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剪枝的学问阅读题答案 小学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实用7篇)

时间:2023-10-16 16:21:37 作者:纸韵 最新剪枝的学问阅读题答案 小学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实用7篇)

即兴演讲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才华和魅力。即兴表演的技巧和要领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以便把握好即时创作的机会。希望以下这些即兴表演作品能够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示,引发对艺术表达的更深层次理解。

剪枝的学问阅读题答案篇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为什么吗?

4、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

5、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明逐行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词。

(5)理解脉络。

三、精读训练

2、齐读第5自然段。

3、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不解”(板书?

(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摩着”“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了什么?(4)“我”听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什么叫“将信将疑”?我还有怀疑什么?(5)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

2、导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齐读“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分组分段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教师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能编写一个帮助小朋友挑实害处的童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学期已经练习过组合玩具来编写童话故事了!今天我们再来编童话故事,虽然比上一次难了一些,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阅读例文,了解写法。1、学生轻声自读例文。

思考:

(1)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2)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再读例文,想一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

三、根据要求,自编童话

1、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帮助挑食的小朋友。

2、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想象故事的主体情节---挑食的结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长,体质差,甚至畸形。

3、指导学生将故事说的具体一些。

4、同桌互听,相互帮助修改。

四、交流评议,动笔协作。

1、各组推选教好的向全班编讲童话故事。

2、边集体评议、修改。

3、学生动笔将童话故事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剪枝的学问阅读题答案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阅读题答案篇三

设计理念: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板书:

冬剪枝

春开花

夏结桃

2、师:你们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

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评析:巩固课文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精读感悟

(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相关的段落,估计学生对春季进桃园会比较感兴趣)

(一)精读第四自然段

1、交流谈话

生(1):我喜欢春季进桃园,因为春天的桃园很美。

生(2):我也喜欢春季进桃园,因为春天的桃园引来了无数的蜜蜂,我喜欢小蜜蜂。

生(3)春天里小朋友们都来了,很热闹。所以我喜欢。

………

2、启发想象

师:告诉你们吧,我呀特地从王大伯的桃园为大家拍摄了一部分景象,想看吗?(想)可是照片在冲洗的过程中出了点麻烦,我没能给大家带来。怎么办呢?同学们我有个办法,你们来猜想一下老师拍摄的景象好不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猜出来!

学生猜想

生(1):我想老师一定拍摄了红云片片的桃园。

师:你猜的可真准啊!

生(2):您拍摄的桃园的桃花一定美极了!

师:我还拍摄了很多镜头呢,有从远处拍的,近处拍的,高处拍的,等等。

生(3):老师拍了桃园的远景就像是晚霞一般。

生(4):从高处往下看,那桃园就像是一个花的澡堂,如果能在里面洗澡该多好呀!

(评析: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的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我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这样激趣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也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话说的都挺漂亮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把这段文字读好?

学生练读

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师:你还对哪次进桃园感兴趣?为什么?

指名说

1、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又急又疑谁来读?

指名读评价

2、过渡:面对我的疑问,王大伯是怎么说的?

齐读王大伯的话。

3、师提问: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那些粗壮的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

生齐说:粗壮的

师:是吗?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

生再读课文

生: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

(评析:“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4、指导朗读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从王大伯的话中,知道那么多东西,真不简单,谁来读一读王大伯的话?(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同学)

(2)指名读。

(3)点评: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同学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用心的读读王大伯的话,你一定能读的非常棒!)

(4)再练

(5)指名读。教师评价

(6)学生总结剪枝的学问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

全班交流

(评析:合作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5、齐读王大伯的话,体会。

6、教师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小作者相信什么?怀疑什么?

生:他相信王大伯的桃园能获得大丰收。

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师:你真了不起,会联系上下文来回答问题。

(评析: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问的是成功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好!咱们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

1、自由读课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

师: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谁来说说?

生(1):王大伯的桃子获得了大丰收了

生(2):王大伯的桃子个个光鲜红润。

生(3):桃子结的可多了,都挂满了枝头。

3、提问: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指名说

(四)通读全文

师: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请同学们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感受感受。

通读全文

(五)谈感受: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师: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谁来说?

生:王大伯真不愧是种桃能手

生:我们家也有桃树,可桃子结的不好,学完了这篇课文,我要告诉爸爸剪枝的学问,让我们家的桃子也象王大伯的桃子一样又大又甜。

生:我要种一棵桃树和王大伯比赛,看谁结的桃子多

生:我真想到王大伯的桃园去摘几个桃子带来吃。

生:我想请问王大伯一个问题:桃子是毛多的有营养还是毛少的有营养?

