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江泽民文选体会三(模板12篇)

时间:2023-12-26 11:01:42 作者:BW笔侠

学习是一种乐趣,可以让我们享受到知识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学生学习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总结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胡锦涛文选》(以下简称《文选》)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是《文选》浓墨重彩的内容。在党的十六大后的10年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的重要时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重要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历史接力的重要一棒。认真学习《文选》,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后10年历史的深入研究,而且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坚定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动摇。

学习《文选》,我们深切感到,胡锦涛同志始终是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政治担当,从事关党和国家全局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把握改革开放的,对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目的性质、方向道路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述。

胡锦涛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事关改革开放的方向问题上,胡锦涛同志态度始终十分鲜明,立场始终十分坚定。他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图谋,面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影响,胡锦涛同志旗帜鲜明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他要求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胡锦涛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是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历史性宣示,体现了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方向性问题上的强大政治定力,表达了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二、探索形成指导改革开放的科学理论。

胡锦涛同志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文选》全面展示了科学发展观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开放的内在联系。

科学发展观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同时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正是通过对这些矛盾问题和阶段性特征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中提出来的。比如,在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过程中,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他首次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正是在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在探索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

科学发展观又指导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决策和部署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构建和谐社会,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色和亮点。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锐利思想武器,必须贯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

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探索科学发展的过程。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体制创新。只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深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推动力量。

三、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我们党既是一个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的党,又是一个在探索中善于总结经验的党。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党的十六大后的10年里,党对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呈现了丰富性、全面性展开的生动局面。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总结我们党在理论建设上“三个结合”的经验;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总结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三个必须”的经验;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总结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用的经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总结新中国建设的经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大会上总结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都包含着对改革开放总结的丰富内容。

在已经取得多方面经验认识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阐明了“十个结合”,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深刻阐述和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新的实践在不断推进,新的经验也在不断积累,新的认识也就不断深化。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些基本要求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真实记录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和辉煌成就。

《文选》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六大后的10年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精心筹划改革开放全局、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进程。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针对改革发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思想;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新突破的思想;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的思想;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等。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举措,从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到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到批准设立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社会,推动各方面改革全方位展开。

在这些重要思想和决策部署推动下,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价格改革逐步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加强。

这10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动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跃升到第2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这10年取得的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崇高使命,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吹响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继续,是党的伟大事业历史进程的继续,是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进程的继续,是党的十六大后10年历史进程的继续。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一定能够续写出新的更加美好的篇章。

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20日上午,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锦涛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在鹰潭新华书店发行。市委、宣传部长贺喜灿出席发行会。

胡锦涛同志是党的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胡锦涛文选》收入了胡锦涛同志在1988年6月至11月这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独创性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示等242篇,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鹰潭新华书店内《胡锦涛文选》发行专柜。

《胡锦涛文选》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六大后的里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最好教材。

《胡锦涛文选》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大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胡锦涛文选》充分反映了胡锦涛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政治智慧、领导才能,充分体现了胡锦涛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巨大理论勇气,充分展现了胡锦涛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怀。我们要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学习他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实践品格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提出,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两者相辅相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对中国发展全局具有的重要战略作用。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一再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

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不同国家迈向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相应地民主发展所形成的制度成果也是不同的。这种差异的产生,一方面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现实状况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与民主本身所承载的价值目标和现实任务不同有关。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江泽民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旗帜的关键,不仅在于要高举社会主义民主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而且要始终坚持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他指出,“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完善因而也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政治制度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越性。”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呢?江泽民同志的回答是: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这三个“必须”,从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三个方面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然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决定了这个基本框架必须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逐步丰富和完善。这就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序的变革和有效的治理是保障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这就需要稳定的政治体制和有序的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权建设,事关全局。科学把握政治体制改革,既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大局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此,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要求有三个方面:其一,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的.,强调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其二,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这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其三,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总进程,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既把握住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方向,也把握住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格局和总进程。实践证明,正是基于这种科学的把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使我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民主的发展不仅面临着具体目标和道路的选择问题,而且面临着如何将民主建设的实际成果巩固下来,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权威、有效地运转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发展战略,解决了前一个问题。针对后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主建设要与法制建设相统一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明确了这一发展战略。他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由此我国开始了与民主建设相统一的法制建设进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民主法制建设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提升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历史继承性,而且看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实施依法治国,就是要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而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这必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两大推动力量:一是法制建设的力量,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作用,宪法权威的巩固、国家基本制度的稳定以及新的法律资源的积累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支撑作用。二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力量。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必然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进行广泛的政治参与,而这种政治参与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所需要的。为此,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要贯彻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必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既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基础是一个具有相当活力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相互促进作用,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获得持续发展的现实推动力量。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必将反过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跃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明确的战略目标需要清晰而系统的发展道路与之相呼应,从而保障目标的实现。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种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就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此,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根本。

