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实用11篇)

时间:2023-10-14 15:43:27 作者:翰墨 2023年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实用11篇)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份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阅读教案。初三教案范文的整理和分享是为了方便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一

教学《混合运算》信息窗1,我通过生活化情境“休闲假日”进行导入,当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时,我引导学生同桌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第一种9+9+9+9+5=41(人);第二种9×4=36(人)36+5=41(人);第三种5+4×9=41(人)。当我以第三种为例,问学生为什么不先算5+4,学生马上就能进行反驳:5+4没有道理,要先算4×9求出已经分组的同学有36人,再加上没有分组的5人,就知道旅游团的一总有多少人了。在这里,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混合运算的一条规则: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减)。

以上事例,不仅反映出我自己的一些教学思想,更能折射出学生那赋予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的算法,展现了他们不同的认知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他们的不同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去培养所有的人。我们应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不同算法的展示,也为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提供了材料,为学生进行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通过这样的学习与反思,我觉得,我和学生得到了共同的进步。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感受分类的必要,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整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奖励,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体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标准不同,分类的组别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每4人准备一份图片(1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1个

红色的三角形,2个白色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杂乱的图片和整理得干净整洁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引入课题:分一分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1、帮小熊整理房间,书柜。

学生纷纷献计,怎样才能把小熊的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

教师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间,学生进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每组1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1个红色的三角形,2个白色的三角形。(我用圆片和三角形替换教材上的铅笔,是为了学生更容易操作,教师更容易展示。)

(1)、小组成员从信封中倒出圆片和三角形,再动手分一分。

(2)、小组汇报成果,并说明这样分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具体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按形状分:三个圆片分成一堆,三个三角形分成另一堆。第二种分法是按颜色分:两个红圆片和一个红三角形分在一起,一个白圆片和两个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课堂活动

完成55页课堂活动,练习六1、2、3、4、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再读题。

学生理解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展示结果。

四、课堂总结:

可见原来分类整理有这么多好处呀!老师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整理什么东西都要养成先分类再整理的好习惯。

五、板书设计

分一分

分类的标准

颜色形状生活习性……

六、课后实践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房间。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三

教学例题时,重点是让学生观察、交流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分成几部分,以及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感受分类的作用。

试一试学生大部分是按照颜色进行分类,一小部分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形状两字说不好,只会说胖的、细的、手掌的。往往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量和他本生具有的是不成比例的,知道这个意思找不到准确地词表达,想写出来却不会写字,这是一年级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这道题,有个别学生分类标准不明确,既按颜色分了,又按形状分了。老师一定要强调只能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

书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实际上是实际操作题,一来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来将分类运用到实际中,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题目往往在很多时候被忽视,可以弄个比赛促进一下,也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四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上过后,我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把“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得以完成。

2、利用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小组个别汇报,学习氛围热烈活跃。

3、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摆小棒: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10+20=30

(2)、用计数器:先在十位拨1个珠,再拨2个珠,一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4)、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4、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理解掌握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5、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习目标最终也完成,但是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的,当学习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时,我想是在开始和中间学习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均先松后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在引导上挤占了时间,课下延长了10分钟进行了课堂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95%的学生是能够正确计算的。

(2)、达标测评。在做“做一做”题第1、2题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下,因为怕时间不够,就没有重点说明3和30、2和20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3)、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做但是不会表达。说明了学生平时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通过课多样性的课堂练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学习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欢乐中学习和巩固的新知识。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感受分类的必要,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整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奖励,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体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标准不同,分类的组别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每4人准备一份图片(1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1个

红色的三角形,2个白色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杂乱的图片和整理得干净整洁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引入课题:分一分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1、帮小熊整理房间,书柜。

学生纷纷献计,怎样才能把小熊的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

教师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间,学生进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每组1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1个红色的三角形,2个白色的三角形。(我用圆片和三角形替换教材上的铅笔,是为了学生更容易操作,教师更容易展示。)

(1)、小组成员从信封中倒出圆片和三角形,再动手分一分。

(2)、小组汇报成果,并说明这样分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具体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按形状分:三个圆片分成一堆,三个三角形分成另一堆。第二种分法是按颜色分:两个红圆片和一个红三角形分在一起,一个白圆片和两个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课堂活动

完成55页课堂活动,练习六1、2、3、4、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再读题。

学生理解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展示结果。

四、课堂总结:

