使每位学生在小群体的影响下,发挥自己最后的成绩,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学生在此基础上会体验到相互帮助的重要性,而且体会到相互帮助的乐趣。学生在这里会明白集体的力量有多么重要。继而受到帮助的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会更加的浓厚,帮助同学的孩子也会更加的体会到体育课上自己的价值。他们会更加有兴趣参加体育的学习。

教学中运用表扬与批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动,自制力差等特点,违反纪律,做错事情的现象是难免的。所以,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表扬、批评结合德育渗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道理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和应用。但,要讲究方法,注意场合,方式要因人而异,运用得好能鼓舞学生士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不当,非但不能收到应有效果,还可能引起师生关系紧张,产生对立情绪,给教学工作带来麻烦。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创新,积极改革,认真实验,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学校体育学》,《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的兴趣培养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的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锻炼的重要基础。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旨在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体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学习体育锻炼技能。据调查表明,我国儿童的身体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平均每200个学生只有35个学生坚持每周锻炼3次以上。这表明,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不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体育教师没有探索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仍然用粗放的体育训练进行教学。这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心理。

(一)体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仍然没有将体育教学与全面的健康理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落后的体育训练模式。很多体育教师具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但是每次上体育课都是运用一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先做动作示范,然后学生跟着做,等学生基本学会之后就让学生自由锻炼。这种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最钟爱的模式,因为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学生也容易学会,教师教学也省去了很多精力。其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加起不到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很多学生都把体育课作为“偷懒”的契机,甚至消极应付训练。比如,在一次学习广播体操的教学课上,教师做了一套示范动作,学生就跟着老师做两遍。做完之后,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就让学生去自由活动。可是当第二次上课,教师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动作,很多学生都不知所措。这说明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让学生记住,学生也没有真正认真回味各个动作的技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教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一味的生搬硬套,固守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忽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这就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现阶段,体育教学的理念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过去的片面的体育观念已经不符合现代体育教学要求。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的健康观念,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健康的珍贵。然而,还有一些小学体育教师仍然没有更新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俎代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一些体育教学过于看重学生的体育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意识,不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终生运动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过多地示范,而不是让学生都去参与运动。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一)创新教学教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改革的出路就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的健康观念的转变,体育教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体育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身心状况的差异性,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作为热身运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当学习新的运动技巧时,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这种合作竞争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教授投篮技巧时,教师可以先进行花式投篮运动,从中挑选投篮技巧娴熟的学生,并将这些投篮技巧娴熟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然后让他们带领组员学习投篮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组织小组投篮比赛。这就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学生也能够更快地学习到投篮技巧。

(二)设计体育游戏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体育技能的活动,更是培养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的活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短跑技巧时,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的跑步姿势和习惯都不相同,不同的学生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助跑、加速,只要是学生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采用这种方法。

四、小结。

长久以来,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理念的滞后,体育教学的效果也难以提升,学生得到的锻炼也非常少。这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长效发展,也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小学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2]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小学体育教学的兴趣培养论文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不仅是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课堂的改变,体育等实践性课堂也在不断转变。家长与学校对体育课更加重视,不但要锻炼出健康的身体,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正是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阶段,从小培养此类兴趣,以后也会热爱运动,拥有健康的体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进程,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文化知识全方位发展。

1.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不够,缺乏自信心。

现代家庭的教育状况让孩子从小十分娇气,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在体育课上,不能按质保量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对于难度较大的任务更是畏惧和反感。这样的情绪很影响体育的质量,学生缺乏信心,不仅不喜欢体育课,甚至讨厌和畏惧,对于体育活动很不积极,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更是难以得到提升。

2.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专业素养不足。

教师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反响。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够生动的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学校在招聘时,对于体育老师的要求可能不是很高,导致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本身体育专业知识就比较枯燥,教师又无法活跃课堂,使得体育课的效率很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还有些体育老师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学科不够重视,教学时并不认真,草草了事,这样学生更是无法学到有用的东西,长此以往,体育教学的质量很差。

3.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

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更加灵活自由,但是考查方式却很单一,即每学期的体测。学校并未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他们处于好动的年纪,可能会喜欢足球、篮球、轮滑等很多项目,但是这些兴趣却没有得到发展,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机械练习。这样的模式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初衷,没有真正做到追求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只是为了体测过关,这样的体育课毫无意义。

二、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

1.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们情绪变化快,比较敏感,稍有变动就会引起他们的情绪变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自我约束性较差,而且他们会产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有时会有强烈的胜负心。在进入小学后,小学生的心智会有一定的发展,他们很容易被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吸引,容易对许多东西产生兴趣,这时候如果有老师或家长正确引导,他们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对体育的积极性。

2.生理特征。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成长较快,肌肉比较柔软,水分含量高。神经系统极容易兴奋,并且持续时间长,这也是他们活泼好动的原因之一。但是,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其平衡力、协调性及反应速度还稍差,需要加强训练。

