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比粗细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比粗细(大全8篇)

时间:2023-10-15 01:49:55 作者:XY字客 2023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比粗细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比粗细(大全8篇)

高一教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科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在查看范例时,可以思考如何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比粗细教案篇一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幼儿园中班科学比粗细教案篇二

一、研讨思路:

该活动内容是幼儿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然而其中却蕴涵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以及教育和研究的价值。我们选择这一内容,在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开展教学研讨,旨在探讨大、中、小三个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和表达的特点与水平,增进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和水平的认识与把握,提高师幼互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根据三个年龄班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以及各班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各班教师做了充分的预备性实验,在亲历体验活动中分析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并研究如何将难度较大的内容分解为难度适宜的几个步骤,使实验探究的每一步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既能引发思考,又有成功的感受。小班活动的重点在于感受物体是否会下落,物体是怎样落下来的,在此基础上尝试做简单的记录,体验观察与表达的乐趣;中班幼儿探索比较两种不同材料制作的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有何不同并记录;大班的切入点放在猜测并探索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能按下落速度的顺序作记录和分析。以此探讨同一内容在各年龄班开展活动时,所应把握的层次性。

二、活动计划与反思

活动一:落下来啦(小班)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适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3、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比粗细教案篇三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一、开始部分: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让幼儿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下一个应该是谁呢?……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结束部分: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幼儿园中班科学比粗细教案篇四

1、认识比较高矮、粗细,能够按高矮、粗细给10以内的物体排序。

2、感知物体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尝试用不同感官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

1、圆柱体形状的积木(高矮不一)。

2、两个粗细不一的易拉罐。

3、每组一筐粗细不同的瓶子(数量为1~8个,其中有两个一样粗、两个一样高)。

4、幼儿用书。

一、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

1、感知高矮的不变性。

(1)教师先请一名幼儿和自己站在一起比高矮。提问:我们俩谁的个子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3)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比高矮?(物体底部要对齐比较)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教师请一名幼儿甲和自己比高矮,再请另一名幼儿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2)提问:怎么一会说甲矮,一会又说甲高呢?到底甲是矮,还是高?

3、寻找发现

(1)提问:想一想,在我们的周边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教师任意出示一个物体(如书,笔筒),请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比它高或者矮的东西。

二、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交流比较粗细的方法。

教师:

1、这2个瓶子有什么不同?(高矮不同,粗细不同)

2、你怎么知道这2个瓶子粗细不一样呢?

3、除了用看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粗细呢?(重叠摆放观察,用手触摸感觉,用线围圈等)

三、寻找发现。

1、从身边的物品中找出几样东西,比一比,谁比谁粗,谁比谁细。

2、教师任意说一个物体(如桌子腿),幼儿在活动室内找找比他粗或细的东西。

3、找一找身上哪些部分粗,哪些部分细,尝试按粗细给他们编号。

四、按高矮、粗细顺序给瓶子排队。

1、每组一筐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数量为7~8个,其中有2个一样粗、2个一样细、2个一样高),请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谁粗谁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2、请幼儿按高矮给这些瓶子排队,想一想一样高的瓶子应该怎样排。

3、每组幼儿说说是按什么顺序给瓶子排队的。

4、两人结伴,拿取3~4个瓶子,一人闭上眼睛按高矮或粗细给这些瓶子排排队,另一幼儿检查。

五、教师引导幼儿做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六、请幼儿找找教室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高矮、粗细。

幼儿园中班科学比粗细教案篇五

1、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在动手中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能探究出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一、经验准备:

1、了解粗细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细。

3、对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有初步了解。

二、物质准备:

1、精美课件。

2、制作腰带用的材料:彩纸、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小巧虎开商店”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究多种方法比较粗细并按粗细规律进行排序。

1、参观商店,发现货物的不同粗细,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欲望。

关键提问: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开业了,听听他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商品的粗细不同,观察的真仔细。

2、幼儿选两样商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粗细。

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对瓶底、套一套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

按照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进行排列。

教师小结:小巧虎是用了你们的方法把商品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排列整齐的。

(二)给客人爸爸妈妈宝宝制作腰带,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爸爸妈妈宝宝出场,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制作一条腰带。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关键指导: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工具按照头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3、制作腰带后,在探究中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教师小结:腰带最长的是爸爸,因为爸爸腰最粗。腰带最短的是宝宝,因为宝宝腰最细,不长不短的是妈妈,妈妈的腰不粗也不细。腰带越长腰越粗,腰带越短,腰越细,原来长度与粗细也是有关系的。

4、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

(三)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1、你寻找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

关键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粗粗细细的东西?

