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矛盾和问题(实用16篇)

时间:2024-02-24 13:54:01 作者:笔舞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矛盾论解决问题心得体会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存在。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有其内部的矛盾存在,只有通过解决矛盾,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矛盾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理论,其对问题解决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实际生活中,我通过运用矛盾论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

首先,矛盾论告诉我:“对立的统一即是事物的本质”。这使我明白,事物的矛盾来源于它的内部对立,也正是这种对立使它有了动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当我遇到问题时,我不再简单地看待事物表面的现象,而是积极寻找矛盾的存在。比如在工作中,我发现同事与我意见不合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观点不同,这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通过重视这个矛盾,我就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从对立双方找出共同点,推动问题的解决。

其次,矛盾论教会我“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每个问题都有其特殊的特性和矛盾点,只有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特点,才能更准确地找到解决之道。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我发现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会产生矛盾。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不同性格的特点,并学会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与之沟通和相处。只有通过对矛盾普遍性的把握,才能理解事物的特殊性,因此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三,矛盾论提醒我“矛盾的斗争性和转化性”。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解决矛盾的斗争来实现。在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工作任务过于繁重而时间又有限的问题。这时,我意识到工作量和时间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调整工作计划和提高效率,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矛盾的转化性,通过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第四,矛盾论告诉我“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新事物的产生来解决矛盾”。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寻找新的事物和方法,以解决问题。我曾经遇到过销量下滑的问题,在分析矛盾的过程中,我发现矛盾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了推出新产品的建议,并进行了市场调研,最终成功地扭转了销售额下滑的局面。这个案例告诉我,只有通过引入新事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矛盾论使我悟到“矛盾的发展规律是普遍性的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在处理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特殊性,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我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情绪低落的问题,这时我发现这是生活压力和个人情感矛盾的结果。通过寻找自己的特殊因素,我逐渐找到了发泄情绪、调整心态的方法,并最终走出低谷。这个案例告诉我,只有根据问题的特殊性,才能找到科学、个性化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矛盾论的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矛盾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深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通过解决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找到科学、个性化的解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我通过运用矛盾论的思维方式,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矛盾论将继续指引我解决问题,并帮助我取得更好的成绩。

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报告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当前我乡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发展前进中的各种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乡党委、政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我乡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维稳工作得到强有力的推进。但是,当前影响我乡社会稳定的问题还十分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抓社会稳定工作的力度不够。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存在一种想法,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发展经济,从而忽视社会稳定工作,个别干部甚至不抓社会稳定工作,尤其以行政村的表现更为突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或者一手硬、一手软来抓农村经济建设,突出政绩。

(二)宗教氛围浓厚致使重点人员、重点区域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我乡宗教氛围比较浓厚,对其强抓重管力度还不够大,督导检查不够经常;对留大胡须、着奇装异服人员思想疏导、说服教育还不经常,留大胡须、着奇装异服人员反复性问题还存在。

(三)社会矛盾多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绊脚石。一是信访形势不容乐观涉及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部分群众存在不上访引不起领导重视、不上访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不良心态,越级上访、缠访、闹访,形成一种不好的惯性。二是宅基地的使用审批仍是困扰基层工作的一个难题。一些老宅院常年闲臵无用,给子女盖房再要宅基地,不断向村边、村外扩展,形成越来越多的空心村。三是新的农村建设中居民房屋拆迁补偿问题成为一些建设力度大的村村干部最头痛的事情。由于缺乏统一的补偿标准,一些村民漫天要价,村干部既不能一味迁就又不能侵犯老百姓权益,形成新的矛盾,极大地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不完善的青少年教育体系是新农村稳定的暗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青少年是新型农民的后备军,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最头痛的事情。现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两个年龄关口。一是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这一部分人由于年龄小,行为可塑性较大,极容易受外界诱惑而走上歧途。二是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家中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把自己送高一级学校深造又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作,每日游荡在家庭和社会之间无所事事。逆反和不平衡心理,急于走向社会闯一番天地的雄心与不健康的社会关系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一些人、小青年走上犯罪道路。

(五)不和谐婚姻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是影响农村治安稳定的导火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邻里关系是新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础。在调研中,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一些基层干部的无奈。一些村民时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庭、邻里小事,大吵大闹有的动不动就上访到村里、乡里甚至县里。一些小的摩擦因没有及时的化解而升级,往往会导致家族矛盾或上访案件。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一)加强对社会稳定工作管理、宣传力度。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牢固树立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思想。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加强监督检查,并与责任人的政绩考核和任用挂钩。二是进一步宣传教育,提高全乡干部群众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深入组织学十七大报告中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抓好社会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保证。三是深入各行政村,组织教育学习。各包村领导干部组织村干部经常组织学习,纠正只抓村内经济发展,忽视社会稳定的错误认识,统一认识、统一思想。

(二)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管理力度。一是加强重点区域的组织领导。重点区域,重点问题,负责领导干部加强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乡、村两级形成合力,抓好重点村的社会治安、稳定工作。二是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有检查就要有问题,加大限期纠改力度。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督导检查工作。三是深挖思想根源。深入调查了解留大胡须、着奇装异服人员的思想根源,找出解决他们不再重复的有效办法。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一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路子,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开门接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带案下访。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加大对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的考核、奖惩力度,力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更加通畅、更加多样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除进一步规范信访接待工作外,还应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发挥作用,确保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渠道的畅通。三是对于因邻里之间争宅基地、子女赡养问题以及婚姻关系等引起的权益纠纷,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促成长期和谐的家庭邻里关系。

(四)加大对青少年的管理力度。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强对全乡青少年的教育疏导,特别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用先进、优秀的模范事迹引引领他们。特别是对思想比较活跃的青少年,加大教育力度、频率。同时开展好法律进校园工作,加强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推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二是家庭、学校、政府、法制部门,四位一体形成合力。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严格管理教育,政府和法制部门以耐心说服教育,司法和派出所借用法律手段进行挽救。最终使这些青少年清醒的认识自己的错误,重返他们阳光的少年生活。

(五)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懂法律、有技能的高素质农民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支撑起来的,以先进文化引领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要坚决打击黄赌毒以及非法宗教组织活动等恶化社会风气、污染新农村建设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净化新农村建设的空气;要大力开展以案释法、法制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法制进农家进校园活动,持之以恒地搞好法制宣传教育,让法制文化成为新农村、新文化、新风尚的重头戏。

处理矛盾和冲突能力类面试问题

很少有人独立工作,因此,人际关系的好坏是评价某应聘者是否胜任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工作压力下,人际关系通常会变得紧张,并且很难使好的关系能顺利保持下去。面试中你应该弄清,应聘者是否能和他人友好相处。下面的问题是考察应聘者这方面能力的。

&当你的工作重点和老板的工作重点发生冲突时,你是怎样解决的?

你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你目前的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人们用什么方法来处理冲突和矛盾?

更多热门的面试问题推荐,大家敬请关注:

自我评估类面试题目。

影响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摸排调研报告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抓好稳定工作,使社会安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政法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如何创新理念,强化措施,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重大的课题。

近年来,我县政法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地关于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安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县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影响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仍大量存在。

(一)一些恶性案件和治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经过严打整治,虽然爆炸、投毒、杀人等重特大案件有较大幅度下降,刑事案件上升的势头有所遏制,但盗窃、抢劫、诈骗、特别是入室盗窃、破坏通讯设施、盗窃机动车辆等侵财性案件时有发生,影响群众安全。截止10月底,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171起,破案率为80.1%;比去年同期立案数下降41%,破案绝对数下降18%,其中八类案件立案27起,破22起,破案率为81.5%,破案绝对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71.4%,抓获犯罪嫌疑人47名。立治安案件395起,查处率为97.4%,比去年同期立案数下降7%,查处率提高19%;共查处违法人员167名。城镇双抢案件同比下降55%;农村盗窃案件同比下降41%;新增逃犯15名,追捕8名,追逃率为53%;全县共发生交通道路事故15起,死亡5名,受伤19名,直接经济损失近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25%。全县共发生各类火灾事故77起,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3.2%,直接经济损失下降44%。政法各部门共受理来信来访26件,办结20件,转办3件,息访3件。

(二)各种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在一定时空会加剧。西方敌对势力一刻都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通过各种手段加紧对我进行反动宣传、渗透和破坏活动,尤其是_集团的_活动不断加剧。我县估宁寺发生的秉承_旨意禁供加保修旦护法神案件,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门徒会等邪教组织不断变换手法,蛊惑群众,极个别重点人员转化难度大,如不进一步强化监控和教育,巩固转化成果,有可能会出现反弹和重新犯罪。

(三)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增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因水利、草山、地界、宗教纠纷、土地及工程施工、企业改制、外出务工等引起的突发性矛盾纠纷增多,这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矛盾纠纷关系复杂、牵扯面广、调处难度大,成为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年内,发生集体上访案件27批,497人。

