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导入 春江花月夜改写(优秀7篇)

时间:2023-10-01 23:32:07 作者:琉璃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导入 春江花月夜改写(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导入篇一

夜色中,江水静静的,呜咽着向天尽头淌去,渐渐的融入了无边的黑暗中。刹那间,月伴潮生,世界瞬间明朗起来了。明朗的月,明朗的水,却自是美的朦胧,美的让人心疼。置身其中,一丝忧郁便不知不觉的渗遍周身,无法自拔,也不愿自拔。月轻柔的为江披上银纱,江便高兴了,孩子似的,炫耀着跃向前去。水和月,永远是各自的宠儿。有了月,水更活泼;有了水,月更清丽。江天一色,格外的明净。婉转的江绕过水中小汀。银色的月光下,一片静谧而又生机勃勃。花草似乎都睡去了,但你听啊,空气中充满了她们的窃窃私语和低声笑谈。看啊,那一片似雪的锦绣,是花海吧,因为空气中漫是馥郁。没法看出是什么花,月给了她们一袭面纱。不过也好,花都是美的,朦胧的花更是美的。流水载起落花,凄美之外别有一番柔情。雪样的花林,温柔的流水,恋人般的般配。月使得世界变的精致,也使世界变的朦胧。河畔上那片洁白柔软的沙滩清梦般的虚无,却又难以置信的真实。

这月,这花,这水,构成了这春夜。天和地都沉默,寂静中别有一番威严,慈父般的宠着这月,这江,这花,这夜。有多久了?我在这儿看夜?几千年?亦或几万年?想不起了,太久了。这亘古未变的夜!人生匆匆,几番沉浮,早已物是人非。可还记得是谁第一次望月兴叹?是谁第一次赞叹这江天一色的景致?又是谁第一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都不记得了,太久啦人生代代,几经更迭。我以为一直是自己在这儿陪着夜呢,却听见心中的声音说:不,早不是你了!我争辩到:不,我一直在这,夜没变,我也没变。夜微笑着,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博大的黑袍轻轻笼住我。我猛醒,曾几何时,也有过这么熟悉的感觉?大概是前世吧。我无语,是啊,夜已经经历过我的无数次人生了。她洞悉一切。眼前的江,月是永恒赠给我的礼物吧。我明白了,我的生命亦会是短暂而永恒的,恰如那逝去的江水一般。摆摆头,想从思绪中挣脱,却又陷入更深的忧郁中。那是谁家的一叶小舟孤零零的漂在月色中?舟中的人儿是否正在牵挂徘徊在月光下同样无眠的她?月将似水的光挥洒在楼台上,更添了些许的离愁,些许的无奈,些许的落寞。愁绪如同偷偷溜进窗棱的月光般挥之不去。门上垂下的珠帘遮住了屋里垂泪的人儿,却遮盖不了弥漫四周的相思。放眼看去,似乎到处都有曾经的回忆,曾经的甜蜜。转眼间,却已是时过境迁,天涯海角。人生便是如此的美好而又无奈。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导入篇二

尽管小时候常会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激动不己,引以为豪,但现在不得不承认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用物品属于中国人的创造发明并不多——家里的电视机、电冰箱、自行车、席梦思;办公桌上的钢笔水、裁纸刀、订书机、烟灰缸等等,没有一件不是外国人的专利,甚至台历也是源于古希腊债权人的记账本。这让人气馁的同时充满疑惑:中国人的智商真的比外国人低么?今天终于从侯家驹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一书中读到了一句睿智之语:个人创造力是与政治控制力呈反向发展。

这忒给力了,仿佛醍醐灌顶。

中国自秦进入集权统治迄今已经二千多年。二千多年来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要求民众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去,于是老百姓没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者说不敢有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除了养成委曲求全,逆来顺受,落下脑残的毛病,不丧失创造力才怪。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导入篇三

主要是要营造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意境,另外要处理好感情的起伏。四句一节,境随情生。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背景音乐:可选用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二《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近代当《夕》由琵琶改成民乐合奏后。而恰好与张若虚的诗的意境吻合,故易名为《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1.要自信,重情感。

2.要自然,不能做作。要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听众才会觉得“自然”。如果朗诵者并没有领会作者的情感,就很容易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

3.选用适当的背景音乐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导入篇四

《春江花月夜》全诗是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探索,流露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目标: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感情

2体会诗歌景、理、情三者交融的手法

学习重点:描绘画面与揣摩相思之情

学习难点:理的理解与比较

学习方法:诵读描述炼字

教学过程及内容:课前播放《春江花月夜》曲子

一、导入

这首优美的曲子叫《春江花月夜》,美不美?美!我们今天将要学习更美的文字版的《春江花月夜》。

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诗歌贵在朗读,好诗歌更是不读不痛快。谁愿意先读为快?