第三,深化制度建设,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制度建设的基础是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在这种制度建设中,探索、借鉴与创新获得了有机统一,从而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仔细研读《江泽民文选》,思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开辟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是一条科学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道路。其目标选择,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要求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路径选择,符合中国的国情与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中国是一个大国,稳定而有效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是保持我国在持续发展中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论述,为我们把握这个关键点,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究竟如何执政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在不断探索、实践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准确把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思想,对于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产生于生活、时代的需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思想,同任何其他科学思想体系一样,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来看,世界形势跌宕起伏、风云变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苏东剧变,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在执政数十年后,多米诺骨牌般地纷纷丧失执政地位。由此开始,冷战格局结束,世界开始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力图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民族都回避不了。从国内来看,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程波澜壮阔。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和发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分配不公等新的社会问题也开始凸显,特别是人均gdp迈过1000美元的门槛以后,更是面临着人们常说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双重考验。

在纷繁复杂、急遽变化的国际国内背景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引发了我们党对于执政问题的深入思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态度十分明确:第一,必须坚持和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是人民的需要,是时代的选择。在现阶段的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其他任何别的政治力量能够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第二,必须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但是,“必须”并不等于“能够”,在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党究竟如何才能巩固执政地位,如何才能始终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正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着力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总结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经验,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思想、新论断。

对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党的历史方位作出了科学概括。他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36d537页)这个概括中的第一个“成为”,体现的是我们党对执政党角色的清醒认知;第二个“成为”,体现的是我们党对执政环境的清醒认知。这一科学概括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准确地揭示了新时期我们党的基本特点,为解决如何执政的问题铺平了道路。

对如何执政问题得出了明确结论。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总结党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我们党才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指出了新时期我们党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康庄大道。

对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给出了清晰回答。如何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围绕这个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执政基本理念层面提出了根本要求,提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就是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决定着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范畴,中国共产党能否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归根结底要靠党的先进性。执政为民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崭新概括,是共产党人执政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为什么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坚持执政为民。

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紧紧围绕这两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首先,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在这个问题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关于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思想,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思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想,关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想,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思想,关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思想,关于正确应对和驾驭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等等。这些重大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其次,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思想,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关于坚持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思想,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想,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大力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的思想,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思想,关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关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思想,关于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思想,等等。这些重大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为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途径。

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弊病就是集中过多、信息不灵、活力不强,而市场对经济信号的反应却是灵敏迅速的,并且能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杠杆,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正因为如此,我国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就没有短处、计划就没有长处了呢?不是的。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市场也有其自身的明显弱点和局限性。例如,市场不可能自动地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稳定和平衡;市场难以对相当一部分公共设施和消费进行调节;在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环节,市场调节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社会目标;在一些垄断性行业和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市场调节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计划调节的优势,来弥补和抑制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和消极作用,把宏观经济的平衡搞好,以保证整个经济全面发展。”他还提出,“在那些市场调节力所不及的若干环节中,也必须利用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同时,还必须利用计划手段来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收入再分配的调节,防止两极分化。”(《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01页)。

