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抗疫先进事迹材料两篇(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04:27:06 作者:薇儿 2023年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抗疫先进事迹材料两篇(大全8篇)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它可以消除文化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如何在大学校园中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及多元文化的理解?民族团结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石,如何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设是当今社会亟需面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相关案例与思想名言,供大家学习借鉴。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2年4月10日早上4:30分我们奔赴于各村居的各采集点开始了我们的采集核酸的工作,各点位全体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穿防护服,将采集试管、采集器、手消、冷链箱、垃圾袋一一摆放就位,扫码人员登陆系统,一切就绪。在村民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及志愿者的有序组织下我们开始了“战斗”。

空闲之余我问身旁一位来自福鼎的医护大白你们是几点钟过来的啊,大白说我们接到调令连夜两点钟从福鼎市医院出发,来到宁德,我们仅仅只睡了2个小时…但我看着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挣着去采,没有一个打退堂鼓,我知道我们大家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而又坚定的目标、那就是就是我们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感染者筛查出来,把病毒扼杀在摇篮里,让更多人的健康不要受到威胁。

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看着身旁的大白们,此刻穿着防护服的她(他)们在风、雨、炎热中的背影是那么挺拔;那么英姿飒爽,那么可亲可爱......

没有一座城市永远固若金汤,也没有哪具凡人之躯无坚不摧,但总有一群深爱这座城市的人愿意为之奋不顾身!我镇从开始至今,核酸采样工作量之大、时间之长、风险之大,没有一位工作人员喊累、埋怨、泄气,无怨无悔,大家逆行而上,大批量采集完紧跟着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乃至居家的红码人员,大家学会了奉献,更懂得了服从!

人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今,病毒无情,却让我有幸成为:“负重前行”队伍中的一员,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终将会迎来曙光,原来人声鼎沸才是真正的岁月静好,原来车水马龙才是真正的国泰民安,愿长安常安,山河无恙,万民皆安!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二

敬爱的李兰娟奶奶:

您好!

通过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我认识了您,也一直在关注着您。您是我的老乡,更是我心中的“偶像”。

过年期间,疫情突发,您从杭州火速赶往武汉。上一个小时您可能在准备过年,下一个分钟就和家人分离,立刻去疫情严重地区开始您的研究工作,而且还决定长期在武汉。您已经七十三岁,像您这样岁数的老人大多在家里养老了,您却是在一线和疫情做时间上的斗争,一天只能睡三个小时。您是我们的巾帼英雄,如果没有您和您的团队,情况会很糟糕。

您呼吁:“我们年青一代要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祖国奉献的人以“偶像”,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国之栋梁!”这些话让我明白了“偶像”的真正意义。当国家有难时,应该倾尽全力去帮助,而不是平时的时候哗众取宠。

在武汉您一定要保重身体,也祝贺您和您的团队研究出了两种药物。相信祖国和你们一定会打败病毒,给全国人民一个健康的春天。

祝您能早日凯旋归来!

此致

敬礼!

丁晨榆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三

“这是我们24小时坚守的阵地,请人民放心,疫情不退,我们绝不会退!”。在防疫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开始,xx镇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立下“战书”共同“战疫”。

第一时间全员培训,第一时间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同时开诊,第一时间开辟发热就诊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公布疫情情况,第一时间入村宣传防疫贴士,第一时间消除群众疑虑……他们分秒必争,他们率先垂范,他们敢为人先。

卡点工作流程培训后他们走上高速路口,与公安一起绘制防疫面前最美颜色;成立流调小组,进乡入户对辖区内所有xx回xx人员进行上门摸排调查,检测体温,建立档案,及时掌握返xx人员的健康状况;组建消毒队,组织医护人员到辖区内xx个村及相关单位进行一天三遍消毒,避免“飞沫”引起的交叉感染。

“今天你消毒了吗”成为他们之间的问候,“穿上这身衣服,我就不再害怕”他们是基层医护人员,他们选择站在群众身边,用身体阻隔“危险”,告诉群众,你们有我!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四

202月2日,我有幸作为山东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经过多日的努力奋战,终于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回到滨州。那时的我们曾承诺过:若有战,召必回!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国家和人民有需要,我们定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两年后,我们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每个人的心里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作为一名抗疫老兵,奔赴战场的焦急与我如影相随。终于,在3月17日接到命令:立即出发,奔赴阳信县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中午到达目的地后,紧接着病区规划,开展培训,经过精心准备,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3月18日零点左右,接收了第一批患者。看到他们那惶恐不安的眼神,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两年前,往日的异乡朋友,今日的家乡同胞,惟有奋勇向前和英勇顽强方能打破这黎明前的黑暗!

