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故乡抒情散文(优秀20篇)

时间:2023-10-14 17:52:19 作者:薇儿 最新故乡抒情散文(优秀20篇)

岗位职责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个人工作的成效和组织的发展。如何理解和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是每个员工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岗位:研发工程师

故乡抒情散文篇一

这是一个冬季都不怎么飘雪的城市,偶尔的飘雪也常常有雨的相伴,让雪落地即化作了水。

今晚的天空各位的晴朗,点点闪烁的星星坠满了夜空――星辰璀璨。月儿悬于其中。一阵清风拂晓而过,没有春风和煦,没有夏风的.凉意,没有秋风的萧瑟,亦没有平日里冬方的刺骨。如那冷艳的美人,冰冷,伊人。风,吹净了思绪的尘埃,吹净了心底缠绵的惆怅,让我感觉自己身上的包袱顿时被卸下,思绪轻得仿佛飞上云端,在月光下轻盈曼舞。

我独自漫步在河堤边,河水无声的向东流淌,月光流泻下来,树影在月光中舞蹈,河面上映出了一轮娇柔的月,月随水波轻轻荡漾,静立于河岸的霓虹也将灯光倒入水波之中。

远处,一座座高楼伫立着,一缕缕温馨的灯光从小小的窗户透出来,传递着家的味道。广场上有人匆匆走过,有人牵手闲游,有人在石椅上相偎相依,传递着幸福浪漫的味道。来往穿梭的车车灯仿若流萤装点着整个城市。

城市在月光中陶醉了,构画出了好一副流动的都市夜景图,我也在画卷中陶醉了。

故乡抒情散文篇二

从春天到秋天,我家院子里的东墙根,总有一口不大不小的缸在那里端庄地摆放着。它的旁边,长着一棵枝条不密不稀的樱桃树,还长着一墩枝叶繁茂的芍药花。一口缸,一棵樱桃树,一墩芍药花,高低错落,动静呼应,把我家院子的东墙根拼凑得引人驻足,诱人观赏。我常常站在那,视觉,嗅觉,甚至听觉,都乖乖地成了缸、树和花的俘虏。

那是一口酱缸,一口底座小、上口小、中间大肚的酱缸。它原本是我家的一口水缸。可有一天,母亲把它改成了酱缸。原来的那口酱缸,被母亲改成了专门用来腌小咸菜的咸菜缸。母亲又买了一口更大一点缸做水缸。我们家有好多东西都是从小变大的。水缸从小变大,酱缸从小变大,铁锅从小变大,饭盆从小变大,就连院子里的菜窖也是从小变大。这些变化,总给人一种承前启后的感觉。随着东西的由小变大,我家的院子却好像在一点点地变小了。虽然空间上似乎小了,可人却越来越热闹了。

一口酱缸摆在东墙根,是一幅别致的素描艺术品。有时,那酱缸口上盖着一个圆锥形的酱蓬篓;有时,那酱缸口上蒙着一层白白净净的口罩布。酱蓬篓是用秫杆破成的席篾编的,纹理整齐而清晰。在我的眼里,它跟爷爷经常戴的那顶草帽同样好看,只是比爷爷的草帽要大许多。

我家的院子,以中心过道为分界线,东西两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景。东边是一个菜园子,一口井就挖在菜园子的墙外边,一墩刺梅花栽在离井不远的地方,过了那墩刺梅花就是放酱缸的东墙根。而西边,猪圈、鸡架和狗窝一顺地排列着。东边显然被绿色的生机主导着,西边则被畜禽的生机主导着。

起初,狗窝是搭在东墙根的。有一段时间,西墙根鸡架里的鸡们,时不时地受到老黄大姐的骚扰,深更半夜的,鸡们就会“嘎嘎”地叫起来,叫声瘆人得很。“老黄大姐”是黄鼠狼,我们山屯里的人,都管黄鼠狼叫老黄大姐,甚至家家还把它当成保家仙供奉着。半夜一听见鸡们的叫声,母亲就念叨一些求老黄大姐多多保佑的.话。

有一天,母亲把东墙根的狗窝拆了,在西墙根的鸡架旁边,搭了一个新的狗窝,让狗和鸡们住上了邻居。打那以后,鸡架里就平安太平了,再也听不见鸡们“嘎嘎”的叫声了。为此,母亲在喂猪的时候,每次都留点猪食给我家的那条小黄狗吃。很明显,母亲使用小黄狗来对付老黄大姐这一招,还真是收到了奇效。也许,狗窝原本就应该搭在西墙根,狗窝哪能跟酱缸搭在一起呢?难怪老黄大姐看着不顺眼。

母亲经常站在酱缸前,拿着那把榆木做的老酱耙儿,一下一下地给酱缸里的大酱打酱耙儿。打酱耙儿就是酱缸里下面的大酱倒到上面来,把上面的大酱倒到下面去。从春天到秋天,酱缸里的大酱总要定期打酱耙儿,不打酱耙儿,大酱就容易变质,容易变成臭大酱。

我家的日子,离不开那口酱缸,离不开那一缸颜色纯正、味道更纯正的大酱。没有那一缸大酱,就不会有我家日子的快快乐乐和有滋有味。

好酱须有好原料。每年的秋末冬初,母亲都要挑选上好的黄豆烀酱。烀酱就是把黄豆烀熟烀烂。烀豆的过程中关键要掌握好烧火的火候。豆子没烂之前,要烧硬火。估计豆子有八九分熟了,就开始烧软火,逐渐把锅里的烀豆水烧干,还不能把黄豆烧糊。这样,所有的营养物质,都保存在了豆子里面,没有一点流逝。

母亲会趁热把稀巴烂的黄豆捣成泥状,做成四四方方的酱块子,用牛皮纸或者报纸包好,放在宅屋过梁上的空档处,发酵整整一个冬季。呆在宅屋里,会闻到一股特有的清香。我感觉,那清香之中,既有豆香味,也有酱香味。

春天的时候,母亲就把这些发酵好的酱块子,浸泡在酱缸的盐水里。那盐水,是用凉开水融化的,而且沉淀了所有的杂质。浸泡了十天半月后,酱缸里的酱块子和盐水在母亲的调理下,已经神奇地融为一体了,融合成飘香的大酱了。

我们那个山屯里,管舀酱都叫刀酱。刀上一碗飘香的大酱,就可以吃任何各种各样的蘸酱菜。不管是自家菜园子里种的、还是大地里山坡上野生的,不管是生鲜的、还是煮熟的,只要蘸上大酱,就都是好味道。一碗大酱,可以让一把小白菜、一绺小葱、一盘苣荬菜和一团杨树芽等许多许多的东西,都名正言顺地美丽在饭桌上,成为饭桌上的主角。

母亲会把大酱变换出许多特殊的滋味来。辣椒酱,茄子酱,倭瓜酱,倭瓜花酱,乌米酱,地耳菜酱,野百合花酱,黄花菜酱,蘑菇酱,鸡蛋酱,卤虾酱,肉丁酱……在母亲的身边,我可以写出一大串炸酱的名称来。我觉得,不管啥原料,只要弄来一碗大酱来,母亲就能炸出一种特别的酱香来。

母亲炸的酱,该咸一点的就咸一点,像卤虾酱,可以存放几天;该清淡一点的就清淡一点,像乌米酱,只能吃一顿,不能存放。我根本没想到母亲能用乌米炸酱。我们那个山屯的高粱地里,几乎年年要长乌米,乌米可以生吃,也可以烀熟了吃,咋吃味道都不错。母亲把嫩一点的乌米挑选出来,炸成清淡的乌米酱,味道更好。说是乌米酱,其实就是一道味美的乌米菜。我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母亲开一个炸酱馆,生意一定会红红火火。

母亲炸好的酱,看着,闻着,都会产生强烈的食欲。我们一家人,谁有个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母亲就会根据这个人的饮食喜好,炸一碗味道独特的酱,来吊胃口。有时,真的想装一装自己生病了,装一装茶饭不思的样子,骗母亲炸一碗鸡蛋酱,然后,美美地吃上几碗高粱米水饭。这个时候,那大酱的味道,不知有多香。

故乡抒情散文篇三

久居城市,享受月光的沐浴,就成了一种美好的记忆。原以为只有城里人才视月光为稀罕物,未曾想,前些天乡下来人,谈起月光居然满脸茫然。过了许久才叹口气说,现在的月光和以前不大一样了,即便有也是灰蒙蒙的,不像以前那么银白,那么明亮。

