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 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大全18篇)

时间:2023-10-16 00:07:45 作者:ZS文王 2023年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 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大全18篇)

四年级教案中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也是重要的,它们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接下来是几份经过优化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供广大教师参考。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一

1.通过比较阅读,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对各种稀粥的制作、吃各地粥的不同感受以及所反映的世情变化。(穿插在品味语句过程中,请学生直接回答)

2.想象“我”在吃粥时的心理,如果不吃粥会怎样?

3.可用制表的形式来概括以上内容

地名制粥吃粥的感受世情变迁

江南一带烧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然后用水烧开。”外婆“烧”白米粥,“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焖上一阵。”在外婆家喝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花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滚烫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五六十年代(省吃俭用)

北大荒“熬”豌豆糖粥,“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又加上不知从哪弄来的一点白糖。“煮”大楂子粥,“急火煮开锅了,便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似乎越长越好。”在北大荒喝大楂子粥,“它的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喝小米粥,“比之大楂子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时期(大米粥极偶然才炮制一回)

广州(湖南)熬鱼生粥,“从锅里舀起一勺滚滚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再加少许精盐、胡椒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新会老家亲戚家“煲”具有广东地方家庭特色的粥,“把淘好的米放在罐子里,加了适量的水,再拔罐子放在封好底火的炉子上,……早上起床,只须将准备好的青菜碎丁、切碎的松花蛋、海米丁,还有少量肉末,一起放入罐内,加上些作料”。还有湖南“舂”出来的米粥。其味鲜美无比……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在亲戚家喝特色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让人喝了一碗还想再喝……而且内容丰富,色泽鲜艳。”改革开放年代(稀粥的功能也从一般聊以糊口、解决温饱的实用性,开始迈向对稀粥的审美、欣赏,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

4.比较的结果:“我”吃粥从江南一带——北大荒——广州(湖南),反映了五十年代的人们省吃俭用置产业的心理——时期极偶然炮制,反映物质的贫乏——“改革开放”年代吃粥是审美、欣赏、享受,反映了“改革开放”不仅使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而且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发展起来了。表达了作者赞美“改革开放”国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变化的思想感情。

(适时指出这样的写作方法是“以小见大”和“对比”,即以“吃粥”这一常见的、普遍的生活小事的.变化,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制粥方法比较,来反映世情的巨变、国家的发展变化。)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学作品对人精神生活的影响,学习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侧面反映文学作品魅力的方法。

体会卡佳随人物命运而展现的心情变化。

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就题质疑,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上拿的这本书了吗?书名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学生看书名齐答)。这本书不仅吸引了你们,也使老师深深陶醉其中,而且有一位小女孩还为它落泪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感受于这部作品给小女孩带来的——魅力(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魅”字书写。

二、初读文本,大概了解文本内容

1.质疑,梳理问题。

(生发散提问,师梳理问题,把主要问题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读后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吗?

(在交流中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为什么卡佳会让人觉得有毛病?

为什么见到汤姆后,卡佳会忧伤,会失望?

为什么最后卡佳又同意卖掉汤姆?……

三、细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情感

2.学生根据初读交流,给文本分部分,并简介理由,师作结。

3.指名读文,正音。感知文本情感。

4.解决质疑的简单问题。

四、研读文本,体会卡佳表现的真实感情

2.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勾画词句,在旁边作批注。

3.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总结。

4.带着你对卡佳的感受再读勾画的句子,体会卡佳的真情。

第二课时

一、情感朗读,引入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卡佳的情感世界,了解了她的表现并不是有毛病,而是源于她对汤姆的喜爱与同情的情意使然,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和卡佳一起感同身受吧。

(生再读文本,体会情感)

二、再现“拍卖”场景,精读文本,走进卡佳内心

1.随着戏剧一幕幕往下演,卡佳的心在一寸寸紧缩。终于,剧院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让我们把这一幕在教室里演一演吧!

