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6 17:38:34 作者:紫衣梦 最新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10篇)

导游词是在旅游活动中向游客介绍景点的文字材料,它承载着对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的解释和阐述。导游词要根据游客的背景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不同的游客有不同的需求。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欣赏一些脍炙人口的导游词范文,以期启迪我们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小蝌蚪找妈妈篇一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

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蝌蚪找妈妈篇二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青蛙生长的过程。全文配以3幅连环画,旨在让学生在图文阅读中识记生字、认识青蛙的生长过程,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课文有14个生字要求会认读,一个多音字“教”要读准,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其中,“宽、顶”既要求认读,也要求写。

归类识记用于指称具体事物的生字。如认读“塘、脑袋、灰、阿姨、宽、龟、肚皮”7个字词,宜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可拓展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如:“肚、腿”等。

借助动作演示,识记动词。如认读“捕、迎、披、跳”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强化识记效果。教学“顶、鼓”2个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生字,除演一演之外,宜通过组词“头顶”“大鼓”等,与事物关联,加强识记。之后读读课文,找找其他动词,进行动词归类识记,扩大识字量,如“甩、游、蹲”等。字不离词,动词学习还应放在具体的词或短语中认读,如“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甩着长长的尾巴”等。教学时,宜重识记,短语结构等语文知识可不讲。

创设生活语境,识记语气词。如认读“哇”字,宜借助具体的句子“小蝌蚪游哇游……”认读,之后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哇,这条鱼真大!”等。学习“哇”字后,可同时识记常用的语气词,如“吗、呢、吧、呀”等。

通过熟词辨析,识记多音字。“教”是个多音字,通过组词“教师”和“教书”等,借助熟词辧析,区分两个读音。教学时,能正确组词即可,多音规律可不讲。

通过比较,认读“哪”字。借助拼音认读,在“口+那”熟字加一加方式识记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哪里”和“那里”、“哪个”和“那个”等,把握字形、字义间的关联:“哪”表示疑问,“那”表示回答、肯定。

量词关联,认读“两”字。先借助拼音认读,然后在短语“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中,把握“两”和“对”的关系,再用“两”字说说身边事物,强化识记效果,如“两只耳环”,可以说成“一对耳环”等。教学时,不区分“两”和“对”,能将两者对应即可。

“顶、跳、孩”等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在掌握基本笔画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教师需要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把握这些字的共同特点,即左窄右宽。其中“跳”和“孩”两个字中“足”与“子”做偏旁时,笔画出现变形,教学时宜进行熟字比较。

“两、皮”2字是独体字,宜让学生整体把握字的结构类型:“两”属于方正结构,要注意形态的方正,“边竖内收对称美,两人摆放空间匀”;“皮”属于三角形结构。要注意上尖下平,撇捺舒展,交对中线。

这篇课文出现了大段的角色对话。朗读时,要读出叙述语言和角色语言的不同。

叙述语言的朗读,重点在于通过声音的延长表现故事的时空跨度。如“游哇游”这一短语,前两字声音宜延长,最后一字宜急收。教学时,可先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在比较中体会其效果,如将三字都读短、都读长和恰当延长的情况作比较等。再扩展“想啊想”“跑啊跑”等,在具体语境中练习,丰厚学生的朗读经验。

角色语言的朗读,重点在于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学时,宜在定位角色的基础上,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演小蝌蚪,通过试错朗读,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问话的不同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再设置情境表演,将文中的动作词表演出来。

本文的复述应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借助句式呈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而全面认识青蛙。

聚散为整,认识青蛙。故事通过鲤鱼、乌龟等对青蛙的部分描述,总体勾勒出青蛙的特征。教学时,宜围绕“青蛙是什么样的”,先发现青蛙的局部特征,再连起来说整体描述。

借助句式和插图,复述生长过程。课文中用“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的句式呈现了小蝌蚪变为青蛙的变化过程。在复述变化过程时,教师可先利用图片质疑,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分句说出小蝌蚪的变化;再借助图片排列的方法,厘清小蝌蚪的变化顺序;最后图文结合,完整复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课文以动宾结构的短语描述事物特点,迁移时可创设情境图,让学生用此结构说话。如呈现一幅人物照,让学生说说他的穿着打扮。从简单的“戴着帽子”到“戴着怎样的帽子”;从单句到鼓励学生连着说,“戴着什么,穿着什么,拿着什么”。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学写“两、哪、孩”等10个汉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把握角色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态。