在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时,江泽民同志就正确处理加强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问题进一步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要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如此便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这种弱点和不足必须靠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加以弥补和克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59页)在1992年6月9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他还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主要特征之一。这说明,我们把计划经济体制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等于说市场就是万能的,也不是说计划就一无是处。相反,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反应灵敏的优点的同时,通过包括一定的计划调节在内的宏观调控来抑制和弥补市场调节的`消极作用与局限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调控不完全是一回事。

江泽民同志指出: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都已不存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了,都是由政府程度不同地调控经济的发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90d91页)“到了二次大战后,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加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实施各种形式的宏观经济计划。”因此,“不能把有计划只看成是社会主义独具的特征”(同上,第3页)。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改革过去那种计划经济模式,但不是不要计划,就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也都很重视计划的作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有必要和可能正确运用必要的计划手段。”“社会主义制度下和资本主义制度下运用计划手段的范围和形式是会有些区别的,如同运用市场手段的范围和形式也是会有些区别的一样。”“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不受政府调控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而且也更有条件搞好宏观调控。”(同上,第31、3、159页)这就告诉我们,尽管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调节、有宏观调控,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计划调节、宏观调控,无论在目的、范围、形式上还是在实施的有效性上,都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江泽民同志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27页)“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西方市场经济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一般规律的东西,毫无疑义,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这是共同点;但西方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搞的,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的,这是不同点。”(《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03页)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需要把“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把“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当成自己的重要目标。(《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41、227页)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因而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有可能和条件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追求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也要兼顾公平原则,更要对贫困地区采取有效的扶持政策。”(《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66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应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7页)。

其次,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与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与建国之初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资源相对贫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gdp仍排在世界的第100位以后。因此,从总体上讲,我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并将长期是发展中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和它们既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也没有并驾齐驱。这些都决定了宏观调控对于我们比对于它们更加重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相对落后、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特别是我们没有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我们的国情和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搞好国家宏观调控。”(《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18页)“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7页)。

再次,经济体制转轨也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西方发达国家更需要宏观调控,而且调控的范围、形式也不尽相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经济体制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原有体制的一些弊端没有消除,新体制尚未形成,市场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必然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要从总体上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18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应注意总结和汲取计划经济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但我们也应注意认真总结和汲取计划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在1992年6月9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在解释为什么会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三种提法中,选择后者作为新经济体制的提法时说过:“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从一开始就是有计划的,这在人们的脑子里和认识上一直是清楚的,不会因为提法中不出现‘有计划’三个字,就发生是不是取消了计划性的疑问。”(《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02页)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他又指出:“原有经济体制有它的历史由来,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同上,第212页)过了两年,他进一步指出:“对计划经济体制曾经起过的历史作用,我们是充分肯定的。从历史进程看,苏联能够对付并最终打败德国法西斯,同他们通过计划经济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分不开的。这就是说,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初期那种历史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还是有其必要的。我们建国初期的历史也说明了计划经济曾经起过重要作用……我们既不能抱着过去的计划体制不放,看不到它的弊病和改革的必要性,也不能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而应在总结我们搞计划经济的经验教训和借鉴西方国家搞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开拓一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使这种新的经济体制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03d204页)这些论断告诉我们,计划经济与经济计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但没有取消经济的计划性。计划经济时期积累的搞经济计划的一些有益经验,完全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继承、所借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应当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但也离不开对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的运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他又指出:“在当前新旧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协调甚至混乱现象,必须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那种以为搞市场经济就可以离开国家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放任自流、自行其是、随心所欲,完全是一种误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31、90页)他还说:“宏观调控应当以间接手段为主,更多地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办法。但在目前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一时还难以完全做到。必须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相机综合地运用各种手段,其中包括采用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利于不失时机地解决矛盾和问题。”他强调:“必须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大量秩序混乱的问题是由于行政行为导致的。同时,目前的管理体制也需要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经济手段正确、有效地实施。”“越是改革开放,越是搞活经济,就越要加强纪律性和法制观念,越要防止和克服那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纪律松弛的现象。”(同上,第200、119、46页)可见,在当前情况下,运用计划手段、行政手段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仍然是很重要的。

