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等奖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鉴赏(汇总8篇)

时间:2023-10-16 13:17:35 作者:影墨 2023年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等奖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鉴赏(汇总8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等奖稿篇一

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屈原开启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不少人为李太白那高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像而赞口不绝,他把浪漫主义推向顶峰。

我们在诵读的时候,由于诗人的感情和思绪发展变化很快,全诗的节奏也颇多变化,要用心领会诗句的内容,读得节奏鲜明,我们要循着梦游的进度,展开丰富、奇妙的想像,将仙境与尘世、出世与入世、飘逸与沉重,一并交织在瑰丽奇幻的艺术境界中。

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和高峻,其中就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在这里,使用了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其次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他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小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其脚下。喜翼可蔽空的大鹏,更爱檐头私语的小雀。事实上,天姥山不过是浙东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x,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神奇的色彩,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境界。

诗人在描写天姥山时,用了想像的艺术手法,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随着想像羽翼的飞翔,在笔端展现了变化万千的景象,创造出了和丑恶现实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令读者读后跌x起伏,回肠荡气。

诗人转触笔锋,他的消极避世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其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般愤世疾俗,从太白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语,蔑视权贵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更能明确其入梦的真正缘由和提及谢公的用意。

全诗的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着一句表现的更明显。思维的火焰总是难以熄灭,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看到了青莲蔑视权贵,追求生活的理想和精神。他之所以向往神仙的时间,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社会,踏上漫游的旅途,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呐喊和向往。

翻开泛黄的丹青古卷,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青莲的超尘脱俗和神奇飘渺,让我久久不忘其余韵。

文档为doc格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等奖稿篇二

文学赏析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中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就是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中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四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绍兴大都市的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魏晋贵族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名家点评

《李太白诗醇》引谢叠山语:“此太白避乱鲁中而留别之作,然以游仙为是,以游宦为非,盖出于不得已之情”。

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等奖稿篇三

原文: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笑逐颜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等奖稿篇四

1、教学目标

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

2。培养学生研习文本能力。

3。认识散文问题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李白的诗,酒,剑引入,并浅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含义。

2、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实现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却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学侍臣,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不断的攻击和谗毁。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赶出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洲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

3、作者介绍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4、题目解说

(1)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2)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3)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4)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5、层次结构

第1段入梦缘由

由神山的难以觅求,引出天姥山。刻画天姥山的壮阔和遮天蔽日的气势,由此入梦。

第2段梦游

诗人因情设梦,精心描绘了四幅精彩的画面: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第3段叹梦

写梦醒后的感慨。直抒失意的情绪,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6、全文分析

1。为何从“瀛洲”谈起?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诗“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高大、巍峨

3。怎么体现?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作手法:比较、衬托、夸张。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梦到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4。”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5。“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此诗。

2、读李白的这首诗,总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个人心中从此都有了一个你自己的李白。我们可尝试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请写一篇随笔《我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等奖稿篇五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翻译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笑逐颜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等奖稿篇六

本节课的思路大体如下:

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鉴赏品味语言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课前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1、鉴赏、品味诗歌语言一般方法的引导是教学的重点。

2、对梦境深层含义的解读是教学的难点。

一、导入设计:这是学生上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尽量将李白的一首诗放到第二单元——“诗的唐朝”中整体考量,并强调欣赏诗歌要注意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探究意境,体味沉淀诗中的思想情感。通过大声吟咏,有利于学生进入今天所要营造的课堂艺术氛围。导语尽量做到简短精辟。

二、新课设计:特别突出两点:(一)反复吟诵;(二)循序渐进,进行鉴赏诗歌一般方法的指导。

首先引导学生去读诗歌的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提示学生以下三点:(1)“梦游天姥”;(2)“吟”;(3)“留别”。

然后在诗题的解析中介绍背景。(1)点出“吟”是一种古诗体。(2)留别是最终目的。(3)梦游天姥是全诗主体。

吟诵37页这四行诗,思考作者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个关键词暗示了这一点?

