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活中的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9篇)

时间:2023-12-28 08:02:57 作者:HT书生

教学计划中应该包含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教学计划示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七年级下《10.5图形的全等》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是的,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他在山间漫步,一会儿弄石临溪坐,一会儿寻花绕寺行。一路走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峰回路转,忽然,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李白诗兴大发,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交流学法,准备自学。

1、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想想看,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要会读,要弄懂诗的意思,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2、自由读好古诗。

3、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先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理角诗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书,看诗下面的注释,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等,依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在板书中一定要加入省略号,以免学生被框在这几种方法里。

(三)、学生自学古诗。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像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学生找出“生”字后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妙处: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想像意境,感悟诗情。

方法。

(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六)进入角色,深情吟诵。

方法。

(2)面对瀑布,让“李白”吟诵《望庐山瀑布》,先让个别学生吟诵,再让全体学生一起吟诵。

至此,本首诗的教学已基本结束。

(七)课外拓展。

为了让学生对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对瀑布的描写充实在这一堂课的里面。拓展内容,一首唐朝诗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叶圣陶先生写的现代诗歌《瀑布》,最后一个是现代作家庐隐描写瀑布的一个片断。(目的:1、本课课后第五题要求学生再找出一到两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诵读。这里的拓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正合了这一道题的要求。2、本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选两首诗中的一首说说诗意。说诗意变成改写将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决定要改写。但改写得给学生一些扶手。这里的拓展其实就是给学生的扶手。)。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七年级历史《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学,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考虑到这些概念和结论初一学生难于掌握,课文略而不写,只用一段小字介绍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状况,教学中可由此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利用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带出从考古发现了解我们的先人如何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话题。

2、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社会人们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的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徙,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引导学生联系“引言”中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种在田里的神话传说,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

4、在学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科书中涉及到的整个农耕经济中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要以农耕生产为基点,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不要孤立地罗列经济现象。

5、教师可以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除指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外,还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6、在学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从人类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问题。

7、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历史遗物照片、示意图,观察分析图中的历史信息。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知道它的用途,再结合本课的“活动建议”,让学生分析河姆渡出土的陶器,明了它的用途,进而了解当时的农耕生产和生活状况。

三、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列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原始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2、学生对于历史文物、遗物、示意图的观察、分析,应注意:第一、注意图题中表明的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便联系已有的知识;第二、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结构和材料,以便对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测;第三、注意联系课文的大、小字内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等,有的是对文物的背景作介绍,有的是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情况。

3、思考“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你怎样看这一现象?”的问题时,注意:第一,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富增多,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第二,氏族首领凭借权利拥有较多的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第三,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想象一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答: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活动与探究。

1、看图分析: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

答:蒸食物。

答: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3、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答: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参考资料。

原始农耕一词,遵从教育部新发之历史课程标准,其《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一节内容为:“以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为例,简述中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根据李根蟠等著《中国原始社会经济研究》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我国原始社会若按“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演进”划分,可分为“原始采猎业”和“原始农业牧业”两大阶段,而“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由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大革命性转变。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第71页)。据最新考古材料可知,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农业遗址,为黄河中下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等,碳14数据表明,这些遗址年代都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5000年,即距今七八千年。

七年级历史《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教材内容分析。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半坡的半地穴式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1)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图》上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位置,并指出所位处的河流。

(2)通过阅读课本,口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概况表》,包括距今年代、所位处的河流、食物品种、主要工具、居住条件、艺术技能等,并指出其不同之处,尝试分析其原因。

(3)对比北京人的生活,分析使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变得丰富的可能因素。

【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时光倒流,如果你是一个河姆渡原始居民或者半坡原始居民,你会哪些东西?

