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案中教学内容指的(汇总8篇)

时间:2023-10-13 22:51:29 作者:XY字客 2023年教案中教学内容指的(汇总8篇)

编写一个合理的小班教案可以有助于教师教学的系统性和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初一教案范文,借鉴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案中教学内容指的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知道它们的名称,符号和特点。

2、能根据音符的符号拍出节奏,并创作节奏。

3、复习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小狗卡片若干个,小音符每人一份,纸,胶水,小星星若干个,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小朋友,你们想听着音乐跟老师做游戏吗?那请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小嘴巴不说话。”(边听音乐,边跳边拍手)

2、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根据音符拍出节奏。

(出示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是谁吗?对了它们是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它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我们看看带来了谁?(出示小狗)这只黄色的小狗它喜欢叫一声,看看还有谁?这只红色的小狗喜欢叫两声。还有一个小狗来了,这只蓝色的小狗不喜欢叫的,所以它不出声。好。我们拍着手一起来学一下小狗叫。先在小朋友来看一下老师把小狗换一下位置,先在多了什么呀?好,我们来拍一下。黄色的小狗带来了它的好朋友音符宝宝(出示四分音符)这个黄色的音符宝宝和黄色的小狗一样,喜欢出一声(师拍一下手)它的名字叫做四分音符;红色的小狗也带来了它的好朋友,红色的音符宝宝,它和红色小狗一样喜欢出两声,它的名字叫二分音符;蓝色的小狗也一样带来了好朋友蓝色的音符宝宝,这个蓝色的音符宝宝也和蓝色小狗一样不喜欢出声,它的名字叫休止符;这些音符宝宝都能拍出好听的节奏,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拍一拍。

节奏: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拍得好,愿意出来表演一下(请若干幼儿出来拍节奏,给于表扬)

(出示所有符号)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要带着音符宝宝回家了,我们来跟它们说再见(高音妈妈再见,低音爸爸再见,二分音符宝宝再见,四分音符宝宝再见,休止符宝宝再见。

3、游戏:摘星星

(师先示范游戏玩法,再请幼儿进行游戏)游戏玩法:听音乐《闪烁的小星星》做动作,到音乐结束时,伸手摘星星,读出星星背后音符的名字和知道它的节奏。

4、操作:好听的节奏

请幼儿把自己桌面上的小音符粘在白纸上组成一个节奏,然后拍出自己所创作的节奏

5、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记录乐曲的方法,让幼儿从小正确认识五线谱,也是为他们日后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做准备。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就会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变成知识的灌输。所以,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观看vcd、给音符宝宝造房子、一起做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师幼互动,促使幼儿对五线谱的认识。

文档为doc格式

教案中教学内容指的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编操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身体姿势及提高各技术水平。

2、培养学生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点:自编操的.各节拍动作准确到位。

教学内容:上课常规

一、教师指导

1、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场地器材。

2、接受体委报数,向学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5、安全教育

二、学生活动

1、体委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2、向教师问好。

3、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4、见习生应随堂听课。

(必须要同学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三、组织与要求成四列横队:

﹡﹡﹡﹡﹡﹡﹡﹡﹡﹡

﹡﹡﹡﹡﹡﹡﹡﹡﹡﹡

﹡﹡﹡﹡﹡﹡﹡﹡﹡﹡

﹡﹡﹡﹡﹡﹡﹡﹡﹡﹡

﹡要求:注意力集中。

基本部分

一、教师指导

1、教师口令指挥,并随着学生的进行而移动。

(1)原地转法(2)齐步走——立定(3)行进间转法

2、教师认真观察,针对错误和不足进行讲解和个别指导。

3、听音乐集体做自编操。

4、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错误。

5、教师针对每节的错误进行集体纠正。

6、纠正动作之后,集体练习。

(集体练习是要有集体荣誉感,不要因为个别同学影响全班)

二、学生活动

1、听教师的统一口令。(充分活动个关节)

2、学生注意力一定要集中,认真听讲,改正错误。3、按要求去做。

(个班干部负起责任,使其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4、学生要根据教师所讲的易犯错误进行改正。

5、体委组织学生进行。

三、组织与要求成四列横队。

队伍整齐,步伐一致,昂首挺胸,朝气蓬勃。要求:精神集中。

结束部分

一、教师指导

1、放松。2、教师进行讲评。

3、布置课下作业。4、归还器材,下课。

二、学生活动

1、前后互相放松。2、学生认真听讲。

3、课下认真完成。4、以组为单位。

三、组织与要求规定范围内自由结组。

同学们积极认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希望以后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他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案中教学内容指的篇三

《马嵬》(其二)教案设计就在下面哦,各位语文老师,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马嵬其二教案教学内容吧!

