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总结(优秀5篇)

时间:2023-10-14 03:24:30 作者:QJ墨客 最新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总结(优秀5篇)

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这里有一些知识点总结的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总结篇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楚辞·离骚》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

及时当勉强,岁月不侍人。

陶渊明《杂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总结篇二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长歌当()哭桀()骜()立仆()殒()身不恤()菲()薄黯()然浸渍()喋()血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生杀予夺直接了当贻笑大方隐约其辞b自惭形秽莫可名状名列前矛轻手蹑脚

c深沟陷壑影影绰绰满目疮痍暴戾恣睢d花团锦簇好高骛远谬种流传贫瘠不堪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b)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的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受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都熟悉了。

c每当夜暮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5、根据课文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敢于()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第8课《小狗包弟》小狗包弟

一、字词

作揖狗吠叱骂煎熬租赁篱笆揪回来

二、成语

绿草如茵:茵,草垫子。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字词

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总结篇三

首先,我先表明我是今年的高中毕业生,高考语文拿了133分,是本省前十名,平日里语文也几乎是100分以上,对于语文的学习方法,我有以下见解,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第一,要想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就必须保证自己在选择题基础题不丢分,也就是要确保自己对字音字形非常敏感,这是一种长期的积累,你可通过经常翻阅词典浏览(注:最好是词典,因为词典里有很多高考2题里出现的成语),这样既能省时间(不去花太大功夫刻意记),而且对自己的词汇量等也有帮助,同时,你必须懂得通过各种手段大可不必刻意去找一些高考应试的资料,毕竟记得多不如记得巧!

如果你的基础比较薄弱,那么也不去看那些名著,要知道,高考对于名著几乎不设考点,多读书固然是好的,这是文学素养的积累,但这要在充裕的时间内才有效率,建议在高一高二时多看课外书,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和增强语感,而高三就要多写一些历年的高考卷,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定要会写一手美观的字!高考阅卷是很枯燥的,如果你能写一手漂亮的字,那么就会占很大优势,所以,如果你的字不是很工整,就要赶快去学学书法练练字,如果你的字已经足够工整,那么也可以再追求美观(建议是正楷),这一定会为你挣得不少分,相信我吧!

第三,要保证自己在默写那里绝对一分不丢!这就要你下足功夫,认真去背课文(但是我建议同学越早背越好,最好现在就去找前一年的必考文章背诵,而且要多温习,多抄写,确保不错字),要想语文拿高分,自己就要对自己严苛。

我暂时没那么多时间写那么多,其他的就要你自己慢慢领悟了,但你要记住,语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好,一定要注重积累,看的书多了,自然而然也就会用了!希望你能自己去领会语文的乐趣!

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总结篇四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

(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总结篇五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词类活用梳理。

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

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

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