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08:48:10 作者:紫衣梦 最新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优质8篇)

通过策划婚礼,我们可以为新人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仪式,让他们的爱情故事更加浪漫动人。婚礼策划是为了实现一场理想中的婚礼而进行的筹划与安排,包括婚礼主题的确定、场地的选择、婚车的安排、婚纱的选购等一系列工作,它是一项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重要任务。关于如何进行婚礼策划,我们需要考虑新人的喜好和个性特点,确定主题色彩和风格,还要充分考虑预算和时间安排,保证一切事无巨细的完美呈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婚礼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每个范文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篇一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在这缅怀先人、缅怀英烈、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的重要日子,为倡导文明、健康、节俭、安全、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推进文明、生态、幸福,商场社区发出如下倡议:

一、发扬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观念。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倡导多关爱老人,对老人尽心尽责,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树立文明新风,维护良好城市形象。移风易俗,文明祭奠,不在市区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不搞封建迷信祭祀活动,不妨碍和影响他人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公共秩序。

三、鼓励错峰祭奠,避免交通拥堵。清明节期间,祭祀人员和车辆将更加集中,请及早安排,避开高峰,错开时段;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服从管理指挥,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

四、保护生态资源,严防森林火灾发生。要文明祭扫、安全祭祀,防止发生火灾,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共同呵护绿色家园。

五、率先垂范,做文明祭祀先行者。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做“告别陋习,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带头人、倡导者和传播者,带头践行荣辱观,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祭奠,弘扬清明节“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丰富内涵,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文明缅怀、文明祭祀,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保护环境,倡导新风,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构建和-谐幸福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倡议人:xuexila

日期:20xx月xx日

看了清明节祭扫倡议书的人还看

1.关于清明节的倡议书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篇二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源远流长的太子河,流淌出多少动人的故事;苍茫青翠的平顶山记载着__市历史的变迁。翻开本溪近现代史这幅长的画卷,回望五十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仿佛把我们带到那炮火硝烟的年代。不应忘记,无数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屠刀,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不能忘记,共产党人在枪林弹雨中三进山城的英勇战斗!怎能忘记,邓铁梅、宋铁岩、李明等革命义士用满腔热血谱写的英雄赞歌!他们不愧为祖国的脊梁,人民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千秋不衰,万古不朽!

今天,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初一全体师生徒步到__市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现在,我宣布祭扫烈士陵园仪式开始。

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第二项:向烈士敬献花蓝,默哀。

朵朵白花寄托着我们的哀思,英烈们,请安心长眠,我们会接过革命的火炬,奋勇直前。

第三项: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

1、初一新团员出列,面向烈士雕像站成一排;

2、团员为新团员发放团员证,配戴团徽;

3、入团宣誓:请同学们面向团旗,举起右拳,跟我宣誓。

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

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

勤奋学习,积极工作,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领誓人:

宣誓人:

时间:20__年__月__日

4、团员归队。

第四项:青年教师讲话

第五项:团员学生讲话

总结:

同学们,今天新团员在英雄的雕像前,烈士们长眠的地方宣读了自己的誓言,我希望他们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实践誓言,作一名合格的团员。我也希望更多的同学积极进取早日加入团组织。我更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记住这一天、这一刻,不忘先烈,继承和发扬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为民族的繁荣奋斗!为祖国的富强奋斗!

现在,我宣布祭扫烈士陵园仪式结束!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篇三

广大市民朋友:

清明将至,人们将以各种方式缅怀英烈、祭奠逝者、感恩先人、寄托哀思。为深入宣传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和低碳意识,积极弘扬殡葬新风,以生态、文明、节俭、环保的方式进行祭扫。

一、摈弃陋习,做文明祭扫的先行者。大力提倡献一束花、植一棵树、忆一段往事等健康时尚的方式来追思先人,告别祭扫陋习,倡导文明新风,营造文明祭扫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倡广大党员干部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文明祭扫的先行者、带头人,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周边的市民。

