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模板9篇)

时间:2023-09-28 04:03:55 作者:琴心月 最新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模板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篇一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

《蜗牛》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成为了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

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篇二

这篇课文,是一篇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着重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第一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表示距离现在已经有特别长的时间了。所以让学生体会之后,在语速上进行指导,要读得慢一些。“有力”和“自由”两个词说明了蜗牛原来的样子。可以播放动画或者观察图画体会蜗牛以前在空中轻盈飞翔的样子。所以在字音的轻重上加以指导。

后观察它的表情,从而体会出蜗牛的飞行本领强。接着解决的重点是省略号代表了什么意思?可以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让学生知道还有许多的昆虫参加比赛呢!最后让学生想象一下蜗牛是怎样领奖的,然后从情感上进行指导,读出蜗牛的自豪。

第三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得意洋洋”,让学生画一画,文中表现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也就是画出课后4题的那两句话。进而来比较一下“唯恐”和“生怕”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可以调换吗?通过比较后,使学生明白不能调换顺序,因为它白天唯一担心的事情就是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但晚上特别害怕的是奖杯被人偷走了。这样让学生读出蜗牛白天神气活现的样子,晚上害怕担心的心理。

第四自然段是最能突出个性化朗读的一段了,可以先让学生读一遍后,就抛出课后第五题: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说的话说出来,惋惜的、同情的、痛恨的、斥责的、鼓励的……只要说得合情合理都可以,最后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语文教学就是要重视朗读,“读”始终是课堂的主旋律。一节好的语文课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疏通点拨。课上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饱满。语文教学,如此读中生趣!

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篇三

《蜗牛》一课采用了观察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堂课中来,经历一次“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认真地去观察,探究、想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的一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在哪些地方能找到蜗牛?”、“蜗牛生活在哪里?”本课以这种简单的问题为领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然后用“你们还想知道蜗牛的一些什么?”这个问题导入本课的学习。从而让学生产生了动手实验探究的欲望。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选择问题去发现

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同学们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进行探究。课堂中的小组观察活动与汇报交流,我都给了充足的时间。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引发了有很多学生下课后在学校花坛旁继续寻找蜗牛。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了直观教学

上课之前,我就准备了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的图片和蜗牛爬行的影像,使学生对蜗牛的身体各部分的构造、蜗牛到底是怎样运动的,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当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思绪活动进入了正轨,学生思路清晰而有条理,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

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每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我都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虽然我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上几点,但是还有一些细小的环节值得商确的地方。比如:在教学生如何观察蜗牛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怎样观察蜗牛”的讨论,使学生明白我们是借助工具来观察蜗牛的;老师可以给同学们提供研究报告单,让学生把观察的信息通过“写”、“画”记录下来等等。

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篇四

本课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飞行能力的故事。生动的故事配以形象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对他们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教学第三小节的时候,先让学生自读,弄清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系列小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上台来贴,通过对小蜗牛所在位置的争议,理解了“遥遥领先”、“甩下”、“所有”等关键词语的意思。再进行朗读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出了小蜗牛赢得冠军的轻松。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读演、感悟。课上还创设了“假如你就是这只获胜的蜗牛”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联系自身来谈感受。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发展;旨在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的始终。我明白,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在读中感悟。

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篇五

《爱旅行的蜗牛》是一节美术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学习运用曲线、螺旋线表大胆表现蜗牛爬行时的各种动态,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很多小朋友都说出了小蜗牛背着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壳,也说出了蜗牛去过的地方,可当我再问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花纹是却答不出来了。我就出示ppt请孩子们从三张图中分别观察蜗牛的身体的形状,蜗牛的头部,蜗牛的壳。这一次,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我就请他们小组讨论自己观察到的蜗牛,这次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只有问道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花纹孩子们能说出来是一圈一圈的,老师强调螺旋状,并请小朋友书空模仿,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还有的小朋友能说出蜗牛的身体像月牙,说明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最后老师总结蜗牛的特点。孩子们还都把触角当成了蜗牛耳朵了呢。我又把触角的作用告诉了孩子们,孩子们对蜗牛更感兴趣了。