4.整体认识青蛙,并能借助图片复述课文。

5.学习用动宾短语和相关句式说话。

2课时

板块一归类认读,认识事物

1.认识“蝌蚪”。

(1)借助拼音,读准词语:这个词,谁会读?

(2)比较“蝌蚪”与“小蝌蚪”:加了“小”字读起来有什么不同?要点:称呼前面加个“小”字,使事物显得更可爱。

(3)游戏:老师来说事物,你们换个说法,让事物更可爱。例如:猴子一小猴子:狐狸—小狐狸等。

2.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1)观察课文插图: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提示: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指导学生朗读短语。

(2)“脑”是本课生字,是“月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里也带有“月字旁”?

提示:可以从课文中去寻找。比如“肚、腿”也可以交流生活中发现的字,比如“腰、脖、胳膊”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很多带有“月字旁”的字都是表示身体的一个部分。

(3)本课的生字还有:塘、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谁敢来挑战?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生字。识记多音字“教”。

3.认识“青蛙”。

(1)小蝌蚪长大了叫什么?它长得还和小蝌蚪一样吗?

要点:找出青蛙外形的短语或句子: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提示:仿照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脚有序介绍。

(3)小结:青蛙真有趣,小时候叫小蝌蚪,长大了就叫青蛙。

4.识记“披、露、鼓”。

要点:“披、露、鼓”3个动作词表现出了青蛙的外形特征。

(2)谁来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3)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课文中还有很多动词,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得多、找得准。

板块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朗读叙述语,声音适时延长。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了很远很远的路。出示三句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2)听老师这样读,你觉得哪一种不仅好听还能感觉到它们游的路远?

提示:教师进行三种不同的朗读。学生比较,选择。

(3)跟着老师读一读。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学生跟读,再自由练读。

2.朗读角色语言,读准语气、语调。

(1)小蝌蚪游了很远的路,它遇到了哪些人呢?说了些什么话呢?

提示:定位角色,小蝌蚪是孩子,其余是大人。

(2)师生角色对话,教师当小蝌蚪。

提示:教师用不同的语气读三组对话:第一组对话,教师朗读的语调下沉;第二组,语速较缓;第三组,语气平和。

(3)老师这样读好不好听?应该怎么读呢?看看提示语,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提示:迎上去问,语调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追上去叫,读出急切的语气,语速较快;看见妈妈叫,读出惊喜,语调上扬。

(4)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后,小组分角色练读。

3.情境表演读,把握语态。

(1)哪组小朋友愿意来读一读?

点评要点:角色语言的语气、语调是否恰当。

提示:区分“迎”和“追”,动作要准确:边比画动作边说。

(3)加上动作,读起来就更有趣了。请你再练一练把动作也加上。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点评要点:动作是否准确;动作和话语搭配是否合乎情境。

板块三复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1.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变成青蛙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把写小蝌蚪逐渐变化的语句画下来。

提示:引导学生画完整的句子;变化的过程: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2.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仔细看图,每幅图中的小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4.谁能对照这些图,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提示:引导学生借用句式来说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

板块四迁移说话

运用动宾结构短语,说样子。

(1)青蛙的样子真有趣,谁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子?

提示,用上“披着什么,露着什么、鼓着什么”,青蛙的样子就能说清楚。

(2)出示图片,一个人的照片。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说说这个人的打扮吗?

