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间艺术调查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9-23 16:52:15 作者:雅蕊 最新民间艺术调查报告(精选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篇一

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始建于1983年(其前身是铁岭地区文工团),是一个以演出二人转、小品、小戏、民间歌舞为主的全民所有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也是辽宁省唯一从事民间艺术的表演团体。八十年代中后期,市民间艺术团曾组团参加东三省文艺汇演,囊括所有一等奖;又东渡日本参加国际青年演剧节,取得2金3银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历史的辉煌。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全国,九十年代末,随着全国演出市场的低糜,市民间艺术团走入低谷。从开始,他们以改革求生存求发展,全团上下齐心协力勇闯演出市场,年平均商业演出达200余场,在第二届中国铁岭国际民间艺术节暨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上,市民间艺术团再次取得骄人成绩。特别是在20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上,其创作、编排、演出的大型秧歌戏《年年岁岁关东谣》获得优秀剧目奖,实现了铁岭市来在省艺术节上夺取最高奖项的目标。

一、以政府做后盾

20改革前的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共有演职员工147人,体制僵化、队伍老化、设备陈旧、入不敷出,有80多人处在不开资、交不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困窘状态。在萧条的演艺市场中它就像一艘年久失修的帆船,无力博击演艺市场的风浪。困难虽大,但市民间艺术团仍然在艰难中前行,他们依靠崔凯、张超、张惠中、乔杰、李春明、逯贵、赵本山、李静、潘长江等享誉全国的铁岭籍创作编导表演人才,把一批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有浓郁辽北地方特色、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推向了全国舞台。年,铁岭举办了首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暨“赵本山杯”小品大赛,民间艺术团在打造“小品之乡”这张名片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市领导认为民间艺术团是铁岭的“镇市之宝”和“掌上明珠”,对其发展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极大的支持。

市财政在保证民间艺术团每年107万事业性经费支出的前提下,一次性拨付70万元,用于补交拖欠多年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连续两年拨付4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职工减少了后顾之忧,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投身到剧目创作、排练演出、开发市场等工作中去,艺术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

二、向改革要效益

“靠在政府的身上终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艺术生产力,市民间艺术团大胆进行了改革。首先,重组表演团体。2002年3月前,全团员工总数为14人,其中退休20人,停薪留职11人,不开资的闲散人员14人,在岗职工102人。根据当时国家政策,由本人申请,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通过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放长假、停薪留职四种方式对人员进行分流和重新定位。改革后,能够胜任演出任务的73名职工重新上岗,其中一级演员3人,二级演员10人,三级学员47人,四级演员13人。其次,改革了用人制度。全团通过综合考核,打破年龄限制,不拘一格选选聘领导班子成员;通过自由竞聘,群众评议的方式选拔中层领导干部;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职工的工作岗位。第三,改革分配制度。他们确立了三个分配标准:一是工资待遇分类。演职人员月出满勤,享受30%的工资待遇。在出满勤的基础上,每月参加演出和排练1至5天享受40%工资待遇,5至10天享受50%工资待遇,10天以上享受60%的工资待遇。行政人员除60%工资外实行岗位津贴,津贴标准为:团长200元,副团长160元,科长130元,普通干部110元。下岗人员如临时调用,与上岗人员同等待遇。二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对少数表演技能优秀、知名度高、贡献突出的拔尖人才和业务骨干,实行明星政策。如赵本山虽然不坐班,不顶岗,但每年给团里创造一定效益,每月享受100%工资待遇。对李静等知名度较高的演员只要能按时完成团里的指令性演出,常年享受60%的工资待遇。对李海、王娟这样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在对外营业性演出时,每场演出补贴200元。对团其他业务骨干也有一定程度的补贴。对于普通演员,每场演出补贴50元。三是制定奖励政策。为了开发演出市场,弥补不足经费,他们又制定了对外联系演出奖励政策。即,对外联系演出30场以下者,提取演出收入的10%,联系演出30场以上者,提取演出收入的20%。这些政策一经执行,职工们热情高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年平均演出场次达200场,创收30多万元。

三、靠品牌闯市场

由于市民间艺术团是以创作演出二人转、小品、小戏为主,根植民间,有着广阔的演出市场,因此面向农村,面向社会,服务基层和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他们的市场定位。而著名笑星赵本山、潘长江等演员更是把铁岭这个城市,辽北这个地域乃至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推到全国老百姓的面前。这是个品牌,而品牌是无形资产,它能够产生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依托品牌,擦亮品牌,让品牌产生更大的效益成了他们的明智选择。

在平稳完成体制改革后,民间艺术团的每一位员工的观念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创新排演出最优秀的剧目,想方设法找市场多演出,力争把“小品之乡”的牌子,把赵本山的牌子,把民间艺术团的牌子在全国叫响。他们在编演时特别突出了幽默、火爆的东北地方特色,在演出时克服诸多困难,力争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一年之中,除了完成公益性演出外,全团演职员工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常年深入到基层和农村演出。在外地演出时,他们有时会连续坐24小时的车,遇到一天有两场演出,而演出地点又相距很远时,半夜就要起身。而一旦到达演出现场,上至团长下至十几岁的小演员都参与到装台、卸台这样的重体力工作中,真正做到了爱业敬业。近年来,随着电视剧《刘老根》在全国的播出,二人转吸引了南方的一些观众,市民间艺术团的影响也不断扩大,他们的足迹踏遍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南等几个省,所到之处,群众们都争相传告:“较大城市的剧团来了,赵本山的剧团来了!”演职员们受到极大的鼓舞,更加尽心尽力地把节目演好,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让铁岭民间艺术团的牌子更响更亮。