3.挑选表演出色的几个小组在全班表演。师采访扮演卡佳的几个同学,引导对话:

我听出,你在报“200块”的时候,声音哀怨而果决,为什么这样说?

(在对话中理解“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句。)

你为什么说不能把汤姆卖掉?

(在对话中理解竞拍动因)

三、体会卡佳的心情变化,探究“魅力”根源

1.字幕出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被拍卖给凶残的“红河”种植场的奴隶主莱格利,被鞭打地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地离开人世的有关内容,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3.学生交流、小结。

4.后来,为什么卡佳会忧伤,会失望?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读有关语句,谈原因)

5.为什么后来卡佳失望地答应卖掉汤姆?

(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给卡佳留下的深深印象与现实演员对扮演人物的淡漠的反差,感受《汤姆叔叔的小屋》给卡佳带来的艺术魅力之深切!)

四、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同学们,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引起一场战争的小说,是被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是文学最伟大的胜利。只要你走进去了,你就会切身感受到它的魅力。愿经典的文学作品照亮我们精神的殿堂。

五、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或其他经典文学作品。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三

教学中,可取消独立识字的环节,把阅读作为识字的重要途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识字效率,提早发展语言。可分三步:第一步,初读课文,识记字音。第二步,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刻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第三步,突出重点,综合训练,识记字形。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四

1)师:来猜一猜,老师手中的这包咖啡是怎么来的?

预设:是买来的,是捡来的,是别人送的……

师:这包咖啡啊,是老师去超市购物时,促销人员送给老师品尝的。

师:谁来说一说“”是什么意思?(免缴费用,不收费),你享受过的待遇吗?

2、初读课文

1)预习过的同学一定知道,在我们的课本中就有一则关于“”的故事,让我们翻??

课本,再来读一读这课文,注意思考:这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在读课文时,请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商店购物垃圾优??

3、再读课文

1)对于这课文,同学们都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2)提问:课文中有两位主人公,一位妈妈,一位儿子,在文中他们是怎么进行交流的?

(利用账单进行交流,一共有两份账单,一份是妈妈的,一份是儿子的)

4)小组讨论研究

5)全班交流

预设:妈妈怀我们的时候,行动不便,很辛苦……

我们生病时妈妈抱着我去看医生,紧张极了……

(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想象其中一个或几个的画面)

6)我们说最让人感动的是妈妈的那份账单,那几个不仅让我们感到了妈妈对子女多年来辛苦的付出,更让我们觉得母亲的爱是那样的厚重和无私。让我们把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深情地读好每一句话。(指导朗读)

7)把你最喜欢的妈妈的一句话背下来,背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让他给你作个。

4、三读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五

猎鹰是一种猛禽,很难被人驯服。但是一旦被人驯服,便会绝对效忠主人,很少有背叛主人的现象发生。

一种飞禽族动物,猎鹰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尤其是阿联酋)被视为是权力、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训练一只猎鹰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因此在阿联酋猎鹰的生意十分红火,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产业。

古老的阿拉伯人贝都因部落生存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因此阿拉伯人使用猎鹰进行狩猎,主要猎捕鸨。另外阿拉伯人将用猎鹰进行狩猎以及驯服猎鹰当作是一种运动,可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阿联酋总统曾经撰写过《隼猎体育运动史》,对外界介绍阿拉伯人如何进行狩猎以及训练猎鹰的运动。狩猎是一项集体运动,至少10人,至多60人,参与者无论是国王酋长,还是学生百姓,均在一起进行,一视同仁。对于驯服猎鹰,阿拉伯人使用各种手段:首先不提供饮用水和食物,必要时也只能提供少许,以打掉它的傲气,使猎鹰听从主人的召唤。在阿联酋当地还有专门的猎鹰研究所和猎鹰医院。

由于中东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非同一般,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各项决议以及中国的反国家法的坚决支持,作为对阿拉伯国家一种回报,中国政府曾经赠送过阿联酋政府一对猎隼。