二、转变观念,树立文明低碳祭扫新风。摈弃焚烧纸钱、冥物等传统的祭扫方式,树立科学低碳意识,倡导“绿色”祭扫新风尚。提倡踏青遥祭、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上祭扫、社区公祭等现代文明祭扫方式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科学、文明的表达方式。

三、倡导环保,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牢固树立环保低碳意识,做到不污染、不影响他人生活,自觉做到不在居民区、广场、路边、树林、草坪、建筑物下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冥物,燃放鞭炮。

四、提倡节俭,崇尚尊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对在世老人多尽孝心、多关心,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后,坚持从俭办丧,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态葬法,不乱埋乱葬,不搞封建迷信,不铺张浪费,推广小型墓,不建大墓、不修豪华坟,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弘扬厚养薄葬、节俭殡葬新风。

五、错峰出行,维护祭扫场所的公共秩序。今年清明节4月4日至6日连续放假3天,“时间短、空间小、密度大”,广大市民应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尽量避开祭扫高峰,错开时段;在祭扫时,自觉维护祭扫场所的公共秩序,听从公安、交-警、公墓等工作人员的指挥和引导,严防火灾或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整个清明节期间的祭扫活动安全、畅通、文明、有序。

倡议人:xuexila

日期:xx月xx日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篇四

较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坟地)举行,俗称“上坟”,时间主要是忌日和传统重大节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里的男人携祭品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其间还压坟头纸。

上坟习俗尤以清明上坟最为隆重,前一天早上还要去给祖先坟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兴旺。大多数农村家族,儿子结婚,也要去上坟,含义是告诉祖宗,儿子成家,人口又多了。另外,去世的人第7天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此后每7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人死第100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旧时有扎上摇钱树,纸箱,纸柜焚化坟前,现在只是烧些纸钱。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清明时节的上坟非常重要。因为按照民间传统,祭祖和孝道是绑定在一起的。若不参加祭祖,就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七、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九、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青团

江南地区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青团的饮食习俗。青团是用一种叫做浆麦草的植物用工具捣烂之后挤压出汁液,把汁液与糯米粉揉捏成团,这样青团那个青色的皮就做好了,中间包上红豆沙制成的馅料,然后放在蒸笼中蒸熟,出锅之后在表面涂抹上一层菜油,这样青团就做好了。

2.艾粄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节必备的传统食物。艾粄是用艾草煮水之后,把煮过的艾草沥干剁成草泥,越细腻越好,然后用艾草泥,糯米粉还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调和揉捏成团,然后再在中间包上芝麻,花生之类的馅料,封口捏成方形或圆形等形状,放入蒸锅中蒸熟,这样艾粄就做好了。

3.馓子

在清明节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虽然南方和北方都会吃馓子,但是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却有所不同,南方的馓子以米面做为主料,制作精巧细致,而北方的馓子是以麦面做为主料,制作大方洒脱。

4.暖菇包

泰宁一带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饮食习俗。暖菇包是由一种当地人称为暖菇草制作而成,暖菇草的学名叫做鼠曲草,又叫做佛耳草。而暖菇包这种食物不同的地方做法也是不同的,南边制作的时候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包子,圆形的,而北边制作暖菇包的时候用的是暖菇草磨成的粉末,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饺子,月牙形。

5.子推馍

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子推馍的饮食习俗,是用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质。子推馍的外形像古代将领的头盔,一个有半斤到一斤重,又叫做老馍馍,子推馍的中间包着红枣或者鸡蛋,顶端的四面则贴着面花,面花也就是面做的小馍,可以捏成各种形状。食用子推馍还有一些规定,不同形状的子推馍不同的人食用,像圆形的子推馍是只能男性食用,条形的梭子馍是已婚妇女食用的,而未婚女性则是食用抓髻馍,儿童则是食用不同形状的面花。

6.鸡蛋

在清明节有食用鸡蛋的饮食习俗,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一些地方,并且古人认为在清明节的时候吃鸡蛋,也就是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整年都有一个好身体。清明节这天的鸡蛋不仅可以吃,还可以拿来玩,主要有两种鸡蛋的玩法,分为画蛋和雕蛋,而画的蛋还可以食用,雕的蛋则是拿来赏玩的。

