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读书心得范文(18篇)

时间:2023-12-04 06:37:36 作者:XY字客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对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深度有很大帮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文心雕龙》读书笔记

全篇的行文布局和上一篇《明诗》颇为接近,从乐府的发源到作者所处时期的乐府诗进行了梳理,为乐府的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提供了不错的参考。

作者大部分仅对乐府诗的音乐形式进行剖析和论述,主要的论述对象是“乐体”,因为这是乐府诗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主要的特点。乐府诗的最高标准是歌辞与声律的相配,歌辞“雅正容典”,声律则要求“中和之响”,“和乐精妙,故表里而相资矣。”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集“形式美”与“内容雅”为一体,作者认为这样表里相称的乐府诗才是好的。

自从古乐逐渐衰微,雅正的音乐难以恢复,作者在时间轴上从前往后的不断梳理中发现了两大方面的原因:第一大原因是秦始皇焚书导致经典的流失,统一演奏乐器、音调等当面的记录也消亡,音乐声律需要重新不断地调整和摸索;第二大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淫俗的音乐容易传播,人们也喜欢这种不断变化的新鲜感,而雅正的音乐,则让人听了容易打瞌睡发呆。所以“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即便如此之难,作者仍然强调音乐的雅正作用和对此的不断追求,因为九德之歌才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这才是乐府诗这种文学形式应该具有的积极意义。

《文心雕龙》读书笔记

诠,意为诠释,进入汉代,“赋”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样式,枚、马、扬、王等名家杰作不断,因此第八篇专门对这一体进行了评述。

第一部分讲赋的起。在《诗经》里它是六义之一,铺陈采,绘事写志,但在其他书籍里,它又是与诗不同的另一种体,区别在于它不能像诗一样歌唱。作者认为赋起于《诗》,从楚辞中得到发展,最后通过荀况等大家的实践创作才壮大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的。说实话,本人在学习阶段也常觉得挺混乱的,有些学史上早期并没有把赋单独列成一体,另外还有骚体赋这一说,如果把楚辞和赋视为两种体,那似乎骚体赋归于哪一种都好像有道理。

第二部分梳理了秦汉时期的具体创作实践,这一时期赋体的作者增多,创作也很兴盛,题材扩大到宫室苑囿,饮宴狩猎,述行序志。体结构上也得到了完善,篇首常常有序,末尾有乱。另外还有所谓的小赋,主要写些“草区禽族,庶品杂类”。第三部分则进一步对汉魏各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对赋体的创作原则进行了阐释,“诗赋欲丽”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了。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丽词雅义,符采相生”。他强调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但同时仍放不掉风轨劝诫之旨。他提出赋体的理想标准是“写物图貌,蔚似雕画,风归丽则,辞剪美稗。”

赋体,我读得不太多,阅读感受非常浅薄。《诠赋》提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就具体的篇什说,觉得实践上可能还是有所偏离的吧,感觉打开一篇,大量的名词,几乎有炫耀博识的嫌疑了。马、扬是大家,扬扬散散一大篇,读完能记住得不太多,自傲之情是有的,不太足以动人。个人偏好小赋,纪行序志都很真切。老实说,赋体到了现代,阅读隔阂真的蛮大了,特别是博物类的,好多名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加上为了写得华美,用词都要求雅丽,读起难免“隔”,加之形式上的镣铐,创作和阅读都不太顺畅。个人觉得要读懂赋,可能有一个关键性的东西遗失在了我们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那就是音乐性。大部分的人读赋,最先做的,多数应该是耐着性子看成百个注释。我曾经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阅读体验,以舞配赋,表演者是两只南派改良的新式木偶(“bd”系统,即可动关节人形),配以闵南方言,以小鼓为节,赋的音乐性被最大的发挥出,汉宫的豪丽,宫中丽人的盛妆,真的能在那种氛围中被千年之后的读者感受到。

文心雕龙读书心得

诠,意为诠释,进入汉代,“赋”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样式,枚、马、扬、王等名家杰作不断,因此第八篇专门对这一体进行了评述。

第一部分讲赋的起。在《诗经》里它是六义之一,铺陈采,绘事写志,但在其他书籍里,它又是与诗不同的另一种体,区别在于它不能像诗一样歌唱。作者认为赋起于《诗》,从楚辞中得到发展,最后通过荀况等大家的实践创作才壮大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的。说实话,本人在学习阶段也常觉得挺混乱的,有些学史上早期并没有把赋单独列成一体,另外还有骚体赋这一说,如果把楚辞和赋视为两种体,那似乎骚体赋归于哪一种都好像有道理。

第二部分梳理了秦汉时期的具体创作实践,这一时期赋体的作者增多,创作也很兴盛,题材扩大到宫室苑囿,饮宴狩猎,述行序志。体结构上也得到了完善,篇首常常有序,末尾有乱。另外还有所谓的小赋,主要写些“草区禽族,庶品杂类”。第三部分则进一步对汉魏各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对赋体的创作原则进行了阐释,“诗赋欲丽”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了。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丽词雅义,符采相生”。他强调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但同时仍放不掉风轨劝诫之旨。他提出赋体的理想标准是“写物图貌,蔚似雕画,风归丽则,辞剪美稗。”

赋体,我读得不太多,阅读感受非常浅薄。《诠赋》提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就具体的篇什说,觉得实践上可能还是有所偏离的吧,感觉打开一篇,大量的名词,几乎有炫耀博识的嫌疑了。马、扬是大家,扬扬散散一大篇,读完能记住得不太多,自傲之情是有的,不太足以动人。个人偏好小赋,纪行序志都很真切。老实说,赋体到了现代,阅读隔阂真的蛮大了,特别是博物类的,好多名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加上为了写得华美,用词都要求雅丽,读起难免“隔”,加之形式上的镣铐,创作和阅读都不太顺畅。个人觉得要读懂赋,可能有一个关键性的东西遗失在了我们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那就是音乐性。大部分的`人读赋,最先做的,多数应该是耐着性子看成百个注释。我曾经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阅读体验,以舞配赋,表演者是两只南派改良的新式木偶(“bd”系统,即可动关节人形),配以闵南方言,以小鼓为节,赋的音乐性被最大的发挥出,汉宫的豪丽,宫中丽人的盛妆,真的能在那种氛围中被千年之后的读者感受到。

《文心雕龙》读书心得体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文学从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文学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文学在浔阳江头的琵琶琴弦上回荡;文学是屈原在涅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文心雕龙》把这种文学性的感观顷刻间注入我的脑海,刘勰的智慧洞彻了我的灵魂,让我在这一刻震颤并与之共鸣。