离家乡二十多年了,但记忆中的月光,却如昨日。二十多年,天地巨变,记忆却未曾蒙尘。家乡的月光还是那么美,铺天盖地洒下来,盖着村庄,铺满田园。月光所到之处,鸡不叫,鸟不鸣,偶尔几声犬吠,反将月夜衬托得更加静美,体现出“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

我就是在那样的月光沐浴中长大的,直到三十多岁离开家乡,才告别了故乡的月光。随着时光的流逝,家乡的月光在我的记忆中不但没消失,反而越来越明亮,使我终生难忘。那时的月光对农村来说是一笔财富。乡下人本来就穷,连电池和煤油这样的日常必须品都经常无钱购买,所幸还有月光。很多时候,月光不但替代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让人们无偿占有,更为重要的'是,她对枯燥乏味的农家人生活起着精神抚慰的作用。那时的乡下人家,唯一的、多姿多彩的夜生活,就是拥抱月光。困倦的身躯,坐在月光里,闭上双眼,静静地享受月光那温柔双手的轻轻按摩,一天的劳顿慢慢消失;睁开眼,抬头凝望月亮那张甜蜜的笑脸,笑得那样灿烂,即便肚中饥肠轱辘,心也倍感惬意。虽然,社会赐予我们的东西太少,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是那样多,那样美。

拥着月光走路,连脚步也不敢下得太重。皎洁的月光,像银缎一样铺满道路,踏上去是那样轻柔,不管多远的路,月光始终跟着走,用她的温柔,铺向路的尽头。

趁着大好月色,以大地为床,天空当被,树障为帘,拥着月光,将牛郎织女、七仙姐妹、玉兔嫦娥,通通揽进梦境。一帘幽梦,旷古奇缘,似旧还新。早晨醒来,发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是观音娘娘瓶中的净水,还是嫦娥姐姐相思的眼泪?月已落,心还醉。

故乡抒情散文篇四

在异乡一个没有月色笼罩的中秋,或许每个游子都曾与我一样,在心中高高地悬着一轮记忆中独属于故乡的皎皎明月。阖家团圆的节日,既然没有月光可以遥寄相思,便只好拉一帮同样离乡背井的新朋旧友隐匿于小巷昏黄的街灯下,吃烤鱼、喝啤酒,大家乘着酒意正酣,各自诉说属于自己童年故乡的往事。

而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保持着沉默,静静地听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侃天说地,偶尔抬头看看暗淡的天色,远远地怀想记忆中故乡的月光。

记得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夏末秋初的月夜,我总是静静地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在她历经沧桑的双手轻抚中,细声点数着星星,望着天边云影徘徊,听着山间时时由远及近又慢慢隐去的沙沙的松涛,不知不觉沉入梦乡。童年的故乡,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方小小的水塘,点缀其间,晴天夜里,总是清泉叮咚,隐隐地桂花飘香,若风声一起,水塘里的星辰、月光便都开始轻轻地摇曳,这个时候,水田里的青蛙、旱地里的`蛐蛐儿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虫儿也都要不甘寂寞异口同声地再来一段多声部大合唱,睡梦惺忪的我会突然睁开眼,感觉是不是天快亮了,再抬头看看高悬的月亮,听那蛙鸣渐渐淡去,才又放心地躺在清风抚慰中。

慢慢地,新城建起,霓虹通明,小城中紧凑的程序化生活让人很少有心思夜里抬头看看头顶的月色;渐渐地,我也上了中学,只有下自习骑单车回家的晚上无意中会偶尔瞟一眼天上洒落的银光,暑期偶尔回老家,抽一两个晚上陪陪爷爷奶奶,却也只有在酷热难耐,无心电视的时候,一家人才会一起搬出椅子到院子里闲话家常;后来,我长大离开了家,每个思乡的夜里,走出宿舍的阳台,迎着淡淡的清风默默怀想,才发现,那只有在夏夜山中老家才有的纯净如水的月色是如此的弥足珍贵。

岁月如梭,月光如水,窸窸窣窣地流淌在童年山间白石上,我们就仿佛做了一个关于童年的梦,倏然在异乡的中秋醒来,多么希望这个梦能够做的久一点,哪怕多给半寸月光,也可以让我在寂寞中微笑抬头,静静地仰望心中遥远的故乡!

故乡抒情散文篇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写这句诗的时候,也许是经历了与寒秋的较量吧。不然,在萧瑟的秋天,他怎么会看到“晴空一鹤排云上”呢?有人这样评说。是啊,白居易就是借秋一抒心中的怀抱。但是,我的故乡即便是深秋也自有别样的韵致和风情。如果当年白居易到了我的家乡,定会游目骋怀,浓情挥洒他那壮怀豪情吧。我没有他那生花的妙笔,但是面对着故乡,为了给这次故乡之行留下一点记忆,我还是想用笨拙的笔墨留下一点痕迹。

故乡的秋是多姿多彩的的,它的每一片肌肤都有着斑斓的衣衫。地塍里,肥厚的棉叶开始变黄,而棉花依然银白如雪;油菜嫩绿,闪着晶亮的眼;蒲公英在清风中舞蹈,一朵朵伞花悠悠如梦;野菊花在竹篱间摇曳,一簇簇金黄阵阵似歌。水田旁,铺展开去的是金黄的稻浪,叫嚣着,呐喊着,拍打着远方的村庄和山岗。

故乡的秋天是不寂寞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不知道是谁在撩拨人们的思绪,似乎秋就该是悲叹哀婉的,就该是顾影自怜的,其实,秋真的就这样肃杀的冷色调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日得风雨氤氲,不过是秋深的帷幕,啜几口糯米酒,吆喝几曲民间小调,微醺中你就会恍然,原来轻叹的不过是自己的心。天高云淡,一行行大雁和天鹅来了,自由自在的在白云间吟哦,它们是在倾诉对这片大地的深情么?耕地里,麦苗在拔节,葱蒜在叠翠。虽然棉花稀零了,但是乡亲依然在田间劳作着,没有什么人声,似乎是寂寞的。别着急,静下心来,用心聆听,你听到那细细碎碎的鸣唱了吗?那是迟暮的秋虫在高唱着生命的礼赞,它们是在将生命推向浑圆,推向永恒呢!

故乡抒情散文篇六

我所在的城市就是我的故乡。岁月流觞,辗转换过几处住所。故土难离,飘零的心犹如远离故乡的游子,一直思念着归家的路。那里是我感情的归宿,也是心灵慰籍的地方。时间越久,对它越发亲近起来。站在空旷的环城河边,望着灰蒙蒙的天,想起了故乡的天空。

故乡在市区近郊,隔一条路就是郊外,那里有大片的农田。站在院子里,仰望着蔚蓝的天空,看着鹞鹰在高空展翅盘旋,心也紧跟着跑出来,随着脚步的飞奔一同追赶雄健的鹞鹰和湛蓝的天。望着遥远的天空,看着它大海一样的宽广和蔚蓝,让人敬畏,使人流连。

故乡春天的天空是蔚蓝的天空。春回大地,和风送暖,如茵的草地上,花朵在明媚的春光里开着烂漫的笑。杨柳垂着柔嫩的枝条在河面上翩翩起舞。蔚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广阔无垠的天空下,农田里的麦苗现出勃勃生机,空气中飘浮着一股淡淡的泥土的香味。田野上,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急急忙忙的把风筝拿出来,争先恐后的趁着春风把风筝飞上蓝天。风筝越飞越高,孩子们在这蔚蓝的大海中嬉戏叫喊,一行行大雁飞过,孩子们高兴的数着数,激动的每一瞬间都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了灿烂的童年。

故乡晨曦中的天空是让人亲切的天空。一夜的沉寂,晨曦微微的展露了惺忪的睡眼,天际渐渐变换的星云开始交织出七彩流韵的云霞。静静地躺在床上,让那一缕缕的光线轻轻抚开自己的眼皮,朦胧的看着来自天空的问候。沐浴在晨曦的抚慰中,感受着诗一样的激情。窗外的天空,就像一幅迷人水彩画。早起的鸟儿,一会儿从屋檐上飞到窗前啼啾,忽儿又突然啼叫着飞起来,飞到湛蓝的天空,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划了一道弧。