学生活动:根据提问,快速阅读书本。【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而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6000年左右。与北京人相比,他们会建造房屋,会使用更先进的工具,会种植农作物。同时,我国南北地区也出现了差异性。下面我们将全班分为两大组,第一组穿越变成河姆渡人,第二组穿越变成半坡人,来看看你们这些原始人类具体会一些什么。

1.生活的时间、地点。

2.住房。

3.生产&狩猎工具。

4.农作物。

5.生活工具。

6.饲养家畜。

7.狩猎的动物。

8.音乐艺术。

9.其它补充学生活动:认真阅读书本,完成表格,并在此基础上想像河姆渡人或半坡人的一天的生活状况。

教师活动2: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提问。教师活动3:

展示半坡遗址尖底瓶和河姆渡遗址陶器,提问学生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解释陶器用途,展示当时的陶器文化以及重要的意义。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并回答陶器用途。教师活动4:展示几组图片:

第四组:半坡人饲养的猪陶器、河姆渡遗址的水牛第五组:半坡陶勋、河姆渡骨哨。

第六组:半坡人的石制纺轮、河姆渡人的天然漆器。提问学生: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教师活动5:

学生活动:参考课后练第1题,回答问题。教师活动6:

展示材料: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包括物质上的给养,也包括精神上的滋养。自从农业产生以后,物质上的给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而获得,而文明最初也就是在人类取得物质给养的过程中诞生的。“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的目的首先在于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要求。日本学者篠田统说,主食作物的种类,往往决定耕种这种作物民族的命运。

——曾雄生《麦子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

提问:根据材料的说法,原始农业给中国人带来了哪些性格特征?

学生独立完成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活特征的比较表,对原始居民生活特性的了解,培养比较能力,从而进一步理解原始农业的兴起。

评价阶段:自评、小组评、师评相结合。

评价方法: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先各自独立完成表格填写,完成后对照教材自评;然后小组交流,进行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师随机抽查各个小组代表,进行师评。根据其独立完成表现、纠正表现等环节,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标准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评价总结: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效果作出科学的解释,使评价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对比:北方半坡人南方河姆渡人。

1.生活的时间、地点。

2.住房。

3.生产&狩猎工具。

4.农作物。

5.生活工具。

6.饲养家畜。

7.狩猎的动物。

8.音乐艺术。

其它补充二、原始农业对文明的影响。

本课最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让学生从已经发现的陶器、石器上去推断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其次是要密切注意在第一次课堂大讨论上引导学生的发言,注意发言人数,引导发言的走向。

四年级美术《生活中的暖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有关邮票知识,学习简单的邮票画面设计与制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邮票的构思及设计。

课前准备:邮票若干枚、彩色绘图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有什么收藏爱好?交流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课前准备的邮票。

2、了解邮票的来历和作用。

3、了解邮票的特点。

(1)外形:齿状。

(2)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科学等方面的.人、事、物。

(3)面值: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组成。

(4)发行单位:中国邮政。

4、提出邮票的设计、绘制要求,学生构思。

三、学生练习(教师边巡视边辅导)。

1、定草图。

2、修改。

3、定稿。

4、上色。

提示上色要求:细心、色彩鲜明、字体工整。

四、作业展评。

1、展示作业。

2、欣赏评价。

3、教师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

七年级《生活中的图形》教学设计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提升学习力。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于潜移默化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

品读法、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人类拥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丰富的情感世界里,我们尽情的享受着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我想请问同学们,在这三种感情里,哪一种感情将伴随着我们从呱呱落地的婴孩至白发斑斑的老人呢?(亲情)对,亲情,亲情是我们人类世界中最丰富、最动人的情感之一,不少的文人墨客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你们读过关于亲情的文章吗?(生答)。

师:很好,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咱们学过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和学生齐背)。今天,我们将一同用心灵去聆听一首亲情、人性和生命的赞歌,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营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共鸣,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营造的人性美)。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第二是学会筛选信息复述课文内容。

(通过听觉刺激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学会筛选并整理信息。)。

(三)人物性格分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探究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

母亲:疼爱孙子。

妻子:贤惠、孝顺、善良。

儿子:天真、活泼。

(教会学生从文本入手,快速完成人物性格分析,达成教学目标)。

(四)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提问。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说出来和大家一块讨论解决。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来概括。