在表现天姥山高峻的句子中哪几个词特别富有表现力,同时又各有侧重。

进而明确这些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往往是动词,又常常算上修辞。(板书)另举一例,加以强调。

之后由人们惯常心态入手,赏析品读月与李白性格的关系。想象于静夜之际,李白乘风而行,脚下波光粼粼,头上明月朗照,何等自在!由东鲁到浙东一路有月相伴、相随、相知、相送,何其浪漫!其实由《月下独酌》中我们可以品味出李白入骨的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本诗中的月亦是如此。但李白终究是李白,一个豪迈洒脱的“奇男子”“谪仙人”“伟丈夫”,纵使胸中沉郁至极,却绝不怨天,亦不尤人,而是一笑置之,乐观待世。这也是李白和李白的诗生命力长存的缘由所在。

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第二种词——名词,往往附上情思。在诗歌中往往和诗人情感密切关联,这种包蕴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或事象,我们称之为意象。可以说它们沉淀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情感,比如“柳”与离别相关,“雁”与书信相关等等。

诗人已游兴盎然,那么他是如何写他梦游的整个过程的呢?这一部分让学生自由朗读。

到了剡溪,去登天姥山,诗人极力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受暗示气氛、心境的变化。

一面是阳光普照,精神振奋,安闲自适;一面是天色阴沉,气氛压抑、恐怖。

两相对比,形成顿挫,更能强调此时此刻精神上的压抑、困惑。视觉嗅觉,调动感觉。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推举一人代表发言,言之成理,白圆其说即可。

简短的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诗人所发出的感慨这一部分的阅读。

课堂教学当是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诗无达诂。遇到疑问,句不离篇。

联系背景,知人论世:这段梦境的描写可以理解为指几年来的宫廷生活的反映。

李白费尽心力进入官场,结果赐金放还;费尽心力寻仙道,结果天上人间一样。不难体会李白此时此刻的心情:即使进入了神仙世界,也可能因为某个缘由,而被赶下界来,最终只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借寄情山水来代替对人间富贵、对飞升成仙的追求。

在梦醒时分,心——一落千丈 身——直坠深渊,再用一幅直观的图来描述前前后后,那就是“现实一梦幻一现实”。所有的梦都破灭了,一个“失”字中隐含了诗人多少堕入虚空的无奈的叹息。

最后,诗人在低徊失望中吟留作别。诗人不禁发出“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感慨之余,作者终于表露心迹:我之所以离去,去访山寻仙,是为了远离这里黑暗的现实,去效法谢公,徜徉山水之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摧眉折腰”,即低头弯腰。这把那阿谀奉迎、吹牛拍马、送礼行贿、丧失人格尊严的奴颜婢膝的丑态形象化。李白能这样做么?他在皇帝面前尚且傲骨铮铮,更何况对那些权臣贵戚呢!梦境是理想幻灭后幽愤心理的特殊反映。之后慨叹,乃至决绝,是诗人梦醒后的心路历程。“古来万事”像东流水,人生亦如此,一去不返,转瞬即逝。诗人此时已过不惑之年,而宏图未展,其焦虑之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之感都寓其中。尽管前方冰封大河、雪满太行,尽管心里矛盾重重,难割难舍。但这个愿意当剑侠,当酒仙,却不愿当奴才的李白最终还是舍下了官位、舍下了玄宗、舍下了自己的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去了。

三、布置作业:

写一篇学后记,附在随笔本中。

除上述内容外,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注重感情投入,以激情唤起激情。“情”是诗歌的生命,“情”更是诗歌教学的生命。教学中,我们只有投入真情,设身处地的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融入诗人的情感空间,激昂处还以激昂,委婉处还以委婉,如此才能更好感染、引导学生。

其次,语文课应有语文味,诗歌教学尤应如此。在教学实践中,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点燃学生诗情的最佳的方法。我认为,这堂课,不仅要书声朗朗,还要诗意盎然,故特别注意各个环节的过渡。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行文思路:现实一梦境一现实

心路历程:幻灭一慨叹一决绝

反复诵读,联想想象

找准动词,算上修辞

找到名词,附上情思

视觉嗅觉,调动感觉

遇到疑问,句不离篇

联系背景,知人论世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等奖稿篇七

1、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熟读成诵,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

