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的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9 00:27:58 作者:雨中梧 木兰辞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的教案(模板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辞板书设计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幼儿很少会知道古代人物。设计这节课是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古代的事件。《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听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充分考虑到“幼儿在活动中有机会听说,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情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说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1、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图标的提示,不断丰富对话内容。

3、能够积极与同伴交流。

1、难点:能根据图片创编对话内容

2、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1、花木兰玩偶。

2、动画片《花木兰》

3、幼儿用书第5册第1—8页

4、挂图《木兰从军记》

5、语言磁带或cd

(一)自由谈谈故事

1、出示玩偶“花木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下面我们请她出来吧!

“你们认识她吗?她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认识或不认识,像士兵……)

2、幼儿说说花木兰的故事。

“她是花木兰,在她身上有一个故事,你们猜猜看她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打战的故事)

(二)教师引导幼儿阅读故事

1、集体看挂图《木兰从军》,重点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画面背景,请幼儿讲一讲。

教:刚才小朋友已经猜了很多了,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花木兰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幼儿看图讲故事。

3、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刚才有很多下朋友都讲的很好,现在请小朋友跟着我一起说说这个故事,好吗?”

(三)自由阅读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阅读幼儿用书,根据人物之间的对话图标,引导幼儿创编对话内容。

2、幼儿两人一组,相互讲故事。

教:现在找到你们的好朋友,把你想到的内容编成一个故事给你们的好朋友说说。

1、

2、结束

七、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花木兰》,并可配上快板进行说唱。

木兰辞板书设计篇二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并说说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木兰的优秀品质。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2、学习课文三自然段,了解木兰从军时的情况。感悟木兰品质。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从木兰着女装感悟木兰品质。

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军是军队的意思,那么从是什么意思呢?(参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木兰从军》。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木兰从军的故事,了解木兰是怎样的人,她有什么优秀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还要把这篇课文背下来。

任务一

任务呈现: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木兰为什么从军,感悟木兰品质。

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读课文,回想一下课文主要给我们写了什么时候的木兰。相机板书:准备替父从军的木兰、上战场、立战功的木兰、胜利归乡的木兰。那我们先一起进入第一关,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木兰。

自主学习:1、第一关的任务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木兰为什么从军?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多读几次。

展示交流:

1、生交流默读思考所得。

2、师在学生交流中借机指导理解课文内容,北方经常发生战乱后果怎样?(将士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板书:爱国爱家

4、她怎样说服家人的呢?师扮家人,生扮木兰,反复饰演,说服。

5、指导朗读。

6、采用多种形式读,直到背诵。

任务二

任务呈现:了解上前线、立战功的木兰。

自主学习:

1、观察课本第一幅图。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由几句话组成?每句话写了木兰的什么事?

展示交流: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找出动作的词做好标记。

2、第二句话写了木兰什么?

抓住理解“赫赫战功”,了解木兰。

3、此时的你说对木兰说写什么?

任务三

任务呈现:了解胜利归来后的木兰。

经过多年征战,木兰他们打败了敌人。胜利归来。我们进入第三关,了解胜利归来后的木兰。

自主学习

1、观察第二幅图,找哪一个是木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从中勾画出形容胜利过来后的木兰一个词语。

展示交流:

1、说说找到的是那个词。

2、抓住“脱下心爱的女装”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木兰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才脱下女装,穿上战袍的。

3、当将士们看到穿着女装的木兰时会说些什么?

小结: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木兰的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我们现在检测大家达到学校目标的情况。

检测:

我会填:

1、木兰是个( )的女英雄。

2、木兰告别亲人,( )战袍,( )骏马,( )黄河,( )燕山。来到前线。在多年征战中,木兰( )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辞板书设计篇三

1、在教师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木兰从军”的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

一、举例导入。

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拓展练习:

练习册第5小题。

1、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2、背诵全诗。板书设计

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木兰辞板书设计篇四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木兰从军》这篇课文,课外进行了练习,谁还想来表演一下?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哪些字已经会了,哪些字容易写错,再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易写错的字。

“犯”字的右边是“?”不要写成了“巳”。

“武”字不要多一撇。

(2)左右结构的字有:接、犯、保、场、姐。

先让学生去观察字形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再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什么位置,为写好字打基础。最后再根据构字方法进行字形的记忆。“接、场、姐”是比较明显的形声字,左表形,右表声。

(3)上下结构的字有:靠。

(4)独体字:卫。

(5)半包围结构:武。

2.学生练习写字。

3.讲评学生写字作业。

1.读读课后词语库。

2.说说自己新积累的词语。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都可以写成剧本,一些有趣的课文、故事也都可以改成剧本。自己找小伙伴合作创编一个小剧本,并排练出来,我们进行一次表演比赛。

木兰辞板书设计篇五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一)练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2、多音字。

燕子燕山

将军将士

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1、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2、指名交流体会。(恩,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

3、花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经常发生战争)

4、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这一天,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紧急征兵文书)

5、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

6、花木兰为什么会感到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

7、可以不去呀,或者等过几年弟弟长大了再去呀,强调紧急征兵。体现爱国精神。

8、说话训练:因为所以,花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二)花木兰此时已打定主意,替父从军,但战场上两军厮杀,充满了艰辛和危险,花木兰的家人怎么会同意她去的呢?(说服)

1、假设你是花木兰,你准备怎样说服你的家人呢?小小组中相互说。

2、老师就是花木兰的家人,指名来说服老师。

(三)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地踏上了从军之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朋友,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个勇敢、坚毅、视国事为己任的花木兰,也明白了她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她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让我们一同牢牢记住她的名字花木兰。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男

2、说说如何记住这些汉字。

3、教学疒,范写病。

4、学生描红。

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花木兰,展开想象,说服家人,替父从军。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几句话写下来。

木兰辞板书设计篇六

课型设计:讲读课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1.文学常识: 

2.字词注音: 

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参考答案: 

1. 木兰叹息 

2. 替父从军 

3. 整装出征 

4. 十年征战 

5. 荣归故里 

6. 还身女儿 

7. 难辨雌雄 

或 

1.叹息 

2.从军 

3.出征 

4.征战 

5.荣归 

6.还身 

8. 难辨 

或 

1. 叹 

2. 替 

3. 征 

4. 战 

5. 赏 

6. 还 

7. 辨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9.作业: 

背诵《木兰诗》 

教师小结: 

用小标题这种简洁、概括性很强的形式,总结归纳诗歌内容,可锻炼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尤其是字数上的由多到少,要求就更高了。

木兰辞板书设计篇七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木兰辞板书设计篇八

讨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提示: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亊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_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w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_见的完美的妇女形象。

其次,与故亊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却又要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木兰辞板书设计篇九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预习指导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2.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四、疏通大意。

1.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问老师,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五、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11.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小结

七、作业

a.1.课后练习一至四题。2.预习《卖油翁》翻译在作业本上

b.默写

[说课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读基本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

木兰辞板书设计篇十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