1.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体育教学自然要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古板,注重对知识的灌输,缺少趣味性。学生对体育课程比较倦怠,积极性不高。想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运动能力,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不断进行改变。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演示基础动作时也可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进行演示,以便加深记忆。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纠正错误,看谁表现更好。不断对他们进行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体育课的质量。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前面提到小学生会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和强烈的胜负心,可以从这一点入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他们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都不要一直严肃,这样下去会消磨学生的热情。尤其需要关注上课比较沉默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害羞与腼腆,培养自信的态度。引入一些奖惩的机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选择一些热门的开展话题,比如:奥运会期间女排的出色表现,乒乓球的常胜,傅园慧的意外走红等,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对某项体育竞技的喜爱。

3.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在体育中尤为重要,许多项目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它在其他领域也十分重要。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与人合作,因此,需从小培养团结的意识。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最后对各小组给予评价。此过程可让他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他们的表现不仅仅关乎自己的成绩,还会影响组内其他人,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此外,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团体活动,比如:十人九足,坐地起身等,让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体会团队的重要性。

1.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小学生本身就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他们对于老师有一种信任感,甚至是崇拜,有时会不自觉的模仿老师。在喜欢的老师面前就会认真听话,喜欢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在不喜欢的老师面前,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厌倦听课,甚至会抵触他的课。因此,老师需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人无完人,虽然不一定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自己,但至少不能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教师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尤其是老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认为自己上了年纪,就安于守旧,不主动追求改变。其实不管是年轻还是年纪较大的老师都有他们自己的优点,年轻老师可能与学生更有共同语言,更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的理念更先进。而上了年纪的老师则教育经验更加丰富,并且他们会有一种年轻老师不太具备的亲切、和蔼,也很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们需准确地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参与他们的游戏,动作讲解时尽可能亲自示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这些努力,定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活泼、轻松的课堂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语气上需尽量温和,态度平易近人一些,不要与学生产生距离感,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对于一些较为复杂难度系数比较大的项目,教师更要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学生频繁出现错误时不要忙着责怪,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已讲解到位。对于注意力比较贪玩的同学,要采取引导的方式,减少责骂、避免体罚。小学生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当之处,这样不仅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对于努力上进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同时,关注有进步的同学,如此课堂便会越来越好。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多为观察教学,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和动作演示,学生观察后个人练习,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更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素质教育更要求对教材内容的创新与优化。教师可以应用游戏教学法,将一些动作融入游戏环节,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知识技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遗忘,但兴趣一旦培养便不容易消失,这对学生以后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很有帮助。

4.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的教学也要有层次,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及知识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于技术性的体育项目不强求,只要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即可。观察学生是否对某方面有特殊的喜爱或天分,从小开始培养,日后可能会成为国家运动员。教师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教学,需要关注个体差异,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

五、小结。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体育课也要跟上潮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具有长远利益。当然,培养兴趣也不容易,需要老师足够重视,从师关系入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传统模式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只有不断靠近素质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性及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才能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快乐与轻松中学习,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设置合适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目前我国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的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情境的创设要围绕教学内容,注意教学的目标性,切合学生的思维实际,注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性,合情合理,总之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知、情、意得到主动和谐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政治课充满生机,呈现更加亮丽的色彩。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分析论文

学校是育人圣地,在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体育教学。因为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刻板遵守课堂纪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尽情开展游戏、锻炼项目以及竞赛等,完全释放学生爱玩的天性,同时体育教学中很多的项目也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个性培养和发展。现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途径。

1了解学生的个性通过分组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因为每个人本身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比较好动,有的学生比较安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很容易发现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而通过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更全面的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和发展[1]。比方说,教师通过简单的观察将学生分为好动组和安静组,对于好动组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动、坐不住的特点进行教学,而安静组的学生,教师发现学生的亮点。比如足球运动,教师可以发展好动组学生在足球训练中好动的特征,因为足球是一项不断奔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那么,对于安静学生不喜欢嘈杂的特点,教师可以开展学生体操等方面的.体育运动,通过律动感的运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就是说,通过学生各种各样的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的作用,可以更容易控制整个体育教学中的节奏,避免学生不积极、懈怠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个性上的发展。

2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深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

每个学生喜欢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差别,有的会喜欢足球,有的就比较喜欢篮球,那么教师就不应该剥夺学生的喜好,这样的话只会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提不起兴趣,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发现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2]。比方说a是非常喜欢足球的学生,而b却是非常喜欢篮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点,然后将学生进行兴趣分班教学,对和a学生一样喜欢足球的学生分为一个班,教师只需要对足球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a就会非常配合教师讲课,并且积极的响应教师的提问;而b就和跟他一样喜好的一个班级进行体育教学,在这个篮球班级,教师只需要讲解篮球的历史、规则、技术等等的知识,在讲解中学生会主动全身心投入教师的讲解中。这样一来,学生都学习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率。而且在这种兴趣分班教学情况下,学生更能够尽情的享受体育运动,因为只有他们喜欢,他们才会不遗余力的去接触、去学习、去发展,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就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接受和学习他们喜欢的;其次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相应的教学,以此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