7.薄饼

在厦门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吃薄饼”,也就是在厦门有清明节扫完墓之后一家人一起食用薄饼,不仅仅是厦门,闽南多数的地方都有吃薄饼的习俗。老一辈的厦门人在食用卷薄饼的时候,会喜欢在薄饼皮里面放一些煎好的蛋丝,酥脆的海苔还有一些特制的酱料,薄饼里面包了各种蔬菜,有些地方则会选择芹菜和韭菜,因为谐音,让人们勤劳,生命长久。

8.大葱和蛋饼

青岛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大葱和蛋饼的习俗,这样意味着聪明伶俐,在以前青岛的民众还会捏面花,捏成白面小鸡,称为“蒸小燕”,所以在清明节的这一天的早晨全家人都要一起吃白面小鸡和鸡蛋。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篇五

清明节的由来和古时候的寒食节有关,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为了纪念他的爱臣介子推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而1935年的中华民国政府将4月5日定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清明节的风俗有:1、扫墓;2、踏青;3、吃青团等。

1、扫墓:清明节扫墓,是家人们对祖先的敬畏和思念之情,这个习俗流传已久。

2、踏青: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一般大家在扫完墓的时候,便会在田间乡野处游玩一下,因为清明节期间正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

3、吃青团:清明节吃青团是江南一带的风俗,青团一般用艾草加糯米粉蒸制而成,中间包有豆沙之类的馅料,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包入肉松、酱肉等。

清明节是每年的哪一天

清明节每年时间几乎都是不一样的,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固定在公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清明节的农历日期每年都是不同的,是太阳运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历日期。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廿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最多相差两天。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月相29.5天的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

一年12个月,每月却是以30为基本天数,这就必然会差异。按阳历计算,清明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定为清明。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即初候,桐始华;二候麦花,田鼠化为驾,牡丹华;三候柳花,虹始见。清明节气来临之际,我国大部地区,万木凋零的景象已经逐渐消失,而代之的是驾飞草长、柳绿桃红的画面。这时春色已浓、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杨柳垂丝、绿草如茵。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篇六

鲜花祭祖:一家人用鲜花扎一花圈或买一束黄白相间的菊花,在墓前或骨灰堂格位内供奉,静静悼念,既不骚扰亡灵,又还墓地、骨灰存放处的环境卫生。

祭酒祭奠:既可在家里,也可在墓地,在亲人像前或墓碑前,摆放一盆亲人生前喜爱的果品,捧上一杯清酒,默念一篇悼文,一家人集体举行祭酒礼仪。

植树扫墓:选择一晴天,买一株翠柏或青松,带上锄头、铁铲,在亲人墓位旁一边播放哀乐,一边植树追思,既环保又清除“白化”,一举两得。

撮土追思:在家乡撮一捧泥土,带到亲人墓前徐徐撒下,再洒一杯黄酒,插一朵小白花,简单的祭祀仪式同样也能追思亲人的一生。

往生回忆:将已故亲人生前的照片、录像资料制作成光盘,组织一家人和亲朋好友在家里观看,逝者家属选一代表宣读祭文,叙述亲人的一些琐事,进行往生回忆。

清明节踏青放风筝的好处

清明时节出游踏青,放风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很棒的休闲运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首先,放风筝能使人忘记烦恼与压力,用一条线牵住远飞的风筝,有一种“一线握在手,天高任鸟飞”的愉悦心情,使气血调和、心旷神怡。放风筝需要技巧,是一项很好的健脑运动。

其次,放风筝能促进机体的代谢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消除体内积热,达到强身健体、运动养生的目的。放风筝的同时,人们在寻觅追逐飞鸟和风筝的过程中,要调节视野、变换焦距,对消除眼疲劳大有好处。

因此,长时间看书学习的学生们和一天到晚都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们更适合放风筝。放风筝时眼睛专注凝视,这种向上看远处某一定点的特性,可促使眼睫状肌放松休息,从而预防、治疗近视眼。