可见原来分类整理有这么多好处呀!老师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整理什么东西都要养成先分类再整理的好习惯。

五、板书设计

分一分

分类的标准

颜色形状生活习性……

六、课后实践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房间。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

2.认识“0”并理解“0”的含义。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二揭示谜底,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

三.教学书写“0”

(

四.我的发现

五.小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学生猜一猜

学生再猜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桌合作

学生书空,再在书本第8页描写“0”。

学生在书第8页的空白田字格中练习写0。

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先独立思考5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要求每次提出在哪里见过0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里的0表示什么。

1.初步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原来是因为气气没钓到小鱼,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数字,它能表示“没有”,它就是“0”。板书0并领读。

2.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师:老师左手现在有几枝铅笔?(2枝)你们猜猜老师右手有几枝铅笔?(1枝)

(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请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小珠子,两人一组,模仿教师进行猜数游戏。(对小组游戏中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3.比较大小。

(0表示“没有”;1表示有1个,1比“没有”多,所以1比0大。)

师:0像什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0。

1.教师示范写“0”。

2.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起笔的位置、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格式等)。

师:你们觉得写0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0写好?

描红后请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1.0表示起点的含义。

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0”的另一个含义。

师:同学们看(出示直尺),直尺上也有“0”。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量东西)

师:那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起点)

2.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噢,温度计上也有0。那这里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0度)小企鹅博士也同意同学们的想法,不过,他想补充几句,让我们来听听,企鹅博士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出示逗趣的小企鹅动画)

小企鹅博士同学们好,你们真聪明!我现在正在南极,这里的天气可真冷,每天都在0摄氏度以下,成天冰天雪地的。同学们肯定都知道,冷到了一定程度,水就会结成冰。水结冰的这个温度就是0摄氏度――出示温度计,0在这里表示水结冰的温度!同学们,等你们学了很多知识,长大了,欢迎你们来南极考察!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要求汇报的内容不能与别的组重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讲一讲,回家以后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生活中发现0表示起点的含义,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小猫钓鱼

挂图

000

备注: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七

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10月10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算顺序,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小结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引入新课

1、教学例1

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上下练习。

引导观察计算过程,说明递等式书写的规范过程,并说明理由。

2、组织练习。

练一练1

说顺序后练习。

3、例2

说运算顺序,这里除法的两步按照计算法则要怎样算?

观察转化成乘法后的算式,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简便运算?

上下用简便算法。

问: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练习;

练一练2

这里除一个数要怎样算?

用简便算法。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是怎样算的?

说说运算顺序,要注意什么?

练习111~3、4、5

课后感受

混合运算学生做起来很简单,只是在简便运算上还要注意灵活运用。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八

(45)

学生活动

生:能看出一班订26份的《儿童报》、32份的《小画报》、39份的《小故事》,但合计那栏被墨水弄脏了。

生:能看出一班订26份的《儿童报》、32份的《小画报》、39份的《小故事》,但合计那栏被墨水弄脏了。

生:二班的《儿童报》这栏被弄脏了

生:三班是《小画报》这栏看不清楚了。

生:四班的《小画报》和《小故事》都只能看见一半,另一半被墨水盖住了。

生:因为一班丢失的是合计这栏,这是三种报刊的总和,所以要把三种报刊的数量加起来。

生:我是把合计的98减去40,再减去《小画报》的37,得到的21份就是《儿童报》的。

生:我算出来也是21份,但我是先减37再减40的。

生:表示《小画报》和《小故事》的总和。

生:每个算式都是把个位和十位数调换位置后相减。

生:第二个算式的减数是第一个算式的差。

生:第三个算式也是。

教学反思

课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教时46

学习

目标1、使学生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运用跳绳等实际情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

学习

重点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丁丁的学校举行了一场有趣的跳绳比赛,我们一块去看看,好吗?

二、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比赛的现场,趁比赛还没开始,我们先进行一次夺星比赛,好吗?

2、跳绳比赛。

师:通过刚才的夺星比赛,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夺星小能手可真不少。现在就让我们轻松轻松,一起去观看跳绳比赛吧!

师:本场比赛没人有三次机会,首先向大家隆重介绍参加本次比赛的三名选手,从左往右分别是:小聪、小明、小亮。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比赛现在开始。

师:小朋友们,这场比赛精彩吗?接着我们一起看看比赛的结果吧。

师: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刚才比赛的结果。大家从这张表格里,能获得什么信息?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不小呀。那么你们能有获取到得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三个问题吗?

