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名句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时间:2023-10-03 02:43:27 作者:雁落霞 最新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名句心得体会(模板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经典诵读篇一

首段引入:近年来,国学热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狂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读国学经典,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不仅包含了深刻的哲理,而且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读完一些国学经典名句后,我深有体会,领悟到了其中的深意。

接着,我们来看看一些国学经典中的名句。《论语》中曾有孔子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深意在于告诫我们做人要有内涵,要具备道德修养,而不能只追求外在的名利。《老子》中有“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道理是无法用言语去描述的,只有通过感悟和体会才能理解其中的真谛。《红楼梦》中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名句,表达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我们要保持平静和坚强,直面人生的种种挫折和困境。

接着,我们来看看这些名句给我带来的心得体会。首先,“君子不器”这句话给我敲响了警钟。在当今社会,功利主义盛行,人们往往只注重外在的成就和物质的享受,而忽视了内在的道德与修养。然而,这些名句的提醒帮助我意识到真正成功的标准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只有内在的涵养足够,我们才能在外面的锦衣玉食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大的内心。

其次,“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句话让我对世界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和浮华的社会中,很容易陷入追逐虚名和物质的陷阱。然而,这句名句提醒我们,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那些名利皆浮云的东西。只有通过自我反思和体会,我们才能抓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被一切表面的浮华所迷惑。

最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名句让我对人生的起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有时明亮如当月圆时,有时又黯淡如月亏时。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经历许多欢乐和悲伤,离别和相聚。而这些名句的指引告诉我们要面对人生的各种变化,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学会从困境中抽离出来,继续前行。

总结:通过研读国学经典中的名句,我受益匪浅。这些名句不仅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对我们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启示。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领悟这些名句,为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提供指导,以充实我们的内在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幸福。

国学经典诵读篇二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

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中华诗词鉴赏(春、夏、秋、冬、山、水、日、月)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言外有扶君子、抑小人意。”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9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9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10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1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10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1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1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1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1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10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1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1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1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1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11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11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 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描写音乐的诗句: 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国学经典诵读篇三

国学经典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大学中学习国学经典作为修身养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我深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人生智慧。下面我将就我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体会做一番阐述。

首先,我认为国学经典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国学经典是我国古代圣贤和智者们的智慧结晶,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成就。《论语》、《大学》、《中庸》是我国儒家经典的代表作,它们不仅蕴含了儒家思想的精髓,更是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典范。《道德经》、《周易》则代表了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体系,这些经典在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认识到我国古代智慧传承的重要性。

其次,国学经典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伦理观念。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极为注重伦理道德,而国学经典则是这一伦理道德观念的集大成者。儒家强调仁爱之道,认为人应当互相关爱、服从恭敬;道家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人应当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这些伦理观念贯穿于国学经典的方方面面,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以善良、正直的心态面对他人和世界。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更好地面对社会各种挑战和压力。

再者,国学经典给予我们在人生哲学方面的启迪。国学经典所具有的智慧并不仅限于伦理道德,它们更是对待人生、人生哲学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例如,《论语》中提到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启示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注重以文化和知识为纽带,用友谊来辅佐修养的追求。《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修身养性、明道致远的经典至理名言,它们不仅给予我们日常人际交往的指导,更是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和追求的鞭策。

最后,学习国学经典对于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学经典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通过阅读、研究国学经典,我们不仅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更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和全面思维的能力。同时,国学经典也是一部真正的综合素养培养手册。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文学修养,更可以增长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知识。这些综合素养的培养对于我们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国学经典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修身养性、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修养的时代新人。同时,也希望国学经典在未来的大学课程中能够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其中。

国学经典诵读篇四

9月26日,国学小达人的比赛开始了,我怀着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进入赛场。

比赛开始抽签了,我抽中了4号台,我坐到了座位上,那时人已经满了。我和一位大哥哥一个组,哪位大哥哥非常厉害,这使我放松了很多。

第一轮是必答题,前几桌的题目都非常简单。轮到我了,李老师问“云对雨,雨对风,晚照对什么?请回答。”“晴空。”我回答道这一轮,我们一组明显领先,有了180分。

第二轮是抢答题,问了好几个问题,我们一台的那个大哥哥全部答对,我们台又加了30分。这时,李老师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谁说的?”我跟旁边的`一位大哥哥说:“我会!”“谁呀?”大哥哥的话音刚落,第3台就抢去了机会。不过,他们答错了,没有加分。我有点后悔,晚按了铃,白白失去了分数。