学生朗读(2人左右)

点评与正音

三、品读与赏析

闻一多先生评价这首诗歌“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首诗歌好是大家公认的。那么具体好在何处呢?我们来细细品味。

(一)多媒体出示:“春江潮水连海平……皎皎空中孤月轮”

1学生齐读(板书:景)

2大家找找都用了那些意象?(学生找,学生说)

归纳并板书: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然后交流。

4这幅“春江花月夜”图又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师板书。

明确:朦胧幽美恬静壮阔

(二)多媒体展示:“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1男生齐读

2作者的思考是什么?

明确:人——月(大自然、宇宙)

板书:理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作者观点:人类(代代无穷已)——月(年年只相似)

作者态度:积极人生观哀而不伤

3为什么会具有积极而不是悲观态度呢?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个人遭遇和时代环境决定盛唐之音

过渡:作为游子,还会想到什么?自身处境。

(三)多媒体展示:“白云一片去悠悠……何处相思明月楼”

1学生齐读

板书:情

2诗歌显示什么人的什么情感?从原诗中找。

明确:(扁舟子)游子和(明月楼)思妇相思愁

(四)多媒体展示:“可怜楼上月徘徊……鱼龙潜跃水成文”

1女生齐读

2写得是什么内容?

明确:思妇怀人

3在刻画思妇时,有些字用的'活灵活现,十分典型。你能找出是那些字吗?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徘徊卷拂逐光不度等

过渡:相思是两方面的,思妇如此,在外游子呢?

(五)多媒体展示:“昨夜闲潭梦落花……落月摇情满江树”

1学生齐读

2比较前后意象的变化特点,想想意在表明什么。

前后

春江——流春(春半)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明确:时光流失,

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中“沉沉”“藏”“无限”意在表明什么?

明确:距离遥远

4这两方面用了什么手法?又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以景衬情作者惆怅、失落、孤寂

四、背诵课文,再整体感知

1方案一:学生配乐朗读或背诵

方案二: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聆听

2齐背全诗

结尾语:

全诗是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探索,流露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者自然结合,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其中“月”贯穿全诗,形成“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一幅运动的图景。月在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情结,即“月亮情结”。在月亮身上,寄托了多种情感,如“团圆”“离愁”“相思”等。课下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总结月亮这一意象特点。

五、作业

当我们遥望星空,看见朗朗明月,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请以“遥望月亮”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或者进行具体描绘,或者谈谈自己的感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导入篇五