……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三、总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邮箱:cjg2yxl@163,com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阅读题答案篇四

《剪枝的学问》一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一课的道理写得含蓄蕴集,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重点:紧扣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读体会,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难点:生活中处处是学问,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事先要搜集一点有关于剪枝的知识,做好多媒体的课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3.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指导书写。

1.教师启发谈话:

我们东山被誉为“天堂中的天堂,花园中的花园”,我们周围有许多花果,农民伯伯视它们为珍宝,但小明有一天却看到了这样一幕。

2.视频展示(农民伯伯剪枝的情景)

3.教师引导启发:农民伯伯是在破坏吗,那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介绍。(结合课前同学搜集的剪枝知识谈话)

4.教师板书课题,启发引导:剪枝方面还有好多知识,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必然会有更多的收获。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字字入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尝试解决。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部分词语让学生认读,帮助学生正音。

(注意:“剪、减、番”是前鼻音;“疯、仿”是后鼻音;“嚓”是翘舌音。)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错的字词,读破的句子。

(注意指导好“好奇、养分、干吗、好好的”几个词的读音。)

3.分小组通读课文,交流一下已经理解或不理解的词语,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启发引导:这篇课文对人物的描写生动形象,对景物的描写又非常细致,请你选择喜爱的自然段读一读,评一评,交流一下自己朗读后的感受。

2.学生自读。当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出示视频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谈体会,再让学生朗读。

3.学生交流朗读,相互评点,并且谈谈自己的体会。

1.学生自主识字,并且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

2.教师重点指导“舞”。

3.学生描红,教师作个别指导。

1.精读课文,理解感悟,知道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桃子,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对课文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感悟,使学生在朗读中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1.教师启发: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王大伯。谁还记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2.相机出示第一段。抓住“能手”学习认识。

你觉得怎样的人,才能称为“能手”?你从哪里看出:他就是一位种桃能手?(突出“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远近闻名”等词理解。)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第三段。想一想。

走进冬季的桃园,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剪枝的语句】出示句子:“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

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王大伯动作熟练、经验丰富等)

看到他们挥舞剪刀忙着剪枝,你又有了什么疑惑?(与小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理解“着急”、“一脸疑惑”)练习读好问句。

(二)【大伯的话语】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王大伯的话吧。出示段落,自由读。

2.从王大伯“抚摸着……”体会到了什么?

(三)【将信将疑】王大伯的话我们听懂了,可是,你们相信吗?那小作者相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朗读句子。

小结:“满怀着好奇”走进了桃园,可是我们看到了他们大刀阔斧地忙着剪枝,又不禁“将信将疑”地走出了桃园。就让我们耐心等待、共同来期待吧!

剪枝的学问阅读题答案篇五

教材简析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我”“满怀好奇   

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设计理念和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感受“我”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  

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围绕第二课时两个教学目标,我把课堂教学环节分四大块。  

第一环,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第二环,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第一节),认识王大伯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尽人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3、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1)自由读一读第二段(2、3小节)  

(2)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一句话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3)再读,说说还从这些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讨论:  

1.什么叫“疯长”?  

2.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3.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6)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10)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三)、学习第三段(第四节)  

(1)指名读一读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四)、学习第四段(第5节),感受“又惊又喜”的心理活动。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板书: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第三环,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第四环,作业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1、 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语气词。   

2、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剪枝的学问阅读题答案篇六

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文题是课文的眼睛,一般来说,它不是揭示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全文的内容,或者是文章的线索。教学《剪枝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我们可抓住题眼设计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1.什么叫剪枝?

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样的树枝?

3.剪掉了一些枝条后桃子长得怎么样?这样三问,学生粗读课文,便能从课文中准确地找到答案。

二、扣住字眼,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用在语文课上也很恰当。所谓“石”,就是课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咀嚼和回味,从中读懂其涵义。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讨论:

1.什么叫“疯长”?