故乡最美的夜色是夏日的星空。闪闪的银河,静静的躺在浩瀚的夜空,点点繁星在广袤的苍穹中做着仲夏夜之梦。梦里留下许许多多的幻想。院子里的花争奇斗艳的绽放着自己的美丽。葡萄架下,讲述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牛郎情,织女怨,化作云锦织千年,浓浓情意织不完。从夜空回到奶奶泛着银色的慈祥的面庞,迷糊的双眼渐渐的已看不见北斗星。

最喜欢故乡黄昏的天空,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晖在西边的天空铺了一道醉人的晚霞。红彤彤的火烧云,婆娑的树影,袅袅升起的炊烟和悠扬的蝉鸣,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晚饭的香味儿,伙伴们互相追逐嬉戏的叫喊声淹没了奶奶一声声回家的呼唤,直到累了、饿了,才恋恋不舍的低着头,一路踩着自己在晚霞中投下的长长的身影回家。

沉思中,一个小女孩站在旁边的不远处,茫然的看着我。刚想问她点儿什么,快步跑过来的母亲把她领走了。不知道这个小女孩是否认识自己的家,我仍徘徊在故乡浩瀚的长空、醉人的晚霞和悠扬的蝉鸣声中。望了望灰色天空下她们远去的背影,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了回家的路。

故乡抒情散文篇七

家乡正值秋季,乡间的小路铺上了金色的毛毯,田野摇曳着一片片黄色的波浪。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家乡的天空似乎也被着这秋天的景象感染了,也显得额外美丽。

早晨,天空静悄悄的,太阳这才起了床,连绵的山峦遮挡着红彤彤的太阳,不过山峦依旧没遮住太阳的光芒,天空被太阳染得鲜红鲜红的,像一颗红宝石,颜色纯正,光鲜透丽。过了少许时间,天空飘来了几片薄薄的云,吹来了几阵习习的风,一天的序幕也来拉开了。

到了正午,太阳公公就开始努力工作了,太阳光照变得极其耀眼,连小鸟也躲到树荫下,叽叽喳喳个不停,好像在说:“好热好热”。

回家的路,像黑夜的照明灯。

故乡抒情散文篇八

夜晚,故乡的天空总是深蓝色的,在深蓝色的天空总有数不完的星星.....

小的时候,每到傍晚的时候,一个村子里的人,老老少少都从屋子里边出来纳凉,大人忙碌了一天了,老人在拉家常,小孩在嬉戏打闹,就在这样的深蓝的星空下,我总喜欢一个人躺在奶奶的竹椅子上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

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那片星空下有很多很美的神话,“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让我明白原来古人也对那深蓝色的天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再后来我才明白那数也数不完的星星都是有名字的,而且远比我们肉眼里看到的大得多了,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北斗七星......

上了中学以后,数星星的日子已经很少了,在那片深蓝色的天空下,偶尔和朋友聊着未来的梦,仰望那片天空,觉得那深蓝色的天空真的是深不可测。

经常在晚上六点钟的时候急急忙忙望家里赶的路上,仰望天空,就会觉得“夜是故乡明“。都市的天空是没有多少星星的,更别说满天繁星了。 都市的霓虹灯很亮,把天空都照得通红,一点也没有夜的感觉,更别说“深蓝“了,所以这里被称为“不夜城“。

我喜欢故乡的天空,故乡的人,故乡的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根在那里,故乡的天空永远都是深蓝色的,永远都是深不可测,还有那数不完的星星......

故乡抒情散文篇九

童年时代是最美好、最富回忆的岁月,小伙伴们天真无邪,三五一群谐戏于田野间、山野里,好不快活;或是邀约一起背着书包、唱着童谣上学;或是成群结伴赶着牛儿放养,不时做着各种竞争者的游戏,有时,为了争输赢,搞得面红耳赤,甚至还会受伤;。 。 。 。 。 。 凡此种种是学习技能、积累经验、增长阅历的必然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童年的故乡更是让我难以忘怀,她抚育我成长,让人魂飞梦绕,思绪万千,有感恩,有不舍,有思念,有期盼,有无奈,总想将其叙于纸上,以释情怀。

故乡,没有城市宽敞明亮的马路,也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更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但别有一番情致,一条小河从西向东贯穿其中,将村寨劈为两半,一年四季抚着小琴,滋润着两岸的农田。我家门前有一小石拱桥,曾是两岸村民交流的重要纽带、生产生活的交通命脉,建设日期已不可考,从她那憔悴、沧桑的面容可知饱受岁月的洗礼和世事的沧桑,如今仍在发挥余热。农田北面是高耸入云的石山,山顶上长着郁郁葱葱的.古老树种,他们是“神灵”的象征,乡民在山上建了一座小庙,每年每逢“三月三”、“六月六”背着酒肉、米、香、烛、纸去祭拜,恳求“神灵”保佑本年风调雨顺、村寨平安。山上星罗棋布嵌着奇形怪异的溶洞,有的张启大嘴,欲吞整个宇宙之势,肚子确很小,一些地方仅容一个人勉强通过,弯弯曲曲,走不到尽头;有的口朝天,走到边儿朝下看,深不见底,令人毛骨悚然;有的就是天然居厅,宽敞明亮,常有刚分家的农户搬到其间暂住;有的有时会“吞云吐雾”,刹是壮观,据老人们说,这种“吞云吐雾”洞里面有大蟒,能将成年水牛囫囵吞下,小时候,我和同龄小伙伴到山上偷着寻找“金箍棒”或去洞中玩耍,常常会离它们远远的。南面是高大威猛的土山,山上满是灌木丛林,各种鸟儿不时在林中欢舞高哥,其间零星分布着黄色的土地,那是村民的主要“玉米仓”,山间到处是羊肠小道,纵横交错,一到“农忙”时节,这些山间小道上随处隐约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人们人挑马驮,就像一幅幸勤劳作的画卷,虽是辛苦劳累,确洋溢着期盼或收获的喜悦。

在这偏远的小山村里,儿时是“三不通”地带,每到赶集,大人们挑着大米或玉米到十公里外的集镇上换回日常生活必需品,让我记忆犹新的每次赶集必须买“煤油”,以作晚上照明。每当小伙伴睡梦正酣时,我正在“煤油灯”下忙活着,摇头晃脑读作李白、杜甫朗朗上口的诗句,在草稿纸上画着让我绞尽脑汁的数学题,相比之下,数学是我的强项,学起数学来,饶有兴致,每每到深夜方去入睡。后来,看到父亲、母亲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写上岁月的沧桑,家庭重担、生活压力已压弯了他们的腰,我向父亲提出不想上学了,父亲呆了半晌,喃喃自语道:“我前面的努力不是白费了,要想改变这“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走出山区,做凤凰,改变家乡,只有读书。”,父亲的话里包含失望、内心的伤痛和无限的期盼,以后,我再已没敢说“辍学”二字,带着父亲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更加的努力学习。

97年我顺利的考入了贵州大学,四年后带着服务人民、感恩社会,建设家乡的梦走入工作岗位,至今已有十三载。但故乡依旧,村名的日子过得仍是紧巴巴的,而我如今已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重担、工作压力让我不知所措,曾经的梦想已被现实击得粉碎。虽没有当凤凰击长空、指江山、激文字,但也总算完成父亲走出深山的心愿,较同龄伙伴重复父辈的“故事”便是“优益”许多,这点“阿q”精神倒是给我些许安慰。

不久前,我带着妻小回老家,独自徘徊在小石桥上,看着她那沧桑的面容、残破不堪的身躯,凝视桥下的河水无情向东流逝,直至消失在视野的尽头,久久不愿离去,我思考良久。

故乡抒情散文篇十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话题?在很多人的眼中他是那么的陈旧,甚至都有些老掉牙了。

回到故乡已有一段日子了,还是那么的熟悉,故乡的音,故乡的味,当然,还有故乡的人。

我的故乡没什么特别,既没有什么灵山秀水值得去炫耀,也没什么达官显贵值得去颂扬,他很平凡,近处是密密麻麻的草垛村落,远方是无边无际的原野麦田,黄色的土地上栖息着善良诚恳的人们,蜿蜒的沂河弹奏着几百代人安居乐业的歌谣。如果有一位陌生人在这里路过,也许当他谈起自己对这里的感觉,或许他会说:这里没有太多的东西值得留恋,这里有太多东西让人无法释怀。

