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意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优质8篇)

时间:2023-10-14 00:24:27 作者:念青松 最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意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优质8篇)

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初中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特点,下面是一些相关的优秀教案范文,供教师参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李白(字、号、年代、小李杜)

李白及其他作家的送别作品

体裁:七跃送别诗

人物、事件、距离

1.初读课文(自读、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找出压韵的'字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的景色(杨花、子规)

3.景物的特点

杨花: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之一

子规:啼叫声哀鸣(不如归去)

4.眼见飘坠的柳絮,耳闻子规哀鸣,本已撩人愁思,却又传来好友被贬的消息。(事件)

5小结:此景暗含了友人漂泊远方的羁旅之苦。

6.友人远去,诗人的情感何以寄托?(我寄愁心与明月)

7.再读课文,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

如: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假设你是月亮,到了龙标。你将会对月亮说些什么。

收集相关名句,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复杂,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

2、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合作学习:

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2、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3、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再简单讲解诗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物描写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泣血悲啼之鸟子规,渲染一种哀愁气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离别之恨。“杨花落尽”正是春天季节,诗人没有选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杨花描写此时景物,可见独具匠心。“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凉,道路之遥远、艰难,诗人虽无悲痛之语,悲痛之意自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句为抒情:抒发了对好友的不幸遭遇担心与关怀之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好友到龙标。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用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转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现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时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五)名句欣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要赏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六)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本诗,并搜集整理与月有关的诗句。

(七)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诗人

我————月————君

(寄)(随)

愁心相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4、子规:即杜鹃鸟。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树上杨花落尽,子规鸟儿在不住地啼叫,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参考答案: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参考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5.本诗的作者是朝的大诗人。

参考答案:唐李白

6.“杨花”和“子规”历来被诗人借用寄托之感、之意。“过五溪”点出了。

参考答案:漂泊离愁漂泊过的地点

7.这首诗中蕴含了作者情感。

参考答案: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即出自他手。

b.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官的不幸遭遇后,写诗从远道寄给他,传递同情和关切之情。

c.本诗前两句着力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d.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寄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于无知无情的明月,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使月人格化。

10、“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

参考答案:寄:寄托,托付。与:给。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思。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12、“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杨花和子规的啼鸣

作用:(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一、教学准备:

检索诗中几个富有内涵的词语的含义——“杨花”“子规”“五溪”。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精神。

2、理解文化内涵,把握诗歌情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歌,也是李白的名篇。可我们乍一读来,似乎诗句没有什么出奇之处,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别人呢?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我们就要了解,看似平淡的诗句背后丰厚的内涵。

2、探究内涵,把握情感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那么前两句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依据注释,先简单说一下诗句的含义:在柳絮飞尽的时候,布谷鸟啼叫,听说龙标要经过五溪。点明了季节及写诗的缘由)

我们读这前两句,似乎没有读出什么情感,那么大家收集的有关诗句中三个词语的内涵有什么?(学生讲述自己查找的内容,老师指出关键条目)

杨花:

风里杨花:风中的杨花飘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变化无定准。

此时的杨花是谁的象征?(王昌龄)

同时,诗人们也纷纷以杨花来表现春天,当杨花落尽时,也代表着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就要消失,最繁华的春景也要散尽。例如,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子规: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离骚》)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因此,子规的啼叫增添的是对飞逝时间的感伤,听到它的啼叫让人倍感凄凉。

五溪

东汉大将马援曾率兵与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作战,结果在五溪之间遇到了瘴气(传说中荒凉地带有毒的气体,人畜遇之皆死)。士兵们纷纷病倒,马援当时年龄已经很大,最后也病死于军中。他还写下了一首诗:“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马援《五溪深行》)

可见,五溪是一个极其荒僻,极其令人恐惧的地方。并且,这里是王昌龄之行的终点吗?(不是,“过”说明只是经过,王昌龄的归程还不知在哪里)

了解这些之后,大家再来读诗句,你能够感受到诗句中还包含了哪些情感?(在繁华散尽的时节,漂泊无依的友人,难以预料的前途,都笼罩在无限的悲凉之中)

3、紧扣意象,把握精神。

但是,在这样悲伤的时刻,有什么与王昌龄相伴?(明月)为什么要选择明月呢?