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论述,是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怎样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我们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两方面共同努力,保证我国经济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学习江文选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受到世人的注目。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辛探索与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发展观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创新。《江泽民文选》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思想,既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深化,也为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我国是一个具有明显二元结构特征,且又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事务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同时肩负着实现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参与全球化、促进信息化等重大历史任务,面临着消除二元结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平衡内外经济关系等诸多复杂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明确提出“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发展”,强调发展是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与此同时,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转变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着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动向,例如,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等,从中寻找有利于我们的发展机遇,并及时掌握和汲取最新的发展理念。同时,注重不断汲取国外发展的教训。在放眼世界、洞察趋势、学习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思想认识,转变传统观念,确立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基调,并形成了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速度与效益有机结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

新的发展理念,必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更加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发展思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道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经济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缓慢。因此,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适时创新发展模式。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措施。例如,结合实现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和推进信息化的必然选择,创造性地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从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并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例如,经济内外平衡的挑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解决流动性过剩与金融改革深化,统一市场制度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协调,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生产链中的地位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也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更加深入把握中国的国情,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学习贪污腐败案例心得体会范文选集

案例中列举的这些领导干部,本来是懂业务,会管理的精英,本应用党和组织赋予的权力,在领导岗位上为企业尽力,为职工造福。可他们由于一时的私欲,违反了廉洁、财经及工作纪律,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让人无不为之惋惜。思考这些典型案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微腐败”的特点分析

“微腐败”乍听起来,似与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微腐败”是一种公权乱用的行为,其典型特点表现在行为小、普遍性上。一是小。指乱用公权的行为很小,如接受一点土特产、一瓶酒、一盒香烟等,小到人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二是多。这种乱用公权行为比较普遍,如接受服务单位私人宴请,在为其办事时打“擦边球”,或在帮人办事时接受非贵重物品,群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殊不知,这已经是微腐败的苗头,在它背后隐藏的就是直接腐败的跟进,是欲壑难填的开端,是腐蚀堕落的温床,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正是从这些微小的事情开始,有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渐渐迷失了自我,聚沙成堆,久而久之,走向了犯罪的深渊,悔之莫及。

二、远离“微腐败”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诸如案例中通报的田陈工农办原主任王延河非法收受财物、七五煤矿运搬区长违规分配内部资金之类,一个个当事人的腐败变质,是有内因也有外因,即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出了问题。让我们认识到,理论上的糊涂就会导致政治上的动摇,政治上的动摇必然失去正确的航标,失去健康向上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必然栽跟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终身任务,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坚定、方向不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化水平,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组织的培养,才能善始善终,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以案为镜,严格自律,让“微腐败”无可乘之机。案例中提到的六例,都曾为矿井做出过贡献,但随着他们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就把廉洁自律的要求、接受党的监督的要求置于脑后,丧失原则、不依纪依法办事,逐渐开始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一个人面对各种诱惑,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经得起考验,案例中的“微腐败”问题再次印证:身为党员干部,不论自己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有多大,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拒腐防变的能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在其职负其责,工作办事讲原则、讲党性,让“微腐败”温床彻底坍塌。

(三)践行党的宗旨,正确对待名、权、位,接受组织的考验。党员干部只有严于律己,在勤政廉政上作表率,才能把一个单位的风气正起来,如果凌驾于组织和职工群众之上,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最终会在权力、金钱面前翻船。我们要以案为镜、以案说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对党忠诚、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经得起权力、金钱诱惑,带头执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真正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对“微腐败”问题的思考

这些鲜活的案例都在警示我们,在领导干部的选用上,不仅要注重其专业才华,还要考察其人格品行。“有德无才办不好事,有才无德可能办坏事”,光有专业才华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辨别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自觉守住廉洁底线,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至忧心,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职一责,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破“微腐败”之温床,为公司转型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论文选题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左右)。

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论文选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一个好的选题能够提高研究的质量,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而话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进展、质量和最终成果。在我进行论文选题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选题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250字左右)。