提示:戴着帽子、穿着大衣等;能说短句即可。

(3)教师追问,把句子说具体。

提示:戴着什么样的帽子,穿着什么颜色的大衣等;引问指向不同的描述角度。

(4)鼓励学生连着说两三句话。

板块五观察字形,写好汉字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1)出示:顶、跳、就、肚、孩、睛;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要点: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2)指导书写“跳、就、孩”。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注意避让右边部分,使右边的撇能穿插到左边,使整个字的结构更紧凑。如“跳、孩”2字,“足”的捺“子”的“横”变成“提”,“就”字的“京”的右点写小一点、稍上一点。教学时,教师可出示儿歌“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3)指导书写“肚”。

提示:“肚”字教学中,先借助形状块直观展示左窄右宽,再边讲边演示“错位”:左右两边差不多长时,左边的略下移,右边的略上挪,字更和谐,匀称:可出示儿歌“左右等长要错位,左高右低好可爱”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4)指导书写“顶”。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顶”的右边首横宜短,保持“页”部瘦长,在短横中间出短撇,下部写“贝”时两竖左右对称,在字中心点处起笔顺势作点,与撇收笔处对称。

2.指导书写左中右结构字:“哪”。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哪”为左中右结构,三部分高低错落有致,结构紧凑。

3.指导书写“两、皮、宽”。

(1)出示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

(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小蝌蚪找妈妈篇三

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圆圆的脑袋,乌黑色的身体,带动着粗而长的尾巴,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一起游到鸭妈妈身边问:“我们的妈妈长什么样?”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你们自己去找吧。”

就这样,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一条金鱼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了,上去喊:“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白肚皮。你们去前面找吧。”

听完金鱼妈妈的话后,小蝌蚪向前游去。一条小鳄鱼从它们身边经过,小蝌蚪连忙叫着:“妈妈!妈妈!”小鳄鱼说:“你们的妈妈披着绿衣裳还会呱呱地叫,你们再往前找找吧。”

于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它们游到了荷花边,听见呱呱的叫声,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瞪着一对大眼睛。小蝌蚪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说:“乖孩子,你们终于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妈妈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也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它们天天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篇四

有一天,小蝌蚪发现妈妈不见了,小蝌蚪游啊游,他们看见了一条蛇,她白白的肚皮。小蝌蚪赶紧游过去,喊道:“妈妈!妈妈!”

蛇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大眼睛,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啊游,他们又看见了一条金鱼,她有大大的眼睛,小蝌蚪游过去,喊着:“妈妈,妈妈!”

金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长舌头,白肚皮,四条腿,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啊游,他们又看见了一只青蛙,她有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长舌头、白肚皮。小蝌蚪游过去,高兴地喊着:“妈妈,妈妈!”

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了青蛙,快跳上来吧。”

他们后退一蹬,向前一跳,就蹦到了荷叶上,他们和妈妈终于相见了,后来就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篇五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篇六

1、认识“灰、迎”等7个生字,会写“灰、阿”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

2、识字、写字。

生字词语卡片,头饰

两课时

1、自由读课文,请你标画出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听故事录音,边听边标画出自然段序号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小蝌蚪什么样子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这自然段,这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分组进行议论。

(3)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象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试着读—读,再分角色进行表演。

(4)学生练读。表演。

(5)汇报后评价。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又向谁请教呢?

板书:乌龟青蛙

(2)自选学习内容。

思考: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用读的形式汇报出小蝌蚪的变化。

4、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5、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小蝌蚪找到乌龟,乌龟告诉它,它的妈妈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找到了妈妈。

7、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

8、戴头饰表演。

9、教师小结:小蝌蚪为了寻找妈妈,不断地探索,靠着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2、课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有关资料。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1、认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有些生字的结构规律。

2、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灰迎阿姨 ?追顶披鼓

(2)同桌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汇报。

3、指导学生写本课的生字。

先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再组词。注意区别“披”和“波”。

(1)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占格位置。自主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与学生一起书空。,重点指导“灰、条”。

(3)学生仿写,老师订正。

(4)认真书写。展示部分学生写的字。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师生对话,背诵句子。师:小蝌蚪什么样?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师:小青蛙什么样?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说清楚。

34小蝌蚪找妈妈

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乌龟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篇七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教师应根据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识字、写字,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他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为重点。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猜谜语好吗?