教学目标:

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学习本诗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诗歌蕴涵的寓意

一、导入新课

二、题解、背景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后攻入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以向天下谢罪。为抵搪民怨,杨贵妃被赐以三尺白绫,,史称“马嵬之变”。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学生齐读课文。

(1)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诗意。

(2).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重点字词解释:更:还有。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笑:嘲笑。如何:为什么。

(三)诗歌讲解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提问】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教案中教学内容指的篇四

教学的时候就是需要有教学内容,各位,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侧手翻教案教学内容吧!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前后滚翻的技术动作,为侧手翻的滚翻动作做准备。

2、建立正确的侧手翻动作表象概念。

3、建立合作性学习伙伴,知道一定合作学习方法,体验运动中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

1、前后滚翻的技术动作。

2、体验侧手翻的动作。

三、教学流程与步骤:

主教材处理:

1、前后滚翻:

(1)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指定组长。每个小组用一床垫子进行练习。(教师倡导、引导建立学习合作伙伴关系)

(2)根据小组学习能力可练习单个动作,也可练习组合动作。

(3)每组选派一个动作优美的同学,进行自我展示。

(4)鼓励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2、侧手翻:

(1)讲解示范侧手翻动作后,让同学们在较宽大的垫子上,体验性学习,体会支撑和两腿的依次翻转动作。

(2)侧手翻过橡皮筋。同学之间进行配合,提高学习侧手翻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商议设定高度,用侧手翻的形式翻过橡皮筋,对动作质量不要求过高,强调学习的.积极性的引导。教师注意这个时候的评价与学习氛围的把握。

(3)利用过橡皮筋练习时,对有较好表现侧手翻动作技术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评价,建立合理正确的概念。

(4)、学生体验动作,进行侧手翻的模仿练习。

注意事项:

1、本课以提供给学生自我表演的平台为侧重,采用互培互学的方式去体会动作。教师要注意营造学习氛围,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2、强调练习时注意安全,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3、教师要加强巡视,引导学生注意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四、结论:

利用跳橡皮筋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侧手翻。橡皮筋的高度可以调节,减缓了部分学生的畏惧心理,同时又可激发部分学生挑战极限的勇气。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侧手翻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侧手翻技术的兴趣,为侧手翻的技术提高的学习做了较好铺垫。

教案中教学内容指的篇五

有趣的声响(自编教学内容)

有趣的声响(自编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探索大自然中的声音,开始对听赏活动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兴趣(人文主题)

2、初步感知音乐要素(长短、高低、音乐、强弱)和它们的表现作用(知识技能主题)

教学准备:录音磁带、画纸、画笔、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

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并用自己的嗓音模仿出来

二、1.纸模仿大风吹小风吹的声音

2.自制的纸袋模仿大雨小雨的声音

三、听辨大自然中的雷电、风、雨、小鸭子、小青蛙、小虫子的声音,请学生听辨模仿,比较不同的声响,说出自己的感受,用乐器模仿。

四、多媒体课件展示

第一幕: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烤着大地,格外闷热,小鸭子出来了,它们要到池塘里游泳,小青蛙、小虫子也在不听的叫唤着。

第二幕:忽然见天阴沉沉的,风越刮越大,雷电轰轰做响,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小动物们吓得赶紧躲起来了

第三幕:夏天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雨停了,“滴答滴答”雨后的大自然特别美丽,小鸭子高兴得唱起了歌,小虫子小青蛙也加入了这场音乐会。

让学生用各种乐器来表演该童话剧

四、欣赏《胡桃夹子》、《天鹅湖》,让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线条、色彩、文字、图画表达出来。

教学说明:这是一节根据新课程理念来设计并操作的艺术综合实践课,课中让学生将美术融入到音乐中,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的基本元素。

教案中教学内容指的篇六

1.初步学习用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的方法把规则的图形等分成两份,并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有趣等分。

2.在操作实践过程中,能标新立异

教学准备:

视频转换仪、各种图形的纸若干、剪刀、铅笔、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提问,引出课题。

你们都说会,现在我给你们每人一块,让你们来分,相信你们一定会分得很好!

