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实用6篇)

时间:2023-09-30 14:44:23 作者:琉璃 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实用6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篇一

当我还只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男孩时,父亲时常用孟子的这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教导我。父亲还告诉我,人不能有傲气但也不能没有傲骨。从那时候起,“自强”这一词就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

中国如同一束光,在将要熄灭的时候,它总能重新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切,都因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自强不息。

人,不能一直抱怨着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只有自己的自强不息,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自强不息,在遭受挫折时,努力去克服;自强不息,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即使身残体弱,傲骨不屈。

“能力者必有其骨也”。自强的力量是强大的,历来多少成功人士因为自强不息而点亮人生华彩,就拿吴有训先生来说吧:

184月26日,吴有训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荷岭乡的一个名字是“石溪吴村”的小村庄。吴有训7岁时进入家塾学习。12岁的时候,有一位从云南缺任归来的族叔,受族人之托,办起了一所新式的私塾。这位族叔是一位比较新派的人物,不但精于文史,也兼通数理。之后,带着一身泥土气息的农家子弟吴有训,先到县城,后到省城。

这一身泥土气息的农家子弟吴有训非但没有因自己的身势自卑,反而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在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在吴有训的心里,他始终是一名中国人。“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就算遇到大风大浪,吴有训也没有退缩,鼓起勇气,扬帆远航。人要拥有属于自己傲骨,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1926年,吴有训以《康普顿效应》为题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的吴有训,虽然他作为康普顿的助教留在芝加哥,明明能留下来深造一番,但回国心切,谢绝了康普顿的恳切挽留,毅然放弃国久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于1926年秋天回到了中国。

1927年,康普顿因为发现和确立康普顿效应这项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吴有训亲身参与了发现和确立康普顿效应这项工作中期以后的大量实验验证工作。但是由于吴有训回到中国了,所以没有与康普顿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吴有训没有因为此事而沮丧。1936年4月,吴有训被哈莱自然科学研究院推举为该院院士,成为第一位被西方国家授予院士称号的中国人,吴有训的努力得到了诠释。1977年11月30日,吴有训在北京地安门东大街的家中去世,享年80岁。

作为科学家,吴有训凭借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自强不息,用一生的拼搏与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不朽的贡献。吴有训先生以国为家,无时无刻都怀着一颗救国、爱国之心。摆脱落后,追求国家的崛起就是吴有训毕生的愿望。

心怀祖国,一往无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精神,缅怀科学巨匠,传承有训精神。

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篇二

11月24日下午,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春秋受邀来到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为小学部的师生们作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科学报国理想”的宣讲报告,300余名师生一同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中,王春秋从宣讲党的-精神入手,以84岁的钟南山在疫情最严重时刻星夜驰援武汉的故事切入,用清晰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片、感人至深的故事为到场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报告深入浅出,内容详实,情真意切,分为三部分讲述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为什么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如何培养科学家精神”。

在讲述“什么是科学家精神”时,王春秋以“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壮烈许国的故事告诉同学们,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以“人民英雄”陈薇带领团队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的故事,阐述科学家精神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中国物候学创始人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气候的故事,阐述科学家精神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以“中国天眼”奠基人南仁东选址天眼的故事,阐述科学家精神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这些精彩动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同学们,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在讲述“为什么要弘扬科学家精神”时,王春秋指出,国家昌盛、民族繁荣需要科学家精神;社会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家精神;个人自身的成长需要科学家精神。同学们正处于人生中长知识、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一定要多去了解科学家的故事,践行科学家的奋斗精神,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成长养分。

最后,围绕“如何培养科学家精神”,王春秋勉励同学们,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小就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科学报国理想,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一是要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二是要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方法。时刻不忘一代学子的时代责任,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用心锤炼各项本领技能;三是要勇于开拓创新,锻炼科学思维。积极参与各类科技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要培养科学精神,立下报国之志。树立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的理想,向老一辈科学家看齐和学习,不断地探索无穷世界,为祖国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天的报告会内容精彩,深受鼓舞和感染。科学家爱国、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将不断激励他们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以后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报告是省科协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的重要活动,旨在传承科学家精神,弘扬科学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追求真理,立志报国,砥砺奋进,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篇三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带着自己的那份忧愁被时间拖着,被岁月之风拖着,被年华的时光拖着……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开的,你躲不了,你也逃不掉。我亦是如此,当别人高声喊出自己的梦想时,我默不作声;当别人为梦想而奋斗时,我漫无目的地徘徊。

一直到那一天,我无聊地坐在电视机前,无意中调到了一个频道,上面正播放着那些身披白色战袍的人,他们向着人群相反的方向,义无反顾走向战场,他们是人与病毒战争中的英雄,是人们的白衣天使。只是这一幕,便让医生梦这一颗不朽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

在我的心目中,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的肩上扛着艰巨的担子,那便是救死扶伤的使命。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挽救病人的生命,所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已然是我的梦想以及奋斗的目标。为了目标而奋进,我开始攒钱买了一些医学书,其中的内容就足以让我头晕目眩,更何况,需要学习、背诵并牢记的内容偏多。我决定要趁现在自己记忆力好的时候,多看一些,打好自己的基础,走好每一步。别人说:“梦想是没有捷径可寻的。”但我认为梦想是有捷径的,而那条路叫做努力。

美好的事物总在经历了千万番磨砺与考验才能存在,必须勇敢地越过那黑暗的“深渊”,你不能被他拖下去,须要仰起头,向上攀去。这便是梦想,虽美丽难求,却又时刻令人心动,激励着每一个人奋力跨越高山和阔海,斩断前路的荆棘。为了梦想而奋斗,就如同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你望不见其他正在航行的人,只能竭尽全力扬帆起航。医生梦,是我所向往的,却又不只我一人为之奋斗,在追逐它的过程中,他人也许会超越我,但我决不能输给自己,只能超越,决不能落后!