在进行论文选题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专业素养和研究兴趣,因此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进行深入探究。而对于我而言,我选择了我的专业领域进行研究。我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为我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还能够提高自己对论文选题的热情和动力,使得研究过程更加有意义和愉快。

第三段:进行文献综述和调研(250字左右)。

在选题过程中,进行文献综述和调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可以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进展,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并选取研究的方向。在我的选题学习中,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文献查阅和阅读。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翻阅,我了解到该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热点,并从中找到了自己感兴趣和适合深入研究的话题。通过文献综述和调研,我获得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思路,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段: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250字左右)。

在确定论文选题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研究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在我的选题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不同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了适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学习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这些方法在我的选题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我能够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五段:总结心得和展望(300字左右)。

通过这次论文选题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选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好的选题是一个好的开端,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进行文献综述和调研、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等。这些经验将在我未来的学术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和研究水平,为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结尾(100字左右)。

论文选题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了选题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进行文献综述和调研、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等都是选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公安民警教育整顿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选集

经过学习此次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我个人对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开展这次的教育整顿活动是十分及时,十分有教育警示意义的。针对当前工作的实际情景,结合实际对照。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开展自查、自纠,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并以此为鉴做到令行禁止、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下头谈谈活动开展以来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这次建设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努力杜绝公安机关对群众“冷、硬、横”的现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说”的四难现象;杜绝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甚至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强调执法为民,服务于民,使广大民警进一步增强民警的全局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本事和水平努力,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取改善工作作风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自我不仅仅要学法律、公安业务知识,更要努力提高自我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我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职责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去对待每一项工作。这次教育整顿活动,对引导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民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迅速提高民警的整体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强化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有效纠正部分民警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都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三、规范生活纪律,重塑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每个公安民警都要认识到,自我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某取私利。要自觉抵制和克服拜金主义、亨乐主义、极端主义的腐蚀影响,自觉地做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要把我们的团体建设成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队伍,就必须做好对公安机关中每一位成员的约束和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不仅仅在于八小时之内的纪律要求,更要延伸到大家的生活之中。我们必须要将有关内务管理条例、规定落到实处,做到不出入营业性酒吧、歌舞厅,坚决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活动作斗争。做到严格、公正、礼貌执法,仅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经过这次的学习,使自我认识到加强队伍管理,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公安业务知识,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立足于本职工作、立足于基层,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进取展现人民警察优秀的职业道德风范,真正做到永怀爱民之心,常办利民之事,恪守为民之责。

公安民警教育整顿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选集

县委、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是我县的作风建设上的一个创举。通过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使我县干部队伍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必将有力地促进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作用的充分发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现阶段,要完成好党所肩负的执政任务、历史责任,广大干部就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是加强我县干部队伍建设、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迫切需要。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与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与“三个代表”的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迫切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使广大干部始终保持先进性,确保党的肌体不受腐蚀,党的战斗力不受削弱,党的形象不受损害,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听了“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动员报告、县委中心组学习会议精神和县委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部作风整顿教育”学习活动,我认识到要想当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就必须以胡锦涛提出的“六个坚持”为标准,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五带头”,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进取意识,大力发扬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确保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饱满的工作激情,把心思凝聚到教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贯彻落实上,迎难而上,迎造出一门心思干事业。同时我要引导我校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牢记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展才智,释放出自己的最大能量,以追求一流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用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业绩。

二、强化干部意识。强化干部意识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能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强化党员意识必须加强组织纪律性,每一位干部都应该明白,组织上入党只是一生一次,但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的,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只有思想上保持了先进性,才能在行动上体现先进性。

三、发挥干部作用。一是要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不能仅仅是“过得去”,而必须是“过得硬”,随时随地能成为群众的榜样,敢于说出“向我看齐”的口号,切实把干部作风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二要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每一位干部都要经常重温入党誓词,想一想向党承诺过什么、向党保证了什么,时常反思和检查自己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是否能够高风亮节;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是否能够挺身而出;在生死危难关头,是否能够豁得出去。