2.幼儿操作,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请你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分好了还要想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幼儿操作:任意对边折。

(2)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演示验证。

(3)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4)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幼儿说,然后老师演证。

出示两个一样的圆形,将其中一个二等分,然后将等分后的半圆和另一个圆形相比,得出结论:部分小于整体,二等分后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是整体的一半;整体大于部分,整体是二等分后任意一部分的两倍。

3.请幼儿等分三角形、梯形。(左右对边折)

(1)幼儿操作:左右对边折。

(2)幼儿在视频转换仪展示

4.请幼儿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1)幼儿操作: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

(2)在视频转换仪展示折法,幼儿说一种老师展示一种。

(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都不止一种分法。你们已经会了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还有一个分法如果你们掌握了,能使一个正方形、长方形有若干种二等分的结果。这就是过中心点折的方法。

1)介绍如何找中心点。(用笔点上)

2)如何过中心点(直线过)

3)用多媒体课件验证。

5请幼儿用过中心点折的方法等分椭圆形、六边形。

(1)幼儿操作

(2)请幼儿讲述如何等分的。

6.做作业,请将是二等分的打勾,不是二等分的打叉。

(1)幼儿作业

(2)运用视频转换仪评讲作业。

教案中教学内容指的篇七

一、活动创意:户外活动中,我看见许多幼儿都喜欢玩“大灰狼与小白兔”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是那么的快乐,于是,我突然想到了与孩子们生活、游戏息息相关的主题活动“追赶跑跳碰”,让幼儿在安全的活动场地上健康的成长。

二、活动目标

1、认识骨头、肌肉、关节的关系与作用,进一步了解人体构造。

2、增进头、身体、手、脚的协调能力,体会竞赛的乐趣。

3、学习运用脸部肌肉与形体动作进行表演,交流最喜欢的脸部表情与形体动作。

4、用形体模仿动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

1、展示区:报纸、有关运动的照片简报,各种运动的道具、飞盘、跳绳、球等。

2、语言区:图卡、录音带、肢体会动的玩偶。

3、体育区:平衡、体育垫、呼啦圈。

4、意智区:身体拼图、配对纸牌、组合玩具。

四、活动过程:

(一)、大家来运动

1、教师展示“挂图《身体结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使其对身体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2、请幼儿摸摸看手的肌肉在哪里,骨头在哪里,关节在哪里。

3、和幼儿讨论,如果没有肌肉,手会怎样呢?如果没有骨头呢?如果没有关节呢?

4、请幼儿画人形玩偶的分解图:头、脖子、身体、手、脚,用分脚钉将它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人形玩偶。

5、做好后,请幼儿摆弄人形玩偶,看看可以摆出哪些动作。

(二)、追赶跑跳碰

6、放音乐让幼儿轻松地走出各种运动的动作。

7、带幼儿到户外玩“跑步比赛”,将幼儿分成两组玩男生追女生、大脚追小脚的游戏,听到老师的哨声就开始跑,看看谁最勇敢。

8、价幼儿的活动,只要参与了就奖励一张游戏卡。

(三)、肢体扮演律动与游戏

9、老师出示报纸,引发幼儿玩扮鬼脸的'兴趣。

10、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来玩“扮鬼脸”的游戏,并说明玩法:请幼儿拿张报纸遮住脸,在草坪上随意走动,老师说完“一、二、三”时,拿下报纸,做一个鬼脸。

11、分享扮鬼脸的乐趣。

(四)、身体律动与模仿

12、老师出示乐器,引起幼儿跳舞的兴趣。

13、玩“身体随着节奏”的游戏,舞出快与慢的动作。如;敲铃鼓,边听边用脚尖轻轻走,敲木鱼,配合节奏快走,大鼓一响,停下来并蹲下。

14、放录音,让幼儿尝试不同的乐曲,进行不同的肢体律动。

五、延伸活动

让幼儿回教室在益智区中玩配对牌的游戏,让幼儿操作。

六、活动评价

1、能说出骨头、肌肉、关节的作用,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

2、能参与赛跑的活动。

3、能运用脸部肌肉与形体动作开展表演活动。

4、能灵活运用身体做律动。

教案中教学内容指的篇八

诗琪在家学了钢琴,早餐后都喜欢拿出琴谱来练。周围都围了很多小朋友,就有小朋友发现:琴谱上有很多一条条的线。练琴的幼儿都认得它是五线谱。于是小朋友都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们发现五线谱也是线啊!”我见幼儿的兴趣很高,而且五线谱也是生活中的线。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五线谱。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高音符号及低音符号,知道各个音所处的位置。

2、学会各个音。

3、启发幼儿从五线谱中想到其他生活中的线,有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提示

1、出示琴谱,让幼儿观察琴谱中有什么,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说出五线谱也是由线组成的,它是属于生活中的线。

3、教师出示五线谱,指导幼儿认识五线谱中五条线的排列及它所表示的意义。

4、出示高音符号,低音符号,引导幼儿认识并记住名称。

5、在五线谱中,画出八个音,让幼儿认识,并学习看着五线谱来唱音阶。

6、幼儿练习看五线谱唱音阶。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属于“线”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