(六)情感体验。

1、情境假设,引发思考。

2、讲述亲情故事,激发感情。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年仅两岁的女儿。有一天,妈妈趁女儿熟睡的时候外出买菜。这个时候女儿醒了,找不到妈妈,于是她爬上了桌子,爬到了窗户边。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楼下买菜归来的母亲。她向妈妈伸出了双手,从楼上扑了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妈妈冲到了楼下,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而这位年轻的母亲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永远离开了人世。

事后,消防队员们做了这样一个测试,同样的距离,同等的高度,还有一个同等重量的沙袋,可测试的结果却是没有一个消防队员能接住沙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消防队员接的是没有生命的沙袋,而母亲接的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情。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心血甚至是生命!

3、朗诵本班同学习作《我的母亲》,引起共鸣。

(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七)迁移拓展。

请同学们以口头作文的方式讲述你的亲情世界里发生的你最难忘的一幕,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既是情感教育,也是作文训练。较好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七、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2、在教学方法上,我有意识地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3、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4、在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时,我有意识地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不足。

1、后半部分,由于时间问题,给学生读的机会太少,而且疏忽了朗读指导。

2、我的情感有些强加给学生了,应该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地感悟文本,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3、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

七年级历史《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1课时。

新授课。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课文,进入学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3.巩固小结。

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七年级历史《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初步学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况、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房屋构造不同的原因及说明了什么;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特点。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成就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原始农业的发展。

讲述法、历史读图法、讨论法、对比法。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我国早期人类的历史,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单纯地依靠采集和狩猎来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学生回答依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学生答后教师指出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没有生活保障的,然后再设问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他们有固定的食物来源。学生回答具体的解决办法。(使学生认识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

接着教师出示材料分析传说中教人农耕的是谁?引出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这个传说说明早期人类在非常聪明,有智慧,他们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有意识地种植可以食用的植物,这就是原始农耕的起源。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远古人类有固定的食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也改善生存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原始农耕生活》(使学生知道书本知识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总结的)。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学目标学生齐读明确本课所学内容。

通过学目标我们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是北方的半坡居民和南方的河姆渡居民。

首先教师设问:学生阅读课文6——8页内容,通过小组同桌共同总结半坡居民的居住区域、生活的距今年代和生产生活情况(包括生产工具、种植农作物、定居生活、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学生总结回答后,师生共同完成以下问题。

1、教师展示课件先明确半坡居民的空间位置并说明这一地区之所以会发现远古人类遗址,说明这一地区适合人类生存。根据考古发现推断其生活年代。

2、关于生产工具,可以和北京人对比,这种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狩猎生活向农耕生活变化。

3、农作物的种植说明人类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除此以外,人类还有其它的获取食物的方式,如狩猎、捕鱼、和采集等,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5、手工业中选择半坡人面鱼纹盆进行讲解,对这一时期的生产生活进行推断,让学生从历史遗物中提取有效信息。在讲述以上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以上关于半坡居民的生活生产情况,我们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考古发现证明的。使学生明白我们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教师总结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成就中,其中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属于物质财富;满足人类音乐、艺术、教育等方面需要的属于精神财富。以上内容说明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那么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简单介绍生产力的概念,也说明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高,并遵循自然规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接下来我们来学南方河姆渡居民的情况,因为有前面的基础,下面我请同学阅读课文内容,根据教师设问,提取有效信息。

1、河姆渡居民的.生活距今年代、生活区域和生产生活情况。重点分析骨耜的使用及作用和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让我们提取哪些信息。

2、对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两个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完后针对不同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因为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

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湿热,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产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教师指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因为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从而创造了南北两种不同的原始农耕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历史悠久,这和人类的这和远古人民的善于观察是分不开的,他们发现了动植物的性,开创了我国的原始农业,并推动其发展,那么我们从哪可以证明我国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呢?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我们来解决: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从种植农作物、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和农具的使用三方面考虑)。

2、原始农业的发展出现的标志是什么?