补充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张九龄是岭南人,长期在长安为相,相像家乡海上明月初生,虽然自己与之相离万水千山但可以一齐共看明月。白居易当时身处于战乱之中,虽然与兄弟姐妹分居五处,但也可以共看明月。

无论天涯海角,都能看到什么?(明月)

而这轮明月上还寄托了什么?(诗人的那份思念之心)

这份思念会与王昌龄相伴到何时?(“夜郎西”,就是王昌龄所赴之处,也同样是荒僻之地。也就是说,无论王昌龄走到天涯海角,诗人的这份思念都不会离他而去)

总结:王昌龄在一个悲凉的季节离去,踏上未知的前程,但李白的这份永不离弃的情谊,会给他带来什么?(让他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同时,李白的诗歌虽然是写离别之意的,但依然延续了他的风格,那就是极为广阔的胸襟、视野。从五溪到夜郎西,李白将之纳入诗中,并以明月将远隔万里的两人联成一体,本身就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

4、比较阅读:

这首诗还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首句为“扬州花尽子规啼”,大家觉得与“杨花落尽子规啼”相比,哪个更好?(“杨花落尽”,更能体现出这个特殊季节中的悲凉感,有繁华落尽之意)

一个版本末句是“随风直到夜郎西”,大家觉得,与“随君直到夜郎西”相比,哪个更好?(“随君”,更能突出诗人与王昌龄之间的情谊)

四、教后记:

在教学中,朗读自然非常重要,我还是让学生注重把语调的变化与情感联系。不过,在这首诗中我还让学生比较了理解诗句文化内涵前后朗读的方式,以及把三个版本的诗歌放在一齐朗读,体会情感的不同。学生从中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短短诗句背后的强烈的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本诗的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2、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品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待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事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王昌龄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迁,贬谪。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

2、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3、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四、合作探究:

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明确: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教师小结: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额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景点时令——飘零之感;次句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后两句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对遭遇同情,对官场憎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1、听范读,仿读。

2、指读,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

1、解释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结合注释,试译诗句。

3、交流难点,翻译全诗。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1、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明确:写景抒情的诗。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杨花,子规

3、这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

明确: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萧瑟、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体现出飘零孤寂之感。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

(3)烘托心情: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4、从这句景物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友人离别的痛苦。

5、“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对友人的深切同情。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痛苦,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和担忧之情。

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明确:“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8、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明确:月的意象。

(1)月形——团圆。

(2)夜静月明,容易引起遐想;

(3)明月升起,千里可共。

(4)明月皎洁,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明月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9、明月与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体现作者对友人同情和关怀,还表现出两人的友谊如明月般纯洁光明,也寓两人的友谊就如明月长在一般会长存。

表现出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明确: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漂泊不定

子规——不如归去

明月、轻风——寄送愁心:抒情——关怀、思念

惜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检索诗中几个富有内涵的词语的含义——“杨花”“子规”“五溪”。

1、把握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精神。

2、理解文化内涵,把握诗歌情感。

1、导入: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歌,也是李白的名篇。可我们乍一读来,似乎诗句没有什么出奇之处,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别人呢?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我们就要了解,看似平淡的诗句背后丰厚的内涵。

2、探究内涵,把握情感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那么前两句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依据注释,先简单说一下诗句的含义:在柳絮飞尽的时候,布谷鸟啼叫,听说龙标要经过五溪。点明了季节及写诗的缘由)

我们读这前两句,似乎没有读出什么情感,那么大家收集的有关诗句中三个词语的内涵有什么?(学生讲述自己查找的内容,老师指出关键条目)

杨花:

风里杨花:风中的杨花飘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变化无定准。

此时的杨花是谁的象征?(王昌龄)

同时,诗人们也纷纷以杨花来表现春天,当杨花落尽时,也代表着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就要消失,最繁华的春景也要散尽。例如,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子规: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离骚》)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因此,子规的啼叫增添的是对飞逝时间的感伤,听到它的啼叫让人倍感凄凉。

五溪

东汉大将马援曾率兵与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作战,结果在五溪之间遇到了瘴气(传说中荒凉地带有毒的气体,人畜遇之皆死)。士兵们纷纷病倒,马援当时年龄已经很大,最后也病死于军中。他还写下了一首诗:“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马援《五溪深行》)

可见,五溪是一个极其荒僻,极其令人恐惧的地方。并且,这里是王昌龄之行的终点吗?(不是,“过”说明只是经过,王昌龄的归程还不知在哪里)

了解这些之后,大家再来读诗句,你能够感受到诗句中还包含了哪些情感?(在繁华散尽的时节,漂泊无依的友人,难以预料的前途,都笼罩在无限的悲凉之中)

3、紧扣意象,把握精神。

但是,在这样悲伤的时刻,有什么与王昌龄相伴?(明月)为什么要选择明月呢?