一枚绿叶,氤氲着春天的新奇

归来的燕子,轻轻掠过水面

留下了一串串的水纹

婉约着当年的痕迹

墙角的草儿,枯了又绿

迎春花儿,盈着雨滴的晶莹

蜜蜂在花丛中,嬉戏

低声呢喃,耳畔私语

诉说着爱的缠绵

采撷一份悠然诗意

岁月的风,吹绿了经年

田野里,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给美妙的大自然

平添了几许惬意与舒爽

一串串纯白如雪

在蓊蓊郁郁的叶子中隐藏

透过俗世的屏障

沁出一阵阵暖心的芬芳

安暖那一季又一季的怀想

在和煦阳光的折射下

闪闪发亮,发出耀眼的光芒

游曳的思绪,回归花香满怀的景象

魂牵梦萦,阡陌小径

尘世喧嚣,有故土的地方

就是梦的天堂

故乡的春天,一幕幕呈现在眼前

激荡着心底的那一方情天

这情里面

有着我对故乡的思念

秀色满园,我爱故乡的春天

2.江

陶醉于这样静谧的时光

坐在江边,坠入夕阳

眺远,拥抱粼粼波光

一壶冰心,将光阴惊艳

江心一片,孤帆远影

礁石上,有望穿秋水的期盼

红尘里,天涯尽头

看流光逝去

百舸千帆,何处有卿意

欲将心事付瑶琴,谁与同听

情深处,素笺红袖

折字为酒,谁与聊叙

江南烟雨,雨水轻漾江不平

淡墨里,谁又在深情描摩一笔

乌蓬船里,浅墨难书情重

天青色烟雨

我在江边等你

盈盈子期,石像依然伫立

面朝归来的港口

相思引,泛滥于眸

等你,和我一起走

3.花

推开心中那扇窗

在季节转角,轻触时光

花开成海,绽放成葱茏模样

情思深种,悄然回望

在花的世界里

我看见了属于我们的白月光

那个你,温婉女子

如一朵花,在我的心海

悄然绽放,以一种独特的姿态

流动的空气中,洋溢着深情期待

打量着窗外的这朵花

欲放含羞

有着江南女子般的无限温柔

在红尘中行走

美丽身影,心动笑颜

我想把每一刻精彩瞬间

痴心挽留,暗香盈袖

在一朵花开的光阴里

时光真的开始倒流

4.月

皓月星光,跌落一地的怀想

悠悠月华,融入我生命

那日不落的篇章

研情思入墨,写到宣纸泛黄

弥留中

我看见了月儿

在向我痴痴回望

那醉心的回眸,在时光里绵长

月光那么亮,回忆那么长

一轮明月,抬头即是思念

想念你手心的柔软

想念你娇羞的模样

清浅的时光

你送我的那一束风铃

悬挂在窗前

摇曳记忆最深处的回响

于是,我沉迷于一杯琉璃月光

在月光里,我仿佛

看见了熟悉的脸庞

牢牢占据着我的心房

因为你,我忘记了如何去淡忘

只记得,有你的故事

每一个情节,都不同寻常

5.夜

夜凉如水,华灯初上

思绪被拽向远方

在这别致的夜间

我亲手把对你的思念

折成千纸鹤的模样

飞向远方

安暖在你身旁

让它捎去我的念念不忘

静谧的夜里

覆盖着轮回的幽香

相思情愫,穿越无数个音符

在云水之巅

轻吟,浅唱

和你一起去过的地方

还是当初的模样

那棵树下,我们的名字

依然很倔强

用手触摸,还有当年的温度

夜里,这醉心的记忆

在时光的缝隙里

悄然酝酿

在某个特定的时候

沾染月光的往事被一遍遍翻唱

倾覆本是平静的时光

终究难眠于流沙的海洋

夜深了,城市安静了

不知不觉的,我便沉醉了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导入篇六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听了我们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的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

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春江花月夜音乐教案导入篇七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1.借助多媒体教学,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一)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二)作品介绍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要求学生在欣赏配乐朗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问题: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要点: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生,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绝才也。”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

2.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为了让诗句生动形象,诗中多处用了比喻。如“月照花林皆似霰”,写花林好像披上一层霰雪。这个比喻的妙处是,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而且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了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空中,是抬头仰望所见。这里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不过,在比喻的方法上又有了变化;上句是明喻,这句是暗喻。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这就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送”、“待”两字,则是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落月摇晴满江树”,则是运用了双关修辞。“摇晴” 双 关“摇情”,如同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个双关的“晴”字,正写出了游子思妇相思不得相见的苦情。此外,诗中有许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最后,烘托和铺垫手法的运用,也值得读者注意。第一部分由春江引出明月,渐次引出花林、芳甸。江伴月,月伴花,把“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又反衬着春的忧愁。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这种慨叹,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情调进一步铺陈了感伤的气氛。然后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这是诗的精华、高潮部分。然而,它的形成与诗人层层铺垫、步步烘托有关。汇细流而成江海。读者的欣赏正好沿波讨源,渐入佳境,随步步烘托而达高潮。

3.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婉转。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韵,首句入韵。对仗工整平仄相间,加上顶真与反复的运用,推动了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变化的画面与思绪,从而使语言清新流畅,顿挫悠扬,琅琅上口,连绵不绝。

相关范文推荐
  • 10-01 最新虎丘导游词(实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 10-01 最新版大学生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心得体会大学生实习心得体会(优秀8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
  • 10-01 最新学生打架的保证书 学生打架保证书保证书(精选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学生
  • 10-01 2023年感恩活动的教育心得体会(优秀9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
  • 10-01 最新厂房租赁合同协议简单(精选6篇)
    随着法律观念的日渐普及,我们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合同模板,希望大家能
  • 10-01 2023年违反竞业协议律师函(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 10-01 2023年公司行政部年终总结(通用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相信许多人会觉
  • 10-01 2023年农村春节晚会主持词开场白 春节文艺晚会主持开场白(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 10-01 教育工作推进情况报告总结 教育局工作情况报告(大全9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 10-01 2023年纳税筹划心得体会(实用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