总之,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一直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小结本课内容:出示课件。

板书:

北方:半坡居民。

南方:河姆渡居民。

时间。

地点。

生产。

生活。

情况。

原始农业的发展。

1、过程:

2、标志:

3、意义:

七年级《生活中的图形》教学设计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1)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3)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七年级《生活中的图形》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3.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二教材说明。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第68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例2),再让学生先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例3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

课题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认知性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技能性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图片、纸和答题卡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引导观察图形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交流。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3、教学“对称”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师出示一只蝴蝶(课件同时展示)通过对折,让学生发现折痕,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教师出示几张对称图形粘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动手画出对称轴。(其他学生评价)。

5、练习巩固:出示课件(课本68页“做一做”)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师讲解。

6、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自由讨论)教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

7、猜字游戏:出示八个字的一半,学生猜猜它是什么字?(分别是:日,由,木,里,m,y,t,u)。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课件(镜面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认识镜面现象。

2、课后探究:让学生自己拿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和其他一些事物,把所发现的跟老师和同学说说。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五、板书设计:

四年级美术《生活中的暖色》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一节绘画基础知识和练习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学知识而设置的,主要训练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的冷暖,能辨别冷暖色调并感受其美感,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使学生从对色彩的冷暖的认识到掌握并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知识这一过程,是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让学生明白的,说不定还会越来越糊涂,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以熊熊燃烧的火焰引入课题,在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北风呼啸的严冬,如果在火堆旁边会有什么感觉?温暖的感觉。那么火的'颜色是红橙黄色的,因此以后看到红橙黄色就会联想到火,就会产生温暖的感觉,然后揭示课题《生活中的暖色》。

除了产生暖的感觉外,暖色还能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一起欣赏图片:过新年家家户户挂满红灯笼;新娘穿着红衣服盖着红头巾;20xx奥运会场馆礼花飞舞一片红色的海洋;晚上,闹市去闪烁的霓虹灯,让学生感受暖色给我们喜庆、吉祥、热闹、热情、火辣、欢快,开心的感觉。在欣赏暖色调的图片,这里配乐播放图片,夕阳满山的大海;满地金黄的银杏;水果拼盘再次感受暖色的美丽。然后看色环表,找出相应的暖色,这里绿色紫色到底是暖色还是冷色不展开过多讨论,以后还会学到更多的色彩知识。欣赏画家的画,梵高的《向日葵》,油画《秋收的田野》,和书中的画家作品进行冷暖色的对比等。通过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而且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举例,并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的物体,辨别是冷色还是暖色,这样比起理论上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相环中找出暖色和冷色。

七年级历史《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建构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方法,同时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1、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一)导入新课。

我们通过上一课的学知道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通过采集或狩猎获取食物,我们都是农村的学生,我们现在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从地里种出来的等等)对,这是就是农业,那我们祖先从什么时侯开始从事以种植农作物为起点的农业生产的呢?今天我们就体验一下我们祖先的农耕生活。我们的课本在众多的先民的遗址中选出了三个供同学体验,哪三个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谁先找到?(学生回答: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对,我们重点学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

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下面表格,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完成所填内容(课前印制,学生每人一份)。

1、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因此前者为新石器,后者为旧石器,上节课所学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就是用的旧石器。

2、在讲述的同时ppt展示相关图片。

(三)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1、通过对表格中的内容分析你认为哪一居民的文明程度更高?其根源是什么?