诚然,《文心雕龙》用将古典的才智和韵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赏心悦目;它有关写作的具体建议直到今天仍具有无可厚非的价值;它有关文学批评的精辟见解比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斌”和挚虞的“文章流别论”都更具深度和广度。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文心雕龙》的真正魅力所在是它向世人表达了一种文学观。这是我从未思考过的,但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刘勰却把它那么清晰地渗透在它的作品中。刘勰的文学观,视文学为人生之根本,而人生是宇宙法理之根本。他把人生观,世界观,文学观巧妙地结合,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去审视这三者的因果循环。这一观点为中国文化和生活注入了文学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文学和文学的活动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人文的诉求。刘勰通过对文学外因的追溯,把文学的重要性提高到宇宙法理的位置,再通过揭示文学的内因,把文学的创作提高到神圣的地位。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勾勒出一个以“道,圣,人”为核心的和谐之圆,同时又从“道,圣,人”流动地,动态地,自然地过度到“宇宙,想象,语言”。在这由外因到内涵的发展过程中,在这和谐之圆的中心,我品味到两个字――体会,文学的根本在于理性,感性,灵性的融合。这样一来遵循这种思路的开展,我一路走下去,在风光旖旎,芳草鲜美,惊奇迭现的精美文字景观中,感性地滋养自己文学的灵性,在文化的芳香和缤纷中,重新感受到一次高贵的文学“灌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柔情似水地掀开了文学神秘的面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发出历史性洪钟巨响。当我站在《文心雕龙》的高度重新去细细体会,品味文学,我发现了文学的.真实足以穿透时空,足以穿透心灵。

宇文所安在《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兆世之言》曾写:“模仿、表现、甚至表达这类概念永远不会改变文学的从属地位,也就是说文学总是晚于又仅次于“原作”(就表达而言,“原作”就是思想状态)。”刘勰的文学观摆脱了这种缺陷,因为刘勰把文学看作是宇宙呈现过程的必要阶段,用刘勰的话讲就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我是这样理解的:文学既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纽带,又是它们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它们相应的也是文学的根源。我们不必穿洋过海,但是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却可以身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当胸生成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还有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你可以在梅雨潭边陶醉于朱自清描述的绿色,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话;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为文学增添了一笔耀眼的亮色。

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理性的缺陷已经昭然若揭,进程愈快,文学精神的生活方式就愈快消失。忧世的哲人,重新在文学与美学的人生态度中,寻找新的道德的人生境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心雕龙》向我们重新阐述了这种生活,它用文字启迪文字,用文字震撼灵魂。

《文心雕龙》心得体会

《文心雕龙》是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学宗旨和启蒙之作。它令人受益匪浅,无论是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论探讨,还是对于文学鉴赏的方法论,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我深受启发,对于文学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分别描述我对《文心雕龙》的心得体会。

首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文学创作的要求给予了深刻的剖析。他提出了"章与节,不离其目"的要求,这意味着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所有的描写和叙述都要为主题服务。他还着重强调了"意者,文之鼓神也",文学创作要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才能打动人心。同时,他指出“章之丰,贵于文萸”,即章法的丰富多样性是文章更富有魅力的表现。通过这些要求,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创作的规律,更可以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

其次,刘勰对于文艺鉴赏的方法论给予了深入的探讨。他指出了文学鉴赏的三个层次,即“玩赏得理者,闪光之审知;玩赏者,目情之真切;玩赏不得要领者,陋让之俗好”。他认为,拥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审美才能的人,可以通过阅读和赏析,更好地品味文学作品;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他应该能够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而那些没有理解作者用心之处,只是追求流行的人,则是陋俗之徒。这种层次性的思维方式,让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更有目的、更有收获。

第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探讨了文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变化。他分析了由“文身至文心”这一转变过程,认为文学的发展一定要注重内在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换。他还提出了“故文在禅,状于形”。这意味着,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更要注重形式的运用,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通过这些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形态的多样性,深入探索各种形式表现下的内在意蕴。

第四,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还对于文学批评的角色和方法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对于文学作品应该审美欣赏和批评评论相结合,批评评论不仅能够帮助作者提升创作水平,更能够引导读者正确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他重视文学批评中的自由思考和独立判断,不同意养成一种盲目崇拜或者盲目批评的心态。他还提出了“形因批作,名以其之,并览世之文”,认为批评评论应该结合具体的作品情境,客观地进行分析。这些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正确进行文学批评和评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人生境界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追求“博取《雅》,穷邈《诗》”,既有雅致和宽广的视野,也有朴素和真诚的情感。他追求一种既有内在深度的文学,也有和谐的形式美。他还提出了“士不游于俗”,认为文人应该追求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通过文学艺术的追求,找寻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这些追求和心态,鼓励我们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独立思考的自由。

总之,《文心雕龙》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发的文学批评著作,通过阅读和理解其中的观点和思想,我们不仅能够深刻认识文学创作的规律和要求,更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这本书中丰富的理论和实例,让我们对于文学艺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希望我们能够在读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将理论转化为创造力,用心感受文学的魅力。

《文心雕龙》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文心雕龙》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诠,意为诠释,进入汉代,“赋”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样式,枚、马、扬、王等名家杰作不断,因此第八篇专门对这一体进行了评述。

第一部分讲赋的起。在《诗经》里它是六义之一,铺陈采,绘事写志,但在其他书籍里,它又是与诗不同的另一种体,区别在于它不能像诗一样歌唱。作者认为赋起于《诗》,从楚辞中得到发展,最后通过荀况等大家的实践创作才壮大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的。说实话,本人在学习阶段也常觉得挺混乱的,有些学史上早期并没有把赋单独列成一体,另外还有骚体赋这一说,如果把楚辞和赋视为两种体,那似乎骚体赋归于哪一种都好像有道理。

第二部分梳理了秦汉时期的具体创作实践,这一时期赋体的作者增多,创作也很兴盛,题材扩大到宫室苑囿,饮宴狩猎,述行序志。体结构上也得到了完善,篇首常常有序,末尾有乱。另外还有所谓的小赋,主要写些“草区禽族,庶品杂类”。第三部分则进一步对汉魏各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对赋体的创作原则进行了阐释,“诗赋欲丽”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了。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丽词雅义,符采相生”。他强调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但同时仍放不掉风轨劝诫之旨。他提出赋体的理想标准是“写物图貌,蔚似雕画,风归丽则,辞剪美稗。”