成功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从成功中获得喜悦,从而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3]。比方说,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场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功和失败,让学生了解到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即使是失败了同样可以从中获得经验教训,继续提升自我为下一次比赛做准备,这种教学方法尤其对那种体质差的学生更有效果。因为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我的价值,就像篮球运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是适合进攻还是防守,是适合投篮还是拦截,从而找到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也可以使学生在没成功中找到原因,并且积极的加以改正,通过努力培养自己的个性,进而在下次的比赛中重新完善自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的开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中获得应有的成就感,以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

4努力提高学生自我表现意识。

自我表现意识是学生在个性发展中最重要的表现,体育教学不仅培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运用各种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观看各种体育视频调动学生对体育的激情,进而通过各种表现手段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4]。比方说,学校需要举办一场体操比赛,教师可以将编排任务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编排,并且要求在体操的编排中能够展现体育的特色。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喜欢体育。之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编排,并且取得最终的认可,这种满足感是任何人都给不了的,借此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个性。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不能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指导或者编排。因为学生都喜欢的只能是学生的角度进行编排,而教师的介入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被认可感,这样反而降低了学生自我表现欲,降低学生良好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机会。教师要在整个学生创作的过程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让学生能够放心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想象,切实提高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在整个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独立、追求公平的个性逐渐发展出来。而体育教学是最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和公平公正个性的科目,因为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规则需要学生遵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培养学生这种个性[5]。比方说,规则非常多的足球运动、篮球运动以及羽毛球运动等球类运动。所以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学习氛围,就是学生尝试当裁判,教师当运动员,教师在过程中特意做出一些错误的动作,让学生裁判纠错;或者,在学生进行比赛活动的时候,教师特意判错,看学生是否能够发现不公平的地方,从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公正的理念,养成学生正确的个性发展。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和发展学生优秀的个性已经成为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因此从了解学生的个性进行分组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运用成功体育教学法、提高学生自我表现意识以及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氛围五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优秀的个性,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论文

近年来,高考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了高考的改革。此外,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各地高考的改革方案来看,全国大部分省份也将于2017—2019年陆续启动高考的改革,文理不分科成为改革大趋势。其中,已经明确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有:北京、湖南、海南、江西、山东、天津。在文理不分科的趋势下,地理学科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与地理环境联系密切,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还可以学到很多保护地理环境的方法,认识到对地理环境进行合理利用改造与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繁衍息息相关。这些知识可以说充满了趣味性。然而事实却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高中地理课枯燥乏味。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把兴趣培养作为基础手段,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还能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高中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学生对地理缺乏兴趣的原因。

1.1缺乏重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般被用来形容知识渊博。从字面上理解,对天文和地理知识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就该算是有学之士了。其实,抛开知识的深度、精度问题暂且不谈,仅仅从高中地理所涉及知识的广度来看,地理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了。然而,这样一个有深度、有精度、有内容的学科,多年来却始终处于不太被重视,甚至是被忽视的尴尬地位。对于理科生来说,在高考的压力下,几乎所有精力都被用于高考科目,学习地理只是为了应付会考,在地理课上复习高考科目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对于文科地理教学来说,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很多人认为既然是文科,记记背背就能出成绩,完全忽略了在地理学科中有很多理解性内容这一现实。在未加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死记硬背,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很难出成绩。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地理逐渐产生了恐惧情绪,更加不用说学习的乐趣了。而且为了达到短期的应试效果,地理课堂课内“满堂灌”,课后“题海战”,极大地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知性。

1.2学习困难。

目前高中使用的几个版本的地理教材都做到了图文并茂,内容编写上也比较注重趣味性,但仍然有很多学生反映“地理比较难学”。究竟难在哪里?地理学科具有时空广大性、组成复杂性、区域差异性、多要素综合性、人地相关性等特征。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此外,从目前应用的地理教材和教学大纲来看,高中地理普遍使用的是先自然、后人文,从宇宙、太阳系,到地球,再到人地关系的“由大到小”的框架体系。学生开始学习时,首先接触到的是宇宙和地球的部分,其中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感知能力,可以说是整个高中地理最难的部分。因为开始学习就碰到巨大的困难,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的打击,进而影响到今后的地理学习,从而使地理成为了一门比较难教、难学的课程。

2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2.1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也可以称为引言,一般被用作一节课的导语。虽然课堂导入的内容不是课的正文,但其对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宜的课堂导入内容和导入形式不仅可以先声夺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1.1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课堂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由复习旧课逐渐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法对知识间的衔接非常有利。例如,在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授课开始之前先针对此前刚刚学过的“海水运动”的内容进行提问: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吗?这样在旧知识到新内容的过渡显得十分自然。