小朋友;好

小朋友:青蛙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青蛙的故事。

(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在水里的动画图片,同时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呢?让我们看看动画就知道了。(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

老师:找到没有

学生:找到了

老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不会读的拼拼音,问老师和同学)

(2)组织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看谁认字多,达到初学生字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每组评出认字大王)

(3)认字大王在全班读生字条中的字(读后鼓励)

三、师生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让学生起来说自己是怎样记住某个字的,说得好的让全班同学给他掌声)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老师: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住?

学生:我觉得姨迎鼓最难记住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学生读这几个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让学生开火车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

(1)找朋友:阝辶女丁扌支火

可页支(让学生把有这些偏旁的字找出来)

(2)老师设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巩固字

老师:我也编了一个小故事让你巧妙地记住这些字,你喜欢吗?

学生:喜欢.

老师用课件打出下列内容:

hui ying a yi zhui ding pi gu

黑灰色迎上去阿姨追赶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问:是谁迎接上去

学生:是黑灰色的蝌蚪迎上去

老师:是谁在追赶

学生:是阿姨

老师:阿姨追赶,青蛙只有这么样啊?

学生:青蛙只有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这个短故事好不好记

学生:好记

(学生在趣味中记住了字,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老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自己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学生:小蝌蚪开始没有腿,在找到鲤鱼妈妈的时候有了后腿,在找到乌龟的时候有了前腿,在找到自己妈妈的时候尾巴变短了)

2.讨论交流:

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让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五、练习写字,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书后的6个字

1、掌握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巩固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会动脑筋,想办法

一、巩固本课的生字

1课件打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齐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读

3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读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导入新内容:

老师:小蝌蚪找妈妈真有趣,今天我们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谁知道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吗?

学生:青蛙

老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认识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第一段

(2)师生合作学习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头、身子、尾巴分别是这么样的吗?

学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老师:你喜欢它吗?

学生:喜欢

老师:你看见过小蝌蚪吗?在哪里见过?(让学生说自己的见闻)

老师:同学既然怎样喜欢小蝌蚪,我们就再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可爱的句子吧.(让学生再读第一段)

老师:谁能说一说一群是什么意识吗?

学生:一群就是不是一个,有很多的意识

老师:谁能够用一群说一句话?

学生:我在河里看见一群鸭子(老师让学生夸奖他)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抽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老师让学生观察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有了后脚

老师:谁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看图)

学生:赶上去

老师:不对。是面对面的靠近

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读读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抽一个小组读这一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习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又又了什么变化?

学生:又有了两条前腿

老师:你们观察真仔细,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看图)

学生:就是从后面赶上去

老师:你们真会观察

老师:蝌蚪把谁当妈妈了?为什么会犯错误?

学生:把乌龟当妈妈了,因为前面鲤鱼阿姨说了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和宽嘴巴。

老师再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一段

5.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男同学第四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习

(继续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学生:尾巴变短了

老师:它们在荷叶上看见什么了?

学生:看见自己的妈妈了

老师:这次它们为什么没有认错了呢?

学生:因为它们记住了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了

(3)让学生齐读这一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1)女同学读这一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老师:妈妈这么看孩子的?

学生:低头一看

老师:谁能给做一个低头一看的动作(让学生表演)

老师:小蝌蚪又做了什么动作?

学生:蹬、跳、蹦

老师:谁能够表演一下(让学生表演)

(3)分角色读一下这一段

7.学习第六自然段段

(1)全班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老师:你们看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尾巴已经不见了。

老师:谁能够用已经造句

学生:我已经长高了.

学生:我已经把作业完成了.

老师:它们在和妈妈一起做什么?

学生:捉害虫。

三、让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整体理解课文

四、巧设五、悬念,课外延伸

老师: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吗?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

师: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诧异。)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教师总结: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它们不怕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渐渐地长大了。让我们也向蝌蚪学习,不怕困难吧!