赋体,我读得不太多,阅读感受非常浅薄。《诠赋》提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就具体的篇什说,觉得实践上可能还是有所偏离的吧,感觉打开一篇,大量的名词,几乎有炫耀博识的嫌疑了。马、扬是大家,扬扬散散一大篇,读完能记住得不太多,自傲之情是有的,不太足以动人。个人偏好小赋,纪行序志都很真切。老实说,赋体到了现代,阅读隔阂真的蛮大了,特别是博物类的,好多名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加上为了写得华美,用词都要求雅丽,读起难免“隔”,加之形式上的镣铐,创作和阅读都不太顺畅。个人觉得要读懂赋,可能有一个关键性的东西遗失在了我们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那就是音乐性。大部分的人读赋,最先做的,多数应该是耐着性子看成百个注释。我曾经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阅读体验,以舞配赋,表演者是两只南派改良的新式木偶(“bd”系统,即可动关节人形),配以闵南方言,以小鼓为节,赋的音乐性被最大的发挥出,汉宫的豪丽,宫中丽人的盛妆,真的能在那种氛围中被千年之后的读者感受到。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是南北朝时期的人。《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其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而布局严整,其理论观点之间讲究次序而回环照应、互相补充而逻辑严密,形成一个完整、精密的系统。在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史上,具有如此完整、系统而庞大的理论体系的著作,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序志》有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段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就《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而言,乃是以道为根本、以圣人为老师、以儒家经典为主体、以纬书为参考、以《离骚》为变体,从而体现出刘勰论文的基本观点;二是就文章写作而言,“为文”的根本问题,也都包含其中了。这五篇可以说是刘勰文章的枢纽。

文章以“原道”开篇,把文章的由来和道家的“道”关联起来。刘勰对文学现象所作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不仅在六朝文士之上,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难得一见的。他所作的这种思考不仅是“明其本然”的问题,而且象征着文艺观念的真正自觉,而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勰虽然运用了道教这一“道”的思想,但是在之前,刘勰曾批判道教著作。在刘勰看来无论道家、佛家还是儒家,其立教固然有异,但是他们的终极追求都是一样的。

《原道》开篇而谓:“文之为德也,大亦!”这既是《原道》的开篇语,更是《文心雕龙》的开卷语。它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看上去至为平易,但是实际上,这是对整个“文”的概括,他向人们展示了文学在当时的历史地位,承认“文”的巨大作用,这也为他后面的文章打好了基础。也只有在这时,探讨“为文之用心”才成为一件重要的事实。

刘勰在《宗经》里抓住了文章写作的根本道理,就是文章要表现人的心灵和性情的美。从而刘勰得出了文章写作的原则和规律,他说:“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轨,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儿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可以说这里的六义就是文章写作的具体化。

时至刘勰去世,将近十五个世纪,但是他的名字在现在并不陌生,他的作品《文心雕龙》更可以称得上是绝世大作。《文心雕龙》这种文学巨作顷刻间注入我的脑海,冲击着我的感官,我想,是刘勰的智慧洞彻了我的灵魂,让我在这一刻与之共鸣。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勾勒出一个以“道,圣,人”为核心的和谐之圆,同时又从“道,圣,人”流动地,动态地,自然地过度到“宇宙,想象,语言”。在这由外因到内涵的发展过程中,在这和谐之圆的中心,我品味到两个字——体会,文学的根本在于理性,感性,灵性的融合。这样一来遵循这种思路的开展,我一路走下去,在风光旖旎,芳草鲜美,惊奇迭现的精美文字景观中,感性地滋养自己文学的灵性,在文化的芳香和缤纷中,重新感受到一次高贵的文学“灌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柔情似水地掀开了文学神秘的面纱。当我站在《文心雕龙》的高度重新去细细体会,品味文学,我发现了文学的真实足以穿透时空,足以穿透心灵。

诚然,《文心雕龙》用将古典的才智和韵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赏心悦目;它有关写作的具体建议直到今天仍具有无可厚非的价值;它有关文学批评的精辟见解比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斌”和挚虞的“文章流别论”都更具深度和广度。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文心雕龙》的真正魅力所在是它向世人表达了一种文学观。这是我从未思考过的,但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刘勰却把它那么清晰地渗透在它的作品中。刘勰的文学观,视文学为人生之根本,而人生是宇宙法理之根本。他把人生观,世界观,文学观巧妙地结合,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去审视这三者的因果循环。这一观点为中国文化和生活注入了文学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文学和文学的活动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人文的诉求。刘勰通过对文学外因的追溯,把文学的重要性提高到宇宙法理的位置,再通过揭示文学的内因,把文学的创作提高到神圣的`地位。

宇文所安在《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兆世之言》曾写:“模仿、表现、甚至表达这类概念永远不会改变文学的从属地位,也就是说文学总是晚于又仅次于“原作”(就表达而言,“原作”就是思想状态)。”刘勰的文学观摆脱了这种缺陷,因为刘勰把文学看作是宇宙呈现过程的必要阶段,用刘勰的话讲就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我是这样理解的:文学既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纽带,又是它们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它们相应的也是文学的根源。我们不必穿洋过海,但是我们在文学的世界里却可以身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当胸生成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还有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你可以在梅雨潭边陶醉于朱自清描述的绿色,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话;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为文学增添了一笔耀眼的亮色。

《文心雕龙》在整个文学史上,在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中,应该算是一座里程碑了。我想刘勰正在通过《文心雕龙》与我们共鸣,给我们带来最直接震撼。

全篇的行文布局和上一篇《明诗》颇为接近,从乐府的发源到作者所处时期的乐府诗进行了梳理,为乐府的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提供了不错的参考。

作者大部分仅对乐府诗的音乐形式进行剖析和论述,主要的论述对象是“乐体”,因为这是乐府诗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主要的特点。乐府诗的最高标准是歌辞与声律的相配,歌辞“雅正容典”,声律则要求“中和之响”,“和乐精妙,故表里而相资矣。”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集“形式美”与“内容雅”为一体,作者认为这样表里相称的乐府诗才是好的。

自从古乐逐渐衰微,雅正的音乐难以恢复,作者在时间轴上从前往后的不断梳理中发现了两大方面的原因:第一大原因是秦始皇焚书导致经典的流失,统一演奏乐器、音调等当面的记录也消亡,音乐声律需要重新不断地调整和摸索;第二大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淫俗的音乐容易传播,人们也喜欢这种不断变化的新鲜感,而雅正的音乐,则让人听了容易打瞌睡发呆。所以“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即便如此之难,作者仍然强调音乐的雅正作用和对此的不断追求,因为九德之歌才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这才是乐府诗这种文学形式应该具有的积极意义。

一直想读下《文心雕龙》,选了今人讲解的版本,一是通俗易懂,方便入门,若有兴趣可再沿其探究;二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更方便对比如今对文章审美和写作技法等的要求。粗略看来,此书成书虽早,但其中的一些观念,一直沿用至今,并得到扩充和发扬。