2.1.2设问导入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并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设问,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例如,在学习“天气系统”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首先由当地天气入手,通过简单的提问,比如:已经连续下了一周的雨了,同学们感觉如何?这样的天气对你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以此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关注天气上来。

2.1.3预习导入法。

在每节课结束之前,教师可针对下节课将要涉及的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下节课上课时,首先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下节课所学内容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接受起来容易一些,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1.4时事导入法。

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者国内外的新闻事件也可以作为课堂导入话题。例如,某一年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我国青藏铁路正式全线贯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由此话题导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更加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2.1.5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正式开始讲课之前,先利用图片和资料很多,直观、生动地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水循环”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各种水体的图片: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也有身边的涓涓溪流。由视觉刺激引出授课内容,学生兴趣会更强。

2.2课堂活动。

高中地理知识量比较庞大,且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繁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为了透彻地讲解某些规律、现象,就会无意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就是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教师指导学生去背、去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可以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课堂新鲜有趣,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合适的课堂活动就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可以尝试由学生来当一次老师。具体操作方法为:课前1周,教师设计6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将全班学生分为6组,各组通过抽签选择一个问题。要求在这一周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资料,认真准备,最后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讲解该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收集资料和讲课准备的过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合作、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课堂活动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灵活掌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活动方式,切记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将无法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3现代教学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工具逐渐走入更多的课堂。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可以同时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教学工具,交互便利、直观形象、音乐优美、动感丰富、感染力强等是其显著优点。对于地理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更加显而易见。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优化教学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地球的运动”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中学地理一个最大的难点。在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工具,把地球的公转、自转、黄赤交角、晨昏线等内容用动画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因此,板图、板画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上,授课时间有限,教师通常很难快速、准确地将复杂多样的板图、板画充分地展示出来。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以“地球的运动”为例,因为这一节课程的内容非常抽象,如果单从文字上看,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困难。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动画演示等,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看到地球运动的变化过程,从而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更具体化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其中含义。

2.4思维方式的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再详细的讲解也不如教会学生自己思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引导学生建立地理思维。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地理学习来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对学生的想象力加以培养,鼓励学生对课本上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

(2)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先前学到的有限的地理知识,调动出以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做出判断。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直觉能力的培养,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有助于启发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对于一些要求学生必须牢牢记住的知识点,如地球公转的问题、黄赤交角的问题以及时差问题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后往前推导,这样就很容易茅塞顿开,对复杂繁琐问题能够彻底搞懂。

3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考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地理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把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来做,并贯穿始终。通过适宜的课堂导入和课堂活动,配合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2]张立祖.现代教学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3]范敦泉.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8(5):82.

[4]曹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与评价,2012(8):29,31.

[5]邓长珍.浅谈高中地理兴趣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

初探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现论文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及措施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人格心理方面的养成过分依赖理论知识的传授,人文教育内容过多强调理论性。人文教育工作者过于寻求理论体系的完整和宏大,评价机制不与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只是倾向于解决一般的道德认知,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实践性。人文教育不能贴近高职生的生活、不能贴近社会发展的变化、不能够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校园里无论是课堂上“两课”教师的长篇大论,还是课堂下辅导员的滔滔不绝,大都是知识的传授和说教,理论宏大而收效甚微,造成“空对空”的尴尬局面。

二、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教育寓于专业课教学中的可行性。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说,离开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而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造就的同样也只能算是一种并不丰满的人文素质。这二者的紧密联系为人文教育寓于专业课教学中的进程提供了可行性。

其实,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单凭某一门课、某一个机构或某个老师就能完成的,它应该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观上师生都很重视,客观上这些课程有相对较多的课时量,因此,把专业课的课堂作为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其优势毋庸置疑。在此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文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由此,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此途径得以加强。

1.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加强针对性,顺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现代企业除了要求员工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而且更需要员工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团队意识等。那种只有一技之长而德育素质低下的人员已经被排除在企业的选择之外。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重技能轻德育”倾向,片面追求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所以,在校企合作中,学生远离学校到不同的企业去实习实训,校企各方应在学生的德育工作方面真正的合作起来,避免出现所谓的德育“盲区”。

比如,有的学生个人素质很好,在专业技术方面很是精通,算的上是行业中的能手,但是,当他到了某个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只想一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单打独斗,那么,势必会被凶猛的竞争浪潮所吞没。必然的,最终也不会得到企业的青睐。由此看来,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要深入持久的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一定要加强针对性,顺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注重加强学生的抗挫折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抗挫折力——也就是一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抗挫折力的大小,同人的经历有关,也同人的意识、意志有关。一个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意志比较坚强的人,在同样的不如意面前,他的情绪波动相对就比较少,挫折耐力则相对比较高。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心理比较脆弱,这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在实践中经历挫败,在挫败后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在实际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的创造一些机会,对学生进行挫败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观察、研究中经历挫折和失败后再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从而磨砺学生的心性,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3.以人为本,丰富学生生动的个性,充分展示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使受教育者无批判的接受某种固定的价值体系,过分注重培养对象的标准性与统一性,却忽视了对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客观上产生了束缚受教育者思想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几乎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作为新时代的骄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影响和冲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多元化;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社会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他们思想的多变性;社会生活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现代科技传媒的多样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现状,使高职人文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丰富学生生动的个性,充分展示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促进其自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理工科基础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可行性浅析.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

[2]田翠英.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现代企业文化,2008,(19).

