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孝道论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实用5篇)

时间:2023-10-03 04:05:03 作者:紫薇儿 中华传统文化孝道论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传统文化孝道论文篇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而在教学中渗透、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则是大学语文教育的神圣职责。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从课内引向课外,落实到学生的生活日常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濡染传统文化的光辉,并体现在行动中,如此方能真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日常;行动

当前,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摆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借助大学语文课程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传统文化引向课外,落实到学生具体的日常行动中,而对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检验,在知识考试之外,主要还应在行动中验证。

要想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就要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传统文化。而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内心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濡染这种文化。

(一)通过热播影视剧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智与美

近年来,众多制作精良的国产电视剧都开始从中华传统经典中借力,这些饱含着传统文化元素的热播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载体,让学生在接触与亲近中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智慧与美感。比如青年演员胡歌主演的古装剧《琅琊榜》就有效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权谋文化,并将中华古典服饰、医药、饮食、武侠等文化细节有效地整合在剧情中。通过收看该剧,学生可以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美感有切实的认知。再如柳云龙主演的谍战剧《风筝》,有效吸收了唐诗元素,通过收看该剧,学生可以对许多耳熟能详的唐诗作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笔者认为,通过热播剧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大学生真心喜欢追剧,他们在追剧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会自然接受剧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学生会以热播剧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为索引,进一步去传统文化宝库中发掘与探索。这样一来,富有兴趣的传统文化探索之旅就开始了。

(二)通过《中国诗词大会》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与博大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逐渐成为全民皆爱的热播文化节目。很多青年大学生都喜欢集体收看这一节目,借此来检验自己的古典诗词储备。尤其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外卖小哥雷海为因击败北大硕士成为本季冠军,迅速成为全国青少年学生心目中新的诗词英雄和文化偶像。在此情况下,大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仿照诗词大会的形式,把诗词大会搬进课堂,发动学生分组进行比拼,并评选出自己的诗词英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促进学生对教材中唐宋诗词类文本的学习,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作品的喜爱,使之真心爱上诗词,并借诗词更深地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部,从而把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三)通过中国风歌曲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旖旎多情

笔者发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除了流行音乐之外,很多学生开始喜欢古风作品。比如以新生代歌手双笙的作品为代表的古风歌曲正逐渐被大学生模仿与追捧。这些古风作品以古典诗词、古典乐器和古典乐谱为基干,包容涵括了大量标志性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的也是中华古典情绪和古典气派。收听与演唱这些作品,能真正做到与传统文化口耳亲近。大学语文教师应认真收集、分析、整理这些古风音乐作品,并将之引入课堂,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亲近古风歌曲的过程中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旖旎多情。

一切文化都重在“化”,但归根结底,文化要“化”在日常中。也就是说,只有把文化落实到言行举止、吃穿住行的日常中,文“化”的过程才得以完成。具体到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笔者认为,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日常来进行,即要把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细节之中,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文化,文化中有生活,这样才能日浸月润,与时同“化”。

(一)落实节气文化,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与自然观,同时也是中国古人秉持的生活理念。而这一理念,是融合在生活日常中并体现在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之中的。比如二十四节气,正是中国古人生活观的鲜明体现。融日常作息于宇宙天地之间,按照节气的变化安排生活日常,这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2]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教材中的相关文本,向学生普及二十四节气文化,并要求学生按节气安排生活作息,像古人一样与宇宙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从一个大的方面奠定传统文化心态,为进一步落实传统文化细节打下基础。

(二)落实及时书写与吟诵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两个标志性元素:一是书法,二是吟诵。在中国古人,这二者都是日常行为,能够时时处处付诸行动。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书写与吟诵的习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动学生,通过竞赛形式,促使学生养成对书法与吟诵的兴趣,心慕手追、耳听口诵,把传统文化练到手头,吟到口头。

(三)落实家庭亲情文化及尊师重教文化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篇章,将家庭亲情文化和尊师重教文化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孝”去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尊师重教去体会中国古人对学习、对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视程度,从而坚定学习、继承、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四)落实游学文化

游学是当今学界比较流行的一种文化学习方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号召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游学活动。通过游学,回顾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经典篇目或某一具体文化元素,通过实地观览,对中华名胜古迹和其文化内涵形成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将传统文化引入学生日常,成为其难忘的人生记忆。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样需要检验与考试。但这种对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检验,却不能等同于平常的语文考试。这种检验,既要重视文化常识的知识性检测,更要重视通过行动来验证,也即,学生只有把文化“化”在自己的行动中,才能证明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为此,大学语文教师既要结合日常语文考试组织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常识测验,更要在观察与对比中考察学生的文“化”成长,看其是否真的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增强了中国古典式的心智,是否养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气质,是否逐渐生出了一颗真正的“中国心”。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养成当代大学生的“中国心”,中国梦才有实现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指日可待。而这,也正是我们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所在。

[1]陈众议。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j].世界文学,2018(1).