(四)严峻的治安形势不容忽视。一是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治安管理工作量逐步增大,难度增加,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趋势不可低估:一批两逃人员还未全部缉拿归案,仍然消遥法外,危害社会;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地区治安混乱的面貌虽有所改观,但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落实不够等,都对维护社会稳定将造成很多困难。二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还不到位,漏洞比较多。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治安责任不落实,制度不健全,门卫值班仍存在五汉现象,人防不到位,物防层次低,技防投入严重不足,且进展不平衡。三是受条件和经费制约,政法单位基础设施落后,警力严重不足,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从优待警的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二、应对措施。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治安形势的风云变幻,呼唤着政法综治工作实践和理念的创新。精心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是新世纪新阶段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一)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紧扣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把平安土乡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发展是富民强县第一要务的意识,把开展平安土乡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按照加快发展的要求,规划创建目标,确定工作重点,落实服务措施。要通过开展平安土乡建设活动,不断规范和改进管理方式和执法方式,提高政策和法律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有效预防,依法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确保经济安全。要大力加强民事司法工作,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交易和有序竞争。政法干警要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服务为民的思想。要扎实推进司法改革,加强执法监督,切实解决告状难、执行难、执法不严、裁判不公、久拖不决等突出问题,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深入开展经济发展环境的整治工作,严厉查处吃拿卡要等涉软案件,努力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一要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和机制。坚持齐抓共管,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建立完善县、乡、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完善情报信息预警网络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坚持经常性排查和集中排查制度,坚持月报告制度。要逐级落实调处纠纷、化解矛盾领导责任制,分工负责,明确责任;认真研究,分类调处;深入调查,掌握主动;建立台帐,跟踪调处。二要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大力加强民间纠纷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原则,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初始阶段,消除不稳定社会因素。三要深入贯彻《信访条例》,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整顿和规范信访秩序。要把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看作是党建工程、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实行领导包案调处,加强督促检查,落实挂牌督办,落实责任查究制度。四要深入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力、灵敏高效的预警和处置机制,使各类群体性事件能够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全面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有效动员和组织群众,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治安资源,建立各项防范措施相互配套、各种防范力量相互策应的全时空、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切实提高防范、打击犯罪和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加快推进科技防控网络建设步伐,提高发现犯罪、管理治安、快速反应能力。一要加强对街头社区和单位内部的防范控制,以平安社区、平安村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改革运行机制和警务方式,努力挖掘和整合社区防范资源,切实提高防范水平。二要加强对易发案地区和部位的防范,组织开展重点复杂地区的排查整治,积极探索综合执法、联动执法的路子,全力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三要加强对新建小区的安全审批监督,确保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一步到位。四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骨干作用,把农村的治安防控工作作为全县保持社会治安稳定的重中之重来抓,巩固扩大专职专责的治安联防队伍。要尽快成立保安公司,发展壮大管理规范的保安服务队伍,逐步向各单位、企业、楼院选派保安人员,加强安全保卫和值班工作。五要加强治安防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含量,特别是党政机关和重点要害部位必须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六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在平安建设中的先锋作用。强化乡镇、街道综治委领导机构建设,充实人员、配强力量,狠抓综治工作,确保基层创建工作抓得住、抓得好。七要加强重点人口的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严密控制高危群体,努力减少犯罪因素。八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积极争创无毒社区、无毒村,加大对赌博犯罪的打击力度,努力净化社会风气。九要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严打方针,加大严打整治力度,强力推进各类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一方平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四)进步加强隐蔽战线斗争。从我县的情况看,隐蔽战线斗争情况日趋复杂,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得不够,公安机关仍存在耳不聪、目不明的情况。因此,要冷静分析和研究西方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策略手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一是公安机关要严密掌握社会动态,动用各种手段,拓宽情报信息来源渠道,严防_集团、三股势力以及国外极端宗教势力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二要深入开展同等邪教组织的斗争,严防省外、区外等邪教组织骨干分子向我县渗透、串联,搞非法活动。三要把防范处理门徒会等邪教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提高政治敏锐性,加强领导,落实防范处理工作措施,坚决遏制邪教组织滋生、渗透和蔓延。四要巩固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成果,增强群众和农村青少年识别邪教、抵制邪教的能力,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工作。

党的十六大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现代化描绘了宏伟蓝图,同时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政法机关、综合治理部门既要看到形势的主流和严打整治斗争给我们的工作创造的有利条件,充满必胜的信心,又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绝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松懈斗志,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充分发挥政法综治部门预防犯罪、惩治犯罪的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全力维护我县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矛盾论解决问题心得体会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为我们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矛盾论也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指导。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在解决问题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对矛盾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矛盾是事物内因的源泉。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找出问题的矛盾焦点。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可能会出现意见不合、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矛盾的性质、矛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暂时性。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是普遍的,没有绝对的平衡和稳定。在解决问题中,我们要正视矛盾的存在,不抱幻想,也不妄自菲薄。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矛盾难免会出现,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化解矛盾,并持续改进,推动问题的解决。

再次,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有其对立统一的特点。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立双方互相斗争,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在解决问题中,我们要正视矛盾的两个方面,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避免片面性的思维。例如,在解决团队合作中的矛盾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利益,也要关注整体的利益,协调各方的关系,实现利益的共享。

此外,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的发展具有曲折性。矛盾的发展是非线性的,往往呈现出曲线、螺旋等复杂形态。在解决问题中,我们要善于抓住矛盾发展的关键节点,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干预。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应对问题的不同阶段,灵活地调整策略和方法,就能更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

最后,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能够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矛盾转化为推动力,把困难转化为机遇。无论是个人问题还是团队合作问题,只要我们能够积极面对,及时解决,就能够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团队的进步。像创造性地处理矛盾、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沟通协作等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矛盾论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学会运用矛盾论的原理,以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迎接各种挑战。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法,才能不断进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提升和价值的实现。相信通过运用矛盾论,我们能够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推动个人和团队不断前进。

矛盾论解决问题心得体会

矛盾论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具有普遍适用性。通过对矛盾的辩证分析,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矛盾焦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矛盾论的力量和价值,它为我解决各种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指引和启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问题的矛盾所在。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面对各种矛盾,如利益矛盾、关系矛盾等。如果我们无法准确把握矛盾所在,就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例如,当我们遇到工作中的合作问题时,我们需要分析是由于团队内部的沟通不畅还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矛盾。只有正确认识问题的矛盾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其次,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对待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既是问题所在,也是解决问题的动力。如果我们能够辩证地对待问题中的矛盾,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时间紧迫的任务和质量要求的矛盾。如果我们能够辩证地对待这个矛盾,就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工作质量,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我们要善于挖掘矛盾中的潜力。矛盾可能是问题的根源,但也是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挖掘矛盾中的潜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例如,在企业管理中,我们面临着效率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们能够善于挖掘矛盾中的潜力,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工艺设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实现效益最大化。

此外,我们要建立协调处理矛盾的机制。矛盾的解决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为此我们需要建立起协调处理矛盾的机制。例如,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政府需要发挥引导和监管的作用,企业需要承担责任,公众需要增强环保意识,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解决环境问题。

最后,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成功案例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法。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进步。

总之,矛盾论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为:正确认识问题的矛盾所在,辩证地对待问题中的矛盾,善于挖掘矛盾中的潜力,建立协调处理矛盾的机制,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矛盾论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饭店装饰设计刍议主要问题基本矛盾趋势

我国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水平,近期有了较大的提高,设计队伍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筑装饰工程首先是设计,评标中先评设计标,当前发现的问题是:

1.工程定位:建筑装饰工程范围很广,既有宾馆饭店、政府机关,也有院校、体育场馆、娱乐餐饮等,性质不同,功能不同,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必须与业主的地位相适应,体现业主的形象及其特征,因此设计不能错位,定位适当,例如不能把宾馆装饰设计搬到政府机关。

2.整体协调:建筑装饰工程是建筑工程的延伸,既是其整体的一部分,又不等同于建筑,因此设计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相互关系,例如一个既体现民族风格又是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上就要贯彻这样的风格,做到整体协调,内外呼应,特别是局部改造装饰工程,在风格、造型、用材、色彩等相关方面,更要注意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高水平,低造价:建筑装饰设计要根据业主投资意愿或消费倾向,结合工程特点,在方案设计既要发挥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也要考虑经济因素,做到高水平设计,低价位。

4.提倡创新,避免抄袭:一般项目相同,但在装饰设计上又都希望能创新,但在实践中往往一个新潮设计就照搬,有的形成生搬硬套,因此常在同类工程项目中碰见设计是熟面孔。

5.提倡时尚,但避免一阵风:如前一段时间我国建筑装饰设计集中在某些用材上,都用柚木,后来是榉木、桃木,石材是大花白、西班牙米黄,没有针对工程特点选用适用的品种。

6.装饰与艺术脱节:往往在局部处理上形成眼花缭乱,没有清新、优雅的气氛,降低了艺术效果。

7.装饰与功能脱节:为了装饰效果而忽略了服务功能,好看不好用。

8.装饰与空间利用脱节:没有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利用,如有的设计为了装饰而占用了必要的室内通道。

(二)、经济标。

设计确定以后,企业能否入围,决定于经济标,其中的问题有:

1.工程量的差异:建筑装饰变化多,经常出现定额中没有的项目,如异型装饰,定额以外的项目工程量有高低之差,怎样既能体现设计意图又要降低成本。

2.材料的价差:材料在整个造价中占到40~50%,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同一品种材料价差很大,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

3.取费高低:国家现在是指导费率,企业管理水平不同,费用也不同。

4.利润高低:企业在投标中有的承诺让利,企业结合工程情况取利有高有低,例如有的企业由于淡季或业主还有后续工程而让利,投标中要做到知此知彼,确定利润率。

(三)、技术标。

投标中,商务标是准入,经济标是入围,技术标是投标中最后一环,技术标的问题有:

1.包装与内容:对标书当前普遍注意了包装,注意外观与模式,但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包装很讲究,但内容很空洞。

2.暗标中的废标: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是暗标,但有的包装、模式没有按照招标文件统一要求,或者是某一细部出现了企业的特征等,造成废标。

3.内容一般化:施工组织设计注意了模式和条款,工艺和规范套用细而全,但没有结合工程的实际,失去了针对性,有的企业已通过了质量认证和环保认证,但没有针对相关工程制定具体的组织措施。

4.选用标准不当:工程质量标准应当用现行的不能再延用过期的,如不能再用已撤消的《北京市高级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但现在还有企业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有的甚至以优质工程项目来代替标准。

5.可行性差:建筑装饰工程涉及结构、基底、水、电、风、消防、智能等,但在施工进度中只排列了装修部分而忽略了与众多专业与分包方面的交叉衔接,缺乏整体协调。

6.简短适度: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篇幅很长,一般情况体现较多,但对相关重点却一带而过,避重就轻,遗漏重点环节,例如工程正赶上雨季或冬季,但施工组织设计中却没有具体措施。任何一个工程离不开用电,但在一个施工组织设计中没有体现动力用电量、照明用电量、平时用电和高峰用电量等。

党的八大报告解读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们如果把政府设想成一个政治企业,它抽取和花费的税收,就是社会成本,而它提供的公共品,就是社会收益,那么从社会角度看,供养一个政府,也应当有一个成本和收益的核算。这种核算,未必一定需要科学的数学模型,它往往是由“人心一杆秤”来核算的,这种核算天天在百姓心里进行着,如果不满意的人愈来愈多,那就说明这政治企业的亏损在加大。