追梦之路固然难走,所以才要迎难而上。“浮生有梦三千场,穷尽千里诗酒荒”,不要因为挫折而落入“深渊”,坚持不懈向上攀,终有看见曙光的那一天。

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四

日前,中国科协发布《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当优良作风学风力行者的倡议》,作为一名中医药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百余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的交流碰撞中,一代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投身于“科技兴国”的报国实践中,孕育出以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他们是塑造者、践行者,于我们,是榜样,是领路人,需要我们去传承与弘扬。我个人有三点体会:

把献身科学的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籍。当科技成为突破国界,引领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时,祖国二字不仅不应褪色,反而更加珍贵。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爱国情怀作为第一位要求,把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同时,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秉持工匠精神,致力科研创新。科学研究往往失败多于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历经无数次失败,在上百种药物中终于提取出抗疟神药青蒿素,这种对科学事业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正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做科研,其实就是反对浮夸浮躁、急功近利,坚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立足临床实际问题,尊重事物发展规律,运用中医原创思维,解决人民切实需要,是中医药人的初心与使命。

严守“一条红线”与科研道德底线。维护学术氛围的风清气正是从事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说道,科学研究的学术训练和科学道德规范,是以科学为业的“两个轮子”,是在科学殿堂中探寻求索的“两个翅膀”。

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篇五

我们缅怀他永远以祖国为重的精神。钱先生一生曲折,儿时生活动荡,求学于战乱之年,有低潮的落漠,也有被重用的辉煌。但是他一生中的所有重大选择都以祖国为重:为了祖国,他放弃了自己的文史特长,在物理课只考了5分的情况下,死磨硬泡地上了物理系;为了祖国,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如日中天的学术事业,回到祖国教书育人;为了祖国,他以祖国的需要当作自己的专业;为了祖国,他一直执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国家需要我工作到什么时候,我就工作到什么时候。

我们缅怀他追求创新的精神。钱先生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教书育人是他一生的理想,不断创新是他一生的追求。早在清华大学任职时,他就发文对当时清华大学照搬苏联模式提出异议,与当时的时潮格格不入,以至于遭到被批判之灾。自执掌上海工业大学(后与其他学校合并成上海大学)开始,他的教育创新实践真正开始。他提出破四道墙的口号: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开放大学;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反对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拆除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改变隔行如隔山;拆除教与学之间的墙,资深教授走上了基础课堂。此外,他还在全国高校首推短学期制、学分制和导师制,并且精简教学大纲。

我们缅怀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年轻时,他不为名利,选择归国奉献祖国;年老时,他老骥伏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续写人生辉煌。他有很多称谓:科学家、_副主席、大学校长、教授但他最喜欢是钱校长,因为校长不是什么官。最重要的是全身心投入。他在上海大学不拿工资,在上海甚至没有自己的住房,他对自己从来不考虑,只要事情办得对国家好就行。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我们永远纪念和缅怀他的精神,并加以学习和弘扬,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篇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

是新中国成立-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勇做科技报国的践行者和示范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和筑梦者。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自西学东渐以来,有识之士为科学救国而奔走呼号,空有才华却报国无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技工作者才真正实现了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的人生抱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空中,闪耀着一代代科学家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同样的爱国之情、同样的报国之志、同样的卓越之才,他们心中想的都是祖国、是事业。在深海的惊涛下,在荒岛的风沙中,在最美的年华里,在投身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那些“用热血去守护、用生命去捍卫”的故事从未间断。追梦一生,他们把中国梦播种在广袤大地。

_

不同的时代,共同的精神品质;不同的行业,共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贡献,共同的目标追求,折射出科技工作者品质之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美、中华民族精神之美,美美与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时代观照。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这种精神始终能够薪火相传并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召唤激励着更多科技工作者奋勇向前。

新的时代更需要伟大精神。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亦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仅打开了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争夺的机会窗口,极大重塑着全球创新版图,更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交织、深刻影响,国际体系在各种制度、体制、机制的不断蜕变中正呈现新的面貌,国际关系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央。

面临百年未有之时代大变局,应对创新的复杂性和全球性问题,_,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能否在新科技革命的激烈竞争中勇立潮头,既取决于我们的发展战略、创新制度是否完善,取决于人才培养是否科学,更取决于精神气质是否彰显。我们比以往更加强烈地需要科技工作者秉承国家使命、人民情怀、引领潮流、大力协同、化育新人的精神气质,爆发出更强大的时代感召力和引领力。

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科技三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们正阔步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长征”。科技工作者作为时代中坚、社会之光,__,不畏任重,不惧时艰,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业,洞察变革于端倪,补短板、增长板,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奋斗中成就创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