清明节喝什么酒

清明酒因在清明节期间酿造而得名,是鄱阳湖畔大塘金桥乡一带传统的婚庆喜宴酒。据史料记载,该酒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李世民南巡到大塘,有人献清明酒御用,太宗皇帝大加赞赏,被定为贡酒,清明酒也因此扬名。

清明酒的制造工艺既不同于传统的白酒,又不像一般的酿造酒,比如黄酒和葡萄酒。上好的清明酒具有酒度适中,颜色红里透黑。品尝则有浓香、醇和、甘甜、回味长的特点。

清明酒采用优质糯米酿造,工艺独特,富含糯米的营养物质,有甜酒酿的营养,又有白酒的酒劲,味道甘甜清香,口感极佳,没有黄酒葡萄酒的干涩,更没有普通白酒入口烈性,温和而甜美,饮后绝无上头,发冷,眼睛充血的不良反应。

清明酒冷喝有消食化积和镇定作用,对消化不良、厌食、心跳过速、烦躁、泻红痢等有特效;烫热饮用,能驱寒祛湿,活血化淤,对腰酸背痛、手足麻木和震颤、风湿性关节炎及跌打损伤等有益。

清明酒如与鸡蛋、红糖同煮或冲服,则补中益气,强健筋骨,可防治神经衰落、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如分别与桂圆或荔枝、红枣、核桃、人参同煮,有助阳壮力、滋补气血之功效,对体质虚衰、元气降损、贫血等均有疗效。

绍兴人在清明祭扫祖坟。坟墓多在郊区山上,又临河道,因此城里人总是全家老小带上酒及各种祭品,带去的酒菜在坟地祭过后就送给“坟亲”享用,而自己回家就喝清明酒。有些人家没去墓地祭祀,也在家中摆酒祭奠祖宗,俗称“堂祭”祭后族人聚饮,这也是“清明酒”。

清明酒的做法

清明酒最好在清明节前后5天开始酿。用红壳早糯谷为原料,用剥壳机把糯谷壳去掉。将糙米用清水浸泡一两天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上甑蒸。再用事先准备好的井水快速淋透。待甑下流出的水变冷,再取下面的温水回淋。

接下来加甜酒曲,待缸装到半满即可。因要留一半位置方便以后加酒酿和白酒。做好后即封口,保温发酵,一周后成糟。糟做好后可放入坛内密封贮存两三年。这时,就要选用一些糯米备制甜酒酿和白酒。将存放两年以上的糟坛打开,加入甜酒酿、白酒配制清明酒。

清明酒历史悠久而珍贵

江西等地的清明酒有数百年的历史,因而当地一直存在着过年拿上好的清明酒待客的传统习俗,有的农户家中清明酒存放以上,其状似胶浆牵丝,其香幽雅清醇,沁人肺腑。这种酒可算清明酒中之极品,价格也达每公斤数十元,15年、的陈酿每公斤则要过百元,且储量较少。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篇七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在这缅怀先人、缅怀英烈、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的重要日子,为倡导文明、健康、节俭、安全、绿色、环保的祭扫方式,推进文明、生态、幸福,商场社区发出如下倡议:

一、发扬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观念。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倡导多关爱老人,对老人尽心尽责,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树立文明新风,维护良好城市形象。移风易俗,文明祭奠,不在市区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不搞封建迷信祭祀活动,不妨碍和影响他人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公共秩序。

三、鼓励错峰祭奠,避免交通拥堵。清明节期间,祭祀人员和车辆将更加集中,请及早安排,避开高峰,错开时段;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服从管理指挥,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保证祭扫活动安全、顺畅、有序进行。

四、保护生态资源,严防森林火灾发生。要文明祭扫、安全祭祀,防止发生火灾,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共同呵护绿色家园。

五、率先垂范,做文明祭祀先行者。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做“告别陋习,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带头人、倡导者和传播者,带头践行荣辱观,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祭奠,弘扬清明节“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丰富内涵,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文明缅怀、文明祭祀,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保护环境,倡导新风,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构建和-谐幸福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倡议人:_