刘勰总体上依旧以儒家经典为指引,但结合六朝的时代背景,也不再墨守成规,文也不仅是为政治服务。全书中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他对于以文抒发个人情感的肯定,也有对修辞等写作技法的强调(甚至都设专篇来论著,体现了写作指导书的性质),只是不可忘根本,强调文章还是要注重实质,要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要风骨兼备,不可空结奇字、以至甚至丢失流畅性……等等。种种这些,其实与我们今日对写作的要求,还是非常相似的。

《文心雕龙》不再仅仅强调文章的内容,更注重起其写法和写作者本身,只是鉴于当时的写作风气比较重形忘本,故针对性地提出批评,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方向,是非常冷静客观而有先见性的。书中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代,人们多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对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论述不多。而刘勰则颇能认识这一关系,《时序》中的分析,比前人细致深入得多,而且可贵的是没有汉儒那种简单化的弊病。”这是我读完这本著作,感到最为惊喜的地方了。

关于写作部分的指导,尽管今人已少写诗赋,但还是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纵使不写作,也可以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乃至史书阅读中,分析品鉴的参考。

至于这个精读本的解说,作为入门是绝对够用了,文字比较正统严肃,有些教科书的风范,大概部分人读起来会觉得枯燥,但对原文的理解却是很有帮助的。

顺带一提,刘勰的文笔是真美啊。

《文心雕龙》心得体会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所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古代文学与写作艺术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文论著作。在阅读《文心雕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它的内容与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我对《文心雕龙》这本书的深度分析感到十分震撼。刘勰从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文学的结构与形式、作品的创作与传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他以丰富的实例以及精炼的论述,使我对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对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分类都有独到的见解,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尤其是书中对于“道”、“物”、“言”、“辞”、“志”五个要素的论述,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以及作品的深层意义,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

其次,《文心雕龙》对于文学创作的思想与方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刘勰在书中强调了文学作品要具有双重的价值与意义,既要重在情感的流露与表达,又要具备一定的观念与思想内涵。他提倡作品要以真实为根基,要求作者要有真诚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于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同时,他也强调了作品要符合艺术的规律,要对于形式与结构有一定的掌握与把握。这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应该如何在真实与虚构之间作出选择,如何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保持作品的艺术性。

再次,《文心雕龙》中对于作品的审美评价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迪。刘勰在书中对于作品的立意、构思、辞章以及其它方面都有详尽的评论与评述。他以深入浅出、明确简洁的语言,告诉了我一个好作品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与价值。他认为作品首先要有独特的立意,要通过作品传递正面的价值观,要给读者带来思考与启发。其次,作品在构思上要精心巧妙,要有合理的结构以及扣人心弦的情节。还有,言辞要优美流畅,要有节奏感与韵律感。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我对于如何欣赏与评价一部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认为《文心雕龙》这本书对于现代文学与写作也有很大的启示。尽管它是在古代撰写的,但其中蕴含的文学思想与理论依然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尤其是对于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作品的审美价值以及对于文学的批评与评价等方面的论述,都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写作与评价有着深刻的启示与指导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与吸收这些古代文学理论,使自己的创作更加接近真实、更具有艺术性。

总之,阅读《文心雕龙》这本书,让我对于文学理论与艺术创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领悟。它不仅帮助我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与方法。通过细致地解读与思考,我相信在我的写作道路上会更加自信与果敢,在对作品的分析与评价上也会更加准确与有力。我会将《文心雕龙》中深邃的思想理论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让我的作品更加丰满与饱满,更具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我要感谢刘勰这位伟大的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心雕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更加热爱写作,更加热爱文学。

精选的著名古典文心雕龙心得体会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想颇多。

故事中的周瑜心胸狭窄,他见诸葛亮很有才干,非常嫉妒,便一次次地陷害诸葛亮,总想置他于死地,而诸葛亮也一次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周瑜。后来,周瑜也不得不被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读到这里,一股股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佩服诸葛亮的才智,更佩服他豁达大度的品质。他明明知道周瑜不怀好意,处处和自己作对,但他总是那么从容镇定,总是那么宽宏大量。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的人却不多。就拿我们班集体来说吧,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有些同学就心怀嫉妒,他们不但不努力去学习,还在背地里说长道短,甚至还要说些人家的坏话,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搞得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有时候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矛盾,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学去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非要弄个我是你非不可。

今天我读了本书叫《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而想要置他与死地。有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你必须在十天之内给我十万支箭,否则死罪。”

可诸葛亮却出乎意料地说:不用十天我就用三天。并且还立下军令状。原来他利用雾天开了二十多艘插满稻草人的船,去接近曹操的水寨,由于雾太大,看不清,曹军不敢出兵,只能放箭。就这样,诸葛亮很顺利取到十万支箭凯旋而归。周瑜不得不心服口服,感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也比上他。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天生的,是因为他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天文地理知识了如指掌。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读书,积累更多知识,长大才能应对更多挑战。另外我们不要学习周瑜嫉妒别人的才能,更不能陷害别人,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提高各项才能,去赢得胜利。

《文心雕龙》的读书笔记

通过仔细的阅读会发现,刘勰这篇文章的主要论述对象是《诗经》中的“正体”四言诗和发展历程比较缓慢的五言诗,而没有涉及楚辞(仅一笔带过)、乐府、民谣等其他诗体。我们今天虽将乐府视为古诗之一种,但在古人的概念中,乐府是歌,非诗。

首先,作者继承了“诗言志,歌咏言”的传统对诗歌作用的定义。认为诗歌是抒发性情的通道,而《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规范了或者说划定了思想感情的范围,这个范围的进入标准就是以“思无邪”作为参照,也就是无邪之思才是诗歌所要呈现或者应该表达的内容。“诗者,持也”,持在这里有“端正,使之规范”的引申意义,那么就并不是任由思想感情的随意放纵,而是要扶正、端正人们的思想感情,这才是符合诗歌的含义的。但是今天我们从《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看来,孔子对“无邪”的定义范围甚宽,一切正常的真实的人类情感都是无邪的。

然后作者回顾了历代的诗歌作品,并进行了个人的挑选和点评。这大段类似于诗歌文学史纲的概括和提炼虽然带有明显的个人的主观选择,但也为后人进行梳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同时作者在不断的例举中反复对“诗言志”和“思无邪”进行佐证,繁举的大量事例中无不是围绕着思想感情或者说人之七情与诗歌之间、内容与形式上要求对等的论述。