凡是阿联酋人要带出境的猎鹰,需办理护照方可自由出入。

在中国,猎隼是国家保护动物,严禁私自捕猎。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六

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七

小说《猎鹰》是作家马文强的长篇小说。本书围绕着在固仓草原上关于猎鹰的和保护的故事而展开。青年画家燕昭到当年父亲插队的西部小村庄去创作、采风。在那里,他结识了当地的驯鹰艺人,为他们精湛的驯鹰技术和对鹰的热爱而折服;在那里,他也见证了人性的丑恶,那些猎鹰者为了高额利润而不惜铤而走险。他甚至卷入一场与鹰有关的**之中。在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之后,燕昭对鹰、对鹰文化、对自己所从事的创作,均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为了这部作品,马文强在西北一待就是7年,行程数万里,几经打磨,终于有了这部关于猎鹰的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在书中,马文强向读者缓缓地铺展开了一幅辽阔的西部画面:那“绵羊毛一样的云朵簇拥着,云朵下的草场,草场上的花草牛羊……”新疆阿合奇县的苏木塔什乡,是中国猎鹰之乡。马文强在那里见到了柯尔克孜族的驯鹰艺人们,他们痴迷于驯鹰,养鹰,也爱鹰,那种爱,是存于骨髓里的爱,是人与鹰、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让人感到诗一般的柔软和美丽。

而在新疆的其他地方,马文强也见到了人与鹰的另一种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分子冒着高风险,不惜一切代价,将猎鹰一只只地贩运到境外去。一年年过去了,猎鹰一只只地减少,猎鹰的价格越来越高,分子则越来越疯狂!捕杀、网套、围猎、暗养、运输,许多的环节都会导致猎鹰的死亡……作者借燕昭之口,表达了对猎鹰这种古老文化行将消失的担忧和遗憾。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并不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幸福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生态失衡、物种灭绝、能源枯竭和人们精神层面的道德沦丧,可以说,人类整体处在安全感缺失的边缘。近年来,一些作家以一些行将灭绝的动物为题材创作的作品,都带有浓郁的忧患意识,在自然失衡的忧患悲戚中隐含着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担忧,像贾平凹的小说《怀念狼》等。在《猎鹰》中,我们也同样看到了作者这种深沉的忧患意识。《猎鹰》从表象来看,讲述的是与鹰有关的故事,其实,隐含着对现代文明的深刻批判。“鹰文化”的濒临失传,正是对人与自然一步步失去和谐的反思。鹰,在故事的曲折发展中一步一步直抵我们心灵深处,不由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八

1.学习文章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并在习作中能加以运用,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

2.了解古诗词中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托物言志”,并加以运用。

3.学习课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写跟文章主题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和三篇现代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三篇古诗和三篇现代文,想一想:每篇课文的最后都有什么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查看课后练习,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流畅地回答课后习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第四单元的课文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特点?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迅速举手要回答问题的学生。)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是直接点题(“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呼应开头(“妈,昨天是4月28日”)。

(2)《为人民服务》的开头是直接点题(“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结尾升华主题(“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金色的鱼钩》开头是交代事情的起因(“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结尾起到了呼应和升华标题的作用(“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让学生交流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

3.如何写好文章中的开头和结尾,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请女生、男生分别读出开头和结尾。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细细品味诗句,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的诗句。

课件展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后思考:诗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诗人托“竹”言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和品质。)

2.品味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其他诗句,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诗句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花枝还傲霜斗寒。诗人苏轼借用“傲霜枝”来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4.在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不少值得细品的语句,找出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第二题。

1.教师展示:“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作用:通过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如果删去,则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品质,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2.教师展示:“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

(作用:通过外貌描写,扁鼻子军官凶神龌龊的丑陋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让读者由衷开始担心雨来的命运。删去,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这段话是对祥子的外貌描写,表现了他的健硕和无限的活力。外貌描写能够很好地表明人物的特点。如果删去,就没这种表达效果了。)