教师引导:从工具的使用、原始手工业、音乐绘画等方面分析。

学生探究结论:半坡居民的文明程度更高;其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即磨制石器的普遍使用。(需教师讲解)。

教师引导:从两个文明遗址所处的地区(流域)去分析。

学生探究结论:长江流域炎热、湿热、多雨,房屋要防潮防水,干栏式房屋可以做到;这种气侯又适合水稻的生长;而黄河流域相对寒冷、干旱、少雨,半穴式房屋可以保温;而粟这种作物耐干旱。

教师总结提升: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四)情感升华。

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教师新课结束语:河姆渡先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而水稻产量占世界食用粮食产量的70%,从这个角度来说,祖国的先民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每一个先民都是现代的“袁隆平”,值得我们现代的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去怀念与崇敬他们,优秀的祖先激励着同样优秀的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生活中的感恩七年级

而只要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做到最好。这些道理,我直到今天都受益非浅。妈妈喜欢读书--不是那种为应付考试交差去读书--这在妈妈生活的圈子里的人是很少见的。我自己后来喜欢读书,喜欢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和力量,肯定有妈妈不少的影响。小时候的家庭氛围里,妈妈和外婆打心底尊崇的都一直是读书人,真正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也一直期望我成为那样的人。而妈妈自己年轻时的偶像,就是居里夫人那样品德高尚,成就卓越的大科学家。

潜移默化,妈妈和外婆在这方面对我的成长影响致深。在我成长的人生道路上,言传身教,妈妈给了我太多太多受益终身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回想起来,感激难以言表。

生活中的感恩七年级

那天早上,我起迟了,为了不迟到,我匆匆往学校赶。路上,我的书包不小心掉到了水坑里。书包立刻被染上了一层污泥,笔也撒落了一地。妈妈见此情景,立即帮我把书掏出来,我也在地上捡笔。可是书已经不能看了。她把我送到学校门口,就把书带回去帮我弄干净。

我赶紧跑进了学校。上课铃已经响过,我站在教室门口伤心地哭泣,不敢进教室,怕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想到老师见了我,不仅没有批评我,而且招手让我赶紧坐到位子上。可是我没有书哇!这可怎么办?难道我要干坐一上午吗?没想到昔日和我总爱斗嘴的同桌慷慨地把书推过来,与我同看。这让我心里感到万分温暖。我得以正常上课。回到家,妈妈早已把我的书清理好了。我望着干干净净的书,感激地向妈妈讲述了我这一上午的经历。妈妈听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就是生活中的阳光啊!”我听后感到自己既幸运又幸福。

生活中的阳光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还指乐观向上的'心态。因为只有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感到阳光照耀到自己,才能感到温暖。

生活中的阳光如一缕春风,使我们感到万般温暖;生活中的阳光如一汪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生活中的阳光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生活中的阳光啊,请你照耀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让我们都能感受到你的温暖!

生活中的感恩七年级

这是第一个不和他们在一起过的生日,或许是因为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太多了,我整个人都是闷闷不乐的。于是我拒绝了他们的蛋糕和礼物,自己去找朋友玩了。

我的朋友,言言,是一个有趣的人,和她在一起永远不会无聊,玩的时候空气都是活泼的。她很会画画,可以创造出她的一切想法,这是让我很羡慕的。她的生活仿佛都如她所愿的进行着。

生日这天能见到她,我很高兴但又按捺不住自己的委屈,总想着向她抱怨生活的“压力”:父母不理解自己啦,父母喜欢断章取义还不听我说话啦,作业太多写不完啦……竟越说越委屈,眼泪差点就下来了……我又突然停住了,毕竟一见面就传播负能量还是不太好。

而她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是很耐心的在倾听,既不嘲讽,也不同情,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来了一句:“凡是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更强大。”又郑重其事的将一大罐彩色的星星软糖稳稳地放在我手中,轻轻的抱了我一下,看着我的眼镜,说:“哎,要快乐一点啊,来点糖会不会心情好点呢。”我破涕为笑,毕竟很少见到她这么正经的样子。

那时,心仿佛被一大块软软棉花糖裹住了,似乎又充满了活力。

软糖的盖子上还有言言画的星星,后头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快乐彩虹。罐子外吊着一张米黄色的小贺卡,打开是一个立体的纸蛋糕,上面还点缀着凸出来的小糖屑,精致极了。这份礼物还是让我吃了一惊。我们很快的瓜分了那些软糖,很甜,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虽然平时不怎么吃糖,但那罐充满心意的软糖还是温暖了我暂时冷淡的生活。