师:请大家翻看课本81页找到第2题,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这三个问题。

师:大家商量有结果了吗?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你的成果?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3、解决第三个问题

师:xx小组也很棒,也成功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接着我们继续解决第三个问题。

三、课时小结

四、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

生:好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集体反馈。

生:我知道了小聪前两次比赛,每次各跳多少下,三次共跳几下。

生:我还知道小明前两次比赛,每次各跳多少下,三次共跳几下。

生:我知道了小亮前两次比赛,每次各跳多少下。

生小组交流

反馈

生:我们组认为: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了54下,小明共跳了58下,小亮共跳了56下。

生:因为小聪第一次跳了24下,第二次跳了30下,24+30=54(下),两次共跳54下;小明第一次跳了29下,29+29=58(下),两次共跳58下;小亮第一次跳了26下,第二次跳了30下,26+30=56(下),两次共跳了56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教时

47

学习

目标1、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得密切联系。

学习

重点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九

练习十二(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1-5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并熟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进位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练习十二,1

(1)学生先说出每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4人上黑板板演。

(3)全班批改、交流计算过程。

2、练习十二,2

(1)学生独立改错。

(2)提问:每题的计算错在哪里?正确的竖式是怎样的`?

(学生上黑板板演)

3、练习十二,4

(1)学生独立填表。

(2)提问:你是怎样填的?(25+48=73(个))

4、练习十二,5

(1)提问:原来有多少袋牛奶?(44+28=72(袋))

(2)追问:你是怎样算的?(指名交流)

一、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布置作业

书第87页,3用竖式计算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1)

25+48=73(个)

44+28=72(袋)

练习十二(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进位加的竖式计算过程。

2、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练习十二,6

(1)学生独立口算。

(2)开火车核对答案。

2、练习十二,7

(1)学生独立比较。

(2)指名说说判断方法。

3、练习十二,8

(1)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

(2)指名8人上台板演。

(3)全班交流核对。

4、练习十二,9

(1)指名说说哪几题得数大于80,并简单说说判断理由。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4人上台板演。

(3)全班交流、核对。

5、练习十二,10

(1)出示情境图。

(2)提问:一共做了多少个?(35+15=50(个))

(3)指名交流,并说说计算过程。

二、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2)

35+15=50(个)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

第87---8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现在有多少幢?并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34+16。

二、引导探究,操作学具。

1、学生分小组探索交流。

2、学生先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各小组在班里用学具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学生可能的操作思考或过程是:

摆小棒的:整捆和整捆地加,单根和单根地加,4根加6根正好是10根,能捆成一捆,共有3+1+1=5捆,是50根。

拨算珠的:在依次拨上两个两位数后,个位上有10个珠,可以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来代替,因此可以拨去各位上十颗珠,并在十位拨上1颗珠,十位上就有5颗珠,是50。

3、指导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34+16是怎样算的?

5、先小组说说,再指名学生说说。

6、学生独立探索试一试。

学生做完后在组里交流想法和做法。

7、联系例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8、教师归纳小结,得出加法的算法和注意点。

三、讨论用竖式算。

(1)让学生自己列出竖式

34+16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竖式的书写方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通过拨算珠找到了关键问题,就是个位上满十要向十位进一,那么十位上进来的一要写在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的书写格式。

(4)让学生自己边说边算。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前面4小题,每大组派出一名代表来板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面红旗就属于哪个组。

(2)后面4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全对的奖于小红花。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4题

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小组交流,然后教师引导集体交流,并让学生注意在得数后面的括号里写上单位名称。

教学后记

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案篇十一

6和7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它是在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编排,教材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习题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6和7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掌握了6、7的顺序及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进行6、7的加减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关计算的经验。

由于学生已有5以内加减法学习的基础,并且前面刚刚学习6、7的组成,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他们还是第一次接触,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仍然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所以,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语言表达的结合;在练习中还应该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1、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在具体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进行计算。

3、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1、做游戏:对口令。

教师先伸出几个手指,然后学生也伸出几个手指,使两个数字合起来是5。

2、教师出示算数卡片,算一算。

3+1=5-3=5-0=1+2=

4+0=4-3=3-3=3+2=

3、教师出示课件,填一填。

(设计意图:简单的复习6和7的组成,为后面6、7的加减法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讨论并交流。(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列出不同的两个减法算式。)

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可以得到左边的部分。

(设计意图:设计摆小圆片两幅直观图,根据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很自然得到5+1=6、1+5=6和6-1=5、6-5=1两组算式,从而引出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3、教学4+2、2+4、6-2和6-4。

(1)课件出示小花图:左边4朵小红花,右边2朵小粉花。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共有多少朵花?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列式:4+2=6

如果从右往左看呢?