4.学生齐读这三段话,体会人物的外貌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全班交流。

5.拓展练习。

(1)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成功的外貌描写的段落。

(2)一位学生描述另一个同学的外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说的是谁。互相交流,教师点拨。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栽”“柳”“逆”等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第一个句子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人们刻意用心去栽培花朵不一定成活,而无意间插在土里的柳树苗却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一片绿荫。告诉我们有时刻意为之不能称心如意,顺其自然反而比较容易成功。

第二个句子出自《孔子家语》。这句话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第三个句子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以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说明事与愿违,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子欲养而亲不待”则是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已亡故。

第四个句子出自《名贤集》。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时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时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第五个句子出自《警世贤文》。意思是,所学知识只有到用的时候才后悔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对就好。)

3.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对一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1.“词句段运用”中,学生关于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体会不够深刻,应多举事例,让学生加以体会。

2.学生对“日积月累”中的名句体会较深刻,能快速组织背诵。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九

回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中华民族的千年航天梦想,谁来总结一下这中间体现了哪些航天精神?

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对,正是这些航天精神,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刻苦钻研,默默奋斗,直到最后圆梦。而载人航天之后,我们还将发射空间站,探索月球,火星,航天精神,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好的,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十

本文讲的是作者由北京申奥成功,想到自己身为10年的体育记者以及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历,想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奥运、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拆除、申请”。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爱祖国、热爱体育、热爱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等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进行有关奥运方面的教育,唤起对北京奥运会的向往之情。

理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的含义。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本文,理解本文的内容,然后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后练习题中句子的意思。然后小组间讨论交流,集体订正。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补充认识。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奥运会和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疑读,确定精读感悟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这是个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义?这个标志呢?

2、2003年7月1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请同学们看图片,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主办国,你们能谈一谈去年7月13日那个不眠之夜你的心情吗?(请学生回答,说说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全国人民的心情也是这样激动,让我们看看当时全国人民欢乐的场面。

3、是啊,多少年的追求,多少年的渴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感到激动和自豪。作为一名曾亲临奥运赛场,采访过奥运明星的体育记者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4、出示课题。

二、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的情感:

1、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想法。

溢彩流光:光彩闪烁流动,形容非常好看

沁透心脾:欣赏美妙的乐曲,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对待

锱铢必较:在细微的差别中决出高低

2、同位议议初读感受。

3、组织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品悟,把握情感内涵。

1、理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的含义,思考:作者是怎样说明的?作者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历,想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1、查找有关奥运的资料。

2、感情朗读课文。

6、向往奥运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以朗读为主,抒发向往奥运之情,出示奥运资料,学生读后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激发爱国之情。

学生学习内容:

一、读书讨论,感悟体育精神与奥运魅力。

1、再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向往奥运的什么?

2、在作者的向往之中,哪一点也是你最向往的?反复阅读相关段落,然后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3、相机播放申奥录像。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深入体会作者的感受。

1、小组内的同学间互相交流资料。

2、教师出示补充材料,学生阅读。

3、再谈谈你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

4、小结:是的,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由“东亚病夫”成为体育强国,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国、北京,能够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共同期待奥运圣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三、再读课文,随文积累:

1、感情朗读课文。

2、摘抄优美的句子段落。

四、写写想象作文《2008,我的奥运》

1、指名说说自己梦想中的奥运会。

2、谈谈2008年,你会为奥运做些什么?

3、学生写作文。

1、你喜欢哪些奥运明星?选择其中的一位,与班中的体育爱好者就2008奥运会搞一次模拟采访。

2、收集有关奥运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6、向往奥运

体育:相对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客观性

奥林匹克精神:和平、友谊、进步、发展

向往奥运,好梦成真——北京申奥成功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十一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十二

1.指导

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article/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十三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1、草原

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1、正确读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理解“境界、襟飘带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厘清文章结构。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设计意图】

以草原歌曲导入,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氛围,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9)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十四

掌握孟子的文学常识及其政治主张,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

理清论证思路,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体会论证过程中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一、导入

1、复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叫做“仁”?