3、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诵读法鉴赏法

2课时

《新鸳鸯蝴蝶梦》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兴趣调起,教师借机发问,歌词化用哪位诗人的诗?学生答,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齐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首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由此明确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由以下几句李白的诗串接介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十五好剑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素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长安三年,占尽风光,终被赐金放还。此次辞别东鲁诸君,准备南游吴越,本文为离别前梦游,也就是真正“南游吴越”之前的梦游。

1、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诵

强调字音、语调、情感。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诵读提示)

3、学生齐读课文(字音正确,有气势就行)

问:1、题目中说是“梦游”,诗中写梦游的部分是第几段,梦游的高潮又在哪里?

2、“梦游”之外的内容又是写什么的?

由此可以明确脉络:

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时分——留别语

1、品析第一段

第一段,交错使用五七言,长短多变化,强调诵读节奏,前四句应轻读,语气稍带夸张,后四句要雄浑有力,气势贯通。欣赏表现手法:起兴、夸张、烘托,体会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掌握本段内容:入梦缘由。

2、品读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二段

诵读指导:开头两句应轻读,“飞”字可稍重些,以下四句应读得轻快些,读出作者的轻松愉悦欢畅之情。“千岩……惊层巅”四句应为一个小高潮,语气厚重夸张些最好,这也是为与下一句的“平静”形成对比,使情感显出起伏。当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一句的轻、慢、抑,就是为下文“仙境”出现蓄势,“列缺霹雳”两句,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极好的烘托仙境的到来。奇幻、瑰丽的仙境到来,让人惊叹自然界的神力,语速应放慢些,尽可能夸张些,以表现诗人的无限惊喜之情。然而,当美梦化为泡影,当理想回归现实,作者是怅然若失,长叹不已!最后四句应放慢语速,融入深情以表现梦醒时分的怅惘之情。学生按以上指导,再读、品第二段。

重点鉴赏仙境

要求:学生依据诗歌,通过合理想象,用现代散文的语言再现诗中意境。

参考例文:闪电划过天际,惊雷震响长空。山峦崩塌,大地动摇。仙境的石门轰然一声从中间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云中的神仙们披着彩霞作为美丽的衣裳,架着长风当作自己的宝马,纷纷赶来,参加盛大的宴会。你看,那弹琴的是温柔的老虎,那架车的是妩媚的鸾鸟。仙人们济济一堂,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赏读部分学生佳作。

3、品味第三段

当美梦顷刻间化为尘烟,所有的希望都已成为泡影,诗人是感慨万千。人间之士长思神仙之世,或许这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与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时行乐!那青崖间的白鹿是我最忠实的伴侣,何不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大川!此生宁愿与山水为伴,清白一生,快乐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浊的权贵!

4、整体把握全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游”为核心,从自然环境起始,到社会环境结束;以写景始,以抒情终。

第一部分用起兴、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之高大,隐含向往之情,以为梦游的缘起。

第二部分开头两句和结尾的四句是由现实到梦幻,又由梦幻回到现实的连接点。中间集中渲染梦游,又可分为两部分,浅层次写山景,诗人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方位、感觉等方面有声有色地描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和奇特;深层次是写仙境,“列缺霹雳”起,景色为之一变,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天上宫阙,云中诸神即刻现身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部分写梦幻破灭后的心情,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得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留别”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

李白是一个集儒、道、侠于一身的诗人,儒家的积极用世,道家的消极避世、不事权贵的思想,游侠的反抗恶势力与豪迈飘逸的精神,在这首诗中均有体现。

1依据诗歌的思路,引导背诵,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特色。

(第二段为重点)

2、总结诗歌的艺术风格。

(1)想像、夸张手法的运用

(2)神话传说的运用

(3)词语的大胆运用

这一环节,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以上三点,然后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实例,或者从以前所学的诗歌中寻找例子。这样可以避免纯粹理论的解说,理论联系实例,学生更容易理解、领会。

李白的诗歌是我国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诗是盛唐气象的折射,是个性光辉的闪光,是横溢才华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声。希望大家课下选读李白的其他诗作,用心感受这课伟大心灵的跳动!

课后练习四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等奖稿篇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翻译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天宝四载(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