下面几题我都不会,大哥哥却表现的十分出色,又为我们加了70分。李老师问:“你能说出四个有水的成语吗?”我一愣,我们一台又可以回答了,大哥哥只说出了两个,我以为完蛋了,便低下头,紧咬着牙,等待结果。幸亏,另一位刚刚及时提醒了他,加了50分。大哥哥又连续抢了一个50分题给我们加了50分。我算了算,一共有380分了。

之后,我们让大哥哥进了决赛,评委老师给我们加了40分,我们有了420分,得了第一。我手握奖状,想:我终于知道了国学的重要,我可要好好努力了!

国学经典诵读篇五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早晨的校园是书声的世界,随处可见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校园一角,手捧着《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国学书籍在那如饥似渴地朗读,而我则对人生初期的本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结果,有的人主张性善论,有的人坚持性恶论,还有的人说初生的婴儿犹如一张白纸,无所谓性善性恶。我个人认同第三种说法,每个初生的婴儿在本性上都是一样的,犹如一张白纸,需要家长在这上面涂抹色彩,涂上什么样的'色彩就决定了将来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曾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富人和一位穷人,两家各得了一个儿子。富人家因为有钱,所以从小就送他的儿子去附近最好的学堂上课,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习礼让和谦虚做人;而穷人家因为没钱供儿子上学,只好让他在家中放羊和喂猪,他也因为没有知识,别人都看不起他,只能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混。

时间一长,两个人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富人家的儿子举止大方,言行优雅,处处体现着贵族气息,让人感觉他有股与众不同的气质;而穷人家的儿子言行粗鲁,衣着破烂,常说脏话,身上散发着那种与生俱来的穷酸气,令人心生厌恶。后来,富人家的儿子考上了状元,成为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而穷人家的儿子因为从小就有不良习惯,长大后一无是处,默默无闻。

从这个故事中我领悟到了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本性相似的。至于后来有的能成为国家栋梁,建功立业;有的却淹没于市井陋巷,无声无息;有的能歌善舞,游戏人间;有的著书立说,扬名立万……凡次种种,人生万象,皆是由于每个人后天的成长环境,以及各自所接受的教育环境不同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应从小努力学习,为以后的成长做好准备!

国学经典诵读篇六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会典之名始见于明代,意思是“典章会要”。会典是大多属当代官修断代式政书,以职官为纲,记录中央与地方官职制度沿革;会典着重记述法令典章,而不详备史实。

现存的会典有:《唐六典》、《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历代第一部会典为《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召修,按《周官》分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个部分编成,故称《唐六典》,并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撰成三十卷。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仿《唐六典》制定了《明会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修《清会典》,形式上仿《大明会典》,到了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年间曾四次重修。

国学经典诵读篇七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国学经典导论课程作为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学习和体验,分享一些关于国学经典导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深入学习经典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深度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精深的文化内涵,如论语、孟子、诗经等,它们是我们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研读这些经典,我们可以获得思维的升华和智慧的启迪,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此外,经典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美学、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提高我们的人格修养。

第三段:理论联系实际,让经典活起来

国学经典导论课程除了学习经典文化外,还要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联系时代背景,探讨经典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例如,在学习《论语》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古今的社会现象,思考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在学习《孟子》时,我们可以借助经典中所传达的责任和道德情怀来思考和解决当代社会的伦理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经典变得生动而有活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经典的智慧。

第四段:培养文化自信,加强民族认同

学习国学经典是增强文化自信和加强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竞争。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国学经典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能够加深我们对于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的认同,加强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五段:国学经典导论启发我们走出困境

国学经典导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我们提供智慧和指导,帮助我们走出困境。通过学习经典中的思想和智慧,我们可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找到适应变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习《道德经》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关于处理人际关系、处理巨大压力中的方法。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智慧的闪光点,从而引导我们在当代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

国学经典导论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和研读经典,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让经典变得生动有活力;通过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通过吸收古人智慧,我们可以在当代社会面临的困境中找到智慧的指引。在学习国学经典导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成为传承者和发扬者,也更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国学经典诵读篇八

一、《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为记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道德伦理有很高的价值。我在学习《论语》中,深受孔子的为人处事之道的启迪。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给予我很大启迪,告诉我一个人要以德行来为政,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同时我还学到了“温、良、恭、俭、让”的五德,这些德行之道在今天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大学》