四、树立干部形象。一要树立为民形象,多做加快发展的事。只有加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才是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同时,树立为民形象还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亲民、爱民,弄清楚群众到底想什么、盼什么、争什么,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一件一件去落实。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搞浮夸虚报的假政绩,不搞徒有虚名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领域和项目上来,用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来。二要树立务实形象。广大党员要按照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勇于治“虚”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切实做到讲实话、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去。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先做到,形成党员干给群众看,领导干给职工看,一级带着一级抓的良好局面。三要树立清廉形象。这不仅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普通党员的基本要求。普通党员,要坚持“两个务必”,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还必须正确行使权力。每一名党员都必须明白,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决不能把权力当作向组织伸手的资本,更不能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只能把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五、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所决定的。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靠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工作去影响群众,带动群众的,从而形成千百人的实践活动。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永恒的。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模范地履行一个干部的职责。领导干部讲政治,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上。无论自己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党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

七、要做到坚持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一个优秀的干部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认真、系统地学习,特别是学习政治理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共产党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才能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业务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

学习贪污腐败案例心得体会范文选集

最近,中共中央纪委根据举报和巡视工作中发现的线索,对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违犯党纪问题进行了核查。经查,杜世成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犯党的纪律,经中纪委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对杜世成的问题立案检察,免去其山东省委副书记、、委员和山东省青岛市委书记职务。杜世成涉嫌以权谋私、违规滥批土地、受贿和权色交易。他主政青岛近五年,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首名被免职的省级官员,这在当地及省内乃至全国引起相当大的反响。此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把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凸现出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国之大敌,党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政风的好坏,事关人心向背。胡锦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要求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教育。我们党员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

一、处于事业中心、权力中心、矛盾中心的领导干部,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键。

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从我做起,要廉洁自律,做好表率。

杜世成违犯党纪比较集中的问题是“批地过程中的腐败”和“市政建设暗箱操作”。从而致使青岛市房地产价格不正常飞涨,由2001年的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一跃至10000左右,从而民怨沸腾。可见,要把事业、权力、矛盾“三个中心”统一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维护好,实现好。不然,因为这样的负面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我国反腐败的实践以及前苏联的解体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充分认识到:若不反腐败,党要亡,国要亡,社会主义也要亡。

二、要强化对领导干部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领导干部虽然处于中心地位,但绝对权力会导致绝对腐败,所以权力必须受到监督。要解决这一问题,归根结底应当依靠制度的建设。应当建立一个设计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对施政行为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权力施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杜世成是土生土长的山东官员,其仕途沿“龙口烟台济南青岛”四地展开,从未离开过山东省政坛。在其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形象工程做得很多,实质问题暴露得很少。由于杜世成由““””时期的“造反派”起家,在行政工作方面不注意民主公正,以“专制”著称,这就更谈不到对其自身权利的制约,所以才造成今天的恶果。

要遏制腐败、切除毒瘤,只有靠“铁手出绝招”。该查处的要坚决查处,决不能手软,才能彻底斩断以权谋私及腐败的源头。只有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党风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而舆论监督环境的形成,要靠坚持不懈地常抓党风廉政教育。

三、要加快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化进程

党风廉政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三月来了七月走”。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使之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一套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机制相适应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教育在预防腐败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对我院来说,应当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业务特点制定轮训计划,即对各级干部进行定期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根据所处单位、具体岗位、业务工作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重点抓好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部门的干部职工、行政执纪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基层负责人的廉政教育。

种宣传手段讴歌正气、鞭挞丑恶;可以通过组织听报告,观看腐败案件调查纪实影像资料的方式,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广大党员把这种教育形式看成“小题大做”的错误思想,因为思想上的不统一会造成行动上的迟缓以及更加严重的后果。比如,杜世成在其万分悔恨的忏悔书中说到:近几年没能很好地保持晚节,在一片赞扬和奉承中变得飘飘然;满足于整天忙忙碌碌,自我感觉良好,不知不觉地放松了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再过几年就退休”的错误想法;“不思进取,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思想在自己身上滋长起来,谦虚谨慎、克己自律少了,想房子、孩子和个人的事多了,导致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罪行,滑到腐败的泥坑中。