五、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小蝌蚪找妈妈篇八

(一)知识教学点:1、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后观察小蝌蚪、青蛙的实物的样子。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出示小蝌蚪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小蝌蚪)

1、 用1、2、3……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图文对照,讲读第一自然段

(1) 刚才同学们认真观察了小蝌蚪的样子,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齐读。

(2) 指名回答,师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板书:大脑袋、黑灰色身子、长尾巴。

(3) 指导朗读:“快活地游”要读出快乐的心情。

3、 讲读理解第二自然段

(1) 小蝌蚪在水里快活的游哇游,过了几天,他们的样子就变了。出示遇见鲤鱼的情景图。

(2) 指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的,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并请学生上台画出两条后腿。

(3) 播放幻灯,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他们会说些什么?找出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4)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鲤鱼介绍小蝌蚪的妈妈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5)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4、讲读理解第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说说小蝌蚪有什么变化,指名回答,师板书:长出两条前腿。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指名学生上台画出两条前腿。

(2) 播放幻灯,继续观察:小蝌蚪又遇见了谁?

(3) 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

指导学生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

5、 学习理解四、五自然段

(1) 过渡语:乌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那么谁又是他们的妈妈呢?

(2)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蝌蚪的形体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板书:尾巴变短了。在黑板上贴出小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上台画尾巴。

他们的妈妈是谁?他们怎样找到妈妈的?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所以找到了妈妈。

(3) 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4) 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青蛙能吃害虫,保护庄稼,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保护青蛙,我们能做到:不捉青蛙、不吃青蛙肉、积极向家长和亲戚朋友宣传保护青蛙……

6、小结:今天我们帮助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也了解到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投影出示青蛙成长过程,并请学生说出来。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是否真的学会了。

投影出示练习题:

(1)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 变短了,长成了 。

(2) 青蛙四条腿, 嘴巴,鼓着一对 ,披着 ,露出 。

板书:

11、小蝌蚪找妈妈

四条腿 迎上去

宽嘴巴 追上去

头顶两只大眼睛 游过去

绿衣裳

雪白的肚皮

小蝌蚪找妈妈篇九

由于“认知码”的学习是随语文课进行的,因此复习基本部件、编码规则,帮助初学编码的学生知识的再现尤为重要。通过复习可以排学习障碍,降低学生自学时的编码难度。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三项复习内容:

1、开火车说出下列部件的代码

辶 女 马 艹 月 匕

2、开火车说出独体字的表音符

土 马 禾 田 火

3、说出下列字的编码

妈 龟 迎 火

学生自学课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前向学生提出提求:

1、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3、试着上机打字

上述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当然,低年级学生自学活动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在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按照“*** 字是结构的,可分成部件,编码是***”口头表达。

以“妈、龟”字为典型,突破本课生字难点。将这四个字制作成cai教材软件,制作时先出现生字和拼音,然后让每个部件分别在闪动,并相应出现每个部件的代码,制作时,将这四个生字的每个部件用各种颜色搭配,使之既醒目又好看,给学生以“强刺激”使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放一段《小蝌蚪找妈妈》录像,让学生注意观察动物的样子及捉害虫的过程。随着画面的出现,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在学生心中播下爱护青蛙的种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第一段文字,理解“迎上去”的词义,学会用“是……也是……”句式说话,然后小结归纳成“观察***学词名***造句”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段。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突破了难点,而且输出了大量信息,多方面地刺激学生,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篇十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1.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供幼儿观察。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彩笔。

3.范画:在水中向各种方向游动的小蝌蚪。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1)从自然角的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游泳的?”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2)教师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在规定的场地学小蝌蚪游泳。 小蝌蚪,游呀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小蝌蚪,真快乐,边找妈妈边唱歌。

2.教师引导幼儿画小蝌蚪。

(1)教师:“每组小朋友的桌上都放有一盘黑颜料和水彩笔,请小朋友想想,你可以怎么做,能画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让幼儿自己探索着画,老师在旁边指导。

(2)请画的好的幼儿到前面画一画。

(3)教师祟范画,并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彩色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这样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想画向不同方向游,只需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

(4)幼儿再次作画:教师指导。 a 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b 每次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c 蝌蚪尾巴不宜太长。 d 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3.幼儿作业后要求用肥皂洗净手。

4.活动延伸: 幼儿头戴小蝌蚪头饰,作《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