在过往的一段时间中,曾很多时候混淆了家与故乡的感觉,以为有家的地方就是故乡,有故乡的地方才会有家,可是后来我发现错了,当我走过了一些岁月年华,踏过了一些他乡异地,当我再回到这里,我才幡然醒悟,家可以无休止的移动,可是对于故乡,他永远都在那里,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到你离世的那一分钟仍在继续,他会给你一种别样的、无法复制的感觉,他能调动你的五官所有的一切神经,包括听觉、视觉、嗅觉以及触觉等一切感觉,让你无法在异处拥有同样感受,因为故乡对于你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故乡的声音很安静。自我有记忆以来,故乡一直就是祥和的安静,尤其午夜梦回,我总会披衣起身走到窗前,侧着耳朵享受这种安静。皎洁的月色透着水波的光泽,缓缓流淌在睡着的大地上,树叶沉睡在月光的怀中,闪耀着月的亮光,在大地上投射出绚烂的斑点。村庄睡熟了,连村头的大黄狗也销声匿迹了,只有远处的几盏路灯还在不眠不休的熬夜,为过往的行人指点迷津。徜徉在安静的夜里,犹如投身到另一个世界,没有工业革命造成的噪音污染,没有为名利争吵的喧哗,有的只是偶尔的风吹奏着树叶沙沙的旋律,如此的声音,如今的世界已经太少有了。

故乡的味道很清新。也许是在城市里生活久了,每每回到故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故乡的“味”了。漫步在村间蜿蜒的小路上,清新干净的空气扑鼻,没有异味的烦扰,没有尘埃的刺鼻,不用担心各种空气污染带来的对人体的伤害,不用带上厚厚的口罩阻止呼吸的顺畅,可以大口大口的用鼻子,甚至用嘴直接吸气,因为空气不需要经过鼻腔的净化,就很干净、清新、健康。这在城市中是达不到的,无论你在城市的哪个角落,都会担忧和恐惧,什么有害气体,什么微小颗粒,在城市中,空气是个巨大的天然“垃圾桶”,所有的一切都被无休止地投入其中,混淆、搅拌。如果说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那么有一点也将毋庸置疑,工业革命也同样摧毁了人类的健康,空气里的味道不需要像酒里的酒精那样越浓越好,“味”,平平淡淡、干干净净,这才是健康的味道,世界需要的味道。

故乡的人很淳朴。曾读过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感觉阿q这个人很有趣,整天想些“人吃人”的愚蠢问题,老师说那是鲁迅先生在批判那个社会,当时我不懂,有些感觉过犹不及,终于有一天,当走出故乡,接触这个社会,我才终于明白,很多故事情节里的结局都太过于单调与理想化,不够真实,无法还原许多人的内心,在媒体渠道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让我们有机会接触更广的媒体新闻,许多许多的自己原本想不到的事,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到自己的内心,才发觉到社会上人心的险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侧面,心怀鬼胎不只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社会人格的反应,尔虞我诈也不只适用于政客,社会上的每一个独立生存的人都是一名政客,我有些畏惧了。因为在故乡,我没有这种感觉,我不用畏惧丛林中会钻出一头恶狼,会咬断我的脖颈。故乡的人很淳朴厚道,同样会追求利益,但绝不会谋财害命,他们用的是自己最纯洁的手段去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不用算计,他们是用心去收获,去换取。邻里街坊可以相互交换食物,可以彼此在匮乏时去蹭一些粮食,和他们说话不用太费心力和脑力,费的只是口水,不必担心尔虞我诈的做作行为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有的是心贴心的交际,人们用最淳朴的方式去回馈爱与责任,没有的是虚伪和算计。故乡里的人儿很祥和、淡然,和平与安稳就好,知足与快乐就好,可是对于这样的人,这个世界已经太过匮乏。

我的`故乡就是这样普通,没有过多非凡的经历,没有过多花哨的修饰,湮没在世界的浪潮中,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无人问津,在外人的眼中,他是个不值得驻足的地方,但是在生长在这里的人的眼中,这里却是一片天堂,人来人往。喜欢这里的麦田、高粱地,喜欢这里的牛羊,喜欢这里的人和感觉,喜欢这里的一切,不是说这里有多么的美好,只因这里有许多的东西与外面的世界不同。

每当我深陷迷惘与恐惧,困难与无助,疲惫与辛酸的时候,我第一个想要到达的地方就是这里,虽然这里并没有好的条件,可是这里可以给你一片安静思考,坦然以对人生的境遇,生长在这里的人想着出去,出去的人却想着回来。也许我们曾对一次旅行的来去与否感觉到纠结,可是我相信没有人会对回到故乡做决定时感觉到犹豫,因为他就在那里,住在你的心里,灵魂深处,挥之不去。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调动着你的每一处神经,让你奔赴前行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故乡抒情散文篇十一

家乡的屋前有棵桂花树,中秋节前夕,树上零星地散落着花朵,花开得极少,屋前屋后却都缠绕着花香。

树下有一块圆柱形的石头,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很光滑,像一块天然的石凳。我喜欢在秋日的清晨,坐在树下的石凳上朗诵《唐诗三百首》。湿漉漉的杂草丛里,蟋蟀鸣叫四起,“蛐蛐蛐...”一声声、忽急忽缓,打破清晨的宁静。

晨露沾染了桂花的香气,桂花的香气浸泡在清亮的露水里,香味变得清幽舒缓起来。初秋的阳光像长满了绒绒的触须,落在起球的绿色毛衣上,格外的厚实温暖。

院子里有一个四四方方的花坛,是父亲用砖瓦堆砌而成。橘树茂密的枝叶一直延伸到花坛外面,深绿的叶子下藏着青涩的果子,泛着微黄,像被太阳烤得焦糊。

金色的满天星舒展明晃晃的脸,月月红还是大团的`开着,含着清晨的露水,吐着醉人的芬芳。年轻的女孩把娇艳的花朵绑在梳好的辫子上,嘴角“晚霞”飞扬。

秋天的田野里洋溢着沉甸甸的喜悦,稻谷一粒粒饱满殷实,远望去,像一块块锅巴,散发诱人的味道。农民把割好的稻子扎成一捆捆,留下光秃秃的稻茬。打稻机发出欢快的歌声,稻谷四溅滚落。

门前的空地上顿时多了一片惹眼的金黄色,引来麻雀啄食。它们叽叽喳喳,一蹦一跳,尖尖的小嘴挑剔地啄破稻壳,吞下稻米。一听到动静,立刻飞到不远的枣树上,人一走,又跑来偷食稻谷。

父亲把剩下的稻秸撘成草堆,上面铺一层薄膜,用石块压好,防止风吹雨淋。一个个草堆就像一个个城堡,小孩子喜欢在草堆上打滚、捉迷藏。一只棕黄毛的母鸡不爱在家里下蛋,掏空草堆,躲在草窝里下蛋。

淘气的小孩子在自家草堆玩,看见母鸡在草窝里伏成一团。趁着母鸡觅食时,扒开草堆,竟然发现四五颗蛋,欢喜地掏出热乎乎的蛋,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意外的收获,让他面红耳赤,赶快飞奔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爸妈。

收割完稻子,田野里,灰褐色的枝丫上,大朵雪白的棉花绽放。白得耀眼,似乎能听到棉桃爆裂开的声音,在阳光下分成五瓣,吐出绵柔的白絮。每一片棉瓣都有着白雪的厚实,和云朵的轻柔的触感。

成熟的棉花要趁着大好天气尽快采摘,若是遇到连续几天下雨,棉花因为雨水的浸泡,产生黑斑霉烂,品质产量就会大大下降。

一大早,人们背着蛇皮袋来到田里,将棉花连壳一起摘下,装进袋子。中午和黄昏,人们背着鼓鼓的蛇皮袋,踩着光归来。

傍晚十分,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烟,白炽灯发出昏暗的光。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在电视前一边看电视,一边摘棉花。

邻居也来串门,帮忙一起摘。在欢声笑语中,白花花的棉花在蛇皮袋里蓬松开,地上很快多了一堆枯焦的壳。不知不觉中,棉花摘完了,邻居也要走了,母亲起身打开门外的路灯,护送邻居离去。

屋外凉飕飕的,月光撒在坑坑洼洼的碎石路上,路旁的草蒿上铺着“银霜”。天空中稀稀落落地闪着星星,飞蛾扑棱着翅膀在灯泡的四周乱撞,墙角的蟋蟀还是弹奏着白天美妙的音乐。

母亲转身清扫地上的棉花壳,装进大竹筐,倒在锅灶下,用作炊米的柴。

熄灯后,我们钻进温暖的被窝。被子也是用棉花纺织的,俗称“弹棉花”。村里人嫁女儿,陪嫁物品中最常见的就是棉被。棉被的材料是父母准备好,拿去找专门人弹,再付其手工费。

弹好的棉被温暖厚实,上面裹着柔软的纱布,还有红色纱线勾成的囍字和美好祝语。出嫁前几天,叠成四方状,里面塞着用洋红染红的花生、枣子、桂圆、糖果、喜糕和松树叶。再用大红毛线捆扎成十字。当天跟随出嫁队伍,载着满满父母的爱,新娘在鞭炮声中哭花了妆。

经历了一天的劳累,大人小孩很快就进入甜甜的梦乡......