四、靠发展出成绩

为了让市民间艺术团真正融入市场经济当中去,他们没有原地踏步等饭吃,而是积极走出去抢饭吃。对于演出市场的开发,他们主要采取三种方法:一是主动找个体演出经纪人和演出公司联系,建立长期互惠的关系,为双方演出提供市场。二是同市内五家骨干企业联姻,在各种大型庆典演出时为企业冠名。三是寻找长期赞助伙伴。这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使得他们的年商业演出的场次由改革前的130场攀升到200场,效益十分显著。

培育演出市场是走出去的前提,要走好还要依靠优秀的业务队伍。市民间艺术团十分注重演艺人才的培训,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调入优秀人才,破格提拔业务骨干,对台柱子每月加发200元工资,同时还为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演员创造成名的机会。这些行之有效的留才措施,加上灵活的演出体制,实现了他们“出精品,现人才,增效益”的目标。

在改革的同时,他们也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例如,现有在岗人员中,有不能从事演出工作的大龄演职员28人,既占编制,又占经费,影响新人的及时补充,他们对这部分人员拟采取提前离岗退养的方式,继续减轻压力,激发活力;“一团一校,以团带校”的艺术事业单位的体制设置和管理方式虽已实行,但效果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综合利用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拟采取“团校统一”的运行方式,即领导班子统一、师资力量统一、训练场地和教学场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为繁荣创作,政府已酌定设立文艺创作发展基金,以每年利息作为发展创作的奖金;为增加资金来源,准备将现存的松散的、动态的、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文企联姻的形势继续拓展,争取实现紧凑的、长期稳定的社会资助来源;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将向“演员分红制”迈进。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篇二

发掘认识民间艺术—–高密三绝

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保护、弘扬、提高、发展民间传统艺术调查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1、三绝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制作过程。

2、如何保护和发掘高密三绝、高密剪纸“高密三绝”中流传最广的是剪纸艺术。每到春节,许多农家小院的影壁前都悬挂起一个“福”字灯,玲珑剔透的大剪纸“福”字倒贴在灯纱上,再配上红红的窗花以及屋内瓶罐、箱笼上贴着的形态各异的剪纸,充满喜庆气氛。“彩纸手中拿,剪下自生花。十二生肖显神通,庄户人家福倒挂。”在高密农村,处处可看到这种景象。听说这里剪纸艺人遍及千家万户,剪纸世家也不少,有些村还成立了剪纸协会。

到了范祚信一家。这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且剪艺颇高。只上过四年小学的范祚信已届中年,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地多次剪纸表演,举办个人剪纸展览。大照片上了《美术》杂志,外国人到他家作客。女儿范云英随团到日本进行剪纸表演,被誉为“魔剪”。范祚信之妻刘彩花剪的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收入了国家级出版社剪纸集,深受专家好评。剪纸离不开民俗,高密剪纸更是这样。看传统剪纸长卷《老鼠娶亲》,那浩浩荡荡的老鼠娶亲队伍,旗、牌、伞、扇等应有尽有。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不亚于皇家的公主出嫁。

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在剪纸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明洪武初年,已在高密民间广为流传而至普及了。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

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以巧妙的构思,稚拙的造型,刚劲的线条,昂然的意趣而技压群芳。剪纸不象其它艺术品类,有许多繁难的工序和独特的材料,只是剪纸艺人凭一把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纸,剪出各种题材和花样的艺术品。在普及于全国的剪纸艺术中,高密剪纸称“绝”,主要取决于它所表现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别样。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广泛著称,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

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画中的大写意。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广泛著称,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画中的大写意。在艺术上,高密剪纸构思精巧,造型雅拙淳朴,线条刚劲挺拔,有浓重的金石味和灵秀细腻的韵趣。例如,要把用笼子养蝈蝈这一生活趣事,在单色剪纸上表现出来是很难的。

而高密的剪纸艺人却别出心裁地构思成把蝈蝈放出笼外,让它的一双坚硬有力的后腿紧紧地钩挂一只精巧的笼子,蝈蝈双须向前,二目圆睁,既浑然天成地表现了这一特定的生活题材,又寄托了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样,以“八仙过海”为题材的剪纸,江南剪纸纯用轻柔的细线,手绘式的五官来表现,显得玲珑剔透,河北剪纸以块为主,大面为黑,只求整体轮廓完整不作细部刻划,显得浑厚粗犷,而高密剪纸则以鱼纹、网纹一样的细线组成“八仙”挺拔而又轻柔的衣饰,以黑黑的脸膛颜色表现出“八仙”各异的神情,再加上浓重的水,飘逸的云,构成了一幅出神入化的独特画面,充分体现了高密剪纸粗犷中有细腻,线条劲拔金石味浓重的风格。剪纸作者大都是民间妇女,她们未受过艺术专业教育,兴之所至,随心创作,作品不具成法,粗犷中见清秀,雅拙中藏精巧。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篇三

