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教案(模板15篇)

时间:2023-12-21 13:53:07 作者:笔砚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注重思维导图和逻辑框架的梳理,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合理。下面是一些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优化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少年王勃》教案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

(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

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教后小记:

文档为doc格式。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共、绝。

少年王勃的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两课时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1)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 自读第4自然段。

(3) 齐读诗句。

(4)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 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 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齐读第5自然段。

《少年王勃》公开课教案

2、读写词语。

南昌庆贺才气文思如泉。

宴会叫绝秋景笔走如飞。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习《少年王勃》教案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雾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2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9、少年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滕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滕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滕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学生再读生字。

2、分析字型、结构。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督、宴、叔、序”的写法。

4、学生描红,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总结。

《少年王勃》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同学们,今天,俺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俺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一起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与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示怎样?(齐读)。

少年王勃教案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齐读课题。

学生1:他很了不起,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气、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齐读——“奇才!真是奇才!”

生:难得一见、绝无仅有的人才。

指名读第一节。

生:从“听说”体会到王勃14岁就已经名声很大,连都督都想见见,所以课文中用了请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样至少有点名气的人。

生1:当场写,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太难了。

生2“要是写砸了,那不是叫这么多的人笑话吗?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这边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学士已经写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让孟学士出风头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着走。

学生根据体会朗读。

齐读。

读句子。

学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读句子。

指名回答。(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理解“拍案叫绝”。

感情朗读。

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读。

生:写好文章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会认真思考。

生:应该是平时读书多,知识丰富,刻苦学习。

齐读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传诵体会王勃的才气。

学生自读自背。

学生齐背。

生:学生联系到《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准,《咏鹅》的骆宾王,书法家怀素,破陋习的少年孙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样勤于思考,勤观察,敢于表现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少年王勃的教案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同学们,今天,俺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俺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一起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与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示怎样?(齐读)

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少年王勃教案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齐读课题。

学生1:他很了不起,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气、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齐读——“奇才!真是奇才!”

生:难得一见、绝无仅有的人才。

指名读第一节。

生:从“听说”体会到王勃14岁就已经名声很大,连都督都想见见,所以课文中用了请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样至少有点名气的人。

生1:当场写,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太难了。

生2“要是写砸了,那不是叫这么多的人笑话吗?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这边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学士已经写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让孟学士出风头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着走。

学生根据体会朗读。

齐读。

读句子。

学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读句子。

指名回答。(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理解“拍案叫绝”。

感情朗读。

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读。

生:写好文章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会认真思考。

生:应该是平时读书多,知识丰富,刻苦学习。

齐读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传诵体会王勃的才气。

学生自读自背。

学生齐背。

生:学生联系到《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准,《咏鹅》的骆宾王,书法家怀素,破陋习的少年孙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样勤于思考,勤观察,敢于表现自己……。

少年王勃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挂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文档为doc格式。

少年王勃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重难点 。

1.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

2.难点: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 。

1、分析字形 。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

(一)交流以上问题: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1、学习第一节:

出示: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节:

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绝,认为是难得的一个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从都督惊讶的语气中也可体会到他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节。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说明王勃写的文章影响广泛深远,不愧为是一个奇才。

指导朗读。

1、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是怎样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诗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

2、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愿意读一读?

3、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4、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师读诗句,学生读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写得更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7、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8、指导背诵。

少年王勃教案

1、知识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2、情感目标:从本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3、技能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拾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出示课题:少年王勃要求齐读课题。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王勃给了你的什么样的印象?

2、就连课文中的都督也忍不住要这样赞叹(出示句子:奇才!真是奇才!):引读奇才!真是奇才!

3、教师:什么叫奇才?

4、教师:王勃到底是什么样的奇才,让我们回到两千年前,重温王勃写作这两首诗的情景吧。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2、这里你能体会到王勃是位奇才吗?

指导学生抓住听说请体会。

教师:少年王勃14岁就已经中得举人,名声远播,就连都督也忍不住要瞧瞧这毛头少年到底有没有才华。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2、3、4小节,看看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2、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时写得快?

(2)王勃为什么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是他以前就到过滕王阁吗?还是写这文章太简单了?他的文思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指导朗读。

教师评价:那你能将体会到的客人们为难的神情给读出来吗?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众人的心态。

(4)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

(5)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么样写,所以他提笔的时候才会(引读: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3、理解第四自然段:

(1)王勃写文章的时候速度特别快,那他写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那你们也拍着桌子把都督夸奖王勃的话读一读!