生活在炊烟袅袅、灯火通明中继续,一觉醒来,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

河边芦苇白成一片,水面落了一层苇花。一只灰瘦的鸭子落队了,在田埂上来回踱步,“嘎嘎嘎”地叫。

菜园里木头搭成的小门敞开着,母亲在里面挖菜。一棵棵大青菜打着好看的花,绿叶花梢泛黄,叶子湿漉漉、鼓囊囊的。霜冻的青菜连叶带梗和猪油清炒,加点油渣,口感比往时更加绵柔香甜。

渐渐地,天空中,大片云朵染上鲜艳的橘红色,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通红的圆心像我早晨刚吃的咸鸭蛋黄。

择好洗净菜,母亲把棉被抱出门,门前的晾衣绳上多了几床花花绿绿的被子。母亲拍了拍被子,灰尘像蒲公英般飞扬,散发着自然纤维的味道。

太阳的光打在院子里的花草和大人抗在肩头的锄头上,一时间,孩子的嬉闹声、大人的寒暄声、鸡鸣狗吠响成一片,万物苏醒,田野又恢复往日的热闹......

故乡抒情散文篇十二

当一抹清风拂过院外不远处的小山丘,几颗荠芨草挺着压弯了腰的身躯,在风中摇曳了几下,欢迎着远方风中的客人,这一刻秋天悄悄的走进了故乡。

有人说秋天是悲伤的,高高的云,淡淡的天,凉凉的风,一切那么凄凉,那么忧伤。而我却说秋天是喜悦的,满满的谷穗,金黄的稻田,红红的高粱,遍地都是硕果,到处都是收获。所以我喜欢秋天,尤其是故乡的秋。我喜欢故乡原野的四季,更喜欢那原野上的秋天。

虽然这儿没有蔚蓝天空下那一望无际金色的麦田,也没有草原那天高云淡,气爽秋高的爽朗。而我却深深的眷恋着他,对他有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情。我喜欢故乡的秋,更喜欢在故乡秋天的午后,在故乡的田垅上走走。走在田间的小路,午后的天不在那么焦热,阳光洒在身上,那么温柔好似儿时母亲的手,轻轻拂过头顶般温馨,慈祥。

这个时间到故乡的后山上走一圈,你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走在山上藏在没过膝盖草丛里的小路中,小路两边,你看那柠条林里结了果实的努力的想把一个压弯了的腰挺直的野果,惹的你忍不住想过去扶一把。那些知名,不知名的花努力的点缀着秋后的山野,拼命的沐浴着这秋后恰到好处不焦不冷的日光,生怕你会跟他抢了去。幸运的.话,你还能采到些能食用的小野果,踏着秋风,嚼着野味儿,随处在一个柔柔的野草丛静静的躺下来,听着鸟儿唱着收获的喜悦,看着天上新耕的云霞,生活就是这么惬意。

还有,还有呢!要是躺醒了,靠着小土丘半坐起来,你看那远处,金色的夕阳中,山林中成群结队的鸟儿,挟着丰硕的果实欢呼着飞向山林。那山岭中村里的老大爷,牵着一头把个肚子吃的快翻上脊梁,在夕阳的印衬下更加金黄金黄的老黄牛,从山林里慢腾腾的走了下来。

再看那山脚下,绿油油的一片,一片的,那是故乡的田野的大白菜田。我们北方的田野,水少山上的田里大都种的是高粱,玉米,各类豆科等等。

这个时候的玉米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干的像老先生胡须一样的缨子下面,鼓包包的挺着个浅绿色的大肚子,拼命的孕育着秋天最后的收获。这个时候你会偶尔看到老农伯们走到玉米旁,欢喜的捏捏那绿色的肚子,捏完就把个眼眯成一条缝儿,露出一份慈祥知足的笑容,这一年的包谷八九不离十的就肯定丰收了。

这个时候,你也会偶尔遇到,从自家田里提个篮子采蔬菜归来的大妈。她会硬塞给你几颗,像柔情的少女嘴唇般英红温柔的柿子。柿子攒在手心,走在夕阳下,那沐浴了一整天秋光的柿子,攒在手里仿佛攒的不在是西红柿,而是一颗,淳朴,憨厚,善良真诚而滚烫的心。

我喜欢故乡的秋,那田里丰收来的喜悦,曾养育了我身体里流淌着滚烫的血液。我喜欢故乡的秋,那里有我淳朴善良憨厚的父老乡亲,在每一个秋天,他们给我传授了许许多多做人的真言,教会了做人做事,在人生的道路上怎样到达辉煌的明天。

又一个故乡的深秋,异地此刻的我再一起升起了一股深深的眷恋。

故乡抒情散文篇十三

老树依旧,人已白发。离开了大半辈子,那走惯了柏油路、高档地毯的双脚再次踏上这条泥泞小路,站来老树的荫庇下,他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村口的百年老树,盘根错节,虬劲的枝干彼此纠缠织成一片遮天的繁茂,儿时的他最爱在这片阴凉下与其他孩子成群结伴,你追我赶。跑累了,搬个小马扎,赖在大人身边,摇着蒲葵扇,听他们讲些家长里短。听烦了,再在树下乱闹一通,直至日落西山,人影渐散。

日子在这棵树下,过得波澜不惊,平淡如水。

后来,他开始上学念书,从村里到小学,到县里的重点高中,他一点点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他听这个同学讲万里长城的宏伟壮阔,看那个同学一身洋装、满口洋文。再想想自己,长在那个荒远偏僻的小村庄,浑身上下、自内而外都透着一股土味。渐渐地,他开始卑薄自己的故乡,他心中有一团火,想要将自己的过去焚烧成灰烬,过另一种生活。

他背上行囊,出去闯荡。走的那天,除了父母,就只有那棵老树,伫立在村口,目送着他渐行渐远。

他也的确是个有志气的人,这么多年,他下海经商,多少风风雨雨、挫折坎坷,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都没想过回头,都一一熬了过来。他努力地改变乡音,学着城里人拿捏腔调;他在衣橱里塞满西装领带,梳起了油头;他派人把父母接到城里,卖了老屋;他娶了个大城市里的姑娘,有了女儿后将她送出国外学习;他住着洋别墅,开着豪华轿车,在生意场上挥洒谈吐,春风得意……可他从不提起自己的故乡,人们都以为,这么有出息的人,一定是大地方出来的,他也一遍又一遍地这样告诉自己。

可是有些事情,他能骗得了别人,哄得住自己,却控制不了虚幻的梦境。多少次午夜梦回,那村口老树沧桑的身影,那游子毅然决然的背影,不断重复,一抹苦涩从心头泛起,挥之不去……逃离与牵绊,来回拉扯着,占据了无数个难眠的夜,催白了他的头发。

某日,散去名利的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一颗老树嬉闹,那颗许久未受波动的心狠狠地一震,那座他在心里搭建起的华美宫殿化作尘土,愈见清晰的,是他逃避多年的村口老树,是那故土。一瞬间,泪如雨下,年逾古稀的老人竟哭的像个孩子。回家!回家!他从未有过如此迫切的渴望,想回到曾经被自己鄙夷的故乡,站在老树的身旁,摸一摸老树那满载岁月的枝干,回归自己最初的守望!回家!回家!他终于站在了老树的荫庇下,泪水落在泥泞的土路上,化作无声的叹息。他看着老树,像看着自己的爱人,喃喃地说:“我回来了,故乡!”