[3]探讨高职院校德育改革.广州,2009.5.11.

[4]吴兴富.整合构建高职德育目标的原则.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论文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法规要求学校在强化健康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生命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学习应急避险知识。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校没有真正落实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确保体验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导致学生躲避危机的能力低下[1]。

应急避险能力主要是指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所具备的自主性与临时性的自救或他救能力。对于应急避险能力而言,其综合性较强,包括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从突发事件的差异性角度出发,应急避险能力可以分为个体类和公共类,其中个体类主要指的是当个体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时,其应具备应急能力、应急技能以及应急知识这三个要素,彼此相辅相成。应急能力是指面对突发事件时能有效应用应急技能和应急知识的能力;应急技能是指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如面对非法暴力事件,不仅要对遇敌策略加以了解,还要掌握制敌技能;应急知识则指面对突发事件时,具备的技巧和常识,如遇到地震时应对自身所处环境和地点加以了解,并寻找有效的避灾方法,降低伤害。公共类主要是指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具备的应急避险能力,其包括心理因素、情绪控制、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理功能以及身体形态等方面[2]。此外,从突发事件的发生性质角度而言,应急避险能力可分为职业类和公众类,其中职业类主要是在某类或某个职业中固定突发事件,一般人在生活中难以碰到。公众类则表示的是人们都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如交通意外、火灾、地震等。

(一)加强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运动技能传授给学生,如在自然环境中的躲避、跳跃、以及奔跑等技能。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包括游戏、跑和跳等,但是这些内容仅仅只能在学校的运动场中进行,导致学生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培养自身的应急避险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运动项目的比赛、锻炼以及学习等,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丰富,培养学生自信、忍耐和坚持等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应急避险能力。

(二)加快课内外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其体育课堂虽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只利用日常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网络、课外以及课内教学融为一体[3]。首先将应急避险作为课内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应急技能和知识;其次利用课外教学来加强学生对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最后利用网络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应急避险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增设应急避险专业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适当施加教育影响,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危机。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心理出发,设定不同的应急避险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防走失、防雷击、防触电、防火、防落水等相关教育,并将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常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小学应增设应急避险专业课堂,确保其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如逃生演习、救护场景的模拟等,从而丰富学生的体育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涉及到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只在学校进行,同时需要在社会和家庭进行开展。社会、家庭以及学校这三者相互配合,加强协作,从而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小学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的互动平台,对应急避险教育网络加以完善和健全,从而培养学生对危险的判断力和警觉性,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增强其躲避、远离危险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4]。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能够保证学校教育的有效落实,因此家长必须要与学生共同做好应急避险的安全防范,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应急避险意识。应急避险教育具有较为广泛的内容,其必须要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这三者出发,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条件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应急避险的能力,必须要加强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加快课内外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有效增设应急避险专业课堂,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面临危险时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促使学生形成安全健康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应急避险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探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现论文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及措施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素质拓展训练与高中体育教学的结合。

关键词:素质拓展高中体育结合。

高中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是对于体育课程的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这种改革对于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拓展主要形式。

1.信任支撑下的心理挑战。

信任背摔是拓展训练中一个经典的项目,其操作要求是团队中的一名学生站在高度为1.6米的台子上,背对下面向后倒,其余的学生两人一组用特定的方式去接从台子上倒下的学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高度后倒下去,内心多少有一种恐惧感。这个项目的内涵所在就是使学生充分感受信任的重要性,对比实际操作与观察的区别使学生体会到操作的作用和操作的真正意义。感受突破心理障碍瞬间的感受和挑战自我的意义,不断使自我在心理层面上得到突破和发展,进而推动自身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2.团队压力下个人心理极限突破。

拓展训练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应该是断桥和空中抓杠,完全属于个人心理挑战项目,许多学生在跳跃前或跳跃后都有极度恐惧的表现。有的学生由于害怕,想放弃,但拓展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全员参与,不允许任何人退出,在团队的鼓舞下,每个学生都会振作起来,充满勇气,勇于超越。

3.互助双赢与多赢下的高峰体验。

拓展训练的主体理念是“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其主要内容是以团队为单位去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每个项目都需要团队的充分团结协作,其中逃生墙、钢丝桥、建绳房等几个项目尤其强调合作,否则根本无法完成,将面临“生命危险”,在这种“危急”的时刻要求个体必须充分信任自己的队友,获得队友对自己的支撑,体会主动付出才会得到回报,感悟“人”这个字的深刻内涵——撇和捺之间的相互依靠支撑,感受人的社会性。