(4)这两句话是滕王阁序中最出名的两句,至今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所展现的美景就是刚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来细细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景色!

齐读)。

(7)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王勃看景物的时候是怎样的?(边看边想)。

(8)这就是勤思考,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4、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对王勃的敬佩,带着对他的赞美,一起读读2、3、4小节。

四、教学第五小节。

教师:于是(引读)王勃写的千古传诵名文。

1、你从哪个字词又体会了王勃的才气?板书:千古传诵。

五、背诵课文。

1、同学们,王勃写的这篇千古传诵的文章中诗句描绘的景色,你们愿意来记记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两节。

2、让我们一起来将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句描绘的情景永远记在心间。

六、拓展交流: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哪些?

2、你觉得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些?

板书:

9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齐读课题。

学生1:他很了不起,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气、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齐读奇才!真是奇才!

生:难得一见、绝无仅有的人才。

指名读第一节。

生:从听说体会到王勃14岁就已经名声很大,连都督都想见见,所以课文中用了请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样至少有点名气的人。

生1:当场写,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太难了。

生2要是写砸了,那不是叫这么多的人笑话吗?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这边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学士已经写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让孟学士出风头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着走。

学生根据体会朗读。

齐读。

读句子。

学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读句子。

指名回答。(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理解拍案叫绝。

感情朗读。

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读。

生:写好文章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会认真思考。

生:应该是平时读书多,知识丰富,刻苦学习。

齐读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传诵体会王勃的才气。

学生自读自背。

学生齐背。

生:学生联系到《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准,《咏鹅》的骆宾王,书法家怀素,破陋习的少年孙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样勤于思考,勤观察,敢于表现自己。

少年王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质疑,突出“奇才”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他的名字叫——王勃,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课题——9少年王勃。

2.同学们,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师小结指导学法: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读出了少年王勃的许多优点,真好!那么,作者最想表现的是王勃的哪个优点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

4.有谁注意到了课文中都督说话时的动作?你能加上动作夸一夸吗?

5.拍着桌子叫好,这就是成语拍案叫绝。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都督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

二.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一)诗。

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文。

1.同学们,当时正是重阳佳节,滕王阁边的赣江上好一派迷人的秋景,你看!【出示图片、文字渐入】“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2.这景色美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

5.评价: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连小野鸭也陶醉啦!/多么绚丽的美景啊!那灿烂的云霞仿佛依偎着辽阔的天空,久久不愿离去。

6.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

8.在王勃的《腾王阁序》里像这样的名句还有很多。

9.难怪,当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指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三.关注人物,捕捉细节,深化“奇才”

1.读课文2--4自然段,课文还有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王勃真是个奇才?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2.生交流。

(一)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2.为了做到写诗的时候胸有成竹,王勃是怎样做的?

(1)【红显:边看边想】他是怎样看的,他又在想什么呢?

(2)正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他才做到了——胸有成竹。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王勃学习。

4.你知道吗?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下的这篇《腾王阁序》洋洋洒洒共有700多字啊!

5.这段话中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6.700多字的《腾王阁序》,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奇才,真是奇才!

(二)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谁也不敢答应。

1.同学们,王勃为什么要写《腾王阁序》呢?

2.都督的客人都是些什么人?面对都督的这个要求客人们是怎么表现的?

3.可是王勃是怎样做的?你还记得吗?

四、课外延伸。

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比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一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奇才!真是奇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少年王勃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的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板书:《滕王阁序》千古传诵)那么,少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用书本上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吗?

(根据回答板书:很有才气)。

4、在后面的课文中阎都督的一句话直接赞扬了王勃的才气,你能找出来吗?

(1)出示: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2)理解“奇才”,奇才是什么意思。(才华出众的人,才华横溢的人。)。

(3)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阎都督在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哪个词?

(4)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可以加上动作,表情等。(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齐读。)。

5过渡:同学们,老师有点疑问?王维真的是如阎都督所称赞的那样,是一位奇才吗?答案就在课文中,默读第二~四自然段,找出能看出王勃是奇才的句子,划出来。

6、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1)从这句话中有三个词最能表现王勃的奇才,你能找到吗?文思如泉是什么意思?文思是指的写文章的思路或者叫灵感像什么一样?泉水见过吗?什么样的?这里是指王勃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地不断向外涌出。笔走如飞是什么意思?写作速度非常快。古代有位诗人曾作过一首《苦吟》,其中一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意思说:诗人在写作时为了把一个字推敲得安稳了,琢磨恰当了,在苦思冥想中不知不觉捻断了好几根胡子。这句话写出了很多诗人、作者的心声,因为这句诗说出了他们在写作时的艰辛。

然而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是这样的吗?