这是因为公共品需求的急剧攀升,而现行的供给体制已严重不适应。传统的农耕社会,大量的社会纠纷由家族自行调整了,需要政府提供公共品的结构、数量、专业性和变化性都极其有限。但是,当社会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变,需要政府统一解决的公共需求急剧增加,专业性和变化性急速提升,对政府的及时回应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亚当·斯密在分析企业效率的根源时,找到了“分工”这个原因。市场的规模决定着分工的范围,分工的范围决定着效率的高低。工商业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公共领域的“大分工”,传统的封建王权体制,被效率和“分工”的要求撕裂了。

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离,是一种“分工”,目的首先是为了提高各自的效率;政教分离和司法独立,也是“分工”,也是出于效率的压力;联邦制的出现和相当一部分立法权的地方化,也是为了效率,便于更迅速地回应地方的公共品需求;近年来各种ngo的出现,使许多公共服务从传统的政府系统中分离了出来,这也是公共品供给领域进行“分工”的结果。从这样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是工商业社会到来造成的公共品供求关系调整带来的变化,结果就是公共品供求领域横向纵向的“大分工”。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认为,今天中国公共品的短缺现象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中国社会工商业的进程所带来的,它开始集中表现在公共品投入产出的关系上,集中表现在公共品的供求关系上,集中表现在要求公共领域的“大分工”的压力上。面对工商社会的复杂多变、专业性极强、数量庞大的公共品需求,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管制的供给体制完全不能适应。权力集中起来,但却承担不了责任,以至于演化成现实中的“推责揽权”,使权力与责任严重不平衡,使公众急剧增加的公共品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便是中国今天的主要矛盾。正是这个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如果这样的判断有一定道理,那么我们就会明白,面对今天中国的主要矛盾,不是那种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说教所能解决的,不是那种随机调整一下政策方向所能解决的,也不是那种简单调整一下政府部门的职能所能解决的。它需要的,是公共品供给领域的“大分工”,而有限有效政府的确立,便是这种“大分工”的结果。(杨鹏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相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成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对抗性的矛盾通常通过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来解决,非对抗性的矛盾通常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

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但从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上说,这些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应当而且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发展即改革来解决。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使中国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三、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

要准确回答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发生改变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综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个人认知,目前民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矛盾主要有这样几种。

(一)高昂的生活成本。

很多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目前高昂的生活成本已经成为民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这也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社会矛盾表现形式。这个问题又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高企的房价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负担。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商品房的价格与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已经超过了4:1,这个比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2倍多。很多城市居民为了一套住房,省吃俭用一辈子,这显然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其次,较高的教育成本。根据世界水平,一国财政投入在教育领域中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这个比例在发达国家则高达7%。但是我国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政府公关财政投入在教育领域的比值不到4%,不仅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公关财政在教育领域投入较少,导致居民承担了很多教育成本,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义务教育领域加大了投入,但是由于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优质教育总数较少,很多居民为了孩子的未来,需要为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支付更多费用。第三,高昂的医疗费用。目前医疗价格过高已经成为民众普遍反应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很多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因病致贫”、“有病不敢医”的现象较为突出,也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矛盾中的一个突出表现。第四,就是不断上涨的物价。我国物价尤其是今年以来,上升势头虽然得到了很好的遏制,但是依然在5%以上的高位运行,而且,前几年还出现了“糖高宗”、“蒜你狠”的个别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也引起民众的不满。

(二)腐败。

纵观世界,即使是美英日法等世界先进国家,腐败也是这些国家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过去法制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腐败分子,而且也发生了一些严重的腐败案件,比如前药监局局长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贪污受贿。这类行为显然严重影响了领导干部的形象,同时由于这部分群体代表了我党和政府的形象,这类行为还将严重影响我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形象,有可能引发潜在的矛盾。

(三)服务政府理念还没有形成。

服务政府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进入新世纪以后,也加强了服务政府的建设力度,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封建残留思想的制约,在很多地方,服务理念还没有形成,比如民主观念丧失,在各项决策中不能很好的接受民意、咨询民意,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很多地方强制拆迁引发了很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此外,服务民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强,对于人民群众的各项服务需求,比如信息公开、行政审批等等,很多部门在信息公开上以各种借口躲避信息公开,而且行政效率低下,也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的矛盾表现之一。

四、我国当前主要社会矛盾依然没有改变。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对我国当前社会几种社会矛盾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没有变,我党关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的判断并没有过时。

原因有这样几点:第一,对于任何社会,如何促进生产力始终是这个社会发展的核心思想。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将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事业的核心任务,不断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

第二,我国虽然从经济总量上看,在20xx年就已经达到了39万亿人民币,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从人均来看,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依然拍在世界百名之外。此外,我国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这类差距不仅表现在具体的城乡居民收入上,而且关于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大。正是基于我国这样的现状,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在这样的国情下,强化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依然是我党执政最迫切的任务。

第三,高昂的生活成本,无论是房价还是医疗成本和教育成本,从根本来看,都是相关物资攻击不够导致的一个后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增加供给,这也证实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存在矛盾。

第四,腐败以及服务理念不强,属于政治文明的建设。无论是民众反映强烈的拆迁问题,还是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意识不强等等,都属于政治文明这一个范畴,而在这我国主要矛盾的概述中,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文化需求,很好的概括了民众对政治文明的诉求。从以上几个原因来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至少在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五、促进我国社会矛盾解决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类社会矛盾突出,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最主要的矛盾。根据目前这类矛盾的表现形式,提出如下对策。

(一)努力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物价始终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高价格普遍存有一种批评态度。为了稳定社会发展,切实降低这些领域的价格,未来,有关部门第一要加强供给和投入,比如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向教育领域和医疗领域投入更多的公共财政,从而增加供给,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这些领域的需求。第二,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为民服务的观念。这也是我党获得发展的根本原因。在降低物价方面,必须强化人本理念,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福祉,始终坚持人民利益之上。第三,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行为。就房地产行业而言,要加大捂盘行为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以及干扰市场正常运行的各类行为的查处力度。就教育领域而言,要加大查处力度,重点查处违规收费的行为。在医疗领域,则要加强对医生从业行为的监管,避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二)强化法律建设,有效避免腐败行为。

腐败是世界任何国家都重点打击的行为。为了有效打击腐败,增进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第一,要加强法律建设,通过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构筑一个防腐法律墙。第二,完善监督。既要发挥传统的纪委、人大等监督,同时还要发挥新闻媒体等被誉为“第四方监督”力量的监督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监督的不断发展,民众监督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有必要进一步发挥这类监督作用,有效防止腐败。第三,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

(三)树立服务意识,推动服务政府建设。

服务政府是21世纪政府的发展趋势。要推动服务政府的建设,第一,要树立服务意识,这是推进服务政府建设的关键。如果没有一个服务意识,显然是难以实现服务政府的建设目标的。第二,加强考核力度。要制定严格的但与实际相符合的各类考核体系和指标,推动服务政府建设的积极性。第三,还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等不同监管主体的监督作用,通过强化监督,以推进服务政府的建设。第四,还要积极借鉴世界先进经验,推进服务政府的建设力度。

(四)加快经济发展是关键。

事实上,要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快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第一,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第二,要强化科学发展的执行力度。通过不断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第三,重视创新,强化自主创新,以增强我国的科技竞争力。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的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促进矛盾的逐步解决,在未来我国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切实有效的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加大服务政府的建设力度,同时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

2

页,当前第。

2

1

2

党的八大报告解读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央纪委“四大纪律八项要求”

1月召开的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即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八项要求”:

(4)要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5)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6)要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7)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8)要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

党的八大报告解读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主要是:

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下半年起明显下滑,到第一季度下降到谷底,但从20第二季度起扭转了下滑趋势,开始逐季回升,走出了一个标准的v字形反转,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因为经济的回升主要是依靠政府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等政策发挥作用的结果,而社会投资意愿尚未明显跟进,居民消费后劲亦感不足,进一步扩大内需难度加大,而外需的萎缩和低迷状态又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目前,总体上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在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尚不到10%。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大量是贴牌产品,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很低,导致利润大量流失。据统计,在我国出口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品中,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占到90%以上。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总体上也缺乏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与此同时,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又面临就业压力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制约。不仅一些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三、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一方面,从劳动力供求总量看,一定时期内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也还很大。另一方面,在就业上又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用工短缺情况。新春伊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就出现了“用工荒”问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调查,东部沿海地区有70%被调查的企业存在“用工荒”。这一来是因为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特别是沿海外贸企业的订单增多,因此用工需求旺盛,更需要具有一定经验和技能的熟练工、技术工;二来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对工作选择、生活待遇、未来前途等有了新要求。这就使得用工需求方与劳动供给方二者出现不匹配。

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一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很大;二来,农业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尚不健全,其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不足;三来,粮食连续6年实现增产,粮食生产基数不断提高,农业种养的比较效益又偏低,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亦较大,粮食持续增收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都在加大;四来,农村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还很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保护耕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等。

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这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和滞后的消费物价上涨产生了很大压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发展,潜伏的财政信用风险不容忽视。

六、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是我国社会矛盾凸显期。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还很艰巨。据新华网、人民网20“两会”前夕分别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医疗卫生、教育公平、调控房价这“三难三贵”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买房难、买房贵)仍被选入前十大热点问题,其中,特别是房价过快上涨问题从来没有像年这样备受关注。同时,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被选为前十大热点问题,而且在新华网调查结果中还被列为榜首。调查认为,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居民并不是没有消费意愿,而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一些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不足。另外,户籍改革、养老保险、反贪反腐、司法公正、民主监督、网络问政等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受到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而被选为前十大热点问题。

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饭店装饰设计刍议主要问题基本矛盾趋势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因装修工程的需要,委托乙方进行室内装修设计工作,经双方协商一致,签定本合同。

一.设计工程概况。

1设计工程名称:

2设计工程地点:

3设计工程面积:

4设计工程范围:

室内装修设计(不含结构设计)。

二.设计时间。

1设计限期:

设计限期为天,从乙方收到甲方支付的定金后开始计算,到乙方交付全套图纸之日为止。因甲方变更设计要求或对乙方意见未及时答复,其耽误的时间应从合同约定的设计期限中相应扣除。

2设计交图步骤及时间:

(1)甲、乙双方当面协商满意后确定设计详细内容及金额,签定本合同,同时支付首期设计费定金,总设计费的%。乙方收到定金后天内,向甲方提交装修设计方案图构思(包括平面功能定位图,及一些设计概念图思想)。

(2)甲、乙双方初步确定平面方案及初步确定设计概念后,同时支付第二期设计费用,总设计费的%。乙方收到设计费后天内,向甲方提交较详细装修设计方案:“四维空间动态浏览、体验”(详细装修设计方案是在笔记本电脑中讨论,修改确认)。

(3)甲方确认四维空间立体设计方案后即支付第三期设计费用,总设计费的%。乙方收到设计费后天内开始制作四十张左右效果图,一部验收设计效果mtv电影,施工用的总体设计尺寸图。

1.甲方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支付设计费。

2.甲方应将设计要求准确、简明扼要的告之乙方设计人员,并不得随意更变。甲方更变设计委托事项或提交的资料错误,或对所提供资料作较大修改,造成乙方设计返工,除双方需协商签定补充合同(或另定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甲方应按乙方所耗工程量向乙方支付相应的费用。

3.甲方应到乙方公司所在地提出设计要求、签定合同、看图定样、支付设计费。

4.乙方须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交设计内容。

5.乙方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按照甲方要求完成设计。

6.甲方确认设计图后,乙方设计师应按约定陪甲方选取施工材料;甲方工地开工后,乙方设计师应根据施工情况需要到现场,解决设计与施工的协调问题(包括甲方委托其他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7.若甲方未能按时支付设计费,乙方有权拒绝甲方提出的下一步工作要求。

四.设计计费金额、支付时间与方式。

1.设计费总额:

人民币元整:。

2.支付时间:

(1)双方签订委托设计合同时,甲方即应向乙方支付定金,即人民币元。(按设计总额的%计算)。

(2)甲方支付第二期的设计费即人民币元。(设计费总额的%);。

(3)甲方支付第三期的设计费即人民币元。(设计费总额%)。

(4)若有双方协商同意增加的设计费应在工程开工前支付给乙方;乙方应甲方要求,超出合同规定为甲方提供服务所增加的费用,在竣工前由甲方支付给乙方。

五.违约责任和争议的解决。

1.甲方在向乙方提供有关设计图纸后,未在合同规定的限期内支付设计费,或乙方无特殊情况延迟交付图纸,均应视为迟延履行合同。按每日元予以处罚。

2.乙方未在约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图且延期时间在天以上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乙方应退还甲方的设计费用,并支付给甲方设计费总价的%的违约金。3.乙方无故终止合同,除退还甲方所交的设计费用外,还应支付给甲方设计费总价的%的违约金。

3.乙方无故终止合同,除退还甲方所交的设计费用外,还应支付给甲方设计费总价的%的违约金。

4.乙方在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后,如甲方不愿意做履行合同,乙方不退还已收的设计费,但必须交给甲方平面布置图及局部效果图各一张。

六.合同效力。

甲乙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有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向合同签订地法院提出诉讼。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合同经双方签字(法人应加盖公章)后生效。本合同设计竣工后终止。

甲方:乙方:

电话:电话:

合同签定时间:____年__月__日。

对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关系是共性与个性关系问题的质疑

李欣儒(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哈尔滨150070)。

摘要:残疾人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研究和解决当前残疾人的实际问题,调节残疾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使残疾人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呼唤。

关键词:残疾人问题;歧视;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913.69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这一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其状况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法律赋予残疾人的平等公民权利还远未实现。社会对残疾人平等的公民权的漠视、甚至是歧视,常常使残疾人处于不利地位,法律赋予残疾人的平等的公民权,在现实中严重实现不足。中文的“残”与“废”总是如影随形,因残而废的观念根深蒂固于人们脑海之中长达几千年。定势思维长期以来严重地损害和歪曲了残疾人的形象。社会上一些人看到的只是残疾人的拐杖和轮椅等,而不是残疾人作为人的独立人格与社会价值。通过对中国残疾人现状的考察,可以看到,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的贫困比例在不断缩小,但贫困人口中残疾人比例却在相应扩大,社会上最困难的就是大量的残疾人。经济的不充裕,也成为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因跟不上高速的社会发展水平而产生矛盾的最主要原因。

二、残疾人经济贫困的原因。

(一)制度歧视。

制度歧视残疾人是指歧视性的制度、政策对残疾人实施不公正的待遇。国家颁布的法规明确规定要保证残疾人的平等权,即要保证其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的行使,但是有些制度却隐形地带有歧视,降低了法律的效力。如我国政府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必须“身体健康”的规定,就把许多残疾人排除在报考的门外,造成残疾人机遇上的不平等,以至在国家干部队伍中残疾人所占的比例非常低,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教育歧视。

在教育方面,残疾人从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就开始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这也是残疾人教育总体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教育方面的歧视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经费不稳定,特殊教育学校的财政支付状况不稳定;二是教育资源配置偏低。相对于普通教育,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特殊教育师资的配备,远远低于前者。

(三)就业歧视。

就业歧视指残疾人在就业方面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就业对残疾人来说,意味着自立社会、自我发展机会的获得以及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虽然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如福利企业等来促进残疾人就业,其中,对残疾人的劳动权方面明确规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原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市场激烈竞争,用人单位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效益,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残疾人的加入会影响企业的运转和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效率,致使残疾人就业备受歧视,而且困难重重。国家福利企业扶持保护政策的名存实亡,甚至(本网网)出现了只给残疾人发生活费而不安排适合的工作或岗位等怪现象。同时,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其能获得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有限(特别是农村残疾人),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他们获得更高社会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正确处理残疾人问题的对策。

(一)法制保证。

大量残疾人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固然与我国经济不够发达有关,更直接的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国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在有些法律条款中作了一些特殊规定,但是内容太笼统、太原则。虽然《残疾人保障法》早已颁布实施,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还没出台,因此,对社会上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基本上是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在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教育、医疗、康复、婚姻、参与社会活动、无障碍设施等特殊需要的问题上,往往是只讲人道主义的帮助和社会舆论的约束,只讲同情而不讲执法。因此,制定一系列保护残疾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和法规,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残疾人法制体系,是调节残疾人、残疾人事业与社会正常关系所必不可少的,是我国残疾人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而又长期的任务。我国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立法、法律实施、执法监督检查、法制宣传和教育、残疾人法律保障问题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及建立和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机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等。当前的重点是以保障法为依据,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尽快完善各级残联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管理体制,以便能尽快地把残疾人工作、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纳入有法可依、依法办事、违法必究的法治轨道上来。

(二)思想宣传。

社会风气的好坏,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同时也是社会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尺度。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因素。法律管不到的,伦理道德发挥作用,予以补充。发挥道德伦理功能对调节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解决社会问题,调节社会关系,最终还是要通过个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而起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的`程度,而每一项社会福利工作直接促进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在社会上营造平等、公正的无歧视氛围,形成一种人人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风气。关心残疾人,就是关心自身社会关系网络的和谐;重视残疾人事业,就是重视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从而根除传统的偏见。同时,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杜绝“等、靠、要”的思想,从而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利益关系。

(三)福利提升。

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筹集社会福利资金,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待遇,其目的是通过再分配方式和政策法规来消除社会系统中的不稳定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残疾人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节社会矛盾,为社会发展造就一个协调稳定的环境,保持社会的良性运行。社会的稳定发展势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为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必需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刺激普通群众的社会福利需求,从而为满足这些需求提供必需的资金。

大力扶持社会福利生产,积极开展社会回报,为发展杜会福利筹措基金。我国七千多万残疾人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千万个家庭。发展社会福利生产对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既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政治地位,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又履行了我国宪法的法律责任,促进了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既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与生活问题,消除其家庭的后顾之忧,又减轻了社会负担,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积聚了资金。因此,扶持发展社会福利生产,壮大福利经济,是发展我国社会福利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募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也是见效快、潜力大的工作。在开展有奖募捐的短短几年中,全国募集了几亿元资金,这为社会福利发展建立了经济后盾。

(四)社区服务。

在行动上,各级人士要积极帮助残疾人。政府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时代的新政策,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立、自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扶持残疾人摆脱贫困,共享改革成果。在公共设施建设上,政府注重人性化服务,扩大无障碍建设范围与面积,改进交通工具,方便残疾人出行。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和制度支持,保证城乡无差别对待,解决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求学、康复等实际问题,以消除不和谐因素。帮助残疾人自立,间接地就是在帮助自己。例如建立社区服务体系。社区服务调动了社会力量,以其投资少、效益好、覆盖面大的特点,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解决残疾人生活的诸多困难,缓解社会矛盾,使政府和残疾人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各种服务,促成人们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社会稳定。同时可以动员全社区力量开展扶贫工作。民政部门通过改革社会救济工作,由“输血”变“造血”,从而改变残疾人在生活中缺乏帮助的实现情况。

(五)教育改变。

目前社会存在残疾人的诸如受教育权、劳动权等最起码的发展权保障不足的问题。本来生存权与发展权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可是有些人却认为,残疾人连维持基本的生活都不易,还说什么发展呢?其后果只能是残疾人平等的公民权与神圣的人权在现实中的严重实现不足。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残疾人升学难、就业难等诸多不公平遭遇,无不为此作了注脚。对此应该在加大对残疾人教育成本投入的同时,加强师资培训建设和教育设备及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必须给他们提供各种设施、用品用具等物质条件,以利于残疾人进行一定的功能补偿。如供肢残者使用的假手、假脚、拐杖和轮椅等;供盲人使用的盲杖、助视器和盲表等;供聋人使用的助听器等;还有残疾人康复、就业与教育的设施,无障碍设施等等。

钟凤梅.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歧视”解析[d].云南氏族大学,.

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周晓宏.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冯寿林,谢向阳,试析社会歧视的基础系统[j].绥化学院学报,2007(12).