课的第二部分就是请孩子们画蜗牛,通过课件最后对其他优秀作品的.欣赏,让孩子们对创作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孩子们创作的过程中,还是有三个小朋友迟迟不肯下笔,在我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还是画出了蜗牛的外形特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蜗牛的壳的花纹,难点是身体,有的小朋友画的身体和壳没有紧紧的连上,有的作品身体过小,感觉和壳不成比例。

第三部分就是展评画作,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孩子们在通过看自己的作品和他不人的作品的不同能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到怎样涂色,怎样画线条,怎样布局,从不同的作品中学到过更多的东西,从而更好的改进自己。孩子们看到别人的画也很感兴趣,看到自己的画被老师点评,那傲娇的小眼神真是可爱极了。

通过此次绘画,孩子们都进步非常大,从开学讲完后好多小朋友不知如何入手到现在基本都能独立完成,从涂色深一片浅一片到现在能均匀着色,从把作品画到画纸的一角到现在逐渐能简单布局自己作品在画纸上的位置。孩子们每天都在一点一点的进步,在这里我要为我们班的孩子们大声说一句:你们太厉害了,真是老师的骄傲!。

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篇六

《蜗牛》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成为了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

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篇七

《蜗牛》一课采用了观察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堂课中来,经历一次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认真地去观察,探究、想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充足的材料是观察探究的基础。

初步走入科学,对于任何一样事物都是新鲜的。如何利用课堂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积极探究是科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而观察探究的基础就是材料。

作为一名科学课老师要比其他教师多付出一些辛苦和精力,特别是低年级的课程,要想上好每一节课,都必须在前一天或者前一周的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上好科学课。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观察蜗牛,在这节的前一周时间里我就收集蜗牛,精心喂养这些小蜗牛,供上课时让每一组同学都观察到蜗牛的身体什么样,怎样运动等。

2、把经历活动的过程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个体和集体的研究、交流等过程中,体验一系列的直接经验,体验观察过程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本节课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猜谜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蜗牛,引起学生观察探究的欲望。第三,观察蜗牛的外形和活动方式等。在观察和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蜗牛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观察动物的一些方法。

3、充分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了直观教学

上课之前,我就准备了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的图片和蜗牛爬行的影像,使学生对蜗牛的身体各部分的构造、蜗牛到底是怎样运动的,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当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思绪活动进入了正轨,学生思路清晰而有条理,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蜗牛,引起学生观察探究的欲望。

反思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观察记录重视不够。虽然在课前我已提示学生要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可在观察过程中,同学们还是更愿意观察而不愿记录,这其中固然因为观察比记录有趣,学生写字速度慢问题,但更主要是老师备课时准备不够充分,如果把观察目标设计成表格供同学们记录填写,也许情况会有所改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难免有教学环节的失败,难免有做不成功的实验,贵在不断的探索,并作为教学资源利用。作为科学教师应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用我们自身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行为来影响和感染我们身边的学生,同时让学生体验形成科学实验不论成功和失败都要进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篇八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在讲这一课时,根据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这一点入手,课前,我首先布置学生观察蜗牛,画蜗牛,给蜗牛设计一个家等探究活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先介绍下自己观察、动手后对蜗牛的感受、看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在感悟课文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读出对蜗牛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个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理解“蜗牛是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反馈时,通过回顾自己爬山时的体验,从而体会出蜗牛爬行的艰难,同时也理解了“长途跋涉”这一词的含义和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像课文的作者那样,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动作,看看有哪些新发现,并做好观察日记,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还是很感兴趣的,课后,有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蜗牛太笨了,爬得慢吞吞的;现在,我觉得蜗牛太伟大了,我要学习它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小蜗牛美术教案反思篇九

【设计意图】以葡萄为主线,用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歌曲,通过让学生模仿蜗牛与黄鹂鸟的形象,感受歌曲的节拍、节奏及强弱等音乐要素。