3、身处战国的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对一心只想通过战争征服他国的战国君王们,智慧又擅长辩论的孟子会用什么办法来推行儒家“行仁政,爱百姓”的政治主张呢?他是怎么把齐桓公、晋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国君主“骗”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与其叫《天时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

二、初读课文、翻译疏通

1、自读课文,读出孟子向君王游说说理时的自信。

2、集体朗读,读出说理的气势,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方法。

3、同学互译,圈划不理解的字词句,互助解答

4、指名翻译,重点强调。

城、郭、是、池、环、兵、委、去、域、亲戚、至、顺、畔、夫

三、把握中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仁政、民贵君轻——爱百姓

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道”

3、本文的论证中心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达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作的意图是规劝当时的统治者施行仁政。

4、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会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议论过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再读文章。

四、论证过程

通过军事引起君王的兴趣,再通过层层说理慢慢将君王引入自己设下的“仁政”的“圈套”。

举出事实论据,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正反论证,加强说服力。双重否定句增强语气。

4、你认为为什么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

有了“人和”,其他问题能够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

道理论证;增强语势,更有说服力

正反论证。

7、至此你认为孟子的道理说清楚了吗?请理出孟子的论证过程。

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句话是主张打仗的还是不主张打仗的,为什么?

看似教君王怎么打仗,其实文字背后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会随随便便打仗的,君子爱好和平,只有万不得已才打仗,如果君王热衷于打仗,那你就不是君子——可见孟子的“狡猾”

五、复习总结

君王听说孟子要谈论打仗的办法,一定认真聆听,经过孟子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以及从军事类比到治国方略,便会被孟子严密的论证牵着鼻子走,打心底里认为要打胜仗,治理好国家确实需要“人和”。这时,落入孟子事先布置好的圈套的君王自然而然就要追问“人和”的方法到底是什么了。孟子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2、通过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些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

《天时不如地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备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由几个板块内容构成:第一板块“整体感知,诵读训练”;第二板块“深入文本,品读赏析”,具体又分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吟哦讽诵、积累经典;第三板块“古为今用,拓展迁移”,设计一道开放性思考题谈谈“和”的新意,力争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运用现代观念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文章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吸取民族智慧;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所有教师在教授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

由此,我想到备课不但包括备教材、备学生,而且还应该包括备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不管是穿着、心情还是精神气质,都要使自己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课堂是神圣的,师者的形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窦桂梅老师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一个举止从容大方、吐高雅、智幽默的教师肯定会赢得学生敬佩和爱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我为什么会在这节课上不在状态呢?其实每一周的开始上课的状态都不是太好。这可能与双休日的休息有关。在家还没有休息够,又要进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了,心理上多少有些不情愿。我了解到有不少老师也有这种表现。其次课前的注意力没有在备课上。以为课已经准备好了,教案也写成,课文以往教了好几遍,也再熟悉不过了,认为没有必要准备了。于是就不再思考教学上的事情了。

还有,在课堂开始时导语没有做好。开头很重要,它甚至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在上课时我说:“在战国时代,战争频繁,人民深受战争之苦。继孔子之后,一位儒家大师出现了。大家说他是谁?”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是出孟子。“他有什么政治主张呢?”我接着问。这下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学生在七年级时学过中国古代史,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70多个学生中就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令我比较失望,影响了接下来的上课心情。

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善于调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教学进度,调节教学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教学机智,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才能养成。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十五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4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

(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会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诱思导学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

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

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十六

会写“藏、挪”等5个字,会写“空虚、叹息”等3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读准字音。

画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重点指导书写。

空虚叹息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涔涔潸潸

找出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自由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提出疑问。“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研究。)

三、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深入研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

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内容。

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探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5)诵读积累语言。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此时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时光飞逝)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一)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

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

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学习表达技巧,理解“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拟人)作者用哪些生活细节表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洗手、吃饭、默思、遮挽、睡觉、睡醒、叹息等)

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请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感触。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

课件: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二)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呢?