村委会处理矛盾纠纷问题工作制度

为了促进深化社会治理和加强群众工作,及时发现和调解社会矛盾纠纷,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纠纷、第一时间报告信息、第一时间介入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江苏省人民调解条例》和《如皋市矛盾纠纷网格单元操作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网格化管理制度。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格化管理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以网格单元管理为特征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的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

网格基础单元一般为城区居民小区、农村自然村(村民小组)、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集贸市场、商业片区、较大工程的建设单位及其项目工地等。

网格单元的划分原则:(1)自然原则:以市民生活区域、生产单位、商贸场所为基本单位,兼顾零星、分散的人群居住、活动的区域和场所;(2)细分原则:尽可能细化到群众生活、生产、交往的较小区域、单位和场所,便于调解信息员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及时了解纠纷的起因、发生、发展情况;(3)清晰原则:网格单元之间的区域边界或管理责任不宜交叉重叠,区域边界清楚,管理责任明确。

镇村调解网格应当按照规定要求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业务骨干,确保“有专人干事”。镇级调处中心常务副主任由司法所长兼任,可根据需要配备1名专职副主任;专业调解组织的负责人由主管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由业务科室负责人担任;村(社区)、企业调解委员会主任应由党组织书记或主任(工会主席)担任,配备1名专职副主任;镇级调处中心应配备专职调解员不少于4人(含公调对接调解员2人);专业调解组织、村(社区)、企业(300人以上)专职调解员不少于2人。

配齐基础网格信息员(“十户调解信息员”)(由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举产生的“村民代表”担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区域性、网格化的调解小组。基础网格信息员是纠纷信息采集、核实、报送工作的具体承担者,是调解工作的辅助人员,其工作性质属于社会公益和个人志愿性质。

基础网格信息员所在调委会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区别情况进行处理:纠纷信息不全、不确定的,应当及时了解核实并报告;属于一般矛盾纠纷且有管辖权的应尽早组织调解;属于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应及时请求有管辖权的上级调解组织调解,并做好协助工作。信息员直接向镇(区、街道)调处中心(司法所)报告的,镇(区、街道)调处中心(司法所)应当通知信息员所在调委会。

镇(区、街道)调处中心(司法所)接到纠纷信息员和其他调解组织报告的纠纷信息,应当对纠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进行核实和确认,并确定纠纷严重等级,对纠纷做出分流调解或直接调解的安排。

信息员所在调委会(聘选组织)和镇(区、街道)调处中心(司法所),对纠纷信息员报告纠纷信息情况做好登记工作,作为纠纷信息核查和信息员工作考评的依据。

二、矛盾纠纷排查的范围。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主要是对公民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如夫妻、父子、兄弟等)、职工、社区居民、村民等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涉及民事权利义务的争议或争执。诸如家庭关系中的三养(赡、扶、抚)纠纷,婚姻关系中的礼金、离婚纠纷,同社区关系中的财产纠纷、相邻关系中的用水、排水、采光、通风、通行、界址(房屋宅基地)等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财物损害赔偿纠纷,土地经营权纠纷,借款纠纷、担保纠纷、经济合同纠纷、建筑工程纠纷、买卖纠纷等。

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工作实行有矛盾报纠纷、无矛盾报平安的“零报告”制度,村(社区)、企业基础网格每周组织排查报告一次,镇每半月组织排查报告一次。特殊时期实行日排查报告制度。确保排查工作“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不留盲点和死角”,预警工作“未动预知、异动先知”,真正地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源头、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村(社区)、企业等基层组织作为网格的基础单元,是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的责任主体单位,应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按照排查期限要求(每周或特殊敏感时期的每日)全方位、多层面地开展调查摸排,捕捉和掌握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不稳定苗头,切实把各类纠纷及各种矛盾隐患彻底排查出来,随时跟踪和了解掌握其内幕性、行动性、预警性、深层次的信息,并保持矛盾纠纷报送渠道畅通。

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对一般性纠纷要坚持边排查边调处,对纠纷隐患和重大纠纷要随时排查随时报告并落实调解责任人,对突发性、群体性、越界性、易引发刑事案件的纠纷要立即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群众情绪,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解决利益诉求,确保事态不扩大、不升级、不激化;对排查出的纠纷进行分类登记,填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情况登记表》所列项目,于每周一报镇(区、街道)调处中心,同时,应将纠纷及调处情况一并向同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报告。

各级调解组织根据矛盾纠纷排查结果及其发展态势,按照四个预警级别分别予以处理。一级预警:矛盾纠纷尚未激化,在事发地能够化解的,专职调解员应当立即到位,靠前调处,确保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级预警:矛盾纠纷较为复杂但能在事发地解决的,村(社区)、企业应及时向上级调处中心汇报,共同研究分析,就专业知识、政策依据、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拟定调处方案,确保将纠纷化解在本地;三级预警:当事人已有不信任感或矛盾纠纷有激化或上访趋势的,村(社区)、企业要在制定落实稳控措施的同时,及时报请上级调处中心研究处理,村(社区)、企业密切配合,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同时,应将工作情况随时上报市调处中心;四级预警:矛盾纠纷涉及人数众多且有越级上访苗头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或非正常上访事件的,以及对一至三级预警处置不力的,镇(区、街道)调处中心应立即向党政主要领导及上级调处中心汇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疏导群众,稳定情绪,控住场面,并实行领导包案、限期解决;市调处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业务骨干现场指导,协助化解,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内部。

重大、复杂纠纷和特殊性矛盾纠纷应填报相应表格在第一时间上报上一级调解组织。

所有调解组织、人员、矛盾纠纷等信息均要在规定时间内录入相关网络信息平台。

五、矛盾纠纷调处程序。

对符合直接受理范围的矛盾纠纷,办妥受理手续后,应告知当事人调解权利义务,并由当事人自主选择调解员进行调解。如当事人未指定调解员,由分管领导在“纠纷受理调解审批表”上进行批办,明确主办人和协办人,明确调解处理工作期限。

简易纠纷、一般纠纷由一名调解员主持调解,一名调解员协办并做好记录;重大疑难纠纷应当组成3人或3人以上的调解庭,首席调解员负总责,其他调解员应当密切协作,共同做好调解工作。

承办人接到纠纷案件后,应抓紧做好调解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一)认真审查各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弄清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事实和争议事项,了解各方当事人的心理预期,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与当事人沟通交流时,对涉及纠纷实体问题的重点应当随时记入谈话笔录,经校阅后由当事人签名或者捺印。

(二)根据需要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核实矛盾纠纷的事实,并记入调查笔录;对需要到现场进行勘察的,则由二人组成工作小组进行勘察并记入调查笔录;调解人员进行调查或到现场勘察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说明来意;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者捺印;现场勘察资料应由在场人签名或捺印。

(三)对疑难复杂的纠纷案件,应在正式调解前分别做好相关当事人的教育疏导等思想工作及可以促成调解的外围工作,为调解奠定基础。

(四)调解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调解前告知当事人。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

(五)根据初步查明的事实和当事人各自对矛盾纠纷处理的态度等,拟定调解方案,安排调解时间并在调解一日前通知相关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以及其他调解参与人,告知调解的时间、地点及其注意事项;当事人在外地的,应当留足在途时间。

调解前,调解主持人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调解参与人的身份,查看是否到场,讲明调解庭纪律、人民调解的性质及其效力、调解原则以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征求是否申请回避意见。如当事人对调解人员提出回避要求的由调解主持人决定是否回避,对调解主持人提出的回避由分管领导决定。首席调解员负责填写《调解员申明书》一式三份,由各调解员分别签字后发放给双方当事人,留存一份存入卷宗内。

调解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双方陈述:按照申请人、对方当事人的先后顺序组织双方就矛盾纠纷的事实和调解请求发表意见。

(二)查明事实: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证人作证的,作证前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宣读未到场的证人证言等。

(三)辩论陈述:围绕纠纷事实和法律适用,各方当事人进行概括性发言,顺序为申请人及其代理人、对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第三人及其代理人。

(四)总结评判:调解人员应当依法、依理、依情分析纠纷原委、明法析理、明辨是非,总结争议焦点。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进行疏导教育和耐心劝解,引导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或适时提出公平公正的建设性的调处方案,促成各方当事人消除纷争。

(五)分别疏导:如经上述调解仍未能促成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则可以采用“背靠背”等方法,分别与当事人谈心疏导,明确指出其责任所在,晓以利害,析以利弊,帮助其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尽量促成当事各方达成和解。

在调解过程中,记录员应将调解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特别是矛盾焦点、是非责任、实体权益等关键内容,要力求原话原意、客观反映,调解结束时交当事人核对无误后,由其在每一页的下方空白处签字,在最后一页和笔录修改处由其捺印(右手大拇指);调解人员及调解参与人亦在调解笔录上签字;当事人和其他调解参与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

达成调解协议的,应按标准要求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载明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主要协议内容以及案结事了的条款(如“一次性赔补偿款”,“由此所引起的相关问题,随本协议的履行而全部了结,双方再无其他异议等等)并附本调解协议中涉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道德规范的适用条款加以备注。

调解协议书稿由分管领导审阅后统一登记编号、打印。

《调解协议书》经所有当事人签字捺印后加盖“调解委员会”或“调处中心”印章,制作“送达回证”随调解书一并进行送达,当事人应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捺印。

调解中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调解: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调解的;一方当事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调解的;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有结果的;其他应当中止调解的情形。

中止调解的原因消除后,应立即恢复调解,中止期间不计入调解期限。

调解中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调解:申请人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权利的;对方当事人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继承人的;一方当事人不同意再行调解或中途退出调解的。

终结调解的原则上应制作终止调解意见书,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或减少越级上访等不稳定因素。

调解结束后,应于结案后十日内将有关材料装订归档,按《调解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要求装订成卷宗形成一案一卷。将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调处过程视频作为必备证据留存卷宗。

现场调结的简易矛盾纠纷,未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填写“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和“简易纠纷受理调处登记表”,备一份申请书,一份具双方签名和联系方式的调解笔录,一份回访记录形成卷宗统一归档。