[2]余世存。时间之书[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

中华传统文化孝道论文篇二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传统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中华民族的积淀。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育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本文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教育;应用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对国家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教育期间,幼儿应当接受早起的启蒙教育,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中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使得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实践时促进幼儿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文化不仅是人类在发展中积累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总和,而且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对增强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等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1、诵读传统蒙学经典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的实施对幼儿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一般来讲,幼儿有着多记性而少悟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精髓,那么,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选择传统启蒙读物让幼儿诵读,选取的读物有《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等,因为这些读物都是具有德育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双重功能,幼儿在诵读传统蒙学经典过程中,不但体会到中国古汉语的文化魅力,也逐渐的提升其素质[1]。由于蒙学读物具有一定的共性,大致上采用对偶与韵语等形式编成,因而与幼儿的语言思维特点相互符合,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进而便于幼儿学习和诵读。在内容上,有利于幼儿的记忆和联想,对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加大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

幼儿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增强整体的教育效果,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认知,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加大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尤其是充分的运用传统节日实施教育,继而为幼儿各个方面的素养得到提升发挥关键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对促进幼儿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等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为了确保幼儿对社会民俗习惯和礼仪规范等有所认知,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以及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教师要在实施隐性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对悠久的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幼儿教育期间,教师应当合理的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教育资源进行汲取,科学的进行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再设计教学方案,定期开展具有专题性的节庆活动,促使幼儿在节庆活动的熏陶下培养其情感[2]。首先,设计恰当的园所标识。为了保证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对传统文化更加喜爱,需结合园所名称,合理的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化故事,继而在循序渐进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设计主题空间。当每年的二月份幼儿回幼儿园时,可以举办元宵节灯会,或者是采取亲子创意制作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的环境富有年味,在亲子游园会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3]。最后,大力开展传统节日专题教育活动。为了促进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认知,教师要定期举办传统节日专题教育活动,例如,每逢端午节和中秋节,教师要组织幼儿做粽子与月饼,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也在实际操作中收获快乐和喜悦。同时,幼儿对传统,民俗节日也有一定的了解,也学会分享和劳动,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质。此外,在新年,教师要设置中国结编结赏和传统剪纸等活动,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使得幼儿对传统艺术有深刻认知,继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的利用传统民间游戏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其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游戏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通过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其体验更加丰富,对幼儿的良好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对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常情况下,传统民间游戏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幼儿群体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培养幼儿的能力,可以合理的利用传统民间游戏,间接的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参与到游戏中,为幼儿的表演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传统民间游戏,通过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实现对幼儿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跳跃能力和投掷能力等,使得幼儿在娱乐中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由于有些游戏有竞争性和规则性,对增强幼儿的进取心发挥了主要作用,也有利于幼儿通过参与传统民间游戏学会遵章守纪,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提升了幼儿教育的高效性。总之,在幼儿教育中,为了促进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对幼儿实施早期启蒙教育,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的整合起来,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质量有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实施中,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其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通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中华传统文化孝道论文篇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快。近些年,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地发展进步,使得农村的转型升级、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文中对我国的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并为我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以利于促进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

文化论文

文化创作生产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是直接作用于精神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也是繁荣发展的关键。因此,要不断激发文化生产活力,将文化产品质量提到更高一层,这样才能够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目前新农村不断地建设,社会结构也不断进行转变,传统的农村文化产业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拥有无限开发的潜力和市场前景。而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建设也有进一步的推进,对传统文化的构建、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顺应新的发展要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必须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充分研究和掌握其中的发展规律,并进行有效指导。

新时代的朝阳产业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因其具有投入少、产出高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虽然长,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各地都希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农村传统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为背景,是农民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逐渐累积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等结构。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主要指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等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农村文化事业、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都在农村传统文化建设之内。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对农村文化事业具有加强作用,能够促进对传统优秀农村文化的传承,有效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

2.1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高,创意不足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就是部分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现代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强烈的矛盾。受到“重儒轻商”的中国式传统思想影响,部分人对文化产业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不能够接受,认为文化不能沦为商品,觉得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对文化的破坏,人们对文化产品消费力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利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前景发展。当前学界和业界都不能对怎样发展文化产业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还有部分人的目光停留不前,认为文化产业就是第一、二产业,没有意识到文化产业其中的特殊和价值。此外,我国目前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普遍创意不足,没有真正掌握到“文化创意”的核心。

