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大全8篇)

时间:2023-09-28 14:04:34 作者:碧墨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本节课教学的是小学语文长春办第十册第一板块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版块由《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茶酒联趣》三篇短文组成,其内容是围绕“汉语言的独特形式——对联”这一主题展开的。旨在向我们展示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及其语言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与热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运用,让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

本文节选自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对子歌”这种语言表达形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对子歌”是汉语言中的瑰宝,应该认真地去了解和学习,并借助课后的练习题延伸拓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今,我们学习对子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而且对学生的习作也大有益处。

同学们对对子并不陌生,通过过年贴对联及其它活动,对对联已有了大概的印象,但还缺乏进一步的了解,若能巧妙设计,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定能使大家掌握对子歌的特点,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知识与技能:

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搜集相关的对子歌,能在教师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在完成识字任务和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对子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对子歌有哪些特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将学过的古诗当中符合“对偶特点的诗句找出来,并能说一说那些词句是相对的,达到“学以致用”。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同学们,对联大家都见过吧?(见过)在哪见过呢?(在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的门上都要贴)那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呢?(自由发言)

大家说的都很好,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音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子对.三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请生欣赏对联。

【设计意图】

从现实生活入手,给学生一种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入情入境。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设计意图】

是学生了解“蓑”字的来历,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有助于汉字的记忆。

指导书写:“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同时放手让学生去写,给学生充分锻炼空间,相信学生,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

3.指导朗读。

4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共同交流.探讨。

6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7.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那些相对的词语。

8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

9.试着背诵。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小组背诵。

(4)个人背诵。

10.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对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充分的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同时交流质疑解疑,便于学生理解。

四.思考与交流

1.请你从课文中选择一句,试着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对子歌有哪些特点。

2.在你学过的古诗词当中,那些诗句或词句符合“对偶”这一特点?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对子的魅力,激发写作欲望,让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

五.拓展与运用

1.读一读,看看这幅对联有几种读法,并体会这种读法的不同意境。

水水山山楚楚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2.写一写。

溪对谷水对()峻岭对()

【设计意图

验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学会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像,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热情讴歌书的神奇、美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段。

4、体会作者对书的讴歌,培养学生对书的热爱。

教学重点:

想像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书的神奇。

教学难点:

发挥想像仿写诗歌。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书是多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神奇的书》这首诗歌吧?

2、扣题质疑:书神奇在哪?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里寻找吧!

1、自读诗歌,读准了字音,了解大意。并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诗歌,师巡视。

3、指名朗读。

4、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节,说说你的理解。

(2)说说这节诗写什么?

(3)为什么这样说书能带我们到浩瀚的'天地呢?

2、自由读第二节,说说你的理解。

(1)理解词语。

(2)说说这节诗写什么?

(3)想想书为什么能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

4、同桌互读第四节,说说这节诗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的含义。

1、让我们带着对书的喜爱之情再一次走进书的世界,去领略书的神奇。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讨论,围绕“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学习,既突出了重点,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读文——谈理解——再读文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你读过哪些书?书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看来大家都对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现在请大家拿取手中神奇的笔,仿照诗歌的前两节,抒发你对书的感情。(学生进行仿写)

(设计意图:让阅读与写作美丽地携手,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有机地进行了习作能力的训练。)

3、交流点评。

小结:读书使我们变得豁达,变得高尚,让我们思想逐渐深刻,目光更加深远;让我们继续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在书的陪伴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4、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1、抄写文中的好词,背诵诗歌。

2、收集一些与读书相关的名言、谚语。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查找有关资料。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

1、抓重点词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读莲叶青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这一课的学习,我仍然是从课题切入的:“意外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哪些事情让‘我’感到意外?”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学习。在备课时,感觉这个切入的问题有点难度,可能最后“我”收到高尔基的礼物这个“意外”是学生能找到的,但是前面与高尔基相遇,及高尔基安慰“我”则不是那么明显地体现“意外”,但是学生都找得非常好。接下来的课就非常顺利了,在这几次“意外”中,高乐基关爱青少年、平易近人、谦虚等品质就在孩子们的品读中突显出来,顺理而成章。

难点在最后回归全文时。梳理全文,我提出一个课后的习题“‘我’读《童年》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的乐趣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果然,有些孩子愣住了,甚至开始在下面议论纷纷。后来有几个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从他们连比划带解释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的理解是正确的,他们都能大概地知道在作者的文字间陶醉或是因作者的文字而伤心也是一种感情的体验,也是一种乐趣,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个意思,他们的表达不完整或是不准确,让人要稍带猜测,才能听懂意思。规范地说话,准确地表达,这样的训练一刻也不能放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知识与能力: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了解黄河近20xx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4、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5、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1、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动脑思考,大胆地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搜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读书时遇到的,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课文中说,童年是在一串串问号中长大的,我们也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吧!

师:我们可以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读书时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你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要求: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问题说清楚,说完整,声音要洪亮。

1、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解答问题。

2、向全班学生提出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3、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即使纠正语病和错误读音。

让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找资料。

2、去图书馆。

3、问老师。

4、问家长。

5、上网查找。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