《大学》又名《中庸》为宋代程颢所作,是一部著名的儒家经典。它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个人修行和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学》中,我学到了“格物致知”的原则。这个原则告诉我们人要从外界的现象和事物中去发现内在的道理和规律,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从而能够做到身心合一,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中庸》

《中庸》是孔子的言行之道,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中庸》强调“中和”之道,即“中正平和,沈静而不动,动则必有前定之象”。通过学习《中庸》,我明白了一个人要做到心静如水,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平和,并且取得更好的成就。

四、《庄子》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通过庄子的思想和理论,提出了诸多与人生关系密切的哲学议题。庄子讲的“无为而治”就是自然而然的状态下面对事物,不需要刻意去干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为一些微小琐事而焦虑不已,而庄子的理论启发了我,不要太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要善于放下,保持内心的宁静,从而获得更高的境界。

五、《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古代战争兵器方面的经典著作,它不仅讲述了兵法之道,还揭示了许多关于领导力和战略性思维的智慧。在学习《孙子兵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勇往直前、灵活变通、思虑周全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我们都需要善于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结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汲取智慧,提升自我修养。借鉴古人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生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养。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国学经典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中的道理,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国学经典诵读篇九

第一段:引言(200字)

国学经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思考。在接触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其深邃的内涵和博大的魅力。通过学习和体悟,我逐渐认识到国学经典不仅是一本书籍,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对个人修养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选取一些我熟悉的国学经典,分享我对其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易经》的心得体会(200字)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典籍,被誉为“千古绝响”。通过学习《易经》,我深切体会到变化是永恒的规律。《易经》中所表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启示我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同时,我也体会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含义,意识到在决策时要果断而又谨慎,以防止因犹豫不决而事与愿违。《易经》教会了我怎样平衡变与不变,追求变革与保持稳定。

第三段:《论语》的心得体会(200字)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深受其中提倡的仁爱精神的影响。《论语》中所教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导我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关爱他人,并从尊重他人的观点中汲取智慧。通过学习孔子的言行,我了解到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既要读书学习充实自己,又不能自私自利,应关心他人,体察他人之情感,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尚的人品。

第四段:《红楼梦》的心得体会(200字)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让我领略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复杂和艺术的辉煌。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他们的命运交织、情感纠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红楼梦》,我深刻理解到虚伪和假装可以掩盖不了内心的真实,人们应该真诚待人。同时,小说中对红尘的描绘也教会了我要懂得放下世俗的欲望,关注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追求。

第五段:总结(400字)

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它们并非只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对人类智慧的积淀和一种价值观的传承。通过深入学习《易经》,我懂得变化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而如何因应变化能走向成功。《论语》让我认识到充实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好地关心他人。《红楼梦》则让我明白了内心的真实和精神的追求比外在的表象更加重要。综上所述,国学经典不仅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它还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审美价值,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世界、成就自己。因此,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和努力做到的。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将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更高尚的品格,更有价值的人生。

国学经典诵读篇十

都说天下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我深有体会。

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每次做作业都喜欢去问妈妈。记得有一次,我做阅读练习的.时候,理解不到句子里面的含义,就去问她,妈妈提醒我反复读短文,开始我还不懂妈妈的意思,心里挺不高兴的,嘴巴翘起老高,妈妈就语重心长对我说:“古人都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儿子,你有聪明的头脑,难道你还不会思考吗?”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很惭愧,就赶紧拿起书来边读边思考,一会儿就把难题解决了,还讲给了妈妈听。妈妈又和颜悦色地对我说:“其实读书只要你认真用心地去读,你就会感受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道理来。”

在生活中妈妈也经常教我做人的道理,她常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同学之间要团结友善,互相帮助。做人一定要正直、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

“百善孝为先。”妈妈,不管我将来做什么事,我一定会好好孝敬您的。我永远爱您,我的好妈妈!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2023年牧童教学设计一等奖(模板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牧童教学设计一等奖
  • 10-03 2023年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
  • 10-03 2023年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
  • 10-03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阅读题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精选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10-03 非自愿辞职申请书(模板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 10-03 幼儿园儿童节活动教案小班(模板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 10-03 最新两只鸟蛋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
  • 10-03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反思(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
  • 10-03 最新对做好现岗位工作的认识及改进工作的想法 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演讲稿(优秀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 10-03 以国家安全为的手抄报画(汇总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