4.突发紧急情境下的`心志考验与突破。

在拓展训练的项目中,有几个项目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时间紧而且情况危急,如果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所有学生将面临“生命危险”,这种情景模拟设置会使得学生在很大的压力下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在焦急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寻找方法、争论甚至争吵。

二、高中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拓展内容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性。

高中生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往往会突发奇想地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首先要考虑的是体育课程开展的安全性,也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拓展。

2.注意素质拓展内容的选择。

由于高中生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因此选择适合他们的素质拓展内容,才能保证这些课程内容顺利地融入高中体育课程当中,并发挥应有的作用。素质拓展训练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而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发育上还不完全具备参加所有素质拓展课程的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拓展项目至关重要。

3.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建立有效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评估机制,对于加入高中体育课程的拓展项目本着合理有序的原则加以评估,保证拓展项目的适合性和有用性。

三、结语。

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潜能,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加入素质拓展的内容有利于高中体育课程的素质化教学,也是对其进行素质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步骤,对于我国高中生整体心理和生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梁凤保.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分析[j].运动,2010(2).。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

中学生的独立思想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当中,逐渐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在体育方面,中学生会根据自身的能力,运动的方式,以及崇拜的偶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因此,在中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点,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来逐渐的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投入性。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发育的同时,提升中学生的篮球能力。

一、中小学生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篮球课重视程度不够,制约对学生篮球的兴趣培养中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不足是中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由于学生自身的问题,以及教育环境影响,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很少参与篮球活动,对篮球的意识不足。很难充分的对篮球产生兴趣,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中小学生篮球课程的重视,帮助中小学生产生对篮球的喜爱,进而通过相应的游戏、环节、课件、视频等,来逐渐的加深学生的喜爱程度。起到对学生兴趣进行培养的基石作用。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学校和家长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因此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科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甚至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快速提升,在有些时候甚至占用学生的体育课,这种行为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形成兴趣的阻碍。2.积极性不够中学生对自身的管理能力还是不强,在很多时候过于懒散,喜欢安静,不愿意进行剧烈的活动。因此,在篮球运动中的积极性不足。很多时候在体育课程进行时,有些学生能逃则逃,缺少自发性的学习运动,或者是在运动中不专心,动作不到位。久而久之身体和心理就会成为习惯,对篮球的喜爱程度也会越来越低。又或者有的学生因为自身的条件原因,体重过重,身高不足等,都不愿意甚至逃避篮球体育课。这就需要体育老师进行耐心的教导,从心理上进行对学生的教育。3.家长不支持很多时候由于家长的原因,传统的意识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而缺乏了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兴趣爱好的关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阻碍,因此应该即使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与家长进行交流,使家长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

二、培养中学生篮球兴趣的对策。

对于中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更多的时候应该注重教学方式和形式的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应该充分的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扩大兴趣的形式来进行篮球的教学。1.通过多样性的篮球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篮球的教学中,我们要将篮球教学的书本知识完全的移动到实际的教学中,要在练习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各种的事例来使学生了解篮球的历史,使学生深切的明白篮球的内涵,感受篮球的魅力,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篮球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态度。2.增加多媒体和视频教学、利用偶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在篮球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开展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可以组织学生和教师一起观看篮球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篮球兴趣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和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也可以使学生在通过看篮球比赛来确定以及所喜爱的偶像,我们知道偶像其实在很多时候变相的是一种目标,是一种前进的方向,通过偶像教学,可以使学生向自己喜爱的方向去发展。这是另一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深化。3.增设篮球游戏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点在篮球的教学中也不要单一的进行篮球专业技能的教学,还要结合篮球知识点建立相应的篮球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配合意识,也能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使教学教育的目的最大化。学生通过游戏,可以逐渐的掌握篮球技能,并且提升自身的体能,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将教学的实际意义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最大化。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点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2]王桂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中华少年,(6)。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论文

摘要:课型的概念不同于课的类型。课型的划分是以课的组织教法、内容的选择和课的运行特征为标准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学生教育应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理论的要求,将体育课型划分为四类:体育技巧教学课、实践教学健身课、运动竞赛课、体育表演课。

关键词:中学教育体育教学课型设计。

体育课程是寓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将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重视中学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科学合理的课型设计又是搞好中学体育教育的中心环节。

本文将中学体育课型划分为四大类,即体育技巧教学课、实践教学健身课、运动竞赛课、体育表演课。

一、体育技巧教学课。

教学特点:在进行实际的体育活动及锻炼之前,需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技巧,避免受伤,尤其是在一些有可能受伤的运动中。比如,在做前滚翻的运动时,要告诉学生如何掌握做此类动作的技巧,并由教师进行示范,避免学生扭伤。在打排球和篮球等大型球类之前,要告诉学生带好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等,并且要摘下眼镜这一系列比较详细的细节,将可能带来的一定的伤害降低到最低值。