四、最后,我们党员同志,尤其是党员干部同志应当认真总结分析杜世成案件的深刻教训,这对于我们正确判断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探索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思路与对策,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积极接受和参与党风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严格要求自己;要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而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院发展。

论文选题学习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术研究的繁荣,学术论文选题成为研究生阶段的一项必修课程。作为影响整个研究过程以及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选题的得当与否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在参与选题学习过程中,我经历了犹豫、野心、实际考虑和理性选择等阶段,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论文选题学习的初期,我曾产生了许多犹豫和困惑。我希望选择一个既符合我的兴趣和专业背景,又有一定的创新和研究价值的课题。然而,在各种学术期刊和论文库中,大量的研究已经覆盖了各个领域,并且有许多优秀的研究者已经对某些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面对如此庞杂和丰富的资料,我感到很困惑: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选题才能有突破性发现或者贡献呢?这种犹豫和困惑使我反复思考,也逐渐让我认识到选题要注重创新和实际问题的结合。

其次,在犹豫和困惑后,我的野心开始膨胀。我开始向着那些看似困难但具有学术影响力的选题靠拢。这些选题通常需要大量的理论准备和实证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由于我对研究的激情和求知欲的驱使,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过于大胆的野心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过多的压力和困扰。在野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我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挫折。然而,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和互动,我开始了解到在选题中要注意适度和可行性的原则。

随着野心的收敛,实际的考虑逐渐成为我选题的重要依据。在选题的实践中,我开始调查和了解各个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同时,我也与一些领域内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实际的考虑过程让我认识到,在选题中需要关注实际问题和自己的研究实力,要选择合适的选题,而不是追逐一时的兴奋和激动。

最后,理性选择成为我在选题学习中最重要的心得体会。在选题的过程中,理性选择是保证自己选题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学会了倾听导师和同学的建议,注意吸取各种信息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做出决策。在理性选择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选题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考验自己判断和决策能力的时刻。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和理性抉择,才能选择一个既合适又有潜力的选题,实现更大的学术成就。

综上所述,在论文选题学习中,我经历了犹豫、野心、实际考虑和理性选择等阶段,并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犹豫和困惑帮助我认识到选题要注重创新和实际问题的结合;野心让我意识到选题需要适度和可行性;实际的考虑让我认识到选题要关注实际问题和研究实力;理性选择让我在选题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通过选题学习,我逐渐认识到选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这些心得体会将成为我必不可少的宝贵财富。

相关范文推荐
  • 12-26 骨科培训计划表(汇总21篇)
    培训计划应该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包括内部专家和外部培训机构等。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培训计划样本,供大家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参考和借鉴。职前培训由企业总部统一安排,责任部
  • 12-26 表彰文艺晚会主持词(模板22篇)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有幸成为今天的主持人,真是一种荣幸。为了更好地组织今天的活动,我们安排了一些互动环节,请大家积极参与。合:大家晚上好!c(维语):c:
  • 12-26 体育教师期末个人总结(汇总13篇)
    总结可以帮助个人整理和梳理自己的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个人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这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
  • 12-26 孔乙己教案和反思(通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计划范文4: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孔乙己》是鲁迅的名
  • 12-26 实用试用期工作总结(汇总20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上一个月的工作表现进行详细总结和分析的一种书面导向。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和启发。转眼间,我进xx公司近x月了,在
  • 12-26 展览公司社会实践实习报告大全(18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8.在写社会实践报告时,参考一些范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和
  • 12-26 铁路民警述职报告(模板18篇)
    述职报告的撰写需要准确描述工作情况和具体的成果,要避免夸大其词或虚假夸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带来一些启发。
  • 12-26 设计色彩教案设计意图(模板20篇)
    教案模板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案模板,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物体的高矮,懂得
  • 12-26 创业服务合作协议(优秀18篇)
    服务月的开展不仅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面是一些志愿者的心得体会,通过他们的经历,可以更好地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 12-26 工厂打工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9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的感悟和思考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重要文书,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和提升个人发展能力。下面是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社会实践报告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