学生汇报读书感悟。

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指导朗读。(读出无奈、感慨)

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这句话有什么妙处?(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游丝样的痕迹”指什么?(一点儿微不足道的成就)

(2)这一连串的问句写出了什么?(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不甘心虚度光阴,力求上进)

指导朗读。(读出沉稳、坚定)

讨论:运用一连串的问句来表达情感,有何好处?(增强感情,点明主题)

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拓展,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加深感悟。

布置作业。

(1)认真读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3)办一期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手抄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板书设计

匆匆——珍惜时间

洗手时

吃饭时只有徘徊匆匆(无奈、追寻)

默默时

……

初读环节,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感情表达方法进行有效交流,重视有效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十七

二、复习生字,指导识字、写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己分析,大家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第”的竹字头约占田字格的四分之一,下面的“弓”要写得扁宽些。“底”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起”的“捺”要长需舒展,托住上边的“已”。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3。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自己组词,口头交流,然后写下来。

2.完成练习4。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填空,现进行交流、订正。

四、扩展练习

课后收集童话或寓言故事,召开一次故事会。

六年级语文写作教案篇十八

1、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体会情感。

1、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教具准备:课件

2、预习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同的老师对学生关爱的方式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对作者有着什么影响。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完成填空。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文章写了因为“我”的一篇作文,首先被贴在()上,然后又发表在()、()上,最后发表在()上,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最终成为()的事。

(二)、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偶然的一次作文比赛,竟然使学生成为了作家,这还要得益于当初老师给他的九十八个红双圈。

1、学习要求(二):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话语读一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回答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过渡:是啊!“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如果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作者成为作家后,并没有忘记他的老师。作者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请大家读一读。(2)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当堂训练

你身上发生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你与同学说一说,也可以把你的经历跟后面的老师谈谈;还可以拿起笔把你类似的经历写下来。

五、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用什么方法学会了什么?有什么遗憾的?

过渡: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齐唱这首歌,把它送给关爱我们的老师。

相关范文推荐
  • 10-16 送文化下乡活动总结(精选8篇)
    在学期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过去几个月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以下是一些学期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启发。送文化下乡活动总结
  • 10-16 祝福长辈生日快乐的祝福语(实用16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和学习的总结,是一种自我评估和反思的方式。写总结范文时,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词和废话。这些总结范文包括自我总结、工
  • 10-16 2023年走进农村好句 走进新农村心得体会(优秀19篇)
    企业标语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相契合,能够准确传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观。考虑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的标
  • 10-16 最新物业维修年终总结报告(大全8篇)
    辞职报告的书写是我向公司告别的一种方式,也是我对公司和同事的感谢和祝福。下面是一些整改报告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撰写整改报告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物业维修年终总结报
  • 10-16 2023年制定数学计划制定数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制定教学计划首要问题(优秀8篇)
    大学规划还需要我们考虑个人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的人格特质和领导能力。下面是一些制定学习计划的常见误区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制定数
  • 10-16 最新幼儿园小小班音乐教案与反思(实用18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小学教师编写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幼儿园小小班音乐教案与反思篇一摇摇响1、欣赏歌曲《
  • 10-16 2023年读研辞职信 老员工工作辞职报告(精选13篇)
    通过典礼,人们可以表达对特定事件、人物或成就的敬意和赞美。典礼的前期准备和策划非常关键,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典礼是一种社会交往的方式,它可以促进人与
  • 10-16 2023年公司新员工座谈会上的发言稿(优秀8篇)
    人生是一段旅程,充满了不同的起伏和挑战。写一篇完美的人生总结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并将其表达清晰明了。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人生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
  • 10-16 最新综合实践的心得体会(大全16篇)
    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综合实践的心得体会篇一近年来,数
  • 10-16 2023年小学防震减灾演讲稿(优秀8篇)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在会议、座谈会等场合向与会人员传达重要信息和指示的重要文稿。演讲技巧不仅可以在学术演讲中发挥作用,也适用于各种公共场合。小学防震减灾演讲稿篇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