日期:__月__日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篇八

清明节是24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四月四日或五日。传统上,这一天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亦称“扫墓”。

清明节期间,古代中国人习惯戴柳条编制的头饰。这源于佛教的影响,他们认为柳枝有魔力,可以驱鬼辟邪。所以戴柳枝头饰成为一种传统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除了清明扫墓戴柳枝头饰外,还有纯粹的娱乐活动,诸如放风筝、荡秋千等。尤其在中国北方,春季是多风的季节,正好放风筝。所以清明期间放风筝成为一种普通的活动就不足为奇了。中国的风筝史是很有意思的。据说风筝是多年前由传奇式的著名木匠鲁班发明的。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所以叫木鸢。“mu”的意思是“木头”,“yuan”的意思是雀鹰,雀鹰是一种鸟。所以“muyuan”的意思是“木制的雀鹰”。纸的发明同样引起风筝制作者的注意,不久风筝又叫“纸鸢”,“zhi”意思是“纸”,所以“zhiyuan”的意思是“纸雀鹰”。

风筝不仅用来娱乐,也用于军事目的。有描述特大风筝的历史记载,据说有的风筝大到足以把一个人带到高空去观察敌人的行动。大约在15以前,梁武帝(梁朝皇帝,502~549)在南京被判军围困时就是用风筝送出呼救信号取得外援的。

在唐代,人们开始用薄薄细细的长竹片连接起来做风筝。当这种风筝在空中飞得很高时,风会使这些竹片震颤发出低沉的拨弦声,非常像中国古代的一种叫筝的弦乐器。以后,又有了“风筝”这个人人皆知的名字。

在清朝,人们把风筝放得高高的,然后放开风筝绳,让它飞走。认为这样厄运和疾病也会随它而去。相反,捡到别人丢的或放的风筝会带来厄运。

有些爱好者喜欢在晚上放风筝。他们把里面装有蜡烛的小彩灯点着。系在风筝绳上。几十只风筝一齐飞向天空,闪烁着多种颜色的灯光构成一条条弧线点缀着夜晚的天空。

过去观光者都到天安门广场看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风筝,最大的可能有100米长,用100个小的风筝连成一条龙或一条蜈蚣。每年的4月份在中国东部的山东省举行的潍坊风筝节,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它吸引着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和放风筝的竞赛者。

清明节公祭的意义

每年清明,人们为什么要在英雄烈士陵园的那些有名字,或者没有名字的英雄墓前,默哀、唱国歌、宣读祭文?为这些从未谋面的陌生亡者送上一束鲜花,或者在墓夯永远沉默的柏枝上系上白花一朵?只为了他们的鲜血肥沃了我们脚下这片热土,这群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生命的英雄儿女,值得人们纪念他们:每年清明,南京大屠难同胞纪念馆里公祭的人群也络绎不绝.其中不乏那些侵略者的后代,仟悔他们的先人曾经的罪行:于是,清明祭又衍生出一种忏悔的文化社会内涵。

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约近七万人遇难,一万多人失踪。那一天扯痛了所有黄皮肤黑眼睛人的心。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灾区建造了地震遗址公园,并设有祭祀坛,让人们在清明时节寄托哀思公祭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哀悼去世的人,更在于表达所有活着的人们那一份血脉相连.同为人类的感恩之情。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歌里那样歌唱的:“没有人是孤岛/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群体中密不可分的一员。”

清明节从古传承至今的习俗有哪些

踏青

清明踏青活动,在宋代曾经出现过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成为历史上清明活动的艺术经典。但清明踏青活动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时期,那时就有踏青和野浴的户外活动。

宋代有关记载和描述更多。如欧阳修在《阮郎归》词中写道:“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昊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鸢。”这是文人墨客们在踏青游乐中写下的切实感受,成为清明诗文中的名篇。从中可见,踏青中往往有野宴、弹唱等活动。