2.2结构性矛盾突出,缺乏内生动力

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范围覆盖比较广泛,既有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制造,又包含有第三产业中的文化服务行业等。按照制造行业的角度而言,文化产业对于占有比重高达60%的重工业而言,其规模和生产设备都是非常小的。

2.3管理薄弱,服务不到位

对于农村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而言,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机构不完善。部分地方虽然设有管理机构,但是由于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低以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服务不到位。管理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要求进行,甚至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导致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不能实现健康发展。

3.1在政策上大力扶植,促进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要想发展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就必须要借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方法,需要政府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以及城市文化产业统筹发展,充分展现自身优势,以利于两者协调发展。

3.2完善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有关部门要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探究,明确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机制,要充分结合该区域文化生产的实际情况、资源以及拓展空间,致力于促进和城市文化产业间的要素流通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完善。

3.3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必要条件。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例如文化站、街道、文化室、体育健身工程等。政府要逐渐完善该区域文化设施,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做好乡镇的文化互动场所工作,激发农民群众的热情,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和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建设的投入。

3.4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

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或缺。对于已有产业既要巩固,又要增加其生命力和竞争力,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发掘人才。除此之外,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到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之中。管理机构也要建立一套高效的人才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吸引、挖掘、培训人才,使高素质人才从内心里想留在农村,为文化产业的建设做贡献。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的管理和文化产业人才的支撑。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切实贯彻有效的发展方法,保证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能够不断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罗婧。中国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2]王成强,毕西娟,刘兆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测试,2016.

中华传统文化孝道论文篇四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汉语热正在日趋高涨。众所周知,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人数在全球汉语学习者中的比重是最大的,且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忠诚度也是最高的。伴随着汉语教学的进行,中华文化开始走进韩国中小学的汉语课堂,怎样将中华文化教学开展的有生有色将是本文的重点探讨之处。

对外汉语教学;韩国初中汉语学习者;中华文化;方法

自古以来韩国与中国就进行着频繁的政治、文化往来,韩国与很多其他亚洲国家一样,都处于汉语文化圈之内并深受其影响。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中韩经济政治交流愈加频繁的背景之下,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人数在全球汉语学习者中的比重最大,且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忠诚度也最高。20xx年正值中韩建交20年,从今年开始中国将陆续向韩国派遣近200名汉语教师志愿,这些老师将深入到韩国的各个中小学之中,与韩国当地的汉语教师合作教学。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是比要求对外汉语的教学在一定的文化为基础上进行。文化教学既可以增进学生对于外语的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承载着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所以学习汉语的同时中华文化输入更是必要之举。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时下韩国中学的汉语教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汉语。一所学校之中,几乎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都未去过中国或未接触过汉语,因此韩国初中生对于汉语以及汉文化的了解程度就可想而知,开设中华文化课势在必行。

以现阶段韩国首尔地区的汉语课堂为例,汉文化的讲解介绍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依照课本总结文化内容;汉语志愿者教师自行选取中华文化内容。首尔地区的汉语课堂采取后者的方式偏多,选取的文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简介。如国土面积,行政区划分,人口,民族等;

2、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3、观看中国电影,与校园文化有关;

4、中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

5、中国的传统剪纸文化;

6、二十四式简氏太极拳;

7、中国的婚俗;

8、中国的饮食文化;

9、中国流行歌曲;

10、中国的茶文化。

“人们习得一种语言,同时也就习得了这种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语言和融合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同时习得的。语言系统中的文化因素也是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之一”。语言教学应与文化因素相融合,但需要强调的是,汉文化教学只是正常汉语教学之外的辅助教学,不可喧宾夺主,用文化教学取代日常的语言教学。

1、选取文化内容时,应循序渐进原则。正因为韩国的中学生大部分都为汉语零基础者,所以文化教学的内容不宜过难,即使是当下教授简单内容的仍需韩方的汉语老师协助,因此更妄说内容深奥的中华文化。

2、应该与母语为汉语者的文化教学区别开来。母语为汉语者因为平时的耳濡目染,对于汉文化的积淀比较深厚,因此教学时可以进行深层的探讨和拓展,而对于初学者就应以简单内容为主,选取骨干讲解即可。

3、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华文化并非都是精华,对于糟粕我们也要敢于进行批评,敢于正视自身文化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呈现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

中华文化的教学必须依赖于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脱离语言学习而进行的文化学习必定枯燥无味。学习者的环境主要为母语环境,汉语环境,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学习目的,智力水平等。