在最后的总结里,刘勰对四言诗和五言诗进行了定调:“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这是和刘勰本人的中心思想相一致的,认为每种文体的形式基本固定,能使相对应的内容最完美的呈现出来。那么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表达,这就要凭借个人才能来根据想要表达的内容去选择最合适的文体形式。即所谓“华实异用,唯才所安。”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唐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关于文学创作的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宝库。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心雕龙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它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书中所提到的文心、文艺、文学的关系以及其对于我个人的启示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文心雕龙对于文心的思考令我受益匪浅。文心是指写作者的情感、思想、心境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作为一名创作者,只有对于文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让作品具有更加真实和深刻的内涵。在书中,刘勰提到了文心的五种基本状态分别是欣喜、愤怒、笑乐、悲忧和愁思,这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文学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在我的创作中,我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内心的情感,让作品充满真实和生动。

其次,文心雕龙对于文艺的探讨给我带来了灵感。在书中,刘勰谈到了文学和艺术的关系,指出文学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是通过形式的塑造来传递思想和情感的,而文学正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这种塑造的过程。这引发了我对于文学作品中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的思考。在我的创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形式的运用,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叙述方式来打造生动的艺术效果。文艺是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因此在创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力求将艺术与现实的结合展现得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文心雕龙让我对于文学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刘勰在书中多次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的,而读者也是处于社会中的个体。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可以给读者带来思考的启示和情感的共鸣。在我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文学作品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不仅拓宽了眼界,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也能够从中汲取到许多有益的思想和智慧。因此,我将更加积极地读书,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让文学作为我的灵魂和精神的寄托。

最后,文心雕龙对于我个人的启示令我受益匪浅。刘勰在书中多次提到了审美的重要性和创作的艰辛。他的观点让我认识到文学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创作需要有耐心和毅力,需要对于自己和作品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我的创作道路上,我将更加坚持不懈,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文心雕龙让我对于文学创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文心、文艺和文学的关系,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创作的启示,都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不仅扩大了知识面,更提高了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我相信,只有深入学习和思考,才能够创作出真正有意义的作品,为社会做出贡献。文心雕龙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将伴随我一生,为我指引前行的方向。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唐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论著作,被尊为中国古代文论最高峰。通过对文心雕龙的研读与体会,我深刻认识到这部经典著作的重要性与价值。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文心雕龙强调的是文学的内心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龙则望夫,期乎阳乎阴;雌则枯槁,病于雅舞”的观点,即文学作品要能够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这让我明白了文学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艺术形式的完美,更在于能够通过笔墨表达出作家的情感体验,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引发共鸣。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具有灵魂和生命力。

其次,文心雕龙强调的是文学的言志作用。刘勰强调文学要有“言志”的力量,即要能够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与价值观的思考和态度。通过文学作品的传达,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强音,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宣扬精神。

第三,文心雕龙强调的是文学的表达技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具体讲解了许多写作技法,如形容、议论、纤辞、妙喻等等。这些写作技巧的讲解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技巧,感受到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第四,文心雕龙强调的是文学的时间性与时尚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文学的“华而不实”与“实而不华”两个极端。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既不能过于追求时尚和流行,又不能过于脱离现实,而应该恰到好处地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学风格,打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让我明白了文学作品要与时俱进,既要关注时代的变化,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不被时尚所左右。

最后,文心雕龙强调的是文学的真实与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好的文学作品应该真实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而不是虚假和做作的情感。这使我意识到,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真实和诚实的态度,不追求华而不实的艺术修饰,而是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通过对《文心雕龙》的学习和感悟,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学的内心体验、言志作用、表达技巧、时尚性和真实性等方面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的写作和文学修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创作文学作品。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不断努力,将文心雕龙的精神融入到我的写作中,创作出具有真实感、表达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精选的著名古典文心雕龙心得体会

在《孟子》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子路孝敬爸爸妈妈》的故事: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天天吃野菜,他想自己吃野菜没关系,老是让爸爸妈妈吃野菜他们的身体会受不了,为了让爸爸妈妈吃到米,他就去很远的地方去买,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始终坚持自己去买米。夏天,烈日炎炎,他从不停下来歇一会,只为了早点回家给爸爸妈妈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他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不让雨淋着。后来,子路在卫国当官后过着很富足的生活。

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我也要向子路学习,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孝顺父母。

《文心雕龙》的读书笔记

在苏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文心雕龙》一书,不禁感慨万千。

据说作者之所以写下《文心雕龙》还有一段趣事:有一天刘勰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手捧丹漆礼器,跟着孔子南行……伟大的先圣竟然垂梦于他,刘勰觉得自己应该有所作为!刘勰最先想到的是要阐明圣人的思想,莫如替经典作注解了,可是过去马融、郑玄等学者已把圣人的思想阐发得够明白了,他就算有深入的见解,也未必能自成一家。于是,他想到了文章,并选定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开始了探索文心的事业。伴着青灯古典,六七个年头过去了,一部寄托着刘勰心意的巨著《文心雕龙》终于问世了!

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刘勰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所以本书的立论极为广泛。《文心雕龙》是刘勰在入定林寺的后期所写,是“齿在逾立”之年的作品,他曾帮助僧佑整理佛经,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多少有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儒家中庸原则是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基调。刘勰提出的主要的美学范畴都是成对的,矛盾的双方虽有一方为主导,但他强调两面,而不偏执一端。文中提出“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在对道与文、情与采、真与奇、华与实、情与志、风与骨、隐与秀的论述中,无不遵守这一准则,体现了把各种艺术因素和谐统一起来的古典美学理想。刘勰特别强调同儒家思想相联系的阳刚之美,表现出企图对齐、梁柔靡文风进行矫正的倾向。他关于“风骨”的论述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对后世发生了重要影响。

《文心雕龙》一书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经历了一千多年的磨砺,到了今天仍然为我们所熟知,实在不可谓不经典。历代文人对它的评价也都很,沈约评价道“深得文理,常陈于几案”,宋朝黄庭坚:“所论虽未及高,然讥弹古中文病,不可不知也。”鲁迅曾说:“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雕龙》,西则有亚里士孚德之《诗学》。”于是这个学期我研读了一下刘勰的这部经典之作,虽然没有完全读完,不过对于里面的内容以及思都有些了解,而且此文为标准的骈文,有些词句朗朗上口,对自己的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下面就简要谈谈自己对于这部书的一些感想吧:

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即写文章时的心思。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雕龙,即对文章的雕刻修饰两个词合起来,就是说写文章的心思以及文章怎么写。这是我对此书到目前为止的一个初步认识。