生活中的感恩七年级

因为我特爱看书,爱看各种各样的书,爸爸、妈妈和同学们都叫我“小书虫”。

虽然我只是个读七年级年级的小女生,“书龄”却是十年有余了,因为还在妈妈肚中的时候,我便开始了与书相伴的生活。我的胎教,除了轻柔的音乐,便是妈妈讲述的一个个精彩故事。我爱读书,这还得归功于我的爸爸——因为他就是个“书呆子”,家中有许多藏书。

我的名字就是爸爸从《诗经》这本古书中“淘”来的。早在妈妈怀孕五、六个月的时候,爸爸便为尚不知性别的我取好了名字——许燕于飞。这出自《燕燕》的头一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妈妈的小名叫做燕燕,燕燕于飞代表了一家人的美好愿望,期待未来的我能在诗经古风的吹拂下,展开翅膀,向着快乐幸福的明天飞翔。

出生后,经常是妈妈喂奶,爸爸在一边念书,我享受着物质、精神的双重滋养。等到识字了,我便开始自己看书。爸爸给我订了许多报刊、买了许多名著,《幼儿画报》里活泼可爱的红袋鼠、调皮捣蛋的跳跳蛙,《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快乐父子俩,还有《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他们是我童年最好的小伙伴。

读书不但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也给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爱上了写作,作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爸爸的鼓励下,我试着给报刊投稿,习作屡屡被《大江晚报》、《南方周末》、《作文大王》等报刊采用。我还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各种比赛,就在前不久,我还获得了学校高年级作文比赛的一等奖呢。

在我的读书生活中,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事,就说说最近发生的一件吧。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妈妈、爸爸有事出去了,只有我一人在家。洗漱完毕,三口两口吃了早饭,便赶忙捧起了《女生日记》,我急于想知道主人公冉冬阳写给美国朋友林淑媛的信的内容。

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妈妈打来的,她说她的同事等会儿要来送一份文件,让我在家里好好呆着,别出去乱跑。挂了电话,我很快又沉浸在冉冬阳那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突然,电话又响了,还是妈妈打来的,她急切地说:“我还以为你不在家呢,同事阿姨在门外敲门,你怎么不开门啊?”我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读书读得太投入了,没听见。”

有意思吧!这就是我——一个喜欢“啃”书,沉迷于书海的“小书虫”!

生活中的感恩七年级

这句话说的多好啊!感恩与爱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连这两样都做不到,那么他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爱”一个多美妙,神奇的字啊!爱有母爱、友爱、陌生人之间的爱。有。爱能战胜疾病,能战胜痛苦,能战胜死神,爱能战胜一切。

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感恩节要到了,马蒂是最小的,也是忙的最欢的孩子。虽然他左耳听不见声音,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他只能歪着脑袋听,但从未抱怨过。几周来,他一直默默攒着钱。似乎这件事和他的朋友肯尼有关。原来他给肯尼买了个袖珍指南针准备在感恩节的前一天晚上送给他。那晚他溜出房紧握着装着指南针的盒子,钻过电篱,悄悄放在肯尼家的台阶上,按了下门铃,狂奔出院子。

突然他撞上了电篱,他拖着瘫软的身体回了家,他母亲紧紧把他搂在怀里。第二天,肯尼来了把指南针给他看,激动的`讲着。马蒂没有像往常一样歪着头似乎左耳的听力恢复了。医生的检验报告上说他左耳恢复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爱,既平凡又伟大,如润物春雨,拂面和风。感恩,既渺小又巨大,如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如春风拂去人们内心的阴暗。爱与感恩,如春风细雨,鸟语花香,使万物变得美好,让世界变的和谐,有了他们才有了一切。

请相信,爱与感恩的力量!人若没有爱与感恩的心那要生命还有何用,那只不过是一个拥有灵魂躯壳而以。所以,人人必须永远怀着一颗爱与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让大地变的和谐美满!