“召必应,应必战,战必胜。”这是我们每一位抗疫老兵郑重许下的永恒承诺!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五

她是中国感染病学科唯一女院士,73岁,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她说,这一次,她来当一个医生,没考虑过什么时候回家。

年夜饭是机场的饺子

“妈,等你回来。”2月1日,李兰娟的儿子郑杰发了一条朋友圈。同一天,《李兰娟院士带队出发驰援武汉》的新闻被无数人转发。

“深夜送她回去的路上,她又冷又困,从18日开始到28日,她没有一天不是凌晨2点之后睡的。”郑杰文章里的这个“她”,就是李兰娟。

亲人难免挂心,然而为祖国奉献被李兰娟这一代人视作本职,这个时候谁也拦不住她。1月24日除夕当天,李兰娟飞往北京参加疫情有关会议。晚上9时许,她从北京返杭,晚饭是在机场吃的一顿饺子。“今天我轻松了,不用烧年夜饭了。”李兰娟相当豁达。

不分昼夜救治患者

立春——“不教胡马度阴山”2月4日,立春这天,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效果。李兰娟说,“我们这次是来治病救人的,特别是要救治重症病人。”抵达武汉后,李兰娟一刻也没停歇,听汇报、讨论诊疗方案,平均每天只睡三小时。而她却说,“没有问题,我身体蛮好的。”“70多岁的老人,真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的火车,吃过早餐接着就开会,各个医院专家,基层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感慨。

果敢冷静是自我要求

李兰娟在重大的事件面前,一向果敢冷静。在抗击sars时期,李兰娟对浙江的防治提出并采取了系列创新性措施,实现了该省医务人员零感染率,重症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十年后h7n9肆虐中国南方省份,李兰娟创造性将李氏人工肝用于重症h7n9救治,显著降低病死率。“作为感染科医生,控制传染病是我们的责任。”李兰娟说。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李兰娟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作为国家级专家,她提出了对疫情的预判,特别是提出了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电视上,李兰娟的一口绍兴普通话让人印象深刻,“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

也许,对李兰娟来说,无论做教授还是做院士,从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挽救病人生命就已成为她一生的职责。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六

xxx,中共党员,xx医院xx分院甲乳血管骨科修复病区护士。

此次作为医院第一批支援一线抗疫的护士,3月24日,xxx随队出征长兴岛方舱医院,在接受一系列系统培训后便展开了一场与疫情直面交锋的战斗。随着病人的增多,工作量也非常繁重,xxx每天和同事们开展收治患者、办理出院、转出患者、照顾饮食起居、发放物资、测量体温,还有大量的核酸检测工作。除了这些以外,时常会遇到一些紧张焦虑的患者,xxx耐心地讲解和细心地安抚,一天下来也不记得自己讲了多少话,只感觉到喉咙已经沙哑。但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时开心的笑容,她觉得再累也是值得。

现在,xxx到花博隔离点工作,依然奋战在疫情的最前沿,继续用专业守护患者的健康,用爱心向患者传递信心。xxx说,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出去,她将和千千万万个医务人员一样诠释医者的初心和使命,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群众的健康。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七

原以为战“疫”已成为了过往,尘封在了昨天,没想到2022年的初春它又卷土重来。再次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病房,但已经不像两年前那样紧张害怕了。环顾四周的环境,是那样的陌生却又熟悉。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两年前,不同的是,这次面对的是我的家乡,我的父老乡亲。

进入病房,自认为经历过一次的我能坦然面对,但当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还是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巡视病房时,看到几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不禁和他们聊了起来。攀谈中欣慰的笑容代替了我脸上的泪水,孩子们很配合,也很乐观。其中一个男生格外活跃,说:“姐姐,你吃饭吗?姐姐,你是哪儿的呀?姐姐,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啊?……”我假装生气的说:“叫阿姨,我儿子和你们差不多大,叫姐姐可不行”。但一会儿,他还是一直姐姐姐姐的叫。

疫情当下,孩子们没有哭闹,没有害怕,一阵阵咳嗽声后,仍然是欢声笑语。疫情所带来的寒冬阻挡不了爱带来的温暖。我相信爱和希望比病毒跑得更快。愿孩子们早日重返校园,大人们早日回到工作岗位,街头重现繁华,巷尾重闻欢歌笑语!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医护人员篇八

黄雪,女,21岁,共青团员,成都医学院毕业学生,在市中区团委疫情防控的倡议下,成为了市中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在市中区高速路口开展体温检测、车辆信息登记,服务时长120小时,检测车辆7100台,检测人员9100人。

她说:"放假在家,看着一天天通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字,心里很着急。自己是医学院的'大学生,希望能够为此次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