2、欣赏生活中不同粗细事物。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不同粗细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活动延伸

师:在幼儿园、家中、商场中还有很多粗细不同的东西,我们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测量方法,比较更多东西的粗细吧。

成功之处: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学科,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节课的活动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巧虎开商店”,孩子们在与小巧虎的互动中以及选商品的情节里,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的参与性极高很有热情,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粗细的感念并没有大小、长短那么清晰,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幼儿主动探究在前,我总结提升在后。幼儿在情境中自己动手玩一玩、比一比、看一看,探究出来比较粗细的方法以及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规律排序,我及时的小结和提升,给孩子充足的探究空间,探究出数学的奥秘。在有趣的情境中,我们真正找来了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位都是真实的人物,激发出幼儿探究的欲望,在真实的测量和小组的共同操作中,探究出长度和粗细的关系。

在前几次的活动中,我提供了很多的测量材料,幼儿在操作时,无从下手,场面混乱而没有秩序,因为幼儿没有用过卷尺测量的经验,只是会简单的测量,所以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我只提供了一种材料,就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测量腰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够分工合作,较好的完成测量与比较的任务,对于测量工具的种类,在最后与孩子进行了互动和分享。

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归于生活,所以最后幼儿寻找并比较生活中粗粗细细的东西,加深对粗细的感念和比较粗细的方法。

不足之处:

幼儿在畅所欲言时,我应该多给孩子时间来发表想法,不要一听到幼儿说出答案时,就急于小结,多给幼儿说得空间。

老师的手势语可以适当的提示孩子,但如果太多就会感到有些繁琐,所以手势语应该适当。

再教设计:

在最后回归到生活时,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示真实的事物,请幼儿用今天探索到比较粗细的方法进行比较粗细,从而再巩固目标,也能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和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比粗细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2.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探索兴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毛线、乒乓球、石子、塑料瓶盖、回形针、吸管、纸片。

2.人手一份小记录表、笔、水盆、抹布。

3.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

2.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二、探索发现

1.逐一实验,观察沉浮,并记录在表格中。

2.老师把小朋友的猜测记在了大记录表上。小朋友对照记录表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三、与小朋友分享实验结果

1.将自己的观察记录表与同伴的对比,看看结果是不是都一样。

2.对有争议物体教师现场实验。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不足之处:

1.活动中,教师讲的太多,应该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脱出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比粗细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旋转木马

2.玩具车、陀螺、筷子、积木、圆片、吸管、牙签、碗、杯子、毛巾、硬币等 。

活动过程

一、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猜谜引出风车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

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你能猜出来它是什么吗?

2.幼儿探索操作

(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教师:除了风车能转,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吗?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玩具车、陀螺、硬币、纸片、吸管呼拉圈。

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

教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我们用嘴吹,用手转,有手推,想出了那么多转动的方法。

二、操作,探索

(引导幼儿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使其中的一样东西转起来。)

1.教师:今天我们班要开展一个“转转转”的展览会,你们能不能让这些东西转起来呢?

2.请大家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种东西能转动起来。

3.谁来说说你用了哪两样东西,是怎么玩的?

三、延伸活动

1.游戏“迷迷转”,引出身体的转动。

“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停了我不转。”

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身体怎样了?”

(原来发现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的,真神奇。)

2.那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会转动起来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比粗细教案篇八

活动过程:

一、谁粗谁细

1.幼儿回忆粗细的已有经验。

孩子们,欢迎来到粗粗国和细细国。

2.初步感知粗细。

操作要求:小朋友,被大风吹乱的东西就在你们的椅子下面,等会儿请你拿出来仔细看一看,谁粗谁细,然后送到相应的地方摆好。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结果。

小结:两种物品粗细明显的时候,用眼睛看一看就能比较。

二、最粗最细

1.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连上句)咦,我这里有一根管子,你们觉得它是粗的还是细的?(粗的、细的)好,你帮我从这边拿一根管子,谁粗?你来再帮我在这边拿一根,谁细?跟他比我是粗的,跟他比我又是细的。

小结:原来粗细是比较出来的,而且是相对的,真有趣。那我们赶紧把这个重要发现告诉国王吧。

2.最粗和最细

点击课件:国王的声音: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们就合并了重建家园吧!