生活中的美作文七年级

生活就像一个调色板,五彩缤纷,绚丽无比生活是黑白相间的。每天上课,都能看到老师洋溢的笑容。他们用自己的声音传授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在那白色粉笔与黑色的黑板亲密接触的背后,老师们不知付出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生活是红色的。一次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冲刺操场一圈。就快到终点时,一条松落的鞋带把我绊倒了。

我躺在地上,看着红色的塑胶跑道,十分痛苦。这时,许多同学围了过来,帮我扶起来,不断地问我伤势。步入初三后,妈妈每天一早起床,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尽管她上班的时间是一个多小时后,尽管我每天也吃不了几口饭,妈妈依然变着花样做我喜欢吃的东西,从不厌烦。一日,还在睡梦中的我迷迷糊糊听到厨房里叮叮咚咚的声音。拿起枕边的闹钟一看,才五点二十五分。我摸索着走到厨房,妈妈见到我后一脸惊讶:这么早起来干什么?再去睡一会儿!说着便将我推回房间。

六点十分,我被妈妈准时叫醒。吃饭的时候又是满桌五谷杂粮,还多了一杯奶茶模样的东西。尝尝这个,听同事说红茶和牛奶在一起加热,提神效果很好。今天起来这么早就是做这个?我喝了一口,味道一般。嗯,我怕第一次做不好,起早点可以重做味道怎么样?我抬头看妈妈,她的眼神里充满了爱意。很好,很香!奶茶的味道真的很好,融有母爱的奶茶的味道怎能不好呢?于是我忽然很感谢生活,感谢生活馈赠给我最无私的母爱与一颗学会感恩的心。

人人都有对生活独特的体悟,个中滋味,犹如那水中月,镜中花,说不清,道不明。

生活之于我,是充盈了感恩的成长记忆片段,她串联起生命的肇始与终了的漫漫长路。不去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只愿怀揣着感恩的心,去迎接太阳每一天的东升西落。

感谢生活,你是我年幼时的一首儿歌。稚嫩的词曲勾勒出我对未来的向往与想象。那时的歌中有糖果、星星,还有那永不破灭的七彩泡泡。在歌中,我与大灰狼成了好朋友,无不幼稚地梦想着可以飞上天空去摘星星。感谢生活,你给了我一个绚丽的童年。

慢慢的,我不再是一个幼稚的小孩,我对生活有了另一种诠释——摇滚乐。总是轰轰烈烈地奏起,轰轰烈烈地停歇。在近似于发泄的敲击中完成自我的成长与蜕变。在梦幻的境界中,将自我与外界隔绝,总以为站在高高的喜马拉雅之巅,用追求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整天梦想着未来可以风风火火。躁动的青春就在这样的激情中度过。尽管这样的生活有些吵闹,有些迷茫,但我依旧感谢生活,感谢这样的生活让我充实、潇洒!

人总是在不断地长大,烦恼总是在不断地增长,生活中的丝丝苦涩也悄悄来临。但我仍然感谢生活,在感受道路泥泞而曲折的同时我学会了披荆斩棘。正如“平凡之中才寓于伟大”,平淡的琐事更使我用心地去领略人生、体验生活。我想,所谓色彩斑斓的生活也需要那些许灰色加以装点才更真实吧。

匆匆地走过了18个春秋,人生的道路留下了成长的足迹,虽没有真正读懂生活,却在生活中学会了很多。生活告诉我,人生漫长,道路广阔。

喜欢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上路,人生沿途的风景将美不胜收。

七年级发现生活中的美作文

美,只是飘浮在蓝天的几点白云;美,只是在树枝上的几个鸟窝;美,只是回荡在耳边的几声鸟鸣;美,只是夕阳下的一抹斜阳。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去感受。

大自然中,风雪中,一朵朵梅花开放于严冬之日;高山上,一棵棵松树立于石缝之间,给人一种浩傲之美。但是你是否注意过脚边的小草,它虽然没有大树那样挺拔,没有花朵一样美丽,只是那么微小、平凡,却有一抹耀眼的翠绿,令人眼前一亮,一块块草坪,更是让人心旷神怡,还隐约闻到一股甜美的味道。