41、创造有魅力的质量,造就忠实群体。

42、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43、态度决定行动,行为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44、留意多一点,问题少一点。

45、树企业形象,创优质工程。

46、质量为先,信誉为重,管理为本,服务为诚。

47、没有艰辛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的泪水。

48、我欲横刀立马,重振团队雄姿。

49、产品质量是通向市场的基石,是赢得用户信赖的关键。

50、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51、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

52、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53、如果没有今天,怎么会有未来。

54、工作需要*,正如手机需要电量。

55、修身重德,事业生根。

56、奋进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实践者。

57、战危局,一鼓作气争先锋。

58、培养优质素养,提高团队力量。

59、羡慕别人拥有的,不如珍惜属于自己的。

60、百尽竿头,更进一步。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篇四

1、相信自己,相信伙伴。把握先机,容易成功。

2、在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

3、高质量服务,高技术创新,高速度发展。

4、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优势。

5、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6、向质量要市场,向管理要效益。

7、的破产是绝望,的资产是希望。

8、今天付出,明天收获。

9、资源是会枯竭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

10、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11、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12、赚钱靠大家,幸福你我他。

13、全员实动,八周破零加大拜访,业绩攀新。

14、如果没有今天,怎么会有明天。

15、纳百川成就海业,思进取赢得未来。

16、今日努力做事,明日高兴拿钱。

17、互帮互助像螺母,松里松外靠不住。

18、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19、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永不言败。

20、心常圆满,天下宽平。

民间艺术调查报告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份优秀的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报告,以供参考!

调查目的:发掘认识民间艺术-----高密三绝

调查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调查主题:保护、弘扬、提高、发展民间传统艺术调查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调查内容:1.三绝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制作过程。

2.如何保护和发掘高密三绝. 高密剪纸高密三绝中流传最广的是剪纸艺术。每到春节,许多农家小院的影壁前都悬挂起一个福字灯,玲珑剔透的大剪纸福字倒贴在灯纱上,再配上红红的窗花以及屋内瓶罐、箱笼上贴着的形态各异的剪纸,充满喜庆气氛。彩纸手中拿,剪下自生花。十二生肖显神通,庄户人家福倒挂。在高密农村,处处可看到这种景象。听说这里剪纸艺人遍及千家万户,剪纸世家也不少,有些村还成立了剪纸协会。

到了范祚信一家。这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且剪艺颇高。只上过四年小学的范祚信已届中年,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地多次剪纸表演,举办个人剪纸展览。大照片上了《美术》杂志,外国人到他家作客。女儿范云英随团到日本进行剪纸表演,被誉为魔剪。范祚信之妻刘彩花剪的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收入了国家级出版社剪纸集,深受专家好评。剪纸离不开民俗,高密剪纸更是这样。看传统剪纸长卷《老鼠娶亲》,那浩浩荡荡的老鼠娶亲队伍,旗、牌、伞、扇等应有尽有。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不亚于皇家的公主出嫁。

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在剪纸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明洪武初年,已在高密民间广为流传而至普及了。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

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以巧妙的构思,稚拙的造型,刚劲的线条,昂然的意趣而技压群芳。剪纸不象其它艺术品类,有许多繁难的工序和独特的材料,只是剪纸艺人凭一把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纸,剪出各种题材和花样的艺术品。在普及于全国的剪纸艺术中,高密剪纸称绝,主要取决于它所表现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别样。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广泛著称,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

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画中的大写意。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广泛著称,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画中的大写意。在艺术上,高密剪纸构思精巧,造型雅拙淳朴,线条刚劲挺拔,有浓重的金石味和灵秀细腻的韵趣。例如,要把用笼子养蝈蝈这一生活趣事,在单色剪纸上表现出来是很难的。

而高密的剪纸艺人却别出心裁地构思成把蝈蝈放出笼外,让它的一双坚硬有力的后腿紧紧地钩挂一只精巧的笼子,蝈蝈双须向前,二目圆睁,既浑然天成地表现了这一特定的生活题材,又寄托了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样,以八仙过海为题材的剪纸,江南剪纸纯用轻柔的细线,手绘式的五官来表现,显得玲珑剔透,河北剪纸以块为主,大面为黑,只求整体轮廓完整不作细部刻划,显得浑厚粗犷,而高密剪纸则以鱼纹、网纹一样的细线组成八仙挺拔而又轻柔的衣饰,以黑黑的脸膛颜色表现出八仙各异的神情,再加上浓重的水,飘逸的云,构成了一幅出神入化的独特画面,充分体现了高密剪纸粗犷中有细腻,线条劲拔金石味浓重的风格。剪纸作者大都是民间妇女,她们未受过艺术专业教育,兴之所至,随心创作,作品不具成法,粗犷中见清秀,雅拙中藏精巧。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