列式:2+4=6

(2)比较4+2=6和2+4=6。

教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怎样想2+4等于几呢?

(从6的组成讲解。)

(3)教师:如果去掉2朵小粉花,还剩下几朵小红花?怎么列算式?

列式:6-2=4。

现在,老师去掉4朵小红花,还剩下几朵小粉花?怎样列算式?

列式:6-4=2。

(4)比较:6-2和6-4。

提问:你是怎么计算这两道题目的?

1、教学5+1和1+5。

(1)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面5个小圆片,右面1个小圆片。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呢?如果我们从左向右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5+1=6

为什么5+1=6?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

(2)请同学们再从右向左看,想一想,你能用另外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6,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1和5组成6,所以1+5=6。)

(3)比较:同一幅图,为什么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

教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小圆片的排列顺序就不同。从左往右看,小圆片的排列是5和1;从右向左看,小圆片的排列是1和5。正是由于观察方向的不同,所以同一幅图,我们写出了两个算式。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让学生动手先摆出6个小圆片,然后用小圆片分出1和5。

列式:6-1=5。

提问:如果我们从右向左看,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6-5=1。

(2)计算6-1时,怎样想最快?

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6-5为什么等于1?你是怎么想的?

6可以分成5和1,所以6-5=1。

(5)小结: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用同样小花学具得出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

4、教学5+2、2+5、7-2和7-5。

(1)课件出示小棒图:左边5根橙色小棒,右边2根绿色小棒。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列式:5+2=2+5=7-2=7-5=

教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5+2、2+5等于几呢?怎样想7-2、7-5等于几呢?

(从7的组成讲解。)

(2)小结: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我们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教学3+3和6-3。

(1)课件出示三角形图:左边3个绿色三角形,右边3个粉色三角形。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可以怎么列算式。

列式:3+3=6-3=

教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3+3等于几呢?怎样想6-3等于几呢?

(从6的组成讲解。)

(2)小结:特殊情况,当一幅图中的两部分数量相同时,只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1、课本第42页,做一做。

2、课本第45页第11题,算一算。

3、出示课件,看图写算式。

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2023年初中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实用17篇)
    律师工作总结是对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反思和遵循。在下面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教师的不同风格和特色。初中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篇一本期以来,
  • 10-14 2023年全科医师年终总结个人 医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大全17篇)
    通过知识点总结,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如果你正在为写学期总结而犯愁,那么不妨浏览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全科医师年终总结个人篇一2022年是
  • 10-14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小小的船教学反思(实用18篇)
    励志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励志的关键在于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正能
  • 10-14 小学四年级校本教学总结(汇总8篇)
    教师总结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的更新也日新月异,所以总结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小学四
  • 10-14 最新谈美读书笔记摘抄 谈美书简读书笔记(精选8篇)
    致辞致谢是在重要场合或特殊时刻向相关人士表达感激之情和美好祝愿的一种礼仪行为。表达感激之情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增加感情共鸣和表达效果。现在,请
  • 10-14 最新语言文字工作工作汇报材料(优质8篇)
    导游词需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和时间限制,灵活调整内容和表达方式,使之更符合游客的期望。导游词的撰写需要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可以穿插一些互动环节,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小编
  • 10-14 最新全国十佳辅导员事迹材料标题(精选8篇)
    理想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它使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理想的实现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实现共同的目标。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理想实现经历,希望能给大家
  • 10-14 舍得小学生 小学生离校心得体会(大全15篇)
    每个人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够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相互支持和理解,共同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是一些与岗位职责相
  • 10-14 2023年高中宿舍检讨书(大全16篇)
    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总结一下任务过程中的得失,为下一次任务的顺利进行积累经验。如何在就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从而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和个人成长呢?以
  • 10-14 最新财务竞聘主管演讲稿题目 财务主管竞聘的演讲稿(精选10篇)
    在商业活动中,诚信是企业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共同发力。财务竞聘主管演讲稿题目篇一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