(他文思敏捷、才华过人,你们看看,王勃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长这么美的文章来,佩服吗?王勃想得快,写得快,果然是才思敏捷,名不虚传啊!这滕王阁序七百多个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读出奇才。

7、出示第二自然段。

(1)阎都督举行宴会时邀请的人多不多?想一想阎都督会请一些怎么样的人?你可以联系前文“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想一想。

(会是一些有地位的人,很才气的人他才会请,是啊,都督请是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是当时的一些文化人,也可以说当天的滕王阁人才济济一堂,可为什么这些人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呢?想想这些人当时会怎么想的?写一篇庆贺文章有难度吗?即兴)。

(2)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胸有成竹:有一个典故,是说古时候,有著名的画家,是画竹子的高手,他在画竹子之前,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这里的王勃胸有成竹可能看出王勃心里已经想好该怎么写了。是啊,一边是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一边是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样一对比,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王勃的才华出众、才华横溢!

读,指名分别读。

8、出示名句。

(1)其实,最能表现王勃奇才的,还是那句让都督拍案叫绝的名句。

出示,齐读。

(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大家继续读这篇课文,看看能否用课文的话解释这两句。

(3)你知道什么是“落霞”与“孤鹜”?

“落霞”就是“落日的余晖与灿烂的云霞”。

“孤鹜”是一只野鸭。

出示诗文,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美吗?哪儿美?

水天一色,会哪些颜色?“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红艳艳、金灿灿、蓝晶晶、紫盈盈、五彩斑斓、五彩缤纷”这是多少绚丽而又壮美的景色啊。

读,指名读,齐读。

王勃用14个字把一个非常美的场景记录下来。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动静结合。秋天美景,跃然纸上,让我们后人读到这句名句时,产生无限遐想。

带着诗情画意再读这句。

读全文体会王勃的奇才。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

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这些被都督邀请来的人想必一定也是和王勃一样都是怎样的人呢?(有名,有才……)。

(时间短,即兴写,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写得不好就会丢面子。)。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就在客人们你推我让,谁也不敢答应的时候,王勃在做什么呢?

(1)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

(2)教学“凝望”

“凝望”是什么意思?能换成“看着”吗?

凝望就是:——专心致志地看、聚精会神地看、全神贯注地看、十分投入地看。

师述:是啊,王勃看得那么专心,那么投入,他已经完全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所吸引住了。

那么王勃此时仅仅是在看江上秋景吗?不。

(3)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转过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a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两个成语最能表现出王勃非凡的才气?

理解词语:“文思如泉”。你看过泉水吗?汩汩地直往外冒。现在你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啊,就是说写文章时灵感就像泉水那样汩汩直往外流。

笔走如飞: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b谁来读好这两个词语。(读出流畅快捷)。

c王勃写成了什么?(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

想看看《滕王阁序》吗?幻灯出示《滕王阁序》,老师诵读。

相关范文推荐
  • 12-21 元宵节开会讲话(热门17篇)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写作专家的元宵节总结范文吧。各位领导,同事们,朋友们,父老乡亲们:我
  • 12-21 校园读书节活动策划书大全(17篇)
    活动策划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以适应不同活动类型和需求的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策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为响应学校加强学风建设,
  • 12-21 公司会计工作计划和目标(实用19篇)
    会计是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的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梳理,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小编整理了一些会计总结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其实这才是这次计
  • 12-21 急症科护士长年终述职报告(模板16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自我检查和自我成长的机会,通过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
  • 12-21 春节后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13篇)
    讲话稿的内容应该围绕主题展开,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能够给人以引导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成功演讲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志们:刚才,吕仁保副局长
  • 12-21 护士长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总24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工作成果的一种展示和回顾,同时也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评估。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写作的经验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12-21 军训教官讲话稿子大全(13篇)
    总的来说,讲话稿的写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讲话稿范文七:友谊的真谛。友谊是人际关系中最宝贵的财富,应该加以珍惜和维护。
  • 12-21 雅思大教育类话题(模板20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对文学艺术的追求,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使文字和思想达到完美的结合。欣赏优秀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贵学教育隶属于北京学为贵
  • 12-21 单位演讲比赛活动方案大全(18篇)
    活动方案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场合下,为达到特定目标而经过精心策划、安排和组织的一项具体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实现预期成果
  • 12-21 交通安全日活动总结报告大全(15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启发和帮助他人在类似的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果。以下是本次活动总结的范例,供大家参考。通过对范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