然而,由于刘勰身名未显,当时的学术界还不大知道他,《文心雕龙》问世后,这部心血的结晶却得不到文坛的重视,名流的首肯。当时沈约名高位显,在政界和文化界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刘勰想首先取得他的承认,却没有机会接近他。一次,刘勰把书背着,像一个卖书的小贩似的,在大路边等着沈约。当沈约坐车经过时,便拦住了他。沈约好奇地把《文心雕龙》拿来阅读,立即被吸引,认为此书“深得文理”,大加称赏。后来又常常把《文心雕龙》放在几案上随时阅读。经过沈约的称扬,刘勰的名气才大起来,《文心雕龙》终于在士林中传播开来。同时,三十八岁的刘勰,也告别了居留十多年的定林寺,“起家奉朝请”,踏上了仕途。

出仕伊始,刘勰先被梁武帝之弟、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引为记室,开始了他的秘书生涯。接着,又调任车骑将军夏侯详的仓曹参军。天监九年,在秘书岗位上工作了七八年的刘勰出任太末县令。他在太末虽然“政有清绩”,但他毕竟是一根难得的“笔杆子”,所以不久又被调任梁武帝之子、仁威将军南康王萧绩的记室,并兼任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重新回到了秘书岗位。东宫通事舍人和中书通事舍人一样,在南朝都是颇为重要的职务,出身寒微的刘勰被委任此职,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重用和殊荣。

更值得一提的是,刘勰在兼任东宫通事舍人期间,得遇昭明太子萧统的厚爱,使他的文学才华再一次焕发出熠熠光彩。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自幼爱好文学,入主东宫之后,“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包括刘孝绰、王筠、陆陲、到洽等著名文人在内的文学集团,他们共同“讨论篇籍”,“商榷古今”,一时“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深得文理的刘勰加入到他们当中,当然更是锦上添花。萧统对刘勰“深爱接之”,对他格外敬重。

萧统主持编选的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文选》中所选文章,多与《文心雕龙》中论文体时的选文定篇相合,可见刘勰的文学思想对萧统有很大影响。天监十七年,刘勰升任步兵校尉,仍兼东宫通事舍人。至此,刘勰已走到了他的仕途的顶峰。之后,由于僧佑的死,为了整理编撰僧佑留下的大量经卷,梁武帝下令刘勰与沙门慧震到定林寺撰经。

从此,刘勰便中断了在仕途上继续发展之路。经卷撰成以后,刘勰上表要求弃官为僧,并烧掉了胡子和头发自誓,得到了梁武帝的允许。刘勰从此变服为僧,改名慧地。但不到一年刘勰就死了。由此可见,刘勰从天监初年(公元5)跻身仕途后,中间除担任过短时期的太末县令,其余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秘书岗位上度过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文学从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文学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文学在浔阳江头的琵琶琴弦上回荡;文学是屈原在涅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文心雕龙》把这种文学性的感观顷刻间注入我的脑海,刘勰的智慧洞彻了我的灵魂,让我在这一刻震颤并与之共鸣。

诚然,《文心雕龙》用将古典的才智和韵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赏心悦目;它有关写作的具体建议直到今天仍具有无可厚非的价值;它有关文学批评的精辟见解比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斌”和挚虞的“文章流别论”都更具深度和广度。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文心雕龙》的真正魅力所在是它向世人表达了一种文学观。这是我从未思考过的,但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刘勰却把它那么清晰地渗透在它的作品中。

刘勰的文学观,视文学为人生之根本,而人生是宇宙法理之根本。他把人生观,世界观,文学观巧妙地结合,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去审视这三者的因果循环。这一观点为中国文化和生活注入了文学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文学和文学的活动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人文的诉求。刘勰通过对文学外因的追溯,把文学的重要性提高到宇宙法理的位置,再通过揭示文学的内因,把文学的创作提高到神圣的地位。

精选的著名古典文心雕龙心得体会

“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至18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

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以一八一二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当时一系列的大事件。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看完整本书,我习惯性地闭上眼睛,脑海里却只有那么少数的几位如此真实和鲜活角色让我无法忘怀。这几个人物贯穿整本书的情节,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在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中,都经历了一场身心战争与和平的洗礼。

我忍不住想说说皮埃尔这个人,他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在上流社会过着衣食无忧却混沌不堪生活的皮埃尔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实再扮演着太多太多的角色:贵族、私生子、超级富翁,官场可怜的政治工具,公益者,战争俘虏,侵略者的朋友,好丈夫.

读罢《战争与和平》,你真得会了解、联想到很多很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战争多好呀!战争既可以掠夺国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举两得!《战争与和平》使我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和平是最可贵的,当和平的土地上硝烟袅袅升起时,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开始——人们纷纷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人们断水断粮,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和平,多么神圣的名词!

我愿是一名和平使者,使各国都建立起友谊和信任;我愿是一只洁白无暇的和平鸽,带着和平的使命飞向四面八方!《战争与和平》生动地描写了1800至1820年,俄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里表现俄国人民在战争中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还有贵族家庭的带头充军和捐钱给俄国,使军民们士气大增和老百姓同仇敌气,浴血奋战。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武装的强大是可以打败的,打不败全国人们同仇敌气,团结不屈的精神。这本书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人是别祖霍夫—彼埃尔,他心直口快,易动感情,见义勇为,出手大方,他在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但他却不重视钱财,在最后他为了帮助俄国的胜利变卖了自己的所有的家产,并鼓励人民投入到战争中去,还带头参军,为俄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最后世界名城——莫斯科落入拿破仑手中时,他坚持不走,准备为了国家的胜败,牺牲自我去刺杀拿破仑,我对他十分敬佩,我要学习他这种牺牲自我,完成大我的牺牲精神!!!!!!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对整个人类的利益,以及后代的利益着想你就不会那么怨恨战争。政府说不要战争,只是迎合那些反战情绪的人。

我们的世界有一个规律,就是竞争,有人用劣根性这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这种本性,但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人如果没有这个“劣根性”。那么我们的世界还停留在远古时期。如果没有秦朝用残酷的战争统一中国。我们的中国也就不存在了,也许我们还生活在原始部落时代。。那现在呢,你觉得世界200多个国家的局面会一直存在吗?我想人类可能会一直耐心维持这个稍微和平的局面,但是必定在可见的将来战争会爆发,如果说人类永远没有战争,我们先看看历史,我们的祖先可能认为,海的那边还会是海,没有人,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海。但是呢?我们现在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中国人”,有无数个国家,种族。这样的多元化让我们能够为了比别人过的好,在嫉妒,羡慕,排斥等复杂心理下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世界难道会不沿着历史规律得到统一吗??那个时候就象古代的中国人刚刚统一后的一段时期,我们认为是“天下太平”了,但是在中国外呢??别的地方也在发展着,那里不是“空”的啊。那我们的地球外呢,我们必须承认在宇宙肥沃的土壤上不会只有地球一个稻草,更别说宇宙是一个接近无限的空间,也就是存在生命的概率也会很大,宇宙用远不会改变他的规律-在竞争中成长,成长后战争,战争后统一,统一后面对地还是竞争,还是成长。