中华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来说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如教材上已配备汉语文化内容,应该尽量依照教材的编写和顺序进行。韩国当地的汉语教材作者大部分都为身处韩国教育一线的汉语教师,或者是资深的汉语研究者,所以韩国当地的汉语教材编写的都比较科学合理,有利于韩国本土学生的学习。

2、如汉语教材无相关文化内容,汉语老师就必须要自己进行选择。此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在授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询问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文化教学。只有知道学生所想,才能投其所好,达到良好的文化学习效果。

3、可以采用尽可能多的多媒体手段,例如ppt、视频、音频资料等。人类对于外界信息的接触是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来实现的,感官越丰富,接收到的信息便会越多。韩国中学生较活泼好动,好奇心更是强烈,图片、音频等资料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引力,且视频、音频等资料可以更直观、更客观的展现中国文化、经济、政治情况,此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中华文化习得的能力。

4、给予学生尽量多的实践体会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剪纸、书法、太极拳等

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进行一定的讲解之后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体会实践,让学生自己制作剪纸,自己动手写书法,既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也可以让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目前的韩国的中小学学生状况而言,学生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强,所以多增加文化体验的机会只会利大于弊。如若条件允许,汉语教师亦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和中华文化有关的建筑等实物,在视觉、听觉、嗅觉甚至于味觉的冲击下,授课效果会得到显著提升。

5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积淀,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毫无疑问,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源泉,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而作为一名汉语教师,需要不断教授学生中华文化,也要对于当下的流行文化了如指掌,这样才可做好文化的使者,友谊的桥梁,更要多学习韩国文化,从中发现中韩文化的异同所在,进而在理解学生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进行更恰当的授课。“教师能将教学与实际交际相联系,并能说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能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实际交际中的会话原则进行分析,从而理解会话的真正含义”。

[1]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赵永新。语言对比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5.

中华传统文化孝道论文篇五

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

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儒学未来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

“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

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

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

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

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

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

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

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

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的。

”正是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广泛的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合情合理性文化。

“中国人不得不树立一种道德律,即提高‘仁’,亦即公正、慈爱的行为地位,把它作为一种绝对标准,以仁为标准,一切有缺点的人或行为,就能被发现其所不足。

”这或许便是儒学所要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文化宗旨,正如张纯如所阐释的“文化影响力”(powerofculturalforces)“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削去使人成为人的那一单薄的社会约束―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变成魔鬼,也可以增加这一约束。

”总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

这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和谐民族的性格、精神而影响和传承的,而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构成中,民族凝聚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社会发展、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是宗族融合而形成的,融合{}于中华民族的宗族,历代都有增加,但融合的动力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合的方法是同化而不是征服。

中国全体国民都有他“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伦理观念,与博大的仁爱精神,共同构建和谐之社会。

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理性和谐社会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2.中国传统文化是兼容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

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3.中国传统文化是经世致用之学。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播者。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功用。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官学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充满了亚普罗式的精神,是个按生态循环及继续下去的社会,继承的是老祖宗的传统,还要代代传下去”。

传统就是权威,满足于守,追求静,害怕变。

《书经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意思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帅土之滨,莫非王臣”。

“最便于专制”的儒术,或者当作一种专制官僚统治手段来看的儒家学说,可供统治者利用的内容有:

(1)天道观念;

(2)大一统思想;

(3)纲常伦理。

《书经》“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荀子王制篇》“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这一来,天道观念,大一统主张,纲常伦理就成为“三位一体”了。

所谓“两千年无思想,非无思想也,以孔子的思想为思想;两千年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归根结底,不是中国人对于孔子学说特别有好感,而是中国的社会统治,特别需要孔子学说。

自儒学被汉武帝君臣定为正统正宗以后,以地主经济为基础,土地得相当自由买卖,农民得相当自由转动,而原本不能造成世卿世官那样的贵族身份的社会,却藉着知识的统制和长期独占,而无形中帮同把士大夫的身份更加的特殊化或贵族化了。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中学常规教学总结与反思心得体会(大全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
  • 10-03 大学生的个人年度总结(优质8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优秀的总结都具
  • 10-03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作的区别 非全日制用工合同书(优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
  • 10-03 最新草船借箭教学反思(汇总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
  • 10-03 最新海底两万里第三章读书笔记(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10-03 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和计划(实用7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
  • 10-03 最新农村积极转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优秀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
  • 10-03 2023年函授本科毕业生个人总结汉语言文学 本科函授毕业个人总结(优质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
  • 10-03 工作分工的会议纪要 竣工验收工程工作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汇总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 10-03 大学生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