倾听着鸟儿的欢唱,蟋蟀的伴奏,用心去感受这动人的旋律。落日的余晖,将一切都染成了金黄色。其实,很多人在寻找美丽的事物时,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也有很多人,在抱怨生活平淡时,往往忽略了生活本身的美。

在疲劳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抱怨生活的辛苦,只是我们并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就是减少疲劳的良药,在失败的时候,我们常常抱怨声生活的不公,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就是化解挫折的良方,在我们无聊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抱怨生活的无趣,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就是丰富生活的良剂,而生活中的美,只是一些很平常的小事而已。

生活中的感恩七年级

快乐,一个十分通俗的词汇,可在纷华的世界中,又有几人发现过快乐,留意过快乐呢?在这几个月的初中生活中,我发现,他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玩着捉迷藏。

记得入学教育的时候,我们都看着别人谋生的面孔,不知所云,只有怔怔地傻笑。当然还是有相互认识的,天南地北地侃来侃去,我想,这“中学遇故知”,算得上是快乐吧!我懂了,有朋友就是快乐的。

在定向越野的时候,我们本来一直遥遥,可在最后一关的时候,最后一个小小的标识,拖住了我们的脚,胜利却未曾停留片刻,匆匆地去寻找新的队伍了。最后看着本属于我们的奖杯被别人欢欣地捧起,真是欲哭无泪,可又没有哭的理由。我眼前也渐渐浮起了我们队伍到各处闯关、飞奔的过程,我笑了。那时,我懂了,努力了就是快乐的。

学科竞赛颁奖之后,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一个个奖品收入囊中,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心里说不出的美。我懂了,被人认可就是快乐。

运动会上,运动员挥汗如雨,全力以赴。奔跑者的脸皮似乎由于惯性再往后拉伸,跳跃者身轻如燕,似乎从非洲跳到了美洲,似乎越过了世界上的峰,助威者的嗓子似乎要让全世界聆听他们的声音,让世界为他们所支持的同学加油。这实在是一种震慑。我看到他们兴奋的样子,我乐了。我懂了,支持他人,是快乐的。

期中考试之后,排名又前进了。我乐了。我懂了,进步是快乐的。

现在,我懂了,我找到了快乐的藏身之所。他在朋友的身上,在你努力过后流淌的汗水里,在被人认可的笑容里,在支持他人的喊声中,在你进步时踩出的脚印里,我的初中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我心中的新年(专业21篇)
    在新年的开始,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新的身份和角色,展现最好的一面。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写得不错的新年总结,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今天是我过12岁的生日,妈
  • 12-28 我的家庭生活趣事(精选14篇)
    优秀作文是对一件事情、一个观点或一个故事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后所写成的文章。如果你正在为写作犯愁,不妨来看看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 12-28 科技局人才工作述职报告(通用15篇)
    写述职报告不仅是向领导汇报工作,更是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做出记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1.强化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委
  • 12-28 述法报告年领导个人(优秀22篇)
    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推理分析,并对某个问题做出科学且准确的结论。这些报告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实用性。。20xx年5月,
  • 12-28 环境管理工作总结(优秀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通过总结可以发现问题、找到不足、寻求突破。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我们认清工作的优势和
  • 12-28 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述责报告(优质18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写报告来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工作进展或者对某一领域的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 12-28 访万家的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写出更出色的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
  • 12-28 小学生网络游戏(热门14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展示作者思想和写作水平的杰作,它可以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日新月异精彩纷呈
  • 12-28 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意见(优质20篇)
    实习鉴定是对实习人员各方面能力的全面评估,通过鉴定可以发现实习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亮点和潜力。【公司名称】实习鉴定范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极与导师和同事沟通,具
  • 12-28 大学生党课培训学习思想汇报(汇总19篇)
    通过思想汇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思想汇报范文,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