简易矛盾纠纷案件应随时组织调解,一般不超过七个工作日;一般纠纷不超过一个月;疑难复杂纠纷不超过两个月;对在规定期限内难以调结的重大疑难复杂纠纷,可以经批准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对调结的矛盾纠纷,应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回访,了解调解协议的落实情况和当事人目前的心理状态,或督促当事人自觉按照调解协议的约定履行落实到位,并做好回访记录,被回访的当事人和回访人应在回访笔录上签字,防止矛盾纠纷的反弹,确保息事宁人、案结事了。

对不是当即履行的调解协议,在符合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建议当事各方通过司法确认程序,对所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书依法进行法律效力的确认,以维系纷争平息的良好状态,最大化地巩固和谐的调解成果。

如当事人同意采用司法确认程序的,应当在人民调解协议书中加以明确,并预留一份人民调解协议书作为司法确认的依据。同时与市人民法院或相关人民法庭进行联系,并指导如何办理申请司法确认手续,为当事人及时办理司法确认程序提供方便。

党的八大报告解读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的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篇党的八大报告解读——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主要是:

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xx年下半年起明显下滑,到20xx年第一季度下降到谷底,但从20xx年第二季度起扭转了下滑趋势,开始逐季回升,走出了一个标准的v字形反转,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因为经济的回升主要是依靠政府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等政策发挥作用的结果,而社会投资意愿尚未明显跟进,居民消费后劲亦感不足,进一步扩大内需难度加大,而外需的萎缩和低迷状态又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目前,总体上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在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尚不到10%。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大量是贴牌产品,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很低,导致利润大量流失。据统计,在我国出口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品中,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占到90%以上。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我国总体上也缺乏核心技术和领军人才。与此同时,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而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又面临就业压力大、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制约。不仅一些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而且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三、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一方面,从劳动力供求总量看,一定时期内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也还很大。另一方面,在就业上又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用工短缺情况。20xx年新春伊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就出现了“用工荒”问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调查,东部沿海地区有70%被调查的企业存在“用工荒”。这一来是因为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特别是沿海外贸企业的订单增多,因此用工需求旺盛,更需要具有一定经验和技能的熟练工、技术工;二来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对工作选择、生活待遇、未来前途等有了新要求。这就使得用工需求方与劳动供给方二者出现不匹配。

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一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很大;二来,农业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尚不健全,其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不足;三来,粮食连续6年实现增产,粮食生产基数不断提高,农业种养的比较效益又偏低,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亦较大,粮食持续增收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都在加大;四来,农村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还很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保护耕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等。

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这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和滞后的消费物价上涨产生了很大压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发展,潜伏的财政信用风险不容忽视。

六、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是我国社会矛盾凸显期。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还很艰巨。据新华网、人民网20xx年“两会”前夕分别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医疗卫生、教育公平、调控房价这“三难三贵”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买房难、买房贵)仍被选入前十大热点问题,其中,特别是房价过快上涨问题从来没有像20xx年这样备受关注。同时,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被选为前十大热点问题,而且在新华网调查结果中还被列为榜首。调查认为,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居民并不是没有消费意愿,而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一些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不足。另外,户籍改革、养老保险、反贪反腐、司法公正、民主监督、网络问政等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受到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而被选为前十大热点问题。

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几年前就有学者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引发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发生改变的讨论。目前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最初源于1956年党的八大,八大明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八大提法的基础上,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沿用至今。在党的xx大政治报告和建党90周年讲话中,都重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同时强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对于如何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毛泽东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情形又往往相互区别„„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毛泽东《矛盾论》)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没有变,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仍然是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这两个方面各自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在其两个方面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也应当随着其反映的内容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

矛盾的两个方面规定了矛盾的核心内容,换言之,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到底是哪两个方面的矛盾是关于主要矛盾讨论的首要问题。前些年,部分学者从当前社会管理相对滞后、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发生这一现实出发认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矛盾的两个方面不再是“物质文化需要”和“社会生产”,而是“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的供应”。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没有变,仍然是“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中,这一点首先必须坚持不能改变。

首先,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社会需要来看,需求发展水平整体还不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物质需要还远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然是需要的主要内容。人民群众部分物质需要的满足不等于全部物质需要的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不等于更高水平物质需要的满足,大部分人民群众物质需要的满足不等于所有人民群众物质需要的满足。第二,各种非物质需要虽然快速发展,但仍未上升为主导地位,无论是需要的主体、内容还是需要的层次、结构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社会生产来看,我国社会生产还相对落后,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尽管纵向和过去比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而且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并不等于生产力水平已经“很高”,社会财富更加丰富并不等于社会财富相当丰富,少数地区“富可敌国”没有改变大多数地区还欠发达,一些行业领先世界不能替代多数行业还比较落后。当前生产力发展这种相对落后的状况是制约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当前我国的生产关系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环节和方面,所有制结构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收入分配不公平,利益格局不协调,社会保障不健全,阶层结构不合理。目前人民群众的很多需要不能得到很好满足固然有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基础不够厚实的原因,但生产关系特别是体制机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方面的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原因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当前很多新的社会矛盾突出和凸显并不表明主要矛盾已经改变,恰恰是“社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还不完善所导致,也就是说,生产关系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环节和方面也是很多社会矛盾的根源。

其次,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其他矛盾的发展。

在当前我国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中,究竟是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的矛盾决定其他矛盾还是其他矛盾决定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的矛盾?显然,应该是前者决定后者。当前,许多新的矛盾确实也十分突出十分重要,但“重要”不等于“主要”,“突出”地位不等于“领导”地位,“影响”作用不等于“决定”作用。如“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的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不过是社会生产与需要之间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社会生产提供的产品理应包括公共产品,人们的需求也理应包括公共需求。同时,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最终解决也要依赖于社会生产和需要这一主要矛盾。因此,正是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相对落后,才导致其他一系列矛盾不断发生和发展,它不仅是当前其他一切矛盾的总根源,而且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矛盾的解决。

二、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均出现了新变化新特点。

尽管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变,仍然是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这两个方面各自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坚持主要矛盾两个方面不变的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这些新变化,并根据其内容上的这些变化对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作出更加准确的表述。

首先,社会需要的新变化需要对现行表述进行适当调整。

当前我国社会需要的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迅猛、新旧更替频繁、横向日趋多元、纵向逐渐高端、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需要的对象看,非物质需要突出;二是从需要的层次看,高层需要突出;三是从需要的构成看,综合性需要突出;四是从需要的属性看,社会性需要突出;五是从需要的主体看,个性化需要突出;六是从需要的发展水平看,不平衡突出。

质和文化,如政治诉求、生态需求、公共需求等。如果真要把人的需要只分为两大类的话,恐怕也只能说“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显然,“文化”不等于“精神”,“文化”的内涵从其最一般的意义上要比“精神”更加严格和特定,如我们可以说民主参与需要是一种精神需要,但显然不能说是一种文化需要,再如个体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价值实现需要等都是精神需要,但同样不能说是文化需要。因此,对“社会需要”修饰词的表述应该相应作出适当的修改。

其次,社会生产的新变化需要对现行表述进行适当调整。

从生产力的变化来看,最显著的就是中国生产力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财富更加丰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要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从生产关系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制度、经济体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同时又会促进分配和消费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需求层次和结构。可见,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过去50多年,今天仍然沿用“落后”一词来概括中国社会生产的现状未免失之精准,而且从发展趋势看,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也不可能永远“落后”下去。因此,对“社会生产”修饰词的表述应该相应作出适当的修改。

三、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应做适当调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没有变,社会生产和需要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必须坚持这个前提;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各自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生产和需要都出现了新的特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要及时反映出这些变化。据此,笔者认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主要的调整有两点:一是关于社会需要的表述,建议把“物质文化需要”改为“各种需要”(或“物质精神需要”)。理由前已叙述,这样既解决了原提法概括不够准确的问题,又更加全面地反映了社会需要发展变化的特点。二是关于社会生产的表述,建议“落后”前增加“相对”二字,变为“相对落后”,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已大大提高,不再绝对落后,也不可能永远落后,但相对于世界整体水平还属于落后,这是第一个“相对”;同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尽管到某一历史时期会达到很发达的水平,但相对于人们发展的需要而言永远是落后的,这是第二个“相对”。

判断主要矛盾人人都有责任。

近几年,中国社会似乎开始进入一个矛盾快速积累期,传媒天天展示着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最近谈道:“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有许多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任务。”温家宝最近也多次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

弥漫在传媒上的“关键时期”、“重要关口”这些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句话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的,距今已近70年了。我感到,面对今天各种矛盾日趋复杂和并发的情况,我们真的有必要再认真熟读《矛盾论》这篇红色经典。

几十年来,执政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深刻地决定和影响着百姓的生命和中国的命运。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因此全党要由社会主义革命党转为社会主义建设党。遗憾的是,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没有得到毛泽东的认可。1957年10月,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这以后,自1957年之后,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从根本指导思想上说均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成为后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国社会以后几十年的成串灾难,都是由于这种错误判断所导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

改革前几十年的弯路和改革开放以来辉煌的发展史说明,执政党如何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事关千家万户的祸福和国家兴衰。

主要矛盾的转变:从私人品匮乏到公共品匮乏说中国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或重要关口,说明了分析和认清主要矛盾的紧迫性。毛泽东说:“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反过来说,如果找错了主要矛盾,就可能带来混乱和灾难。

目前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摆脱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认识。这个认识是:目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其他问题就能得到根本解决。这种认识曾经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这样一种情况无比困惑:持续的经济增长似乎使社会矛盾和冲突愈来愈多。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固有的判断,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在悄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我们必须把新的主要矛盾辨识出来。今天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

“文革”结束时,最大的社会问题是物质产品短缺,老百姓缺衣少食,物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人人渴望着少搞点政治斗争,多改善点物质生活,因贫困引发的怨恨弥漫整个社会。面对这种情况,“上善若水”的态度,就是将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为贫困,将政策的中心转到发展经济上来,就是要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激励因素。