“我倒下了么„„我只知道,我再也不用举着旗子奔。

《文心雕龙》的读书笔记

从这一篇开始,刘勰《文心雕龙》的整个体系建构进入第二部分“文体论”,至《书记第二十五》共计二十篇,每篇大致论述一种或者两种文体。根据时人“文”“笔”之分,《明诗》至《谐隐》十篇更倾向于押韵之“文”,《史传》至《书记》十篇则为不押韵之“笔”。

文章的行文思路正如《序志》所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即介绍文体一般着眼于四个方面,论述源流,解释名称与含义,选定和评论部分作家作品,指出这一文体的写作规律和基本要求。《明诗》正是遵循以上四方面,从开篇至“有符焉尔”属于“释名以章义”,解释诗的含义;从“人禀七情”至“此近世之所竞也”论述诗的起源于发展,为“原始以表末”,而提到历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则属于“选文以定篇”;从“铺观列代”至文末,指出四言诗“正体”,五言为“流调”,风格为“雅润清丽”,便是“敷理以举统”。

读至“敷理以举统”部分,我对刘勰以“四言正体”“五言流调”的文学观有些疑问,毕竟当时作者所处时代,四言诗已经开始衰落,而五言诗大行其道,这样的观点看来有些保守。但仔细想来,刘勰的这一观念实则与《宗经》中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从刘勰《明诗》篇所要阐明诗的范围来看,这里的“诗”不包括乐府诗,因为《文心雕龙》中另有《乐府》篇加以讨论。至于诗骚,也有专篇论述,像论述《诗经》的《宗经》,故着墨不多,也可不算作其中。

这里主要论述的是汉代两晋南北朝的四言诗和五言诗。所以,刘勰把四言诗视作“正体”,称五言为“流调”,实为“宗经”,并且符合时代的观念,而并非贬低之意。读书笔记《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宗经之人,当然要以此为正体。然而当他“铺观列代”,考察后起诗人极力所推重的绝大多数仍然是属写作五言的人时,为了顺应时代,又要坚持《文心雕龙》理论上的完整性,所以作出此论以示协调。

进一步来说,刘勰这种观念的产生,也与两汉的学术背景有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开始确立,官方把《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还专门设立五经博士负责传授,《诗经》地位之高堪称“正体”。并且即使不被视为一种纯粹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依然是后世一切文学的源头,正如《宗经》中所说:“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后世诗赋类韵文都是从《诗经》中发展出来的,因此称之为“正体”。

《文心雕龙》的读书笔记

文学素养的养成决定着人文精神的高度,也决定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中国教育文学网、《文学校园》编辑部主办的“文心雕龙杯”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写作大赛,以新课程改革的文学教育理念和严谨规范的评比程序,为学校开展校园文学教学活动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文心雕龙杯中小学文学写作大赛。

折叠一、大赛缘起历程。

“文心雕龙杯”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写作大赛,原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和《小学生生活》杂志社、《教育文摘周报》发起主办的作文赛事,主题为“新课标写作才艺大赛”,在成功举办五届后,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中国教育文学网站、《文学校园》编辑部承接主办,第六届主题改为“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写作大赛”。大赛以新课程改革的文学教育理念和严谨规范的评比程序,为学校开展校园文学教学活动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把大赛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校园文学研究课题,探索语文教学有效途径,示范引领全国各类校园竞赛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得到了文学界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和教育界专家的.支持,如金波、毛志成、张之路、曹文轩、吴思敬、庄之明、林莽、洪烛、胡军、李东华、蓝野、顾之川、孙智昌、何郁等,对大赛给予了热情指导与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文艺报》等各大媒体与网站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级校园文学写作赛事。

折叠二、大赛立场与意义。

文学素养的养成决定着人文精神的高度和文化品位,也决定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今,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积极为校园师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实践活动平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大赛以“落实新课标教育理念,配合新课改教学实践;倡导校园文学写作,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宗旨,逐步确立了以“真实的体验、新鲜的创意、确切的表达”为总要求写作立场,提出和倡导“选材生活化、情感真实化、视角独特化、构思创新化、思想审美化、手法灵活化、语言个性化、文风朴实化”,鼓励自主写作,心灵写作,生命写作,本真写作,生态写作,质朴写作,写“人之常情”“缘情而发”“言之有物”,立足生活去写实实在在的作文,不是假话、大话作文,不是伪装、矫情作文,要做到语言艺术、表现艺术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同时以中国文学经典名著《文心雕龙》命名,体现了我们要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母语写作传统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规律。大赛所倡导的写作理念也引起了许多老师的兴趣,以组织参赛和作文教学、文学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从而使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改变了写作教学现状,发挥出了大赛的独特作用,引领作文竞赛活动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折叠三、写作要求与评价标准。

(一)写作总要求。

真实的体验(选材生活化、情感真实化——写什么)。

新鲜的创意(视角独特化、构思创新化、思想审美化——怎么构思谋篇)。

确切的表达(手法灵活化、语言个性化、文风朴实化——怎么写)。

(二)“八化”要求与评价标准。

选材生活化——能从自己所感受到的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合理虚构、加工、组合,使文章提升生活又还原生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

情感真实化——能对生活中的人与事(包括景、物)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字句含义不虚假,喜怒哀乐,情感真挚,发自内心,读来引人共鸣。

视角独特化——能从一个独特新颖的视角切入,体现出敏锐的观察力,独具慧眼,与众不同,使文章立意不凡。

构思创新化——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构思文本,体现独特的想象力,使老题材能推陈出新,布局巧妙,章法自如,层次清晰连贯,水到渠成。

思想审美化——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思想,并通过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灵活的表现手法和灵动的文字表达出来,使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具有艺术的审美性,真实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不是干巴巴空洞地写思想观念。

手法灵活化——能灵活地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和多种修辞、多种句式,自由表达,使文章富有文采,不呆板。

语言个性化——能在文章的言语表达中具有自己独到的方式,字里行间闪动个性,体现自己的生活文化环境(地方民俗语言),且生动流畅,思想鲜明,不俗气,有自己独立的语言风格。

文风朴实化——能在文章中不东凑西拼、照搬套用,不故弄玄虚、故作成熟状,不“为赋新诗强说愁”、宣泄自我颓废状,不堆砌词藻卖弄文采,不生编硬造矫情造作,而是实实在在地描写生活,表现积极健康的生活主题。