故乡抒情散文篇十四

时光,如弹指瞬间,仿若流星的一刹,转眼离开故乡已有三年之久。三年,宛若昙花一现,错过了许多的光阴,更是错过了一轮轮与父母中秋的团圆。尽管与父母相隔千里之外,但那与父母团圆的中秋,始终徜徉在我那沧海桑田,漂泊如织的岁月。故乡,那一轮明月,总是那么宁静,带着一帘的羞涩,俯视着在岁月中静静伫立的故乡,月色如水,透过薄薄的幔纱,洒下一缕宁静的温馨。夜,万般寂静,一轮明月高高的悬浮在故乡的苍穹,池塘的蛙声己经嗄然而至。只有远处时不时的传来几声鸟鸣,韵婉在幽静的夜色里。

故乡,如一幅水墨丹青,总是那么清新,旖旎,座落在最美的光阴的深处,宛若世外桃源,芳馥依然。透过月色,总能闻到“十五”母亲做的月饼,那香甜可口的月饼,便能吃出童年的味道,走进故乡的亲切。

虽说远离了故乡,但那一轮故乡的明月始终是那样的皎洁,仍旧躲在院内的老榆树杈后,悄悄偷窥着故乡的老屋,洒下一缕缕柔媚的月光,照在老屋的窗台,渗透了老屋那一块块透明洁净的玻璃,照在母亲做好的那一块块,香甜可口的百果月饼上。月色如水,漾开故乡一层层的幔纱。坐在故乡老屋的阳台上,斟满茶香,那盘中麻起的月饼,清香早己弥漫在房间,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糖果与水果。团圆,在故乡的一轮明月下,悄悄的拉开了那一帘透着幸福的幔纱。我,手中拿着母亲做的月饼,任凭思绪萦绕,只有一阵阵的笑声洋溢在父母幸福的脸上。

山路慢慢,月光皎洁,故乡,那一轮明月……

故乡,如一轮明月,总是那么柔媚,清澈,如一湾清泓那么纯净,又似一朵袅袅生香的幽兰,总是在流年似水的红尘岁月里,散发着初潮绽开的芬芳。虽说远离了故乡,但那一抹故乡的纷扰,却始终徜徉在我的风华岁月,飘然在我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里。

故乡,那一棵树下的瘦影,拉长了多少次梦回故乡的依貌,那孩时的纯真摇下过多少树叶曾经的苍绿;那一片片绿茵的繁华,遮掩了故乡陈岁的荒凉;有多少个童年曾经的梦,随着年轮的成长,一步步走向岁月的繁华,走进故乡的亲切。

故乡,如一杯斟满的香茗,总是飘进岁月的时空,弥漫在旖旎苍穹,侵染在青山绿水之间。晨起的炊烟缭绕在故乡的山林,宛若一帘幔纱,遮挡了少女应有的羞涩。山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泥土夹杂着绿茵的芳香。故乡,静静的沉寂在岁月的苍穹。

远方的故乡,仿若一条幽静延绵的小路,一直通向我苍茫岁月的人生。那曾经走过的小路,一直以来,印在我深深的脑海,芳草绿茵,清香依旧,路边的那一湾溪水,仍然流过我的风华岁月,渗透在我的心田。

故乡,那一抹纷扰,始终萦绕在我的光阴里,如一帘薄纱,透过红尘旖旎,曼妙在岁月人生,驻足在我的沧海桑田。每当逢年过节,我都会眺望远方的故乡,凝眸远处的山峦,漾起一片片思绪的纠结。

故乡,有我年迈的父母,有我朝夕相处儿时的伙伴,更有我对故乡那一段,永远也无法抹去的情深。我,站在岁月的彼岸,深深的凝眸,凝眸,我的故乡,我的亲。

岁月如织,光阴似箭,转眼又到了金秋的八月。北国,八月的故乡,秋高气爽,气温清凉,阳光明媚。此时,正值故乡海棠熟透的季节,那一串串通红沉甸的海棠,压弯了苍绿的枝桠,秋风一吹便油然的摇曳在秋波之媚,宛若一片枫林,即纷扰了岁月,又妩媚了秋韵。

每当金秋的八月,院内的海棠便成了我和妹妹的奢望。望着成串通红如火的海棠,我和妹妹早已垂涎欲滴,口水直在嘴里打转。那时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除了几十亩地的经济收入外,再就是家里的两颗海棠树,一到每年的五月,海棠花便开满了枝桠,一串串海棠,花蕊初绽,迎来蜂飞蝶舞,海棠花的盛开,给父母,我和妹妹也带来了喜悦。父母说开学有我和妹妹的学费了,而我和妹妹的喜悦,则是八月能够吃到酸甜可口的海棠。

故乡的海棠树杆粗糙,盘根错节。树皮如一层层裂开的'老茧,干裂,毫无光泽,而枝桠上的绿叶却盎然茂盛。听父亲说,这两棵海棠树的树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父亲用砖块和水泥给两棵海棠垒了一个很漂亮的池子,中午我们一家四口便在海棠树下吃饭,乘凉,还可以闻到随风阵阵飘来的海棠花的清香,花香飘然在院内,也浸染着院内的老屋。

事隔多年,我又回到了故乡。故乡的山没变,故乡的水也没变,只是我的故乡换了崭新的面貌。己往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老屋已变成了整洁的楼房,两棵海棠早己不见了踪影,我的岁月,那一片通红的海棠。

总想与岁月絮语,与光阴邀约,握一支韶华的笔,斟一杯清淡的茶,把岁月铺展成一笺落满墨韵的清香。在时光的长廊,生命的源头,去书写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去刻画岁月中的繁华,用有限的生命去摇一曲生命的永恒。

我,站在时光的长廊,遥看着那一轮岁月繁华的重生,和那一度来年卷土重来的苍绿,去涉足光阴最为的曼妙,去聆听如春的细雨,去嗅觉滋滋生香如阳的野花。捻一撮肥沃的土,把生命种在无垠的苍穹;开一朵幽静的莲红,去晕染生命的色彩。多想与你同行,去浏览岁月的繁华,去涉足光阴的曼妙。阳光己经升起,微风已经和绚,运处的一抹莲红已经开在了岁月的深渊。

我,行经在岁月的苍茫云海之间,嗅到了那一树树桃花的芳香,纷扰在我那还未平静的莲湖。清香,浸染了我那还未敞开的心扉,我轻轻的接着一片樱落的桃花,夹在我长长岁月的河床,只为你留下一帘幽兰的静雅。邂逅,与你共渡岁月的旖旎。

春风虽然已去,但那一帘春天的色彩始终萦绕在我的心扉,弥留在我的心底。而我,却始终没能走出你的倩影。那一湾水秀,那一脉山涧的苍绿,都留下了你的倩影,和那丝丝柔媚的多情。多少回我依在岁月的门槛,眺望运方的山岱,祈盼,你能从岁月的时空,盈盈的向我走来。青春依旧,容颜未改,那一缕青丝仍然缠绕着我的思绪,波澜着我的心弦,飘然在我那永远为你敞开的心田。

晚风轻柔,灯火阑珊,那一叶兰舟摇向你最深的港湾,我把你的倩影,临摹在我最为繁华的岁月;用洁白的纸张,落下一行行墨香的韵律,夹在我岁月的书简,藏在我最美光阴的深处;我用思念放飞对你的眷恋,让它化作一朵朵的祥云,为你落下无尽的思念。

晚风又起,只是对你又多了一层更深的思念。伫立窗前,遥看繁星点点,那一轮明月,却又轮回了一年的时光,我把思念,种在光阴的深处,不想让记忆的时光淡忘在流年的沧桑,唯愿时光美好,与你重逢在岁月《原上花开》的枝头。

月色微阑,晚风吹散了你的长发,那一缕楼飘逸的青丝,缠绕在我的红尘岁月的深渊。你的双眸充满了激情与火热,如一轮炽热的太阳,烤化我千年冰封的心灵。我用岁月繁华的笔,蘸满最美光阴的曼妙,落一笔思念,遥寄我多年的眷恋。

每一次回眸,都有流年岁月的繁华,而你却早己深深的落在了我的心底。我的心田已装满了你的千言万语,我的岁月己融进了你那千年不变的倩影,我站在岁月的巅峰,凝眸眺望,遥看岁月中那一片《原上花开》的繁华。

故乡抒情散文篇十五

听老家二哥说,老家一栋八间土木结构的大瓦房,因为年久失修,生长了许多白蚁,房屋的柱子、檩子、椽皮都被白蚁啃噬一空。去年,在一声“轰”的倒塌声中,这间大瓦房被勤劳的二哥二嫂夷为平地,在原地又立起了一栋两层楼的漂亮小平房。

土木结构的青瓦房,曾经是老家的一大民族特色。我的老家坐落在巴东县神龙溪侧畔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那里一度盛产着一排排、一栋栋祖祖辈辈留下的青瓦房。