人们认识到物品短缺是由于政府垄断了生产和分配所造成的,因此有了放权让利,有了市场经济,有了自由竞争,有了对私有产权的包容,有了对外资的开放。而今天,经过20多年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缺衣少食、上无片瓦已不再是社会矛盾的主要起源,私人物品极度匮乏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起因。虽然私人物品匮乏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区域或人群中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说,私人物品极度匮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结束了。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全球化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社会主要矛盾。

然而一个主要矛盾的结束,却催生了新的主要矛盾。10多年前所言的主要矛盾,在“端起碗吃肉”的情况下淡化了,而今天的主要矛盾,却在“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下凸显了。为什么吃饱了还要骂娘呢?也许是恨贪官太多,也许是恨司法腐败,也许是恨土地被征占,也许是恨找不到工作,也许是恨有冤无处诉,也许是恨教育医疗收费太高,也许是恨社会不安全„„所有这些抱怨,都是冲着公共品短缺而来的。

什么是公共品?公共品就是花费纳税人的税款,由公共权力部门提供的、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国家公园、国有道路、自然保护区等有形产品是公共品;公正的法律、政策和秩序等无形服务也是公共品。公共品供给的高效与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只要清理一下近年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种种社会矛盾,便会发现,今天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私人物品的普遍短缺,而是公共品的普遍短缺。社会上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普遍感到公共品的短缺,因此也都对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埋怨不已。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社会的一些焦点问题。

司法不公和法律白条问题,是合法法律权益得不到保障;mbo的国有资产分配问题,是公共资产没有公平地市场化;农民土地维权问题,是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村民委员会选举矛盾问题,是农民合法民主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教育腐败问题,是受教育者不能公平分享到基本的公共教育资源;医疗腐败问题,是患者享受不到现代社会应有的医疗保障;住房压力问题,是社会低收入群体得不到基本住房财政资助;民营企业家抗议国资垄断权的问题,是企业家公平竞争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环保事件的出现,是民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得不到保障;知识分子的许多不满,是由于《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律师们的不满,是司法不独立和判决被暗箱操纵,将所有这些问题集中起来,我们可以看出今天中国的诸多矛盾,是由于法定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是公众认真要求兑现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款。

此外,社会普遍痛恨的官员腐败,是公共品供给问题;社会普遍批评的行政低效,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财政支出黑洞,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质疑的官商勾结,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要求推进的官员问责制,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要求的有更多的民主参与权,是公共品问题。总之,我们可以断言: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公众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

2

页,当前第。

1

1

2

对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关系是共性与个性关系问题的质疑

新闻编辑是文化创造工作的一种,即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整合有价值的新闻材料得到文化产品投入市场,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在新闻传播领域举足轻重,编辑人员的素养也影响着新闻活动的传播效力。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和增加了新闻材料的获取渠道,超乎人们想象地翻新了新闻信息更迭的速度。这对新闻业兼新闻编辑人员而言,这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一次艰难的挑战。在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碰撞期兼融合期,编辑素养与网络时代之间的矛盾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尽量降低融合期矛盾所产生的伤害值。

一、新闻编辑素养的具体要求。

1.新闻材料需具备客观性与真实性。

新闻编辑人员的最基本素质就是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这也是新闻编辑人员的生命线,决不可轻易触碰。新闻编辑是不同于其他的小说剧本写作一类的文学创造活动,它不允许夸张虚构,不允许歪曲事实,而是要做到有据可依,准确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过程。每一条新闻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同时也要与我们的现实社会相适应,能够在一定角度上反映出其应有的社会深度和社会价值。真实性和客观性也使得新闻报道能够经得起社会各界广泛的表扬或者批评,经得起人类伦理道德规范的考验[1]。

2.编辑人员需具备缜密的思维与价值的判断力。

现代社会的飞速运转,日新月异,仅仅一天的时间新闻事件就层出不穷。夺人眼球的新闻事件也不可胜数,但是真正的能够揭示社会现实、打动人心、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材料还是有限的。而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人员就是需要在浩瀚的新闻材料的海洋中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编辑报道。新闻报道的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编辑人员价值判断能力的强弱。敏锐的新闻编辑者往往凭借其缜密的思维和高超的价值判断技巧沙里淘金,及时抓住新闻导向,攫取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新闻材料。

3.编辑人员需具有人文关怀理念,以人为本。

新闻编辑者们需要认识到新闻的传播对象是人类,一则新闻必然会与某一类特定人群挂钩。新闻编辑者们虽然不能随随便便将自己的个人主观情感带入到一则新闻的撰写中,但这并不意味要冷冰冰地处理我们所收集的新闻素材,而是要秉承一种人文情怀。以富有人文关怀的笔调书写反映社会现象的新闻;以如沐春风的文字传递媒体的温暖关怀给弱势群体。以人为本,追寻本质,探索真相,传递正能量。另外作为编辑人员,切记一味追逐新闻的视觉冲击力,滥用新闻画面,误导新闻主体和受众[2]。

4.编辑人员需具有一定的审美鉴别能力。

新闻编辑本身就是文化创造的过程,那么新闻产品也称得上是一件文学作品。新闻的美学价值受到新闻编辑者的审美鉴定能力的直接制约。新闻素材的摘选、加工和整合都是在新闻编辑者已有的和正在积累的各类艺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3]。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应该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寻找艺术,努力提升个人的审美鉴赏能力,更好地投身于新闻报道的创造工作中。

5.编辑人员需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新闻编辑也需要专业的水准。编辑们需要与时俱进,时刻不忘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专业的水平包括对新闻编辑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的熟练掌握,对各类新闻材料采集器材及编辑软件的熟练运用。试想,一位新闻编辑者具备了独到敏锐的眼光、良好的文学功底和非凡的审美鉴赏能力,却在专业操作水准上不合格,那他对自己辛苦挖掘出的新闻材料的处理,可能会大打折扣,不尽如人意,甚至只能望着一堆难得的新闻材料感叹“巧妇难为无炊之米”了。

二、新闻编辑素养与新时期网络时代的矛盾问题。

新时期网络的迅猛发展带动着新闻媒体行业的巨大变革。如今的新闻编辑者们每天需要处理的新闻数量几近天文数字。传统的新闻处理模式无法满足新闻编辑者们行业的竞争需求,而网络媒体带来了转机,但也对新闻编辑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传统媒体与新时期网络时代的磨合期产生矛盾是一种常态。下面就是关于一些矛盾问题的罗列。

1.网络的全球性与新闻的地域性之间的矛盾。

新时期网络时代创造出的是一个地球村,全球都处于信息共享的大环境背景下。当下的新闻报道的受众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的单一的群众,而是多个地区多个国家的复杂的群众。这也就意味着新闻报道的价值受到全球多种多样的受众的复杂的考验。而新闻价值是总体新闻素养的评估标准。新闻编辑素养是能否引起群众普遍关注的影响因素。素养层次决定群众关注的面积和热度,群众关注又决定了报道价值的大小,三者互相影响。这时只要合理处理新闻编辑素养与新时期网络时代的矛盾问题,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

2.新闻报道快捷性、即时性与有效性和网络时代新闻的丰富性与大量性之间的矛盾。

新闻传播就是要起到一个传播的作用,形成一个舆论导向,服务于社会。但是满足群众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也是新闻编辑过程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如果只按照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新闻编辑,那么可能造成受众群体减少,社会服务功能不明显。如果仅仅立足于服务社会,新闻报道又有可能停留在表层,得不到深层次的反响。网络新闻编辑更为轻易地掌握了新闻的舆论导向,但是网络新闻的发展有时仅仅为追求个性化,寻找刺激,背离了传统新闻媒体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初衷,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新闻编辑素养的要求。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三、新闻编辑适应新时期网络时代的措施。

1.新闻信息需要重新整合。

新闻编辑者唯有集新闻材料之大成方能适应新闻报道网络传播的全景式特征。网站信息数量多,质量参差,合理有效的归纳对这些消息的整理必不可少。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所在,利用先进的网络编辑方式处理,完成海纳百川的工作任务;而后要做的便是其中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整合包装,一网打尽新闻材料。而对那些重要新闻的报道有时不仅仅是将事件的过程细节,前因后果,影响后续一一陈述就足矣,而是要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足够的思想深度。

2.创造新闻报道的新产品。

新闻产品完成了整合包装就变成了一件文学作品。网络媒体使得新闻编辑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方式的束缚,赋予了新闻产品获一定的更为直观的效果,也为新闻产品提供了一片更为广阔的舞台天地。因此,新闻编辑者对新闻材料的处理,不再延续传统编辑的老路子,而是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以获取的新闻材料进行研究,有效彰显各种新闻材料中的共性的同时着重突显个性,从而拓宽受众的的视野范围,积极创新新闻编辑工作程序,得到更为完美的新闻产品。

3.搭建社会沟通平台。

新闻媒体最显著的特征是传播性。新闻编辑者的工作一方面是对新闻材料进行加工得到新闻产品,另一方面则是设计合适的平台增强新闻的传播性。新闻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与社会相融合,与人类的心灵相沟通。编辑者们承担的责任颇为重大,既要合理地解释新闻报道的内容,还要积极为提高公民的公共素养作出努力,在新闻作品与受众之间搭建一座合适的社会沟通平台,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保障交流效果,确保新闻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传统的新闻编辑的某些不合理之处在新时期网络时代背景下暴露得日益突出,并终将会被快速发展的网络大潮淹没殆尽。新闻编辑素养与新时期网络时代之间产生多种多样的矛盾必须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只有这样新闻编辑的质量才能更有保障,新闻编辑工作的展开才能更为顺利。

文档为doc格式。

党的八大报告解读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几年前就有学者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引发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发生改变的讨论。目前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最初源于1956年党的八大,八大明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八大提法的基础上,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沿用至今。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和建党90周年讲话中,胡锦涛都重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胡锦涛同时强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对于如何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变化,毛泽东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情形又往往相互区别„„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毛泽东《矛盾论》)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没有变,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仍然是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这两个方面各自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在其两个方面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也应当随着其反映的内容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

矛盾的两个方面规定了矛盾的核心内容,换言之,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到底是哪两个方面的矛盾是关于主要矛盾讨论的首要问题。前些年,部分学者从当前社会管理相对滞后、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发生这一现实出发认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矛盾的两个方面不再是“物质文化需要”和“社会生产”,而是“公共需求”与“公共产品的供应”。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没有变,仍然是“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中,这一点首先必须坚持不能改变。