教学目标:体育技巧教学课在体育课程中十分重要,也是体育教学的第一环,只有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保护自己,从而更好地使学生达到健身护体的目的,甚至在未来的人生过程的体育运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主要分为几个步骤:教师传授理论,教师示范,教师引导下学生示范,学生间互动监督示范。

二、实践教学健身课。

教学特点:经过体育技巧的传授和细节上的提醒后,就可以进入实践教学健身课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教师最难把握的一环,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老师需要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预防学生受伤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运动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应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有些学生过于关注学习或者不愿意活动,他们是上好体育课的“短板”。只有充分动员这些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才能保证更大范围的学生能够真正在体育课上受益。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教学目标:将学生掌握的体育技巧及一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体育教学能否收到成效,以及检验成效大小的环节。这个环节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教学策略: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互动性强,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性的运动,比如球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已有的器材,开展各种运动,以有氧运动为宜,如长跑、原地跑、健美操等。

三、运动竞赛课。

教学特点:以往的体育课型设计中,对学生的情感需求稍显忽视。而通过竞赛则满足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变化模式和状态,使学生能够沉浸于这种生动的情感体验,从不快乐的心理状态改为快乐,从克制变为放松,从低沉迈向兴奋。

教学目标:通过小型的运动竞赛课,能够满足中学生“参与”和“游戏”的欲望、“娱乐”和“享受”的要求、“休闲”和“体验”的渴求。

教学策略:单纯的体育技巧传授和实践健身课略显单调。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竞争意识强,凡事喜欢一争高下,不妨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以授课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内部的小型运动竞赛课。

四、体育表演课。

教学特点:挑选有体育特长或体育爱好的学生进行体育表演,此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内容要丰富、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并且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带动其他同学广泛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教学策略:选择一些有观赏性的体育运动,除了选择学生表演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充分地让学生领略到体育运动的力量美和形体美。

通过一系列崭新的体育课型设计,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强健体魄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美学意识,还可以活动大脑、锻炼身心、有助学业,可谓一举多得。不能让体育课沦为应试或是应付教育部门检查的附庸,而是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黄平波安国彦刘龙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02)。

[2]周文琴对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

摘要: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内外因素共同起作用,而作为主力军的教师,要尽快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破除“师道尊严”,尊重和信任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允许和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创新型教学,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并加强自身修养锤炼高尚人格,做知识型与魅力型相结合的教师,构建起真正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字:新课改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动。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面前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目前课程改革正在我国不断推进,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设计的变化,而且是教学价值观的更新,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的创造,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构成。它提倡问题意识,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倡和生活的联系,这些都在改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课程改革就是将课程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变为新的能适应社会、文化、儿童以及教育客观情况的特殊过程。[2]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基础进行现代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和完整的人格,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社会公民。这次课改在促进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经验方面具有重大举措。

(一)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这种“整体的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克服过去学校课程体系过分追求学术化、专门化,采用机械的单向的文化传递方式。二是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健全的人。

(二)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

《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权利发明进行了重大调整,突破了以往课程权利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地方与学校具体情况的弊端,推进了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和强调学生个体经验。

新课改旨在扭转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精神和开拓意识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体性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的概念。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及特点。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性质发生变化,以社会成员之间的民主、平等为主流。[4]新课改针对传统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端,提出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

1、民主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

新课改强调教学要更加接近教学实质,师生之间应保持更加切实的沟通,要做到这一点,民主平等是师生沟通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性保证。

2、师生情感上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关爱在课堂外进行情感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起潜移默化作用,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珍惜的人类之爱、感人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文明的人文素养。

3、积极互动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质。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2、尊师爱生、相互信任3、合作对话、教学相长。

三、新课改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而且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

(一)教师主导因素。

1、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首先,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摆正自己在学生中的位置。

其次,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和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给学生以“爱”,严格而不严厉。

最后,教师要更新角色观念,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乐于和学生交往。

2.教师人格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人格素质的完善。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整体素质、锤炼高尚人格、树立教学权威、增强人格魅力。

再者,教师要破除功利思想,正视学生差异、一视同仁,树立人人可成才的教育观。

3.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学生主体因素。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必须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尊重教师,以积极的姿态走入教学活动中去,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

学习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不仅在学业上坚持探索、不随大溜、自主选择、矢志突破、主动配合教师的启发式教育、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独立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更应在生活、为人处事方面真诚坦白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在互动中发展师生关系。

(三)外部环境因素。

2、学生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

家长要注意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子女要多鼓励少批评,当子女在学校犯错时家长要尽量耐心帮助他们,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否则孩子就认为是老师在向家长告状,而因此不再信任教师,不会再向教师敞开心扉了,师生间交流便产生障碍影响师生关系的发展。