青瓦房,是穷乡僻壤村庄的深根和灵魂,也是父老乡亲眼里最得意、最神奇的作品。青瓦房,是涂抹在故乡的重点符号,是描绘在故乡的一抹乡愁,也是镌刻在故乡里凝重的父母爱。

老家的寨寨岭岭、洼洼凼凼,都是青瓦房的天下。只要哪里向阳,哪里视野开阔,都会被父老乡亲以风水宝地的名义相中,然后用汗水和泥土,在这里筑起一只只能为他们遮风避、日餐夜宿的“大船”。

小时候,我不知道轮船是什么样子,父亲总是告诉我说,轮船就跟自家的土木房子一模一样,我以为父亲是一时玩笑忽悠我。直到长大以后,第一次在巴东长江滚滚江水中,见到穿梭自如的轮船模样,我才明白,父亲对轮船的比喻是那么贴切、那么逼真。

这些单间的或多间的青瓦房子,是父老乡亲最忠实的伴侣,一如既往地陪伴着他们在这里演绎着沧海桑田,守候着一段又一段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的神话。

春天,房顶也会从瓦片空隙间长出青苔,长出嫩草,甚至还会盛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把或青灰或苍黛的瓦片包裹得严严实实。微风吹过,这些小草,这些野花就会轻轻摇动,像瓦屋眨动的眼睫毛忽闪忽闪一般灵动,又像土苗汉子大腿上的汗毛根根倒竖,彰显着土苗汉子的苍劲和力量。这种被青苔和小草包裹严实的房子,给人们最大的恩赐就是,夏天可以隔热更凉爽,冬天可以挡风更暖和。

夏天,大雨过后的青瓦房子显得格外抢眼,格外醒目。在五颜六色巨大彩虹的映衬下,一栋栋青瓦房子如出水芙蓉,如刚出浴的土苗汉子。院子里的李树、桃树都竞相挂果,果子在彩虹下呈现出晶莹剔透、珠玉圆润的肤色与气质。还没等果子成熟,一群群调皮的孩子,比猴子还迅捷,一溜烟就爬上了树顶,捡最大最饱满的果子采摘,不等下树就猛吃个够,时时掩饰不住他们饥饿难耐的馋样。

爬不上树的孩子,看着树上的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禁不住会口水外淌,抓耳挠腮、急躁不安。他们或在地面哀求树上的孩子丢下几颗,或双臂抱着树干猛摇,或投几颗石子猛击,或扛着一根笨重的竹竿敲打,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让树上的果子掉下许多。尽管这群调皮的孩子会遭到大人们的责骂,但只要能尝鲜,即使挨打受皮肉之苦,他们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秋天,在瓦房檐下听雨是最惬意的事情。我虽没有古人“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那种复杂经历,但至少在檐下听雨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

秋雨,如泣如诉,缠缠绵绵,每一滴雨声都在诉说着乡村人们的过往和烦恼心事。蹲在檐下,俯视着从檐前垂下的雨瀑,似断线的珠子滚落而下。时过境迁,连阶沿下铺上的青石板也滴出了很多窝氹,磨去了青石上明显的棱角,变得越发光滑润泽。

幼时,常听大人们说起老家的一句俗语,叫“屋檐水滴在现窝窝”,当时不知其意,在檐下听雨听得多了,也就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檐下听雨,也磨炼了我的性情和耐性,有时可以在檐下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哥哥姐姐那时都笑骂我是不是变傻了。

秋收过后,檐下的房前屋后,都会挂满红火火的辣椒、黄橙橙的玉米,还有大蒜头、萝卜干……。看着硕果累累的满庭满院,父亲就会背着手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方步,笑眯眯地唱着小曲儿。

冬天的瓦房被银装素裹着,除了厚厚的积雪,见不着其它任何东西。孩子们在刺眼的院子里奔跑着、追逐着,有的甚至打着赤脚都不觉得寒冷。跑累了追烦了,就在院子里堆着各种雪人和动物,尽管堆出的雪人和动物都是“四不像”的东西,没有一点点艺术造诣,但那就是我童年最浪漫、最快乐的时光。

最让我不能忍手的是,看着檐前悬挂的一根根一尺来长、钢管粗细的冰棍,我都会忍不住找出竹竿去敲打,敲打下来后迫不及待地含在嘴里吮吸,像吸着从店铺里买回来的冰棍一样享受。有时,一不留神就会把檐前的瓦片随着冰棍一起敲打下来,严厉的父亲总会让我跪在雪地里认错告饶。

父亲是一个做瓦烧瓦高手,在炎热的夏天,我常常看见父亲光着臂膀在烈日下整日地做着瓦片,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他的双颊淌下。父亲像一个高级魔术师,一团稀泥在父亲娴熟的摆弄和捣鼓下,几分钟就会变成一个精美的圆柱形瓦片。他小心翼翼地将每个圆柱形瓦片,放在撒有锯末的地面上晾晒,直到慢慢变干。

当大雨来临,父亲会快速地将这些圆柱形瓦片一个一个移入棚内。否则,一天的辛劳就会白费。每当遇到因转移不及时,这些瓦片又变成一团团稀泥时,父亲就会坐在地上沉默良久,抽着闷烟,思考着生计的困苦与艰难。

从我记事起,老家的青瓦房子迁移了两次地址。在老家的青瓦房子里,也分别送走了父亲、母亲。父亲、母亲去世时,都是含着泪走的,我知道父亲母亲的离开除了对儿女的不舍外,还有离不开这倾注了他们众多心血的青瓦房子。

春来秋去,寒来暑往。老家众多的青瓦房子在一声声叹息中送走了很多人,也在一声声惊喜中迎来了一个个新的生命。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青瓦房子也慢慢变老,渐渐从老家的土地上一步步消失。但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青瓦房始终是挥之不去的记忆,成为我内心最温暖的乡情、最优美的风景和最硬朗的风骨。

故乡抒情散文篇十六

叶落枝枯,魂断乡间,东边草屋麻雀落,绵绵雪地有禽迹。夕阳西下,百尺尘土埋了多少英雄泪。升坡山下,白须老翁论古今。东沟桥外,热学男儿闯四方。

尘土中的英雄,中国史上唯一的奴隶皇帝

尘土飘,北风吹,黄土下面英雄寂寞难耐。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位在榆社县北寨乡赵王村(原属上当武乡)厚厚黄土下的英雄—后汉皇帝石勒。石勒少年时耕田行贩,生计贫困,后被贩卖为奴。后以“十八骑”起兵,开始了自己的.戎马一生。在短短十年便建立后赵,称霸北方。但许多故乡人只知道在这里出过一个皇帝,并不知道这位英雄的丰功伟绩;只是抬头仰望埋葬英雄的厚厚土堆,低头默默跟在黄牛后面辛勤耕耘。

生活中的强者,牛家心中永远的巾帼英雄

青山绿水,草长莺飞,故乡山河还看今朝。

故乡抒情散文篇十七

小时候,我幻想着,故乡就是一个童话的国度......

那时,我天真地趴在窗台上,数着一颗颗星星,总觉得那故乡的星比其它地方的还亮,因为装满我与故乡纯真的对白......

那时,依偎在妈妈身旁,听她讲故乡的故事,一下子,我就充满神秘的幻想,想到故乡的每一个角落转一转,寻找故事中的主人公.

那时,每到中秋,全家人聚在一块,我的心便有了多彩的梦,觉得故乡的月更圆,更美,此时,爷爷背靠着竹椅,两眼凝视着月儿,沉醉中提起那美丽的桂花,和那树下的吴刚,浓浓的故乡味儿,便会飘荡其中......

那时,我和几个玩伴,如鱼般穿梭于小巷里,尽情嬉戏,尽情玩耍,无忧无虑,妈妈常好奇地问:“出去旅游?怎么样?“我也总是摇了摇头,“这里太好玩,太有趣了.“于是,我跑开了......

那时,故乡像安徒生的童话,记载着我童年时天真的梦,和那欢声与笑语.

长大了,我构想着,故乡就是一个美的天堂......

于是,我从一本本书籍中找寻故乡的美,在一次次体验中,竟寻得她壮丽的山川,雄伟的自然,深厚的文化......

于是,我走近了将军山,感受到悠久的历史,体会到深刻的内涵,感叹那石雕之精湛,体味那山水之秀丽,认识了陈政父子当年叱咤风云,敬佩于他们的丰功伟绩,此刻的将军山,不再只是观赏,早已成为故乡的象征地,是我成长中的洗礼.