折叠四、奖项设置与评奖程序。

(一)学校推荐与初评。

大赛组委会由资深编辑、作家、高特级教师组成评委会进行初评,根据学校、分赛区(点)组织的参评作文及推荐等级目录,按中学组、小学组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入围篇目。

(二)决赛终评。

初评获奖学生参加现场写作培训与总决赛,角逐“全国校园小作家金奖、银奖、铜奖”及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由大赛名家组成的终评评委会评定,举行颁奖典礼,分别颁发奖杯、决赛证书、奖品;对未参加现场决赛者的初评入围稿件终审,评定一、二、三、优秀奖,颁发证书。

(三)教师奖、集体奖。

评出“指导教师奖”,特别突出者授予“全国校园文学写作名师”荣誉称号;同时评出“写作教学论文奖”,颁发证书。从参赛单位中评选出本学年度“全国校园文学写作示范单位”(同时授予校长和具体组织者为“全国校园文学写作示范单位模范校长”“全国校园文学写作示范单位模范教师),另评出“全国校园文学写作优秀团体奖”,分别颁发奖牌或证书。成绩突出的单位推荐成为校园文学研究会团体会员,同时经考察设立“全国校园文学写作基地”(具体条件另附),为推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搭建平台。

为保证大赛的顺利开展,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配备数名专职人员,每年9月起动新一届大赛方案,开始组织征稿。学校凭借大赛平台,配合写作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写作,将优秀参赛作品推荐给大赛组委会,这样层层选拔,使许多学生得到了锻炼与竞争的机会,又发现培养了具有写作才能的特长学生,为升学提供了艺术才华的实力证明。

折叠五、组织交流与研讨。

学生因写出好作文而获奖,成为教师和学校教学的成果,为此,我们组织热心的老师们共同探讨大赛的理念与做法,探讨提高写作教学的正确方向,构建一个以写作竞赛活动带动校园文学发展以及写作教学的平台,积极为引导中小学生的健康写作服务。同时,大赛组委会为有条件的获奖学生举办全国校园文学新星采风夏令营,包括名家讲座、写作培训、现场决赛、颁奖典礼、游览采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实践活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趣,丰富了生活,增长了才智。

《文心雕龙》读书笔记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是南北朝时期的人。《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其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而布局严整,其理论观点之间讲究次序而回环照应、互相补充而逻辑严密,形成一个完整、精密的系统。在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史上,具有如此完整、系统而庞大的理论体系的著作,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序志》有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段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就《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而言,乃是以道为根本、以圣人为老师、以儒家经典为主体、以纬书为参考、以《离骚》为变体,从而体现出刘勰论文的基本观点;二是就文章写作而言,“为文”的根本问题,也都包含其中了。这五篇可以说是刘勰文章的枢纽。

文章以“原道”开篇,把文章的由来和道家的“道”关联起来。刘勰对文学现象所作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不仅在六朝文士之上,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难得一见的。他所作的这种思考不仅是“明其本然”的问题,而且象征着文艺观念的真正自觉,而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勰虽然运用了道教这一“道”的思想,但是在之前,刘勰曾批判道教著作。在刘勰看来无论道家、佛家还是儒家,其立教固然有异,但是他们的终极追求都是一样的。

《原道》开篇而谓:“文之为德也,大亦!”这既是《原道》的开篇语,更是《文心雕龙》的开卷语。它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看上去至为平易,但是实际上,这是对整个“文”的概括,他向人们展示了文学在当时的历史地位,承认“文”的巨大作用,这也为他后面的文章打好了基础。也只有在这时,探讨“为文之用心”才成为一件重要的事实。

刘勰在《宗经》里抓住了文章写作的根本道理,就是文章要表现人的心灵和性情的美。从而刘勰得出了文章写作的原则和规律,他说:“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轨,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儿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可以说这里的六义就是文章写作的具体化。

精选的著名古典文心雕龙心得体会

小时候,不读屈原的诗,但不会不知道他的故事。读了《离骚》的前半部分,心里一直觉得有什么在抖动。也许,冰冷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火热的心。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他毕竟没有被现实击倒。他不能成为历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为伟大的诗人。

香草美人,讲述着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琼枝玉树,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轮廓。曾经,是那么的踌躇满志。后来,就只有失意,只有落魄。一切的一切,违背了他的本意。愤怒、烦恼、失望,每一个失败者都会经历的心灵痛苦,令他刻骨铭心。他只有在竹简上、绢帛上写出自己的苦恼,留给后人。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或许还日思夜想,想着君王有一天会醒悟。然而,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他真的绝望了。他无法挽救国家,无法使国家强盛,只有看着国家走向毁灭。

他也不是没有过彷徨的时候。“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既然无法改变,只有选择遗忘。他想尽办法远离这个圈子,然而,他最终回来了。对于他而言,是否能够有所作为倒在其次。重要的是,离开并非是他的本意。在人的心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斗争。是否有过急流勇退的想法,是否成功,都不是评价一个人物的关键。信念,才是人心中最强大、也最可怕的力量。而屈原,是一个有信念的人。

关文章:

相关范文推荐
  • 12-04 美丽的帽儿山小学(优质15篇)
    优秀作文是在写作过程中以自己的观点和艺术技巧展示出来的一种作品。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今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一些
  • 12-04 看不见的好朋友读后感(热门16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否与作品中传递的思想相契合,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2-04 控烟工作总结参考(优秀19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吸烟是危害人类
  • 12-04 膜结构合同(模板19篇)
    合同协议可以保证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并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需要了解合同协议的相关知识和要点,请继续阅读下文的内容。合同号: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
  • 12-04 印发年度党建工作计划(热门17篇)
    年度总结是一种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总结的方式,通过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如果你对别人的年度总结感兴趣,以下是一篇有趣的年度总结合集,
  • 12-04 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专业21篇)
    优秀作文通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一个特定话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优秀作文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写作的灵感和思路。一、单元学习目标:1、能
  • 12-04 中秋节忆明月思嫦娥(汇总20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文字的魔力,打动人心,传递真实、温暖、美好的情感。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请大家参考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传说嫦娥是远古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
  • 12-04 突破团演讲稿(优秀17篇)
    演讲稿范文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也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语气的掌握。接下来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演讲稿范文,通过这篇范文可以了解演讲如何与当下社会热点结合
  • 12-04 建行实习报告(通用18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期间工作经验和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呈现。实习报告是实习期间对工作内容、所取得成绩和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 12-04 小学我生病了小学生病了(优秀19篇)
    优秀学生是指在学习上取得卓越成绩的学生,他们不仅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还在平时的学习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优秀学生是指在学业上成绩突出,积极进取,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