补充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张九龄是岭南人,长期在长安为相,相像家乡海上明月初生,虽然自己与之相离万水千山但可以一齐共看明月。白居易当时身处于战乱之中,虽然与兄弟姐妹分居五处,但也可以共看明月。

无论天涯海角,都能看到什么?(明月)

而这轮明月上还寄托了什么?(诗人的那份思念之心)

这份思念会与王昌龄相伴到何时?(“夜郎西”,就是王昌龄所赴之处,也同样是荒僻之地。也就是说,无论王昌龄走到天涯海角,诗人的这份思念都不会离他而去)

总结:王昌龄在一个悲凉的季节离去,踏上未知的前程,但李白的这份永不离弃的情谊,会给他带来什么?(让他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同时,李白的诗歌虽然是写离别之意的,但依然延续了他的风格,那就是极为广阔的胸襟、视野。从五溪到夜郎西,李白将之纳入诗中,并以明月将远隔万里的两人联成一体,本身就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

4、比较阅读:

这首诗还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首句为“扬州花尽子规啼”,大家觉得与“杨花落尽子规啼”相比,哪个更好?(“杨花落尽”,更能体现出这个特殊季节中的悲凉感,有繁华落尽之意)

一个版本末句是“随风直到夜郎西”,大家觉得,与“随君直到夜郎西”相比,哪个更好?(“随君”,更能突出诗人与王昌龄之间的情谊)

在教学中,朗读自然非常重要,我还是让学生注重把语调的变化与情感联系。不过,在这首诗中我还让学生比较了理解诗句文化内涵前后朗读的方式,以及把三个版本的诗歌放在一齐朗读,体会情感的不同。学生从中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短短诗句背后的强烈的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意图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作文吧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3、通过诵读这首诗,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重点)

2、联系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二)、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三)、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领读诗歌

2.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3.学生自读体会。

(四)、诗歌赏析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2.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运用了拟人的表现(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3.“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明月虽可寄托,长风虽然迅疾,但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边毕竟需要时间,作者希望长风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点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边。“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作用:(1)点明时令: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三、尝试背诵。

四、相同题材诗歌交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等。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预防溺水国旗下学生演讲(实用20篇)
    6.加油稿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为未来更好的努力提供动力和指引。“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会议/讲座/活动。”预防溺水国旗下学生演讲篇一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
  • 10-14 2023年形容励志的句子唯美(实用7篇)
    范本是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的成果,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加深入的思考。怎样合理地利用范文范本中的素材和结构来创作出一篇符合自己风格的文章?接下来是小编为
  • 10-14 2023年课前三分钟演讲有趣搞笑(优质17篇)
    加油不仅仅是为了成功,更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以下是一些经典欢迎词的摘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的精彩之处。课前三分钟演讲有趣搞笑篇一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
  • 10-14 2023年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小学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模板20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及时总结每个环节的安全措施和应对策略的重要手段。小编搜集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工作总结,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
  • 10-14 2023年护士节发的朋友圈的句子(优质8篇)
    始终以您的需求为导向,努力为您创造更多的价值。公司宣传语的创作还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心理,让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就理解和接受公司的形象和价值观。下面是一些成功
  • 10-14 最新销售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报告(实用10篇)
    团日是加强团员青年自身修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思想的重要性在各个时代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销售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篇一首先,非常感谢您给我到贵公司学习的机
  • 10-14 感恩妈妈的手抄报(大全11篇)
    团队的核心力量怎样提高团队沟通和协作的效率?让团队标语成为团队共鸣的力量之源!感恩妈妈的手抄报篇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妈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无私的
  • 10-14 勤学的名言名句经典摘抄 勤学的励志名言经典(优秀8篇)
    运动会即将来临,让我们一起期待吧!如何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和媒体推广运动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运动会宣传语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创作灵感。勤学的名言名
  • 10-14 2023年门球赛主持词开场白(模板16篇)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甘愿同舟共济、大家一起奋斗的优良传统。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养民族团结意识,是我们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迫切需求。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感受
  • 10-14 最新幼儿园小班教案我是小主人反思(优质8篇)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梳理。这些精心编写的一年级教案范文将帮助你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幼儿园小班教案我是小主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