2.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3.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咬住课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着眼点,这个“点”我们姑且称为“课眼”。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四个词语板书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四、点拨文眼,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课文结尾写道:“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这句话中,“‘减少’是为了‘增加”’便是课文的文眼,它在课文中常常起着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顿悟,我们可以让孩子回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讨论这样四个问题:

1.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王大伯家桃园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长得好吗?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们为什么称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闲枝,王大伯家桃子还会长得好吗?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内涵。

这篇课文不科学

苏教版小语第六册中的《争论的故事》主要是讲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对兄弟俩围绕“大雁是煮着吃还是烤着吃”而争论,以致丧失了抓住大雁的时机,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教参原意)

一位教师在执教时,学生学得积极,道理也悟得深刻,但是这样成功的教学却让人担忧。现举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对这对兄弟俩说些什么?

生1:这兄弟俩不该争论,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

生2:我想对这对兄弟俩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

……

片断二

师:生活中有时我们也要争论一些事情,比如“小学生要不要看电视”,下面就这个话题,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小学生不能看电视,因为,看电视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小学生可以看电视,因为,看电视可以增长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从课本上学不到的。

……

仔细推敲一下,你会发现这两个教学片断是相互矛盾的:从片断一不难看出,同学们否定了“争论”——兄弟俩没吃到大雁都是“争论”惹的祸;而片断二,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争论”认识到了“小学生看电视利大于弊”,明确了“小学生要合理地看电视”,从而又肯定了“争论”的价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它不是学生们的错,也不是老师的错(至少不完全是),而是我们的教材出了错!

认真地回味一下课文,你就会发现附于这篇课文的价值取向——文章所揭示的道理上存在偏颇。

先“做”后“说”是做事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实生活中还有先“说”后“做”的事情,君不见,近年来,我国搞的一些诸如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哪一个不是先开个论证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才实施的!另外,“说”中“做”,“做”中“说”等也是做事的科学方法。鉴于此,本篇课文揭示人们的道理应该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科学的思想方法。这应该是该篇文章的价值取向所在。

然而,教材的编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仅仅就事论事,把眼光局限于五彩缤纷、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一个特例——兄弟争论上。从而导出狭隘的价值取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善于抓住机会,要珍惜时间,要先做起来再说。”(教参原话)“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课文原话)尤其是后一句话,它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性错误!

正因为编者这一叶障目的疏忽,所以才导致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通过这堂课,我觉得给我们的思考有两点:

第一、教材的编写。教材的编写不光要注重语文这门课程所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还应该注重其内容的科学性,尤其是附于文章的价值取向上一定要科学。因为“偏之毫厘,失之千里”呀。

第二、教师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时要“不唯书”、“不唯上”,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剪枝的学问阅读题答案篇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 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相关范文推荐
  • 10-16 小学收费情况自查报告 小学乱收费自查报告(实用8篇)
    整改报告是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的见证,它记录了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最后,祝愿大家在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果,顺利启动自己的科研项目。小学收费情况自
  • 10-16 2023年感恩母亲的演讲稿(优秀8篇)
    在撰写学生演讲稿时,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和受众,合理安排内容和结构,突出重点和亮点。看看下面这些学生演讲稿示例,或许能给你一些思路和创作的灵感。感恩母亲的演讲
  • 10-16 2023年挖野菜教案中班(优质8篇)
    教案的评价和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及时反思和调整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下是一些精心编写的五年级教案,希望能为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一
  • 10-16 最新生产车间质量提升方案(通用20篇)
    调研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调研的目标、问题和对策,帮助研究者对调研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规划和解释。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活动策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
  • 10-16 2023年国庆节快乐祝福短语(优秀15篇)
    爱国标语能够激发人们爱国情感,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意设计是设计好爱国标语的关键。借助一些经典爱国标语,我们一起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精神。国庆节
  • 10-16 最新运算律教案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数学教案设计(模板8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需要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小编整理了一些适合大班教学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运算律教案篇一各位评
  • 10-16 安妮日记读后感(模板6篇)
    奋斗是一种精神,它能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对于奋斗而言,首先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奋斗心路历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一一般
  • 10-16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反思(优秀5篇)
    学校制定的安全教案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同情况和需求。如果您对五年级教案的编写有困难,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范本,或许能解决您的问题。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反思篇
  • 10-16 学期末高中学生评语 高中生期末评语(优质19篇)
    制定一个清晰且有序的提纲,可以提高写作效率,减少后期修改的工作量。在写总结时,要注意把握总结的重点,突出主要信息,避免篇幅过长。议论文提纲:观点与论证。I.阐
  • 10-16 最暖心的早安问候语(大全8篇)
    编辑需要倾听作者的声音,同时又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为读者提供最好的阅读体验。综上所述,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关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