戴柳、插柳和植树

古时清明节要采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说此时戴柳圈可以免蚕毒。同时有驱疫避邪、生机勃勃之意。古人也认为插柳能顺阳气。唐中宗时曾向侍臣赐柳圈,表示对臣子的关爱。宋朝时京城人在门上插柳条,叫作明眼,这天孩子们也必须戴上柳圈,说是防邪避毒、不闹杂病。清代、民国时也有插柳戴柳的习俗,有的竟然把房檐插满,显得青青可爱,生机勃勃。

古人早就有寒食、清明植树的习惯。但近代植树造林提倡最早的是清末左宗棠,他带领部队在西北行军中边走边栽,形成“左公柳”,一直被后人所称道。孙中山又是一位植树倡导者。他青少年时曾在家乡种桑树,创立兴中会时提出中西部植树造林计划,后在《建国方略》中又描绘了造林蓝图。

19,北洋政府把清明节定成植树节,是我国最早的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后,国民政府为纪念他,于1928年3月1日号召在领导纪念日植树,同年又确定3月12日为“领导逝世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更加重视全国绿化。1979年3月由全国人大通过决议,仍然以3月12日为植树节。现在每逢植树节、清明节,各媒体纷纷报道各地植树造林活动情况。

荡秋千、放风筝

荡秋千是春秋时北方山戎人的发明,后来齐桓公北伐山戎后带回了这种游戏。在云南拉枯族中也有相关传说,富有神话色彩。秋千在南北朝时传到长江流域,成为寒食清明前后的一种游戏。南朝梁人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仕女衣彩服坐其上而推引之,名日打秋千。”

到唐代打秋千风俗更为流行,唐玄宗时每年寒食前就竖起许多秋千架,让殡妃宫女们尽情玩乐。宫女们身穿彩衣,随秋千凌空上下,宛若仙女,唐玄宗看得人迷,便称为半仙之戏。有词写道:“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东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低。”元朝时,此活动仍在宫廷内外盛行。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 校园集体文化活动总结(汇总8篇)
    学期总结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对自己成长路径的回顾和评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推荐的学期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廉洁文化进校
  • 10-14 顾客协议书才有效(通用8篇)
    导游词是在旅游过程中向游客介绍景点的一种口头表达方式,它可以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所到之处。在开始写导游词之前,要对景点的历史、文化和特色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以
  • 10-14 2023年中班语言教案及反思 中班语言家教学反思(模板15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正式编写中班教案之前,先阅读一些范文是有益的,以下提供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中班语言教案及
  • 10-14 2023年二年级班主任期末总结语(优质6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学习档案,方便我们及时查阅和温习。这里有一些考试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考试复习有所启示。二年级班主任期末总
  • 10-14 2023年大学毕业班长鉴定评语 大学毕业班组鉴定评语(优质13篇)
    运动会即将到来,我们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这场盛事的举行。如何利用传统和创新的方式来宣传运动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会宣传语,希望能为组织者们提供一些灵感与借鉴
  • 10-14 学校各项工作自查报告(大全12篇)
    竞聘报告是我们在职业竞争中增加竞争力,展示自己独特技能和特长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学校各项工作自查
  • 10-14 最新大学进学生会自我介绍简单大方(汇总8篇)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衷心欢迎各位的到来!撰写欢迎词时要注意用词的恰当性,要避免使用冗长、庸俗或者伤感的词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请大家欣赏以下一些脍炙人口的欢
  • 10-14 大一一学期个人总结(优秀17篇)
    军训总结的内容可以包括训练中的困难、挑战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心得体会。下面这些学习总结样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大一一学期
  • 10-14 我感恩我快乐(优秀19篇)
    8.竞聘是一个相互竞争和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和其他候选人的比较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提升空间。在写竞聘材料时,候选人需要注重用词准确、表达清晰,以便评委能够
  • 10-14 当兵励志句子霸气 军人名言短句霸气十足(精选14篇)
    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今天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正因为有您们的到来,让我们的活动更加精彩。欢迎词的撰写,需要我们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叙述,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热情洋溢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