于是,我也寻到梦里那一片片汪洋中的绿洲-----红树林,泛舟于其间,点点白鹭在天际飘舞,一阵吟唱之后,是片刻静谧,又忽闻几声鸟鸣,一刹那,掠过头顶,销声匿迹.傍晚时分,则诗意缠绵,即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也!

此时,故乡像那徐霞客的地理著作,记录自然之美,留下永久回味.......

阅历多了,我感叹着,故乡更是一个奇迹之处.

至今,故乡的人依旧用勤劳的双手肩挑起建设的重担,在艰难困苦中自力更生,在“不能“中创造“可能“,自己的汗水早已流淌在故土上,滋润那东南方神圣的明珠......

至今,故乡的母亲河仍奔流着,那便是漳江,尽管经历生存挫败,尽管风吹雨袭,多少次流泪都挺了过来,她永远是位伟大的保护者,守在故乡中,静静受着人间沧桑,跟着人们啊!一起建设乐土!

故乡,其实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也总亲切地称呼她.她在稳步地走着,在我成长中,那可爱的身影历历在目,她像我幸福的依托,恬适的摇篮,我会喊出她的名,非常自豪地喊出:她是我伟大的故乡---云霄!

故乡抒情散文篇十八

中秋夜,人团圆。月光皎洁,如同一层薄纱,轻轻笼罩在我的心上。

家里热闹非凡,大人们都在话家常,我偷偷溜了出来,跑到老屋后面的田埂上。

晚稻的清香阵阵,顺着略带凉意的秋风,灌进我的口中,猛吸一口气,感受着家乡特有的味道。熟悉,那种平静与宁和,是我梦中永远的牵挂。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每年都会有汛期。大雨过后,楼下的积水很深,把裤子挽到膝盖以上,撑着一把伞,同好友一起在雨中玩耍,有时,雨水能湿了衣服,便更加疯狂起来,把伞扔到一边,举着竹竿插水中的鱼,尽管鱼很小,又或者只能看到被冲上岸的小蛇,便扔了竹竿,惊叫着从水中跳上来,头也不回的跑回家,几天不想下楼。

也有些时候,很想念家乡的那些人。善良,他们似乎从不心存恶念。小时候,最爰干的事,就是去邻居家蹭饭吃,质朴的人们,对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小孩,从未表现出过任何不耐烦或反感。总是面露微笑,让人感到如此温暖。

……

现在回想起这些,彷佛一切都还在昨天,从未走远。

不知不觉间,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滴在这片生我育我十六年的土地上。也曾想过要逃离。但是当我在不断前进时,我才发现:它对我如此重要。

晚风吹乱了我的头发,脑袋突然清醒了很多。“小爽,回家了。”远处的声音如此熟悉,我知道,我该回家了。

“来了!”擦去眼角未干的泪水,快步向声源走去。挽着老爸老妈的手臂,共同欣赏这片在月光下散发出宁静的气息的土地。

在这时,我是父母身旁永远长不大的小孩。但,也仅此而已。

感情用事是小学生的专利,它永远不会成为一个高中生的代名词。看着月光下自己旳影子,重叠着过去,通向未来。

在学校里,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并不只有内心的这么点狭小空间。我们热爱故乡,却也只是爱祖国的一小部分。我们对他的敬仰、对他的爱护、对他的自豪……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里,不想看到他被别人侮辱,更不希望看到他“生病”。每当我们看着他蓬勃向上,展现出他无与伦比的生命力,生活似乎就充满了正能量。

像一颗刚破土而出的幼芽,我们用自己不算强健的臂弯,为他摇旗呐喊。并坚信他在未来的路上会越走越好。

中秋夜,晚风倾听着我的心声: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国家。

故乡抒情散文篇十九

故乡对于每个在外的游子而言都有着深远而又绵长的记忆,那里收藏着生命呱呱坠地的喜悦,流动着每个少年的青葱岁月..........

我的家乡在山西洪洞县,赵城镇是个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的地方,自己能够生养在这片土地上,很幸福也很荣幸。虽然身在千里之外,但每每回想起家乡的种种,心里都充满了久违的温情。

不仅仅是因为我是赵城人,更多的因为在我生命里的美好回忆都留在了这里。

那些小孩子们躺在别人家麦地里望着湛蓝的天空,幻想着长大以后的事情。风吹麦田,绿浪涛涛,过膝的麦子拂过膝盖,仿佛母亲的双手在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温暖。田野里,不知名的鸟儿不时飞过头顶,早春的'播谷鸟的叫声是我听过最动听的声音了。记得在我们这里有个古老的有关播谷鸟的传说,很凄美。现在虽然也记不太清了,但它大致讲的就是亲情的伟大。

夕阳下,站在坡上,看着坡下成片成片的荷叶,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斜阳映照着每个归家的农人,被阳光拉长的身影匆忙的走过,仿佛早就嗅到自家的饭菜香。荷花的清香也不时随风飘来,那景那情那人那物,仿佛昨天一样不断地重现在脑海,温暖着我身体里的每一个情感细胞。

每每回忆至此,禁不住会被感动,被再次温暖。赵城我永远的家,在外的游子,永远都会铭记于心。

自小离家在外奔波也将近二十年,对于家乡的每个风吹草动我都会牵挂于心。

八十年代,我的家乡以煤产业为主,有那么几年看不到天空的颜色,灰色笼罩着整个三晋大地。正好那几年我正离开家乡去了石家庄求学,每次放假坐火车回家,只要看到了灰蒙蒙的地方那准是快到家了,有几个跟我一个回山西的同学无不调侃的说,我们这里才是“人间仙境。”作为山西的孩子,我们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在我上初中之前,那种蓝天白云,山间溪水神仙般的景色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黑烟滚滚的焦煤化产业在山西如火如荼的发展着,生活在汾河两岸的人们每天闻着烟煤味道,喝着被煤化工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一落千丈。

这样的日子,汾河的子孙们过了十多年有余,终于在我毕业五六年之后,三晋大地也终于意识到不能再如此的糟蹋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以及珍贵的自然环境。政府也最终下定决心整治治理汾河沿岸的自然生态环境,重腹山西的优美景色。

经过几年的环境治理,汾河沿岸的风景如画,回洪洞,跟家人一起去滨河森林公园游玩了一圈。看着自己的家乡如今变的这么美,我心里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一起留念拍照,记录下这幸福的一刻。

环境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对提高很多,尽管山西近年来的gdp有所下滑,但为止带来的环境改善是有目共睹的,山西的发展有待转型,以煤为主产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型的科技和旅游生态发展悄然升起,家乡会变得越来越好,我这个在外的游子也衷心祝愿三晋大地兴旺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故乡抒情散文篇二十

落叶纷飞终归根,游子天涯望故乡。

——题记

转眼间我已上高中了,城里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使我越来越淡泊故乡的存在。唉,想想曾经无拘无束的故乡生活,真是怀念有感慨啊!

于是乎,昨天一大早我便和我父母一同回老家。沿途风光显然无法再提起我的兴趣,而我只对故乡那一溜的美景情有独钟。

距老家3km的告示牌刚从汽车上方掠过,故乡热闹的街市轮廓就映入眼帘。当车子越来越靠近故乡的怀抱,我正了正身子,伸头远眺,还是一样的街道,还是一样的有趣杂耍,还是一样的吆喝声,还是一样的家乡的土音……多么亲切呀,这是来自灵魂深出的共鸣,这里是我的根,无论我这片普通的叶子落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的根在这儿,这个使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深入家乡,车边的人象往常一样走过,手上提着刚买的菜,脸上挂着微笑,亦有三五成群的小孩玩着我小时候的游戏;更多的是赶着回家与家人团圆的游子。

哇!金灿灿的刀子就扑在我家门口的水泥地上,阳光使他们的颜色愈加金黄,小稻子们贪婪的吸收着那属于他们的阳光,有的还咧开了嘴,应该是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好地方高兴吧。满地的稻子似变成了金色的河流,我随着稻香河流奔跑,就像那个上幼儿园的我,依稀还记得小时候的梦。这样的奔跑总使我的心跳更加畅快,故乡的稻香里有我的梦。

这就是我可爱的故乡,我是一片翩翩的落叶,纵然我飘向何处,我都会把心寄向我的故乡。

高一抒情散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