故事导入:这些酸酸甜甜的葡萄宝宝不光我们喜欢,连小蜗牛也让它们给吸引了呢。春天,当葡萄树刚发出了绿绿的嫩芽,小蜗牛就迫不及待地背着重重的壳往树上爬。住在树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就嘲笑蜗牛:“小蜗牛,葡萄成熟还早的很呢,你现在上来干什么呀?”小蜗牛会怎么回答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播放《蜗牛与黄鹂鸟》fiash动画

2、师范唱,听拍子同学们随音乐自由律动,听完谈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回答,师评价)仔细听老师范唱,说说歌曲是几拍子的。

3、用蜗牛动作体会二拍子二拍子。哎,小蜗牛正是踏着二拍子的步伐往树上爬的,谁来模仿一下蜗牛爬行的动作,让我们听音乐一起来模仿模仿。(让学生充分发挥表演才能,有特色的给予奖励)

律,是什么呀?(师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拍子的强弱)来,我们听音乐再来模仿模仿。

找到这些规律,学起歌曲来就更容易了。

6、轻声唱学生随琴轻声完整的来视唱旋律,填词演唱。

7、技巧处理:

(1老师有个好办法能让你又快又准确的记住它,它读起来就象知了的叫声,(唱谱,填歌词唱)

(2)换气记号:

8、随着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四、美化音色深化情感

【设计意图】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歌曲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通过美妙的声音,适宜的情绪以及肢体语言等各种技巧来表现歌曲。第一部分:把抽象的声音感觉用形象的语言来形容,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歌唱训练,而不能放任他们去大喊大叫,使学生把歌曲唱得甜美、动听,美化了音色,提高审美能力。第二部分:用有趣的两种动物形象的对比让学生准确的掌握歌曲情绪的处理。

(一)声音处理:

1、分别用“wu”和“la”学习连音、顿音的演唱方法连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现在把你的整个面部想象成一栋楼房,鼻子以下是一楼,鼻子以上是二楼,你的眼睛就是二楼的窗户,请你注意听,小蜗牛的歌声就象蚕宝宝吐丝一样均匀而又连贯,正从二楼的窗户中轻轻地飘了出来。(师范唱)

顿音:小蜗牛的歌声可真好听,黄鹂鸟也不示弱,听,黄鹂鸟的歌声和小蜗牛的歌声有什么不同呢?(黄鹂鸟的歌声有弹性)

同学们,你们玩过皮球吗?现在让我们的声音也像拍皮球一样富有弹性地跳跃起来。

2、带上连音和顿音的演唱方法分角色演唱歌曲。

3、根据男生、女生的音色特点分角色演唱如果用我们男女同学的声音来模仿,你觉得谁的音色适合表现黄鹂鸟,谁的音色适合表现小蜗牛呢?来,注意唱歌的姿势,身体坐直,目光平视,面带微笑,嘴巴放松,预备!让我们起立,男同学唱小蜗牛,女同学唱黄鹂鸟,踏着节拍唱起来吧!(老师用圆号、八音盒的音色表示蜗牛与黄鹂鸟为学生伴奏)(二)情绪处理:

1、感受切分节奏的作用。

切分节奏一共出现几次?为什么用切分节奏?

(师范唱,生选择,体会切分节奏给歌曲带来的欢快情绪)

2、根据动物特点表现歌曲

谁来描述一下蜗牛爬行有什么特点?生再次进行模仿,总结蜗牛的壳很重,爬的很吃力。师引导学生演唱蜗牛的乐句应唱得慢些,声音沉重些。

黄鹂鸟又是怎样嘲笑蜗牛的?同学们根据生活的体验模仿嘲笑别人的样子。用骄傲的口气演唱黄鹂鸟的乐句。

3、随动画,再次有感情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创造表演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情感体验,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内涵,表现歌曲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即兴创作灵感,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展、自由表演、自由创作,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通过学生评价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再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信、自我和独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创作表现歌曲

蜗牛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