首先,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社会需要来看,需求发展水平整体还不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物质需要还远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然是需要的主要内容。人民群众部分物质需要的满足不等于全部物质需要的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满足不等于更高水平物质需要的满足,大部分人民群众物质需要的满足不等于所有人民群众物质需要的满足。第二,各种非物质需要虽然快速发展,但仍未上升为主导地位,无论是需要的主体、内容还是需要的层次、结构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社会生产来看,我国社会生产还相对落后,表现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尽管纵向和过去比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而且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并不等于生产力水平已经“很高”,社会财富更加丰富并不等于社会财富相当丰富,少数地区“富可敌国”没有改变大多数地区还欠发达,一些行业领先世界不能替代多数行业还比较落后。当前生产力发展这种相对落后的状况是制约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当前我国的生产关系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环节和方面,所有制结构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收入分配不公平,利益格局不协调,社会保障不健全,阶层结构不合理。目前人民群众的很多需要不能得到很好满足固然有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基础不够厚实的原因,但生产关系特别是体制机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方面的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原因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当前很多新的社会矛盾突出和凸显并不表明主要矛盾已经改变,恰恰是“社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还不完善所导致,也就是说,生产关系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环节和方面也是很多社会矛盾的根源。

其次,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其他矛盾的发展。

在当前我国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中,究竟是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的矛盾决定其他矛盾还是其他矛盾决定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的矛盾?显然,应该是前者决定后者。当前,许多新的矛盾确实也十分突出十分重要,但“重要”不等于“主要”,“突出”地位不等于“领导”地位,“影响”作用不等于“决定”作用。如“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的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不过是社会生产与需要之间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社会生产提供的产品理应包括公共产品,人们的需求也理应包括公共需求。同时,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最终解决也要依赖于社会生产和需要这一主要矛盾。因此,正是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相对落后,才导致其他一系列矛盾不断发生和发展,它不仅是当前其他一切矛盾的总根源,而且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矛盾的解决。

二、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均出现了新变化新特点。

尽管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变,仍然是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这两个方面各自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坚持主要矛盾两个方面不变的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这些新变化,并根据其内容上的这些变化对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作出更加准确的表述。

首先,社会需要的新变化需要对现行表述进行适当调整。

当前我国社会需要的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迅猛、新旧更替频繁、横向日趋多元、纵向逐渐高端、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需要的对象看,非物质需要突出;二是从需要的层次看,高层需要突出;三是从需要的构成看,综合性需要突出;四是从需要的属性看,社会性需要突出;五是从需要的主体看,个性化需要突出;六是从需要的发展水平看,不平衡突出。

质和文化,如政治诉求、生态需求、公共需求等。如果真要把人的需要只分为两大类的话,恐怕也只能说“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显然,“文化”不等于“精神”,“文化”的内涵从其最一般的意义上要比“精神”更加严格和特定,如我们可以说民主参与需要是一种精神需要,但显然不能说是一种文化需要,再如个体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价值实现需要等都是精神需要,但同样不能说是文化需要。因此,对“社会需要”修饰词的表述应该相应作出适当的修改。

其次,社会生产的新变化需要对现行表述进行适当调整。

从生产力的变化来看,最显著的就是中国生产力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社会财富更加丰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要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从生产关系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制度、经济体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同时又会促进分配和消费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需求层次和结构。可见,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过去50多年,今天仍然沿用“落后”一词来概括中国社会生产的现状未免失之精准,而且从发展趋势看,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也不可能永远“落后”下去。因此,对“社会生产”修饰词的表述应该相应作出适当的修改。

三、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应做适当调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没有变,社会生产和需要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必须坚持这个前提;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各自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生产和需要都出现了新的特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要及时反映出这些变化。据此,笔者认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主要的调整有两点:一是关于社会需要的表述,建议把“物质文化需要”改为“各种需要”(或“物质精神需要”)。理由前已叙述,这样既解决了原提法概括不够准确的问题,又更加全面地反映了社会需要发展变化的特点。二是关于社会生产的表述,建议“落后”前增加“相对”二字,变为“相对落后”,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已大大提高,不再绝对落后,也不可能永远落后,但相对于世界整体水平还属于落后,这是第一个“相对”;同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尽管到某一历史时期会达到很发达的水平,但相对于人们发展的需要而言永远是落后的,这是第二个“相对”。

判断主要矛盾人人都有责任。

近几年,中国社会似乎开始进入一个矛盾快速积累期,传媒天天展示着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胡锦涛最近谈道:“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有许多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任务。”温家宝最近也多次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

弥漫在传媒上的“关键时期”、“重要关口”这些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句话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的,距今已近70年了。我感到,面对今天各种矛盾日趋复杂和并发的情况,我们真的有必要再认真熟读《矛盾论》这篇红色经典。

几十年来,执政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深刻地决定和影响着百姓的生命和中国的命运。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因此全党要由社会主义革命党转为社会主义建设党。遗憾的是,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没有得到毛泽东的认可。1957年10月,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这以后,自1957年之后,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从根本指导思想上说均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成为后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国社会以后几十年的成串灾难,都是由于这种错误判断所导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

改革前几十年的弯路和改革开放以来辉煌的发展史说明,执政党如何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事关千家万户的祸福和国家兴衰。

主要矛盾的转变:从私人品匮乏到公共品匮乏说中国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或重要关口,说明了分析和认清主要矛盾的紧迫性。毛泽东说:“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反过来说,如果找错了主要矛盾,就可能带来混乱和灾难。

目前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摆脱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认识。这个认识是:目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其他问题就能得到根本解决。这种认识曾经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这样一种情况无比困惑:持续的经济增长似乎使社会矛盾和冲突愈来愈多。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固有的判断,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在悄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我们必须把新的主要矛盾辨识出来。今天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

““””结束时,最大的社会问题是物质产品短缺,老百姓缺衣少食,物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人人渴望着少搞点政治斗争,多改善点物质生活,因贫困引发的怨恨弥漫整个社会。面对这种情况,“上善若水”的态度,就是将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为贫困,将政策的中心转到发展经济上来,就是要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激励因素。

人们认识到物品短缺是由于政府垄断了生产和分配所造成的,因此有了放权让利,有了市场经济,有了自由竞争,有了对私有产权的包容,有了对外资的开放。而今天,经过20多年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缺衣少食、上无片瓦已不再是社会矛盾的主要起源,私人物品极度匮乏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起因。虽然私人物品匮乏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区域或人群中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说,私人物品极度匮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结束了。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全球化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社会主要矛盾。

然而一个主要矛盾的结束,却催生了新的主要矛盾。10多年前所言的主要矛盾,在“端起碗吃肉”的情况下淡化了,而今天的主要矛盾,却在“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下凸显了。为什么吃饱了还要骂娘呢?也许是恨贪官太多,也许是恨司法腐败,也许是恨土地被征占,也许是恨找不到工作,也许是恨有冤无处诉,也许是恨教育医疗收费太高,也许是恨社会不安全„„所有这些抱怨,都是冲着公共品短缺而来的。

什么是公共品?公共品就是花费纳税人的税款,由公共权力部门提供的、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国家公园、国有道路、自然保护区等有形产品是公共品;公正的法律、政策和秩序等无形服务也是公共品。公共品供给的高效与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只要清理一下近年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种种社会矛盾,便会发现,今天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私人物品的普遍短缺,而是公共品的普遍短缺。社会上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普遍感到公共品的短缺,因此也都对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埋怨不已。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社会的一些焦点问题。

司法不公和法律白条问题,是合法法律权益得不到保障;mbo的国有资产分配问题,是公共资产没有公平地市场化;农民土地维权问题,是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村民委员会选举矛盾问题,是农民合法民主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教育腐败问题,是受教育者不能公平分享到基本的公共教育资源;医疗腐败问题,是患者享受不到现代社会应有的医疗保障;住房压力问题,是社会低收入群体得不到基本住房财政资助;民营企业家抗议国资垄断权的问题,是企业家公平竞争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环保事件的出现,是民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得不到保障;知识分子的许多不满,是由于《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律师们的不满,是司法不独立和判决被暗箱操纵,将所有这些问题集中起来,我们可以看出今天中国的诸多矛盾,是由于法定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是公众认真要求兑现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款。

此外,社会普遍痛恨的官员腐败,是公共品供给问题;社会普遍批评的行政低效,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财政支出黑洞,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质疑的官商勾结,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要求推进的官员问责制,是公共品问题;社会普遍要求的有更多的民主参与权,是公共品问题。总之,我们可以断言: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公众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

相关范文推荐
  • 02-24 2024年观看粮食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过往所经历的事情的感悟和领悟的总结。借助以下范文的参考,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在自己的心得体会中做出更好的表达。近年来,我国坚决打击
  • 02-24 人社局就业科述职报告大全(16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反思自我、反馈他人、优化工作的必要手段。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和借鉴。(一)就业创业方面。一是扩展就业平台。组织12家区重点
  • 02-24 大学职业规划书(通用21篇)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职业市场的需求,合理确定并积极追求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它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这些是一些职业规
  • 02-24 工程管理社会实践总结(汇总20篇)
    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以下是一些社会实践项目的总结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年暑假我一开始,我开始了紧张的暑
  • 02-24 班主任工作总结美篇(热门19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一学期或一学年内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撰写总结有所帮助。转眼间一年的班
  • 02-24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报告部队(实用14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避免重复犯错。以下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总结的思路和写作技巧有所启发。自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开展
  • 02-24 司法局政法教育整顿心得体会(热门12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近年来,我国公安政法系统积极推
  • 02-24 反对校园暴力的班会教案表范文(23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每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一些上级教育机构提供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1、知道怎样正确解决同学之间的
  • 02-24 人民调解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优质16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沉淀和总结,可供日后参考和借鉴。随后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几篇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为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完善人民调解
  • 02-24 高质量发展研讨报告(模板17篇)
    质量月的开展是全公司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步骤。在质量月活动中,我们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令人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