3、学校教育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尽快解决关乎教师实际利益的问题,同时要为师资力量薄弱的“弱势学校”的教师培训和实行新课改创造各种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对“弱势学校”的教师优先培训,及时向教师传达新课改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及生活环境、有可能杜绝教师间的不平等、学生间的不平等以及师生间的互不理解现象的发生。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反之,就会损害或阻碍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教师要慎重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平等、民主、互动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2]廖哲勋.田惠生.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p480。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变革。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在小村的体育教学中,也应当进行素质培养。小学的体育教学虽然存在着诸多特性,但是只要学校与老师、学生共同努力,一定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严肃,老师孜孜不倦传授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听取。而这样的方式就严重禁锢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并且整个过程中的氛围紧绷,毫无生气。这样的课堂氛围虽然会使学生能听到教师传授的知识,但不一定能使学生真正的吸收这些知识。所以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应当改变以往的严肃沉闷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进行学习,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玩好闹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还是孩子,自律能力或者是对自己思想以及行动的约束能力没有那么强。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能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天性,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互动,使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并且学生能在如此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进步对其成长也是有利的。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新环境下的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这样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很新颖,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与更强的综合性专业素质。教师自身也应该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强大的信心来完成教学任务,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无论多么荒谬,都应该耐心进行解答。将教学任务,教学问题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提问,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程更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的时期,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在变化。不仅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要求,更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期望。学生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该有思考问题的思想,更应当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将先进的思想贯彻其中,使学生在新的背景与环境下能够充分地学习体育,了解这门课程,更能使小学的体育教学这项艺术更适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体育,愿意投入巨大的热情学习这门课程。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的人认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学习,教师是主体,学生的学习都应按照教师安排的发展脉络。其实不然,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的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虽然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但体育老师的作用不容小觑。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跟自身的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有关系,但教师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好在在陶艺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好示范作用,为学生做好标准动作的示范,使学生有一个较高标准的,健康的开始。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当只对动作、规范等进行学习,还应当了解体育运用的发展史,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如今的体育事业,综合以往的经验或者是看到以往的不足,能够更加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事业的某方面有所创造,有所提升。不仅如此,还应当对其他相关的学科或者是专业有基本的掌握,这样才可以使今后的体育学习更加全面,游刃有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为学生布置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程度的体育作业。并且在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之后,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以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得学生能更全面的掌握知识,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使学生能拓展知识面,更能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技术以及思维形式的不断发展,形式越来越多种多样,时代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创新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在越来越注重创新的大环境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也要摒弃以往的.陈旧观念,时课程的发展更加顺应潮流,具有时代特点,同时也使它更加具有实用性。首先,应当使体育课程更加开放。这并不单指在一般的体育动作上更加开阔,也表明在思想上更加开阔。要不断吸收外来的与体育相关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更加新颖且实用的外来思想贯穿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不要将眼光单单放在体育课程上,还要对其他小学的课程进行观察分析。虽然体育课程与其他的小学课程存在很多的不同点,但是应当吸取其他课程优秀的,先进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其次,体育课程的发展也不能局限于原有的教学模式,应当拓宽视野,运用创新的思维对体育课程进行重新地审视。摒弃原有的陈旧的思维定式,将视野放宽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抛弃原有的固化的思想,开放心态,开拓视野,通过日常的观察,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入到体育的教学与学习中,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应当使陶艺工作更加具有包容性,更符合时代的特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拥有更多的耐心,也拥有更多的毅力来面对以后课程中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不仅要使他们学到许多专业知识,更要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并且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体育锻炼。

4.结语。

小学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当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现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关注。希望通过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也可以得到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新学期学校卫生工作计划(精选22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整理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学期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做法,以及他们对学生发展
  • 11-27 字党课心得体会党课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某个领域学习或经历后所得出的经验总结。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过程,可
  • 11-27 餐厅服务员工作心得总结(通用23篇)
    工作心得是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方式。看一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心得范文,也许能给你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时间匆匆,飞快流逝
  • 11-27 对县委书记的批评大全(17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作品背后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接下来是一些范文的展示,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发和指导。1、有实用主义的倾向。经济工作
  • 11-27 统计局人员述职报告(热门19篇)
    当我们写下一份详实的述职报告时,我们不仅能够准确记录自己的工作进展,更能够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样本,各位可以参考一下,看看
  • 11-27 行政财务个人工作总结(通用22篇)
    财务工作总结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强调数据分析和绩效评估。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工作总结案例。2019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得到了公司
  • 11-27 超市生鲜采购述职报告范文(20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专业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述职报告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xx年对生鲜采购、加工、配送
  • 11-27 馆里欢度六一(通用15篇)
    优秀作文是学生对文化、社会现象和人生感悟等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探讨的结果。这些优秀作文不仅可以作为学习参考,还可以作为启示和借鉴,对提升自身写作水平具有积极作
  • 11-27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体会(优质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通过思考和实践得到的经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厂里有三个用加工磨
  • 11-27 卫生院院感实施方案(优秀21篇)
    实施方案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了达成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步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实施方案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分享。乡卫生院地处田阳县南部山区,户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