点击课件:(抹去国界有声效)点击课件:我需要最粗的管子,因为我要修建一个大大的游泳池,装很多很多水。我需要最细的管子,因为我要用它来修建新的煤气管道。

第二次操作:小朋友们,国王需要什么样的管子?(最粗的、最细的)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粗细不同的管子(简单介绍管子),等会儿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找出最粗和最细的管子,然后记录在表格上。最粗的打勾,最细的画圈,不粗不细的不做记号。小椅子不动,每人找一份材料,我们开始吧!(音乐,每一组指导套一套方法)

(1)师幼共同验证记录结果。

时间到,赶紧带上记录表坐下来。出示大的记录表,你们都帮国王找到最粗和最细的管子了吗?三根管子中哪个最粗?(绿色水管是最粗的)是不是这根?打钩。哪个是最细的?(红色的皮管最细)是不是这根?(请幼儿找出做记号)

那除了看一看,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请幼儿比较3个管子粗细)套一套,这个方法真有趣,最里面的是细的,最外面的是粗的,中间的是不粗不细。看来你们的记录结果是正确的,请把记录表放在椅子下面。

出示4根管子,刚才有个孩子的材料与其他人不一样,这2根管子你们都有,这种蓝色的管子有2根。它们谁粗谁细?(横着拿)现在你觉得它们是?一样粗的。原来粗细跟管子的长短或者颜色是没有关系的。你们可真聪明,除了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套一套、叠一叠这些方法来进行比较,等你们再长大一点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量一量,结果会更精确。

三、从粗到细

1.小组合作,从粗到细

有了你们的帮助,国王很快把新家造好了。点击课件:国王(小朋友们,我们想用不同粗细的管子排排队来装饰新房子,你们能帮忙吗?)(黑板出示房子各部位)这是房子的屋顶、门、窗户、烟囱,管子排排队,你觉得可以怎样排?(从粗到细或者是从细到粗)。好,等会儿请你们4人一组一起商量,把管子排排队装饰到空白的地方,听清楚了吗?四个人一组把管子从粗到细或是从细到粗装饰起来,小椅子不动出发吧(音乐)

房子搭好了,屋檐,怎么排的?从粗到细。这里呢?烟囱呢?真是太棒了,国王很高兴。

四、粗粗细细

1.找找比管子细和粗的生活物品。

那么在生活当中比这个管子细的东西有什么?那比这个粗的还有什么?

小结:在生活当中,有些东西做得粗有些东西做得细,都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出示大管道,老师这里有一个比手上这根管子粗很多很多的管子,对,很像毛毛虫的烟囱管,你们今天帮了大忙,国王想请你们到他的新家去做客。这个就是通往国王新家的通道,你们想去吗?我们赶紧一个跟着一个出发吧。

活动反思与意见

本活动是在幼儿已认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让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在孩子想办法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排序的办法。能按要求进行比较物体并排序,比如由细到粗或由粗到细的顺序把不同粗细管子进行排队。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孩子都在围绕老师设计的思路走,缺乏自由探索的空间。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学习心得是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一首先,作为
  • 10-15 最新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优选儿科护士工作总结(精选8篇)
    单位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需要共同参与和支持单位的各项活动和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篇一加强护患沟通是
  • 10-15 初中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精彩发言稿(实用12篇)
    决议是团体或机构为解决问题、达成共识而作出的正式决策。制定决议要做到理性冷静,不被个人情感和偏见所干扰。接下来是一份决议执行的步骤和流程图,希望对大家理清思路和
  • 10-15 2023年小学语文总结(模板14篇)
    教师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知识点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知识点总结提供一些参考。小学语文总
  • 10-15 2023年体育课幼儿园教案小班(大全8篇)
    学校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石,而安全教案则是实施安全教育的基本工具。中班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范文供您参考。体育课幼儿园教案小班篇一孩子们
  • 10-15 2023年幼儿园中班秋季个人工作计划 秋季中班个人工作计划(模板8篇)
    一个详细的律师工作计划可以减少工作中的混乱和紧张。接下来是一些导游工作中常用的工具和资源,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幼儿园中班秋季个人工作计划篇一(一)
  • 10-15 最新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案 一年级语文教案(模板8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果。这是一些六年级教案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思考和改进的方向。小学中年级语
  • 10-15 2023年窦娥冤说课稿统编版 高二语文窦娥冤说课稿(精选5篇)
    提纲是在写作过程中用来组织思路和结构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和展示想法和论点。提纲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效率,还可以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有了一
  • 10-15 2023年秋叶片片教案(精选15篇)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是一些二年级教案的精彩案例,希望能给教师们带来一些灵感。秋叶片片教案篇一对活动价值的思考:自然界的变
  • 10-15 小学科学动与静教学设计(通用9篇)
    竞聘不仅考核候选人的专业能力,还对其领导才能、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估。在竞聘中,我们应该注重提升个人形象和修养,用优雅和自信的态度去面对各种挑战。以下是几篇优秀竞聘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